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原创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21 更新时间:2024/3/21 20:30:12

吕不韦秦始皇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没有办法当上皇帝,统一六国。吕不韦,卫国人,早期是个商人,在市面上低价买取货物,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他天生慧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货物的好坏。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识人用人方便尤为突出。异人是秦昭襄的孙儿,非嫡非长,母亲还是个不受宠的妾室,在皇室既不被人重视更不受宠,从小就被爷爷秦昭襄王送到赵国当人质。吕不韦认为异人是个奇才,不可多得,认为他是一个好的“货物”,可以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日后必有大的作为。所以布下周密的计划,帮助异人成为秦王。

[var1]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便说通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说服华阳夫人听从吕不韦的建议,收异人为养子,后来两个人相处下来,母子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异人改名为子楚。后来安国君去世之后,子楚顺利升级为秦王。相传,子楚的妻子原本是吕不韦的宠妾,但是子楚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便无法自拔,吕不韦便将送她给子楚,也就是后来的赵太后。

[var1]

子楚继位后,吕不韦担任宰相,被封为文信侯,总管秦国的国政,国富力强,战斗力直线上升,而且也继续向外扩张,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子楚仅仅在位三年便去世,嬴政继位,只有13岁,还不能亲政,吕不韦继续担任宰相,所有的政务都落到吕不韦身上,可以说他的权利更大了,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var1]

赵太后之前是吕不韦的宠妾,据传,子楚去世后,吕不韦与赵太后旧情复燃,但是嬴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内心惧怕,所以给赵太后介绍了一个假的宦官名叫嫪毐,代替他与赵太后私通,嫪毐还自称是嬴政的“干爹”。而且还与太后私生了两个孩子,太后让嬴政给他封侯,赐封地。经过几年后,这家伙门下居然也有众多门客,在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势力。秦始皇看到这种场面自然是特别生气的,他知道自己母亲的丑闻后,很快就把嫪毐一党全部清除。嫪毐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吕不韦作为举荐人自然也脱不了干系,同时秦始皇已经长大,想要亲政,那么吕不韦就是最大的障碍。

[var1]

吕不韦门下宾客众多,而且手握军政大权,熟悉整个朝野的运行机制,而且吕不韦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也不可贸然剥夺他的权利。所以嬴政想要亲政的两个方法是,吕不韦有重大失误,犯下大错,顺理成章剥夺权利;二是吕不韦自己交出权利。经过嫪毐之事之后便将他革职,让他离开咸阳,回到自己的河南封地。这块封地本来是周天子的天下,后来被秦国消灭,就成了吕不韦的封地,此地非常富庶,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var1]

最可怕的是,吕不韦内心可能觉得,秦始皇只是一时生气,将他革职而已,秦国还是需要他的,相信过不了多久秦始皇就会让他官复原职。吕不韦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养门客的习惯,而且掌政多年,势力极大,回到封地后吕也不安分,联络大臣,就连其他六国的人也都派人跟他走动,他离开一年多以后,还有“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的话,他恰恰触碰了一个君王的最大底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秦国的实力增长,统一六国指日可待,秦始皇也内心也渐渐变得狠心起来,因为自己母亲的丑闻,本来就对吕不韦有很有恨意,吕不韦在回到自己的封地后还不收敛自己的锋芒,让秦始皇杀他的心更加坚定。

[var1]

于是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字数很少,大概30来字,大概的意思是:你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功劳,给你那么多封地还不够吗?你跟我有什么关系,自称是我仲父。你一家都搬到蜀地去住吧。吕不韦何其聪明,不可能不明白嬴政的意思,以前再大的功劳跟关系他都不在乎了,让他搬到蜀地去也就是客套话罢了,这封信的实际意思就是让他自杀。吕不韦怎么能不明白呢。

其实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为了震慑百姓,秦国的刑法十分严苛和残忍,实行连坐制和什伍制,吕不韦饮鸩酒自尽,也是保护家人的一种行为,按照秦始皇给他的信来看,秦始皇对他已经是一点信任都没有了,他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秦始皇除掉他只是时间长短的事儿罢了,与其让秦始皇对他忍无可忍的时候杀掉他,不如自己自尽,还可以保全家人。

[var1]

其实我认为,吕不韦的一生是个传奇,从默默无闻的小商人,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多年掌握大权,秦国不断发展强大,对于秦国和秦始皇来说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奈何他被政治和权力蒙蔽了双眼,影响了他对整个政局的分析,而且在他与赵太后,嬴政的关系中没有处理妥当。嬴政作为一国之王内心是非常介意血统问题的,除掉吕不韦也是向世人证明他是皇室血统,不可侵犯。

