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御的行为引起了众怒,于是大家群起而攻之。最后,宋国大臣们杀死了公子御,拥立宋成公的另一个儿子为国君,也就是宋昭公。
宋昭公原本就不是太子,他甚至可能都没想过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当上国君。所以,在当国君前,他就是个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如果他身上没挑着什么担子,那也就罢了。可是,他当上国君之后,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这些习惯,甚至变本加厉。谁要是阻拦他享乐,他就想处理掉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时,宋国的六卿主要是由先前那些国君的后代们在任职的,他们被称为诸公子。有这些人盯着,宋昭公时刻都感觉芒刺在背,不是怕被杀,而是怕被说。所以,他就想把这些人全都罢免掉。当时,有人劝阻他,说这些公族是公室的枝叶,他们和公室就是树干和树枝的关系,要是赶走了他们,那国家肯定会发生动荡。然而,宋昭公根本不听,硬生生把这些人赶走了。
被赶走的诸公子肯定不乐意,于是就带兵攻入宫中。双方在宫廷里大战,死了很多人。后来,双方觉得再杀下去,整个宋国的公室、公族就都没了。于是,便坐下来谈判讲和。
只不过,经此一役之后,宋昭公在整个宋国的形象就彻底毁了。宋国人对他也就彻底失望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时候,有一个人悄悄地开始做好事了。
这个人就是宋昭公的弟弟鲍革。
鲍革做事情的原则很明确,只要宋昭公做什么坏事,他就反着来。比如,宋昭公杀诸公子,他就礼贤下士,招纳贤才,周济诸公子的家族;爆发灾情的时候,宋昭公还在打猎享受,他就拿出自己的钱赈济灾民;国家有事的时候,宋昭公不知道在哪里疯玩,他就出入六卿府衙,和他们共同商讨对策;等等。
所以,在宋国人眼里,鲍革才是最应该做宋国国君的那个人,而不是宋昭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可以说,在招揽人心方面,鲍革已经做得很好了。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支持。这个人就是他名份上的奶奶,宋襄公的夫人王姬(周王室的公主称号)。
王姬嫁给宋襄公后,成为了宋襄公的正妻。但是,她有可能没有子嗣。因为宋襄公死后,他的儿子宋成公即位,史书中并没有提到他是嫡子,甚至都没有说他是太子。而宋昭公、鲍革都是宋成公的儿子。所以王姬很可能只是鲍革他们名份上的奶奶,没有血缘关系。当然,如果真的有血缘关系,那发生的事情就更加让人无语了。
鲍革这个人不但收买人心厉害,而且颜值巨高,《左传》中称他“美而艳”。王姬看到这个孙子之后,就爱上了他,想要和他私通。但是,鲍革却拒绝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被鲍革拒绝之后,王姬并没有放弃。当他知道鲍革一直在收买人心时,就准备助他一臂之力。她说服了大夫华元,让他举荐鲍革去掌管右师(宋国主力军队之一)。然后又派人在国内把鲍革的仁义之举散播开来,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比宋昭公更贤明。最后就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公开支持他,为他站队。
在王姬的强力助攻下,很多宋国人慢慢地就都投靠了鲍革。
争取了民心和百官之后,接下来就是除掉宋昭公这个碍眼的家伙了。
有一天,宋昭公又要出去打猎了。但是,他收到消息,王姬和鲍革准备对他下手了。于是,在出门之前,他就把珍宝都带上了。估计是想着,如果大事不妙,就带着珍宝跑路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是,当刺杀他的人快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他却突然不想走了。因为他忽然之间明白过来了。他说:“我得不到国内的任何支持,就算以后回来了,也肯定当不了国君,诸侯国又有谁愿意接纳我,做这赔本的买卖呢?更何况,我现在是国君,去给别的诸侯国当臣子,怎么可能?”
于是,他就把珍宝分给了身边的人,把他们遣散走了。自己则留了下来,最终被杀害。
宋昭公一死,鲍革就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宋文公。至于他受了他奶奶王姬那么多的恩惠和帮助,他俩之间后来还有没有发生点什么,大家自己想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