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当初的封地在边远地区,为何短短几年内,就成为诸侯老大

齐国当初的封地在边远地区,为何短短几年内,就成为诸侯老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54 更新时间:2024/1/27 13:08:22

齐国的开国国君,大家都是的,是著名的姜太公吕尚。

[var1]

[var1]

当时,周武王分封天下后,要求各诸侯留在宫中任职,或者自己不留下也可以,但是得留下至亲的男丁在朝中任职。

看起来是留在朝中为西周王朝效力,其实说白了,还是周武王不放心,要扣压人质。这样,一旦诸侯国不听从周朝的命令,就拿人质开刀。

姜太公受封之后,以他的才干和能力,按理更应该留守镐京辅佐君王,何况当时成王还年幼,正是需要明君辅政的时候。

而且另两个重要功臣周公和召公,都打发自己的长子去治理受封的国家。但为何,唯有姜太公把嫡长子吕伋留在镐京辅佐成王,自己去封地齐国了呢?

原来,姜太公是有意这样安排的。

[var1]

对于朝廷来说,已经有周公和召公这两个能人辅政。如果自己继续留在京城,职责上难免会和他们打架。再说了,人家是王亲,人家的话肯定更管用一些。这样一来,自己那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有啥意思呢?

而儿子就不同了,儿子吕伋能征善战。周王室里,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人,那吕伋在朝中,不是正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吗?

另一方面,齐国初建,正是需要治理的时候。若是让吕伋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治理齐国,怎么把国家治理得好。要是治理不好,落后于其它国家了,子孙后代都会受歧视。因此,必须自己先去把继承打好。

正所谓,“姜(姜尚)还是老的辣”嘛!所以,姜太公离开镐京,前往封地营丘。

事实证明,姜太公的安排非常合理。

成王执政的时候,周公和召公大包大揽,连蔡叔管叔都不满。同时,商朝遗民武庚,就是商纣王的儿子,看到蔡叔和管叔对周公召公摄政的事不满,于是一心想复国的他便煽风点火,制造矛盾,并串通他们起兵叛乱。

成王得到消息后,马上命吕伋随同周公一起平定叛乱。据史书记载,此次征战周公并非统帅,而只是发号施令的人,真正平定“武庚之乱”的统帅,正是吕伋。

姜太公身为齐国国君,受命与周王师“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也就是说,齐国在此役中得到了征伐权。

成王的儿子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此时的吕伋已经成了周王室非常倚重的辅佐大臣,同时他还身兼虎贲氏(周王师总将领),他的功劳与姜太公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因此,他得到了周康王赏赐的宝器珍玩。

儿子在周王室大有作为,当老子的也没有闲着。

姜太公刚到营丘时,紧挨着营丘的莱国国君莱侯想霸占营丘,率兵和姜太公大战,结果一败涂地。

姜太公在营丘建立齐国后,在用人方面,一改周王室“尊尊亲亲”的用人制度,而率先提出“尊贤尚功”的方案。如此一来,许多贤人志士都涌向齐国。

另外,营丘东夷人居多。他们的民俗与周礼有许多不同。姜太公认为,想要得民心,不能强迫他们行周礼,于是结合当地习俗,对周礼进行了简化。

安定了民心,又有贤人志士来治国安邦,剩下的就是发展国民经济。姜太公果然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没有走传统的线路——发展农业,而是将工商业做为主要扶持对象,并且大力挖掘鱼盐资源。

经过姜太公的改革创新,齐国顿时从“人少地薄”的贫困地区,一跃成为西周时期的经济强国。再加上吕伋在朝中又是功勋卓越的重臣,齐国有这父子两人,想不成为诸侯国中的老大,只怕大家也不同意了。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穆公为什么把“勤王称霸”的天赐良机拱手送给了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周襄王的“勤王”号召对于中小诸侯来说是件闲事,但对于志在称霸的大国可就不一样了。特别是从齐桓公称霸以来,“尊王攘夷”已经成为聚拢诸侯、成为霸主的重要旗号。东周的“王子带之乱”正好为志在称霸的大国提供了难得的“尊王”机会。得到周襄王落难的消息后,秦穆公立刻在黄河西岸

  • “清华简”第十二辑整理报告发布,揭示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的治国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清华简”的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中记录了哪些先秦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对我们今天认识先秦时代又有哪些启示?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以线上方式举行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成果发布会。包括海内外著名学者在内的5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了发布

  • 清华大学公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第十三辑已在整理准备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发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研究成果,并透露了“清华简”第十三辑的研究进展。 2008年7月,约2500枚(含残片)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

  • 春秋“吴王僚剑”无锡展出,王者之剑“见证”两千多年沧桑巨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吴戈越剑”曾美名传扬吴王僚剑是“代表”此次展览位于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也为无锡博物院 “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系列展”拉开了序幕。[var1]吴王僚剑。相关人士称,回望春秋战国,数百年连横合纵,诸国间征伐不断。时人或披甲挥戈,保家卫国;或执剑沙场,扬名天下。在那个群雄纷争的时代,青

  • 文化底蕴浓厚的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子故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

  • 宋襄公的霸业:一个幼稚成年人的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我看来,宋襄公并不懂什么是仁义。宋国是殷商遗民建立的,是被推翻的前朝旧人,所以在他们心里,多少有些膈应、有些自卑。因此,几百年来,他们都在努力践行着周王室制定的礼乐制度、仁义规范,一直都小心翼翼地延续着他们的国家。在施行仁政方面,除了被周天子授予特权的鲁国之外,宋国应该都是最积极的那一批了。

  • 孔子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 书写文化“两创”新答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大家很少关注到这里面有大量的可移动文物70万件,那么怎么把它们展示出来?我们建立的孔子博物馆,就给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所以孔子博物馆的建设及其成果本身就是践行文化‘两创’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孔子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

  • 刘志钧说瓷|鸿山越国贵族的青瓷温酒器和青瓷冰酒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青瓷温酒器(图1)胎色灰白,釉色泛青。温酒器上部平,有十三个圆孔,斜腹,腹上贴有四个铺首,铺首外刻画长方形框,内填刻画网纹,平底,三矮蹄足,上部及上腹部饰刻画的“S”纹。口径25.8厘米、底径15.2厘米、通高7.8厘米,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藏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国人

  • 八雅轩丨【八雅收藏】春秋战国十六节玉器——美轮美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欣赏一下战国 四节玉饰,由一整块玉雕琢而成,技艺精湛。[var1]大英博物馆(1937,0416.250)[var1][var1][var1][var1]战国玉器无论器面、边角或是布局,设计得当,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机。其实这种奋发的气势和艺术的活力,也是战国时代的精神所在,战国人的

  • 安石榴:南越国的中兴 | 《广州文艺》选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南越国的中兴安石榴[var1][var1][var1]公元前196年,在南越国立国七年之后,汉高帝刘邦眼看岭南在赵佗的治理下焕然一新、欣欣向荣,而西汉王朝尽管政治、经济状况也已大为好转,但自忖依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前往征服,更何况此时内乱又生,恰逢诸侯王彭越谋反,于是索性承认赵佗南越立国称王的既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