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卿位争夺战,晋文公的舅舅家族最先淘汰出局

晋国卿位争夺战,晋文公的舅舅家族最先淘汰出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1/17 7:29:58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而晋国政治的显著特点是“政出私门”。其国政不出於公室,而是由“六卿”分掌,这也是晋国最终被瓜分的原因所在。“六卿制度”形成了晋文公时期,早期的诸侯国都只有一支军队。作为大国的晋国,也是到晋献公(晋文公之父)时期,才开始作二军,晋献公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晋文公继位之后,晋作三军,每军置将、佐两人。按军中的地位高低,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此六人分掌军政,而被称为六卿。

[var1]

[var1]

[var1]

而六卿的职位(常态编制),是在晋国的一些强势家族中,如狐氏、赵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荀氏别支)、范氏(也称士氏)、中行氏(荀氏别支)、郤氏、栾氏、韩氏等,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世袭执政。六卿的职位也只有在这些家族中互相挤位置,而这些家族可被统称为世卿家族。

[var1]

[var1]

在这些世卿家族中,最先崛起与受重用的,是曾跟随晋文公流亡的那一班人。如狐氏、赵氏、魏氏等等。晋文公继位之后,行复国之赏,大会群臣,分为三等:以跟随其流亡者为首功,途中给其送款者为次,迎降者再次之。而在这三等之中,又根据其功劳与才能的高低,分为上下之赏。第一等功臣中便是以赵衰、狐偃为首,这两个家族也最先崛起,并引发了“狐赵之争”。

赵氏为造父之后,嬴姓。而狐氏却出身於戎狄部落,为姬姓。狐偃的父亲狐突,在晋武公时便出仕晋国。晋武公之子晋献公娶了狐突的两位女儿--狐季姬与小戎子。狐季姬生了公子重耳,小戎子生了公子夷吾(晋惠公)。故而,狐偃为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字犯,因而,晋文公也称狐偃为舅犯。狐偃与其兄狐毛在晋文公的流亡与继位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狐氏家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晋文公继位之后的第一卿位家族。

[var1]

[var1]

[var1]

晋文公时期,晋国的朝权与军权是相分离的。晋文公在朝政上仰赖於狐偃(国相)与赵衰(赵盾之父)。但在军政上,狐偃与赵衰的才能却都有欠缺,故依赖於郤縠(第一任中军将)、先轸(第二任中军将),而身为国相的狐偃在城濮之战时,为上军佐(军中第四位),其兄狐毛为上军将(中军将先轸,中军佐郤溱,下军将栾枝、下军佐胥臣)。赵氏在军中尚无地位,而狐氏不但为国相,还在军中独占了两席。可见,狐氏地位之高。

晋文公去世之后,其子晋襄公继位,晋以先且居为中军将(先轸之子),赵衰为中军佐(军中二把手,兼晋国国相)。而在先且居、赵衰等人死后,晋襄公又以贾季(即狐射姑,狐偃之子)为中军将、赵盾(赵衰之子)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为下军佐。

虽在军中以狐射姑的地位最高,但在朝政上却又是以赵盾为首。这样的安排可以起到一定的互相制衡作用,以防止大臣的权力过大。但是这样的安排却被一个人打破了,此人叫阳处父,阳处父是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对晋襄公将:贾季(狐射姑)虽有才能,却刚愎自用,不如赵盾贤能,不如将赵盾与狐射姑两人在军中的位置对换,这样对国家比较有利。晋襄公便真的采纳了,于是又改为以赵盾为中军将,为中军佐,辅助赵盾,其余诸卿位置不变,时六卿将佐如下:

而经此番调整,使得赵盾担任执政(朝政一把手)的同时又兼中军将(军政一把手),集军政大权於一身。至於赵盾是否比狐射姑贤能,很难说得清楚。据《左传》记载:阳子(阳处父),成季(赵衰)之属也,党于赵氏。而阳处父党於赵氏的原因,则是其曾经欲出仕於晋文公,找狐偃帮忙,三年没办成,后又请赵衰帮忙,三天就把事情办成了。

为此,狐射姑深恨阳处父,也不甘心狐氏处於赵氏之下。晋襄公死后,赵盾主张拥立在秦国为质的公子雍(晋文公之子)为君。而狐射姑也不甘落后,主张由在陈国出仕的公子乐(晋文公与辰嬴之子)继位。赵盾认为公子乐的母亲淫乱(辰嬴,先嫁於晋文公之侄晋怀公,后才嫁於晋文公),不适合继位。派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同时,狐射姑也派人去陈国迎接公子乐。赵盾怕被狐射姑抢了先,便派人於途中杀死了公子乐。

