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国连齐国都能打败,为什么后面那50多年又没啥存在感了?

燕国连齐国都能打败,为什么后面那50多年又没啥存在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48 更新时间:2024/2/16 14:48:29

那么,燕国为什么没能再继续对外扩张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来进行分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部原因

第一,燕昭王之后,燕国再无明主。

燕昭王去世之后,燕惠王即位,眼看着齐国就要被彻底打下来了,燕惠王却因为自己和乐毅关系不好,而担心乐毅拥兵自重,将其革职查办。这种猜忌心极强、小肚鸡肠,又畏畏缩缩的君王,怎能担当起复兴燕国的大任。

燕惠王去世之后,即位的是燕武成王,这个谥号比较霸气,按理说,他应该是在武力方便比较突出,而且有一定成就,死后才能获得这个谥号。但实际上,史书中对这位燕王的记述很少。《史记》中记了一件事,还是田单攻打燕国,夺走中阳的事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武成王在位14年,他去世后,由他的儿子燕孝王继任。不过,燕孝王在位仅仅三年便去世了。

燕孝王去世之后,即位的是燕国的末代国君燕王喜

燕王喜即位的第四年,秦昭襄王去世了。这时候,燕王喜便派人去联系赵国,说是要和赵国交好,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想看看有没有合纵攻秦的机会,效仿当年的苏秦,好从乱局之中再捞点好处。

结果,出使赵国的栗腹回来对燕王喜说:“赵国的精锐都在几年前的长平之战中死去了,现在正是攻打赵国的好时机。”

燕王喜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叫来问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乐间听完后,就对燕王喜说:“赵国是四战之地,虽然丧失了四十万精锐,但是赵国的百姓大都好勇斗狠,整个赵国几乎可以做到全民皆兵,我们绝对不能去攻打赵国。”

然而,燕王喜觉得自己可以投入五倍于赵国的兵力,这样就没问题了。

当时,还有一个叫将渠的大夫站出来反对,他说:“咱们前脚刚和人家递交了结交的国书,现在听说人家困难,就想趁火打劫,这事儿肯定成功不了。”

然而,燕王喜总想着自己能成为第二个燕昭王,可以给燕国打下赫赫威名。于是,便派遣大军,由栗腹统帅,卿秦、乐间辅助,去攻打赵国了。

赵国这边就派了个廉颇过来,对燕军一顿蹂躏。先后击败了栗腹、卿秦他们,乐间战败后,索性就跑到赵国去了。随后,廉颇包围了燕国国都,燕王喜好不容易才让将渠出面,去和廉颇讲和,廉颇这才退兵回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八年后,赵国派遣李牧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

后来,李牧被罢官,庞煖接任,这段时间里,赵军屡屡被秦军打败。燕王喜便又想趁机捞上一笔,结果反被庞煖打得大败,死了两万燕军。

燕王喜二十三年的时候,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这位太子以前曾经在赵国为质,那时候,他认识了在赵国出生的嬴政。两个人在赵国交情还不错,算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后来,嬴政成了秦王,燕太子丹却还是一个质子,而且是被派到秦国的质子。可能是身份地位差太多了,两人的关系也就渐渐疏远了,甚至太子丹还对嬴政有着满满的仇视,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燕太子丹是燕国未来的继承人,作为未来的王者,他应该有一个王者该有的眼光和气度。

在秦国为质多年,他不想想秦国和燕国同样是边陲国家,秦国为什么能强大,燕国为什么会弱小;不多想想怎样才能让燕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在秦国多做些考察,摸索出一条适合燕国改革的道路。反而想着靠一个刺客的刺杀来解决亡国危机。

他也不想想,秦国即便没有了秦始皇,难道不会再选出一个新的王吗?他能刺杀一次,难道还能刺杀两次不成。两个国家的对抗,虽然和各自的王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双方国力的比拼。如果一个刺客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那还要国家做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与其说,太子丹派人刺秦是为了拯救燕国,倒不如说只是为了泄愤,为了报私仇,在他看来,只要嬴政死了,就万事大吉。即便秦国没有那么快灭亡燕国,他即位之后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王。

第二,燕国没有治世之能臣。

燕昭王之后,没有一个国君有燕昭王的气魄,可以设黄金台招贤纳士。所以,后期的燕国除了自己国家的人之外,能用的人才基本都是当初燕昭王留下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庞煖攻打燕国的时候,对阵的燕国将领是当初燕昭王时期招纳的剧辛。这时候,距离燕昭王去世,已经快四十年了。剧辛作为燕国的老将,却是个容易轻敌的人。他和庞煖曾经是好友,了解庞煖的为人,觉得击败庞煖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他也不想想,他了解庞煖,庞煖难道还不了解他吗?所以,燕赵一战,燕国虽然只损失两万军队,但这很可能是燕国仅剩的精锐了。毕竟,当初乐毅训练出来的大军,至今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更替了,燕国能征善战的士兵又能有多少。更何况,这四十年来,燕国屡屡损兵折将,精锐更是越来越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燕国的综合国力依然太弱。

