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国一次性的强大:差点灭了齐国,为什么又输得贼快?

燕国一次性的强大:差点灭了齐国,为什么又输得贼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24 更新时间:2024/2/16 13:51:37

对于燕昭王来说,齐国差点覆灭燕国的行为,让他非常气愤,复仇的火焰就一直盘踞在了他的心里。但是,他心里很清楚,燕国在战国群雄之中是比较弱小的,隔壁的赵国经过了赵武灵王的改革,都已经强大起来了。燕国如果不做出改变,别说找齐国复仇了,就连自保都会是个问题。

于是,他便用重金招纳贤者。这时候,郭隗对他说:“大王既然想招纳贤才,那就先从给我涨工资开始吧!”

燕昭王一听就奇怪了,我要招纳贤才,和给你涨工资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觉得你是个贤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郭隗说:“大王如果对我这种平庸的人都能厚待,那些贤才听说之后,难道不会想着过来吗?”

燕昭王一听,这广告效应确实不错,于是就升了郭隗的官,然后亲自派人盖了个府邸给他。其他国家的人一听,纷纷过来投靠,比如兵家的剧辛、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和管仲齐名的人,他叫做乐毅诸葛亮就曾自比为管仲、乐毅。

乐毅是魏国的使臣,来到燕国后受到燕昭王的厚待,双方一番交流,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乐毅就留在了燕国成为燕昭王忠心耿耿的臣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燕国在他们这一群人的努力之下,仅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将燕国的国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更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就在燕昭王努力奋斗的时候,齐国新上任的齐湣王也开了他东征西讨的生涯。

齐湣王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上位之后,南败楚将,西摧三晋,合纵攻秦,帮助赵国灭了中山国,最后还把宋国给灭了,使得齐国的国土增加了千余里。一度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就连秦国也不得不表示尊重。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剥夺齐国百姓的基础上得来的。因为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对齐湣王的怨气也就越来越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燕昭王27年,齐湣王灭了宋国后,还准备吞并周王室。在其他诸侯国看来,齐国扩张得太快了,必须打压一下他那嚣张的气焰。齐国的强大是其他诸侯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于是,各诸侯国便都有了默契,在燕昭王派来联合的使者面前,大家一致同意出兵,杀一杀齐国的威风。

燕昭王28年,乐毅为主帅,带着燕、赵、韩、魏、秦诸国的军队攻打齐国。攻入齐国国门之后,乐毅让秦、韩的军队班师回去,派魏国军队攻打宋国的齐军,派赵国的军队攻打河间。自己则带领燕国大军深入齐国腹地。

因为齐湣王在齐国不得人心,而且兵力较为分散,再加上燕国是打着复仇的大旗来的,只对付齐国王室和朝廷,不对百姓下手。所以许多齐国的百姓望风而降,守城的军队很快就都溃败了。齐湣王听说大军往都城临淄开来,便弃城出逃,最终死在了楚将淖齿的手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乐毅攻破临淄后,便把临淄的所有财物都输送回了燕国,然后一把火烧了齐国王宫和宗庙。接着,便带领燕国大军继续攻占齐国的领土。六年后,齐国的领土就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了。

这六年的时间里,乐毅是比较忙的,他一边攻占领地,一边还要做好占领区的安抚工作。毕竟齐国是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强盛的大国。百姓虽然对齐湣王有所怨恨,但也没有怨恨到造反的地步。所以,安抚齐国的百姓非常重要,必须得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燕国,让他们自愿放弃齐国百姓的身份,成为燕国百姓才行。

六年后,有着雄才大略的燕昭王去世了,燕惠王即位。燕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关系不太好。即位之后,又中了田单的反间计,以为乐毅留在齐国六年是想自立为齐王,于是,便革了乐毅的职,让骑劫代替他攻打齐国剩下的两座城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骑劫看来,他就是来捞功劳的。两座城池而已,这不是手到擒来吗?但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

首先,燕国士兵,听说他们最尊敬的统帅被革职了,这就很影响燕军的士气。

其次,对齐国来说,这是灭国之战,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汇集了一路败逃而来的齐国抗争派,又怎么会轻易投降。而且莒城有新任的齐王在,是齐国的精神所在;即墨有新崛起的名将田单,哪儿有那么容易打败?

一个看不清战争形势的人,又怎么能轻易取得成功呢?更何况他还很容易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田单散播谣言,说:“齐军害怕的是被割了鼻子的齐国士兵,如果燕军把他们摆到阵前,那齐军就吓死了。”

骑劫听说后,就把齐国士兵的鼻子割了,再把他们推到阵前。城墙上的齐军一看,哪里还有人敢投降、敢被俘虏,那不得拼死一战吗?

田单又散播谣言,说:“我们的祖坟都在城外,真怕被燕军给刨了呀!”

骑劫一听,你怕祖坟被刨,那就偏要刨你祖坟,用激将法总能把你们激出来了吧!

