作为一个文士最爱护的便是名节,在那个年代诸葛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对于诸葛亮来说权利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在死后留下一个好名声名流千古。这也是大多数文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如果诸葛亮选择篡权那么他清白的一生必将被玷污。
另外对诸葛亮来说江山并没有任何吸引力,刘备在世时之所以很器重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野心。在诸葛亮看来自己最想当的就是站在枭雄身后的那个人,出谋划策、弹指间打下一片江山。可以想象的到如果当时蜀汉一统天下,诸葛亮很大可能会重回自己的草庐度过余生。
刘禅继位时虽说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治国天赋,但是对于诸葛亮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况且,刘禅并不想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愚昧,甚至可以说他有点大智若愚,因为知道治国方面不行所以他很乐意听从诸葛亮的意见。在那时,诸葛亮的意见几乎可以说就是刘禅的意见,在蜀汉诸葛亮的地位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所以他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必要。
当然诸葛亮没有造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默默无闻,但是刘备却一连三次亲自上门拜见,这份恩情让诸葛亮记了一辈子。追随刘备后,刘备在很多时候都很听从他的意见,几乎可以说没有保留。也正是这份信任,让诸葛亮对刘家忠心耿耿了一辈子。因此不管是出于哪个方面诸葛亮都不可能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