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山西博物院
项目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
山西博物院(Shanxi Museum) 是首批 国家一级博 物馆 、 中央地方共建 国家级博物馆 培育对象 ,也是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多次更名,1953 年改称 山西省 博物馆 。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 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 山西青铜 博物馆 正式开馆。
[var1]
大汉楚王 ——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
汉代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汉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自信心强劲,富有热情奔放、兼容并蓄、进取又不失浪漫的时代精神。汉朝盛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主基调,为后世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此次展览精选270余件汉代文物,以徐州地区多座汉代诸侯王墓出土文物为主,同时辅以山西地区代王陵及相关汉墓出土文物,力求从多角度解读汉代诸侯国的历史风貌,为公众了解汉代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var1]
[var1]
汉代人崇尚厚葬,讲究事死如事生。这些布置得宛若生前宅第的贵族墓葬,在地下沉默2000余年后,随着考古发现而穿越时空,呈现在今人面前,再现大汉风华。
制同京师
汉承秦制,刘邦建立西汉帝国后,鉴秦之衰,大封宗族与功臣。汉初诸侯王封国制度与职官皆参照帝国中央之制。徐州西汉楚王墓中出土了众多印章、封泥等反映封国官制与职能的资料,从中可以略窥西汉楚国的政治制度,真实再现汉代封国的官制与权力运作方式。
[var1]
[var1]
[var1]
[var1]
盛世繁华
西汉早期,汉帝国引亡秦之鉴,偃兵息鼓,与民休息,国力日渐强盛。东方的楚国因其独特的政治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国力迅速发展,为楚国王侯贵族的奢华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
汉代人信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传统观念,厚葬之风盛行。墓葬形制宅第化,随葬物品生活化,陶质明器的制作专门化,精美的玉器、陶器、青铜器等随葬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色。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锐兵强阵
1984年在徐州东郊狮子山发现的兵马俑坑,是我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和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次重要发现。生动再现了楚王国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威武雄师,以及完善的军事装备。
从艺术方面看,狮子山兵马俑在继承秦代雕塑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升华,开创了写意雕塑作品的先河。工匠们通过眼、眉、鼻的微小变化,刻划出多种栩栩如生的神态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var1]
[var1]
[var1]
[var1]
永生之梦
汉代是我国丧葬用玉最完备兴盛的时期,以玉衣殓葬更是空前绝后,成为汉代丧葬制度的显著特征。楚王墓中的玉器以其精绝的雕琢工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中一个空前绝后的用玉时代和制玉高峰。
西汉中期以后,随葬的装饰用玉明显减少。这与王国力量削弱,已无力制作可媲美早期楚王陵墓随葬的精美玉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王朝礼制的强化,用玉制度逐渐规范,诸侯王随葬玉器被简化有关。
[var1]
埃克苏Tracron M4博物馆级轨道灯和Sprite X1、X2博物馆展柜灯配光精准的灯光和纯净的光色生动再现了汉代楚国的墓葬文化特色与繁荣的社会风貌,精美的玉器、陶器、青铜器和狮子山兵马俑让观众领略到西汉诸侯国的多样文化与大汉风华。
文案|部分援引自山西博物院
编辑|CICI
摄影 | 援引自山西博物院网上展厅、徐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