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家商鞅◇李保强

法家商鞅◇李保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4/2/16 14:48:57

法家商鞅

◇ 李保强

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意思说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他本名叫鞅,姓公孙,人称卫鞅,祖上姓姬。约公元前(395~338年)他的出生地应该是河南安阳市的内黄县境内。前两年风糜国内的《大秦帝国》和《大秦赋》这两部冗长的电视剧可谓出尽了风头,原著作者孙皓辉不仅荣登历史小说的佳作桂冠,而且该剧也获得国家五个一图书奖。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描写叙述历史事件大多尊重历史事实,不足之处是为帝王将相和许多历史人物翻案,令不少历史学者和作家所诟病。

商鞅在年少的时候就喜欢刑法之类的学术,他为人聪明伶俐,而且才思敏捷。长大成人后就拜公叔座为師,在老师的提携下他在魏国被封为中庶子。另据《汉书.艺文志》载:除了在魏国的老师公叔座之外,他后来又在秦国拜尸子为师。尸子因明于形名之术,被称为尸子,他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商鞅变法失败后被秦惠文王车裂,尸子因怕连累到自己和家人便伺机逃亡于蜀地,最后不知所踪,这是后话。

公叔座在魏国效命于魏惠王,并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和赏识。

对于国内的政治军事民生养息等方面的事,公叔座的建议常常得到众大臣的拥护。渐渐地他年龄大了便希望有人来接替他的职位,他曾多次向魏惠王推荐卫鞅的学术和才干都被魏惠王借机否定。公孙座重病时,魏惠王前去探望,便私下请教公叔座:“公孙病有如不可纬,将奈社稷何?”公叔座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我王听臣下之言可辅国也!惠王听后,仍不立马回答。惠王临走时,公叔座又言曰:“王卿若不用他尽早杀之,绝不让他出境。”惠王仍不理睬悻悻而去。惠王走后公叔座叫心腹唤来卫鞅,让他尽早离开魏国投往他国,卫鞅叩头谢过恩师匆匆收拾行李连夜逃往秦国而去。

[var1]

战国前期的魏国是非常强大富足的,其它列国都非常惧怕它。卫鞅之所以选择去秦国,他听说秦孝公是位明君,便想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去拜见孝公。孝公因为秦国弱小而苦于求贤若渴,便向各国饱学之士抛出了求贤令。好几次孝公都避而不见卫鞅,意思是卫鞅是个无名之人,后来听说他是公叔座的学生时便答应接见。卫鞅初次和孝公论国事时就得到了认可,“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乎?”——《史记商君列传》商鞅说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必须变法,必须改掉以往的分封制度,周天子就是分封诸侯丢失了天下,如今秦国想强大想富有必须用刑法约束秦国的老族王权势力和老百姓,卫鞅以强国之术说君,孝公大悦遂封卫鞅为左庶长,让他尽力推出适应秦国的法律。卫鞅的变法改革让老世族保守派的太师代表甘龙和杜挚们对此作出强烈反对。他们处处和卫鞅景监等人作对,但孝公在背后是支持商鞅的,为了尽快革除秦国的种种弊端,应该尽早变法以免夜长梦多,为此卫鞅便起草了他在秦国的第一道法令。变法的条规规定:“令民为什五,而相(收)(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者应以数倍缴纳税赋,军功者赏上爵,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法大小,农民耕织者养蚕桑织帛者要上缴国库充盈。”兵士打仗要勇猛,那时代的人上战场以斩首为荣,可见是残忍至极的。得头功者赏勋,赏田宅赏土地,功劳极大的可赏荣华,无功者不享受富贵也!

为了大家都能接受变法,卫鞅曾在雍城之外命人手捧十金立木三丈让人搬移,围观者很多,但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并不相信。无奈黄金又增加五十金,终于有人把木头从南门移至北门得到了奖赏。不久消息传出,百姓们纷纷相信了变法的内容。孝公在位时秦国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繁华局面。所以乱民者让流放到荒良的地方,没有一个人敢于反抗。

[var1]

此后的不久因变法得到了实质性进展,而且卫鞅也平叛了几次乡民大规模械斗事件,并在渭河沿岸公开处决了许多头领,让其它乡民和族长第一次感到了刑律的威严。不久,他被封为大良造。置县辖,置令设立地方行政机构。

老百姓开阡陌植农桑,手工作坊开始用铁制农具,大力发展农耕水利建筑业,并和邻国齐楚韩赵等商人进行贸易,并不时煅造兵器,弓弩,在陇西,宝鸡一带养战马,以备攻破河西之地。秦国的都城原址在雍城(临潼)由于地盘小,而且地理位置不佳,在他的建议下,把都城迁往地广人稀的咸阳地界。

