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子面对这个“送命题”,是如何回答的?

孟子面对这个“送命题”,是如何回答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4/1/28 11:47:52

援的本字为“爰”,在甲骨里如右图,看上去如同一只手抓着一根棍状物,拉引另一只手。就好像有人不幸溺水,在水中浮浮沉沉,挥手挣扎之时,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手持长杆伸过去想把他拉上来的样子。所以我们今天才将帮助别人的行为称作“伸出援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和手密切相关的字。

《左传》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援”与“被援”的故事。公元前647年,秦穆公收到了邻居晋惠公的求救信。因为连年的灾荒,晋国国内爆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只能秦国求购粮食,以求挺过这次严重的粮食危机。

其实一开始,秦穆公是拒绝的。因为他已经被晋惠公坑过一次了。这个晋惠公本来是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才当上了国君,可他上台后却翻脸不认人,拒不执行之前答应的好处,一副我就说话不算话你能把我怎样的老赖嘴脸。

秦穆公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当时秦国朝堂上也有大臣认为应该趁这个机会出兵晋国,教训一下耍无赖的晋惠公。

但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天灾是无法避免的,帮助邻居也是理所当然的,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这个粮应该卖,这个忙也应该帮。

秦穆公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不应该因为晋惠公一个人的过错而惩罚整个晋国的百姓。于是秦国发动举国之力,调动了大量的船只,昼夜不停地向东输送粮食,沿途的运粮船络绎不绝,远远望去仿佛连成了一条线,史称“泛舟之役”。

不巧第二年秦国也遭了灾,秦穆公第一时间派人向晋国求援。

没想到晋惠公不改小人本色,不伸援手却下黑手,趁机出兵攻打秦国,这样的行为实在是有够无耻,自觉理亏的晋军士气低迷,御驾亲征的晋惠公也成了秦穆公的俘虏,结局可以说是非令人舒适了。

向他人伸出援手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行为,甚至有时候还会违背自己的处事原则。比秦穆公稍晚的孟子也曾面临过这样的两难困境。

有一次一个人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吗?

孟子回答:是的。那个人又问:那假如嫂子掉到了水里,小叔子要不要用手去拉她啊?

这个问题问的就很刁钻了。用手拉,是“非礼”;不去拉,是“害命”。这完全就是两头堵的杠精式提问,要的就是让你答无可答。

但孟子却没被这个“送命题”难住。

他回答道:嫂子溺水还不去救,那不是畜生吗?男女之间不亲手递东西,那是礼制原则的体现;嫂嫂溺水小叔子去拉,那是拯救生命的权变。

这就是“援”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秦穆公的“泛舟之役”,还是孟子口中的“援之以手”,都体现了中国人生命至上的第一原则,至于其他的什么利益算计,恩怨过往,本本主义,条条框框,在这一原则面前全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是常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应该。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的这几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逆行的援助者。正因为不惜代价地重视生命,反而不必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中国也从最开始“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的被援助者,变成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曾是两乡”的援助者。

嫂溺,援之以手。

天下溺,援之以道。

这就是中国人最朴素,也最高级的道理。

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原创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是秦始皇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没有办法当上皇帝,统一六国。吕不韦,卫国人,早期是个商人,在市面上低价买取货物,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他天生慧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货物的好坏。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识人用人方便尤为突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儿,非嫡非长,母亲还是个不受宠的

  • 原创《山河月明》派李景隆征讨朱棣,是朱允炆最愚蠢之举,赵括之败重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言归正传,朱允炆刚放回朱棣的三个儿子,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削掉燕王朱棣,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朱棣被朱允炆逼的终于谋反了,朱棣一路南下,屡战屡胜,就连耿炳文也败下阵来。[var1]朱允炆再次选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因此大将军人选在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两人之间。然而徐辉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

  • 《山海经》记载的可能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一个人类早已丢失的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人类文明在地球上却是近几千年才出现的,宏观的来看这个时间非常的短暂,所以说对于史前世界,我们的认知可以说是完全空白的。[var1]那么在华夏古代的奇书《山海经》中就曾描写过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东西,有没有可能这本书记录的其实是一个失落的文明世界呢?[var1]《山海经》这本书,以山为经

  • 亚历山大大帝如果继续东征可以打败秦国大军,战胜秦始皇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发生在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正是秦国的秦惠文王执政时期,就是芈月的丈夫。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亚历山大东征,想到达秦国,是需要突破重重障碍的。首先,亚历山大的东征大军将会面临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羌、氐这些当时还比较分散的少数民族就不说了。秦惠文王

  • 春秋时晋国赵氏只剩一个孤儿,封地全无,又如何成为了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氏的先祖造父,出自赢姓,和秦国公室本是一家。造父善于养马、御马,得到了周穆王的宠爱,被赐地赵城,遂以封邑为氏,自此有了赵氏家族。赵氏世代都是周王的御用马车司机(马车夫)。到了周幽王时期,王室昏聩,赵氏后人叔带就从镐京逃到了晋国,从此在晋国延续了赵氏家族的香火。一开始,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并

  • 西汉初期的四任赵王:第一任被废,其余三任都被吕后所害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任赵王是张耳,但是这是在刘邦称帝以前。刘邦称帝后的第一任赵王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刘邦和张耳是世交情,刘邦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本来张敖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但是他的丞相贯高打算造反,他和他的家眷全部被押往京城。贯高说了,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为,与赵王无关,同时看在鲁元公主的面子

  • 长平之战的赵括有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仔细翻看了《史记》和《战国策》中关于长平之战的相关记录之后,并没有发现白起亲临战场一线作战的记录,更多的是运筹帷幄。同样的,赵军想要在长平之战中取胜,赵括作为主帅,责任是把控全局,坐镇指挥,而不是亲率大军冲锋陷阵,逞匹夫之勇。赵括不死,赵军就有跟秦军继续作战的士气,即使局部失败,也不至于

  • 完璧归赵与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似乎很聪明,真实的他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说说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想用城市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但赵惠文王知道,这只不过是秦王的借口罢了,他根本不用拿城池来换。但不给的话,又会与秦国交恶。到时候秦王接着这个借口搞不好会发兵攻打赵国。之后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就是凭借着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氏璧又回到了赵国。[var1]仔细想下

  • 千古冤将赵括:他不是纸上谈兵,赵国换别人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计赵胜的计谋,用廉颇准备挡住秦国的进攻。可是廉颇在兵强马壮的情况下对秦兵发起了好几次进攻,居然都失败了。廉颇改变策略。以逸待劳,固守不出准备熬死秦军。然而没想到的是,秦国竟然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直接从水路运粮,破解了廉颇的计策,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

  • 繆毐是如何让秦始皇的母亲,秦国太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在秦庄襄王,即异人在赵国为人质的时候,慧眼识珠,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吕不韦就用尽万贯家财,帮异人拉人脉,造名声,最终让原本即非嫡出,也非长子的异人继位,成为了秦王。吕不韦在帮异人经营运作的时候,为了监视和控制异人,还故意将自己的一名爱姬献给了异人。吕不韦所献的这位爱姬就是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