吕不韦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权力太大,喧宾夺主,威胁到了秦始皇的地位,不懂得收敛锋芒。在他被革职,回到自己河南封地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察觉,但是他仍继续与大臣们联络,引起秦始皇的严重不满。如果他在自己的封地,懂得收敛,低调做人,让秦始皇放松警惕,可能还能保住性命,不至于让秦始皇铁了心要除掉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原创《山河月明》派李景隆征讨朱棣,是朱允炆最愚蠢之举,赵括之败重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言归正传,朱允炆刚放回朱棣的三个儿子,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削掉燕王朱棣,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朱棣被朱允炆逼的终于谋反了,朱棣一路南下,屡战屡胜,就连耿炳文也败下阵来。[var1]朱允炆再次选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因此大将军人选在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两人之间。然而徐辉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

  • 《山海经》记载的可能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一个人类早已丢失的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人类文明在地球上却是近几千年才出现的,宏观的来看这个时间非常的短暂,所以说对于史前世界,我们的认知可以说是完全空白的。[var1]那么在华夏古代的奇书《山海经》中就曾描写过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东西,有没有可能这本书记录的其实是一个失落的文明世界呢?[var1]《山海经》这本书,以山为经

  • 亚历山大大帝如果继续东征可以打败秦国大军,战胜秦始皇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发生在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正是秦国的秦惠文王执政时期,就是芈月的丈夫。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亚历山大东征,想到达秦国,是需要突破重重障碍的。首先,亚历山大的东征大军将会面临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羌、氐这些当时还比较分散的少数民族就不说了。秦惠文王

  • 春秋时晋国赵氏只剩一个孤儿,封地全无,又如何成为了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氏的先祖造父,出自赢姓,和秦国公室本是一家。造父善于养马、御马,得到了周穆王的宠爱,被赐地赵城,遂以封邑为氏,自此有了赵氏家族。赵氏世代都是周王的御用马车司机(马车夫)。到了周幽王时期,王室昏聩,赵氏后人叔带就从镐京逃到了晋国,从此在晋国延续了赵氏家族的香火。一开始,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并

  • 西汉初期的四任赵王:第一任被废,其余三任都被吕后所害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任赵王是张耳,但是这是在刘邦称帝以前。刘邦称帝后的第一任赵王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刘邦和张耳是世交情,刘邦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本来张敖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但是他的丞相贯高打算造反,他和他的家眷全部被押往京城。贯高说了,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为,与赵王无关,同时看在鲁元公主的面子

  • 长平之战的赵括有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仔细翻看了《史记》和《战国策》中关于长平之战的相关记录之后,并没有发现白起亲临战场一线作战的记录,更多的是运筹帷幄。同样的,赵军想要在长平之战中取胜,赵括作为主帅,责任是把控全局,坐镇指挥,而不是亲率大军冲锋陷阵,逞匹夫之勇。赵括不死,赵军就有跟秦军继续作战的士气,即使局部失败,也不至于

  • 完璧归赵与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似乎很聪明,真实的他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说说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想用城市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但赵惠文王知道,这只不过是秦王的借口罢了,他根本不用拿城池来换。但不给的话,又会与秦国交恶。到时候秦王接着这个借口搞不好会发兵攻打赵国。之后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就是凭借着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氏璧又回到了赵国。[var1]仔细想下

  • 千古冤将赵括:他不是纸上谈兵,赵国换别人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计赵胜的计谋,用廉颇准备挡住秦国的进攻。可是廉颇在兵强马壮的情况下对秦兵发起了好几次进攻,居然都失败了。廉颇改变策略。以逸待劳,固守不出准备熬死秦军。然而没想到的是,秦国竟然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直接从水路运粮,破解了廉颇的计策,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

  • 繆毐是如何让秦始皇的母亲,秦国太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在秦庄襄王,即异人在赵国为人质的时候,慧眼识珠,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吕不韦就用尽万贯家财,帮异人拉人脉,造名声,最终让原本即非嫡出,也非长子的异人继位,成为了秦王。吕不韦在帮异人经营运作的时候,为了监视和控制异人,还故意将自己的一名爱姬献给了异人。吕不韦所献的这位爱姬就是后来的

  • 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将白起为何会被秦昭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田丰在官渡之战前曾劝谏袁绍不应出兵攻打曹操,应该使用更为稳妥的办法战胜曹操,万一失败,后悔就来不及了。结果袁绍不听,跟曹操大战于官渡,大败而归。当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消息传回的时候,有人对田丰说,先生果然预料对了,一定会被重用的。田丰却说,如果打了胜仗,袁绍一高兴会赦免了他。现在袁绍打了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