秦孝公四年,由于公子虔在关于太子赢驷在粮食收仓的问题上弄虚作假而且杀了许多乡民,致此触犯秦律,不得不按法规治罪,为此太子也得到了流放,孝公及众臣说情也被卫鞅驳回。公子虔被处以劓刑从此以面具遮脸难以见人,致此公子虔八年没有复出,祸患由此埋下。

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改变了秦国收复河西之计划。公元前343年,齐国败魏国于马陵山,俘虏了将军公子申,孙膑杀师弟庞涓于此战中。由此魏国渐渐地衰败下来。

秦国在卫鞅的铁律下渐渐地恢复了生机,并且在初战中击败魏军,并把土地延伸到了函谷关附近。公元前336~330年卫鞅开始筹划收复河西之地(现今的陕西东北部,山西运城一带,黄河以北大片土地)。

魏国的将领公子 卬是个爱吹牛的草包,此人爱面子排场虽然此人打仗不行,但还有点义气。

卫鞅在魏国时曾与他交集甚好,最终他派人暗送书信与卬说秦国愿和魏国友好,并不想打仗我们在我的大营之地叙叙旧,聊聊过往。公子卬不知是计便赴宴应约,酒足饭饱后卫鞅令手下挟持了卬,以此逼魏王用河西之地换回公子卬。公子卬在秦军强大军力的威逼下不得不出让河西之地,魏惠王此时才感觉到卫鞅的可怕,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耳,致此败局己定,悔之晚矣!”为此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惠王不久便郁郁而亡,魏国此后一直未能复兴。鞅破敌收复失地功劳大不可没,朝中再也无人敢背后诋毁他。孝公大喜加封鞅为商君,封赏商地十五邑,商鞅便开始在商邑建起了自己的宫室。在现今的商洛市广场上仍建有商鞅的巨大雕像。

[var1]

商鞅被加封之后,大家都称他为商君。他在秦国十多年间,辅佐秦孝公变法,置秦律恢复民生农耕,训练军队改革秦国以往的野蛮落后状态,由此秦国在六国中成为强盛之国,为此他也得罪了老势力的甘龙,公子虔,杜挚等很多人。大夫赵良,景监等人劝他收起锋芒低调从政,免得祸患惹身。他想起了春秋孔子的话语:推贤而戴者进,聚不屑而王者退。功名之下便飘飘然了,由此他更加崇拜权力了。他曾建议秦国东伐郑国,魏国,北讨晋国,一救荆国之祸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史记中记载他为酷吏并不为过,此人在执法中非常严酷无情,铁面无私。但在生活中商鞅非常低调,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计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藏于后世。不久他又帮助秦孝公一举歼灭了公孙贾的叛乱,更让老世族们恍恍不安。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因疾驾崩于咸阳,举国哀悼。

不久赢驷立为国君即为秦惠文王。此时的公子虔为报割鼻之仇复出,他给侄子赢驷状告商君在商地屯兵意欲谋反?甘龙杜挚等老臣等纷纷出来弹颏商鞅的种种罪过。

此时的商鞅醒悟了,在家人和赵良等人的建议下决定逃离秦国国土,公子虔四处贴发搜捕令,商君出逃中在客店投宿,店家竟不敢留宿于他。商鞅此时悲愤交加“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嗟乎!为法之敞,一至此哉!哈哈哈,没想到自己制定的刑法给自己用上了。

他不得不和心腹家人策马投魏,至魏界时让魏军赶回。不得已而又返秦入商地,率众商邑之族群势死反抗,公子虔本来就是个猛将,几天轮番厮杀,乡民族人不敌溃败,鞅率残兵逃之,秦兵一路追赶往郑之黾池杀之,并拉回了其尸体。秦惠文王命人在咸阳宫外车裂了商鞅的尸体,形刑之时观者几万余人,商鞅车裂之刑罚可谓悽惨至极,不敢直视。后来商鞅的族人均被诛连九族,商鞅为他的法律付出了比血还深的代价。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以判国罪论处,卒年57岁。

商鞅虽死,但他留下的《商君书》却成为秦代以后王朝的执政治国策略,唯帝王们可看,平民们谁也不敢私下传诵其内容。《商君书》现存24篇,可谓字字都充满严酷和恐怖。尤其以驭民五术让后人胆惊害怕:“愚民统一思想,控制意识形态;弱民国强民弱治国务在弱民;疲民疲于奔命民无暇顾他事;辱民相互揭发活于恐惧之中;贫民人穷志短剥夺余银余财;”王者若不能见效,杀之。