燕昭王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燕国的国力也就只能支撑起一场长期的大战。在燕齐之战中,这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虽然当时在齐国搜刮了六年,但搜刮的主要是齐王室和卿大夫这些人的家产而已,搜刮去的财物又能支撑燕国发展多久。燕昭王之后,燕国基本是墨守成规,不敢也不愿进行改革,就靠着吃老本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燕国还能支撑半个世纪才被灭掉,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外部原因

燕国地处东北,燕昭王时期,南边的中山国被赵、齐、燕三家所灭之后,燕国的邻国就只剩下赵国和齐国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改革,虽然在长平之战中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但赵国的底蕴还是有一些的。齐国虽然被燕国扫荡一番后元气大伤,但好在有田单这些能臣,使得齐国可以尽快恢复一些元气。

战国后期,虽然大家的实力都有所削弱,但对于燕国来说,齐国和赵国依然是强国。他们就是燕国不可逾越城墙,成为燕国无法南下发展的阻碍。

综上所述,燕国虽然打败过齐国这个霸主,但是燕国内部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的强大也就显得如昙花一现般,只是一次性的。至于外部原因,虽然有影响,但毕竟不是最主要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征集丨南越王博物院“南越记忆”实物及作品征集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南越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南越王赵佗、赵眜,南越王宫的曲流石渠、南越文王墓的丝缕玉衣,还是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以及焕然一新的南越王博物院,相信都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许您生活在广州,或许您是南越王博物院的热心观众,或许您曾经身着古装在这里拍过美丽的照片,

  • 燕国VS齐国,实力垫底的燕国,为什么能够战胜排前三的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燕国方面: 首先,准备充分。燕昭王从上位开始,就广纳贤才,对燕国进行全面整治。虽然改革的力度没有像秦国一样大,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实力,足够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而且在战争之前,燕国还去联系了其他五个国家,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约定共同出兵,讨伐齐国。这就让燕国有了底气、有了助

  • 【悦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居七十列传第十四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几位著名思想家——孟子、邹子、淳于髡、荀子等人的事迹。[孟子][var1]孟子,孟氏,名轲,战国时邹国人,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受业于子思(孔鲤之子,孔子之孙)门人,曾游说过齐宣王、梁惠王,但均未受重用。当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

  • 湖南益阳新塘坡战国墓发现自名铜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新塘坡一号墓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74°。墓上部已被毁。墓口长2.56、宽1.44—1.5米;墓底长2.56—2.62、宽1.46—1.5米,残深3.7米。墓壁先微内收呈斜坡状,近墓底外撇,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两侧墓壁各有两道枕木槽,枕木槽底宽0.32—0.38、高0.48—0.

  • “乐·土”展览 | 小盗龙、孔子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01小盗龙小盗龙是发现于辽宁朝阳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它的体长50-90厘米。小盗龙全身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羽毛,并且在前后肢和尾部都长有不对称的飞羽。当它从高处跃下的时候,前后肢会形成两对翅膀,因此被称为“四翼恐龙”,古生物学家据此推断,恐龙到鸟学会飞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四翼阶段,

  • 国学经典:翩翩战国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末期,齐、楚、赵、魏、韩、燕、秦七国鼎立,百家争鸣,名士频起。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看到过很多关于这个时期的人物及故事,比如说《大秦帝国》、《芈月传》等影视作品,勾起了我们对于这个时期人物故事的浓厚兴趣。说到《芈月传》,就不得不提一下黄歇这个人物了,真的是很多女生的白月光,谦虚有礼重

  • 《秦时明月》天明的三位父亲:养父嬴政,生父荆轲,师父盖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生父:荆轲[var1]荆轲在《秦时明月》中出场只是停留在回忆当中,当初他赶赴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刺秦的路上遇到骊姬,两个人一路相处逐渐生出感情,还怀了孕,这就是后来的天明。养父:嬴政[var1]嬴政作为第一个大一统中国的皇帝,号称秦始皇。他统一后建立秦朝,之后他就开始掠夺天下的所有东西,当然也包括女人

  • 孔子这样建立“诗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左传》记载,城濮之战前夕,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预感此战意义重大,因此,在出征前他与群臣慎重讨论三军元帅人选。这时,老臣赵衰推荐了郤縠,他的理由是,此人“说礼乐而敦诗书”,即“喜爱礼乐,笃好诗书”。这是因为,礼乐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喜欢礼乐的人道德就好;诗书是政治经验的宝库,熟读诗书就有学问、有智慧

  • 楚庄王、晏子、司马迁…谁讲脱口秀最有个性?楚河说历史第8季回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楚河说历史·第八季 最有个性就是我楚庄王是怎样从废材“装”成霸主的? 课本里的 晏子,还有哪些用舌头撑起身高的故事? 从《报任安书》, 司马迁如何看待生死? …… 历史绝不该是那些枯燥的一二三,四五六。历史不是为了应试而学,更为了探究我们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人物也不只有广为流传的

  • 晋国最大的阴谋家士鞅,图谋不成,反而毁了整个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晋国在成为春秋霸主的同时,也成了灭亡的开始。晋文公虽然开创了一个霸主时代,但晋国众卿的崛起也随之而来,当年一心辅佐晋文公的人,后来都成了灭亡晋国的阴谋家的祖先。晋国的内部挺有意思,他们的卿家轮流坐庄,就是不让国君做大。刚开始国君还有所反抗,到了后来,就完全成了傀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