骑劫自以为是的激将法确实起到了作用。城内的军民看见自家祖坟被刨了,恨不得出来杀了骑劫。但是,这股怒气却被田单压下来了。因为,就这么怒气冲冲地冲出去,只有死的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天夜里,田单找来了一千多头牛,画上五彩龙纹,然后在它们的尾巴上绑上点燃的芦苇。再在城墙上凿了十几个洞,让这群尾巴被烧的牛从洞里跑出来,冲向燕军的营寨。

一千多头牛的奔跑,地动山摇,而且映着火光,牛身上的五彩龙纹就把它们衬托得像妖魔一般。燕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吓得半死,再被牛一冲击,纷纷后退。田单便带领大军杀了出来,最终将燕将骑劫杀死。

随后,田单便带着兵马四处作战,一一夺回了被燕国占领的城池。

燕国的大军,在数日之间便全都退出了齐国的领土,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那么,燕国的军队为什么会退得那么快呢?

第一,经过长达六年的战争,这些士兵已经倦怠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来复仇的,自然上下一心、将士用命。但是过了这么久,他们早就厌倦了。

第二,燕惠王听信谗言而更换统帅,让燕国将士都感到不满,自然不太愿意再继续战争了。更何况,新上任的骑劫还不是一个好统帅。

第三,骑劫的行为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原本燕军是来复仇的,顺便也解救了那些因为齐湣王而苦不堪言的百姓。但是,骑劫却虐待俘虏、刨人祖坟,田单只要一宣传,燕军的形象就彻底毁了,战争的性质也就变成了侵略。所以,燕军才会败得那么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四,齐国虽然经历了齐湣王的连年征战,但是国力尚存,忠于齐国的人依然有很多。燕国要覆灭齐国,不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做政治工作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这场战争对于燕国来说,虽然彰显出了他的强大,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国七雄,培养了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掠夺了很多齐国的财物,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燕国得到的一切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燕国的国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典说江苏 | “一发千钧”:吴王刘濞的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段是枚乘劝说吴王刘濞的话。“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后来就衍生出“一发千钧”的典故。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因平定淮南王英布有功,封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在去封地之前,刘邦召见了他,看他有反相,就有些后悔,但已然授印,也无可奈何,就只能说:“汉兴五十年内,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

  • 【金玉良言】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吕氏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赏析[var1]这句话讲事情成功于否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把握住了时机。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时机,乘时而动,许多难以想象的事也都可以变为现实,所以有道之士不必急,只需韬光养晦,勤以待时就可以了。[var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

  • 一口气读完五国伐齐!强盛的齐国,为何在战国中期忽然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五国伐齐开始之前,齐国和秦国,几乎可以并立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一东一西,正好可以决定整个天下的走势。不过,一场五国伐齐的大战之后,齐国直接被五国围殴了一顿,国力瞬间暴跌,此后再也无法和秦国争雄了。所以,在这场大战之前,战国历史还处于两强争霸的局面。但这一战结束之后

  • 法家商鞅◇李保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法家商鞅◇ 李保强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意思说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他本名叫鞅,姓公孙,人称卫鞅,祖上姓姬。约公元前(395~338年)他的出生地应该是河南安阳市的内黄县境内。前两年风糜国内的《大秦帝国》和《大秦赋》这两部冗长的电视剧可谓出尽了风头,原著作者孙皓辉不仅荣登历史

  • 管仲的军队改革为什么如此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

  • 黑冰台是秦国最神秘的天子近卫军,为什么秦始皇死后就神秘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黑冰台是秦始皇令其妹嬴淑设立的,这是一个杀手、细作组织。专司谋杀东方六国权臣名将,收集军政情报的机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黑冰台再无价值,便被秦王逐渐遗忘,而当年黑冰台统领公主赢淑,依旧控制黑冰台,直到秦亡。[var1][var1]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信。

  • 燕国连齐国都能打败,为什么后面那50多年又没啥存在感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燕国为什么没能再继续对外扩张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来进行分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部原因 第一,燕昭王之后,燕国再无明主。 燕昭王去世之后,燕惠王即位,眼看着齐国就要被彻底打下来了,燕惠王却因为自己和乐毅关系不好,而担心乐毅拥兵自重,将其革职查办。这种猜忌心极强、小肚

  • 征集丨南越王博物院“南越记忆”实物及作品征集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南越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南越王赵佗、赵眜,南越王宫的曲流石渠、南越文王墓的丝缕玉衣,还是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以及焕然一新的南越王博物院,相信都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许您生活在广州,或许您是南越王博物院的热心观众,或许您曾经身着古装在这里拍过美丽的照片,

  • 燕国VS齐国,实力垫底的燕国,为什么能够战胜排前三的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燕国方面: 首先,准备充分。燕昭王从上位开始,就广纳贤才,对燕国进行全面整治。虽然改革的力度没有像秦国一样大,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实力,足够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而且在战争之前,燕国还去联系了其他五个国家,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约定共同出兵,讨伐齐国。这就让燕国有了底气、有了助

  • 【悦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居七十列传第十四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几位著名思想家——孟子、邹子、淳于髡、荀子等人的事迹。[孟子][var1]孟子,孟氏,名轲,战国时邹国人,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受业于子思(孔鲤之子,孔子之孙)门人,曾游说过齐宣王、梁惠王,但均未受重用。当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