在土地被真正利用起来,就不怕没有财源。国富而贫治……

商鞅变法确实给秦国带来了繁荣和富强,但同时又给秦王朝埋下了一颗土崩瓦解的巨雷。秦朝历经15年于公元270年灭亡。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者也,迹其欲于孝公以帝王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可见其人少恩,恶名与天下。”

我们在追剧的时候应该反思历史,反思商鞅迷惑祸害百姓的种种权术,但愿他在秦代所制定的各种种恶不要再影响到现在人们的思想中去。

图片来于网络

2022年11月12日夜

李保强,岭南文苑专栏作家,蓝田县三官庙镇人。参过军,喜爱文学,曾在全国省市级杂志及报刊发表过文章。

岭南文苑编辑部

编委

王利民 石磊 孙秉山 郑继芳 周保柱

(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序没有先后!)

制作

王利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管仲的军队改革为什么如此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

  • 黑冰台是秦国最神秘的天子近卫军,为什么秦始皇死后就神秘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黑冰台是秦始皇令其妹嬴淑设立的,这是一个杀手、细作组织。专司谋杀东方六国权臣名将,收集军政情报的机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黑冰台再无价值,便被秦王逐渐遗忘,而当年黑冰台统领公主赢淑,依旧控制黑冰台,直到秦亡。[var1][var1]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信。

  • 燕国连齐国都能打败,为什么后面那50多年又没啥存在感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燕国为什么没能再继续对外扩张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来进行分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部原因 第一,燕昭王之后,燕国再无明主。 燕昭王去世之后,燕惠王即位,眼看着齐国就要被彻底打下来了,燕惠王却因为自己和乐毅关系不好,而担心乐毅拥兵自重,将其革职查办。这种猜忌心极强、小肚

  • 征集丨南越王博物院“南越记忆”实物及作品征集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南越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南越王赵佗、赵眜,南越王宫的曲流石渠、南越文王墓的丝缕玉衣,还是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以及焕然一新的南越王博物院,相信都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许您生活在广州,或许您是南越王博物院的热心观众,或许您曾经身着古装在这里拍过美丽的照片,

  • 燕国VS齐国,实力垫底的燕国,为什么能够战胜排前三的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燕国方面: 首先,准备充分。燕昭王从上位开始,就广纳贤才,对燕国进行全面整治。虽然改革的力度没有像秦国一样大,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实力,足够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而且在战争之前,燕国还去联系了其他五个国家,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约定共同出兵,讨伐齐国。这就让燕国有了底气、有了助

  • 【悦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居七十列传第十四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几位著名思想家——孟子、邹子、淳于髡、荀子等人的事迹。[孟子][var1]孟子,孟氏,名轲,战国时邹国人,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受业于子思(孔鲤之子,孔子之孙)门人,曾游说过齐宣王、梁惠王,但均未受重用。当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

  • 湖南益阳新塘坡战国墓发现自名铜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新塘坡一号墓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74°。墓上部已被毁。墓口长2.56、宽1.44—1.5米;墓底长2.56—2.62、宽1.46—1.5米,残深3.7米。墓壁先微内收呈斜坡状,近墓底外撇,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两侧墓壁各有两道枕木槽,枕木槽底宽0.32—0.38、高0.48—0.

  • “乐·土”展览 | 小盗龙、孔子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01小盗龙小盗龙是发现于辽宁朝阳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它的体长50-90厘米。小盗龙全身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羽毛,并且在前后肢和尾部都长有不对称的飞羽。当它从高处跃下的时候,前后肢会形成两对翅膀,因此被称为“四翼恐龙”,古生物学家据此推断,恐龙到鸟学会飞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四翼阶段,

  • 国学经典:翩翩战国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末期,齐、楚、赵、魏、韩、燕、秦七国鼎立,百家争鸣,名士频起。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看到过很多关于这个时期的人物及故事,比如说《大秦帝国》、《芈月传》等影视作品,勾起了我们对于这个时期人物故事的浓厚兴趣。说到《芈月传》,就不得不提一下黄歇这个人物了,真的是很多女生的白月光,谦虚有礼重

  • 《秦时明月》天明的三位父亲:养父嬴政,生父荆轲,师父盖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生父:荆轲[var1]荆轲在《秦时明月》中出场只是停留在回忆当中,当初他赶赴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刺秦的路上遇到骊姬,两个人一路相处逐渐生出感情,还怀了孕,这就是后来的天明。养父:嬴政[var1]嬴政作为第一个大一统中国的皇帝,号称秦始皇。他统一后建立秦朝,之后他就开始掠夺天下的所有东西,当然也包括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