狐射姑知道自己在晋国被孤立,就愈加痛恨阳处父,而派族人狐鞫居(封地在续,也称续鞫居)杀死了阳处父。不久,赵盾追究样处父被杀之事,而杀死了狐鞫居,而狐射姑则先后逃奔到翟国、潞国,并最终死在了潞国。至此,晋文公继位之后的第一卿位家族--狐氏,被赵盾排挤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

潞国的相国酆舒曾经询问狐射姑,赵盾与其父赵衰比较,谁更贤能?狐射姑答道:“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意即赵盾为人强横,令人生畏。而后来,赵盾也没有拥立公子雍为君,而是在穆嬴的哭诉与斥责之下,改立了晋襄公之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

而自赵盾起,晋国的朝权与军权便彻底合流於一,其在军中的地位便是其在朝中的位次。这也是赵氏能够在赵盾时期,在晋国独大的原因所在。然而,卿族一枝独大,必不利於公室而易遭国君的猜忌与其他世卿家族痛恨,这也是造成后来赵氏“下宫之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参考史籍:《左传》、《史记》等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祭拜孔子不愿下跪,大臣挡住墓碑上一个字后,康熙立刻跪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不仅重用汉臣,还接纳、学习汉文化,康熙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康熙有三次途经山东泰山、曲阜等地,而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在封建时代一直被视为文化圣地,为了拉拢士大夫、文人,康熙路过曲阜时,也自然而然的要拜谒孔庙、祭奠孔子了,而且康熙祭拜之礼十分庄重,三跪

  • 中医科普209:神医扁鹊换心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

  • 为崔杼弑其君5字接连牺牲3人,春秋时山东史官何其刚|读《史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讲述不惧强权、不惜生命也要维护史官尊严的齐国史官,他们为记下简单的五个字“崔杼弑其君”,接连牺牲者3人,展示了什么叫血色浪漫!齐鲁大地的山东,慷慨悲歌之士何其多也!齐国君王齐庄公非常好色,其手下大臣崔杼的妻子非常艳丽但很不检点,两人便产生了私情,崔杼知道后,非常愤怒,便设计杀死了齐庄公,立了庄公

  • 展览丨感受古老晋国的魅力,“且听凤鸣”与“盘之典”两展同时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有只鸟儿轻轻收拢翅膀,回眸凝视着六百年时光构建的家园,吟唱出一代代晋侯的喜怒哀乐。你听,有踔厉奋发的开创之艰,也有静水流深的雄才大略,还有击鼓催征的豪情霸气和岑静无妄的美好祝愿。当历史如尘,掩盖了激荡的岁月,唯有情感凝结成经典,用器物照亮古今。观鸟尊,我们因技艺卓绝的巧思精制而击节称叹;赏盘匜,我们

  • 【你好,孔子】打卡孔子博物馆 看儒家思想传承千年的奥秘(视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8日,研学体验团走进孔子博物馆。这里的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承载着孔子故里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诗礼传家等内容。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韦依二审 刘娟三审 闵捷

  • 李清照状告渣男丈夫却入狱,因为孔子,揭开王莽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亲亲相隐”开始,我计划陆续写几篇文章,揭开伪穿越者王莽的画皮,让大家看一下,真正的伪君子,是怎样欺骗大家感情的,后世又如何帮他洗地,变成穿越者的。故事是这样的:孔子云游列国的时候,到了楚国,他去拜访楚国当时的一个重要的官员,叫叶公,没错,就是那个叶公,被后世耻笑,当做反面教材的叶公。

  • 太子伋被杀,为什么会在卫国引起长达40年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卫国人心里,最适合当他们国君的就是太子伋了。虽然他比较愚孝,但是这样的人比较淳朴,才会真的对百姓好。而且,在他帮助父亲辅政的那十几二十年里,也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深得人心。所以,卫惠公上台之后,朝堂之中就有很多人都发出了不满的声音,恨不得将卫惠公从国君的位置上拉下去。最终,实施这个想法的,是当时的左

  • 蓝山县首次发现战国晚期楚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永州新闻网讯(蓝山特约记者 王玉珏 马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今年7月至11月,在蓝山县塔峰镇五里坪村抢救发掘古墓葬43座,包括13座砖室墓和30座土坑墓,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银器等遗物270余件(套)。本次考古收获最大的是在墓群中新发现了6座战国晚期墓葬,也是蓝山县首次发现战

  •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怎么样理解孔子的理想和他的那个时代。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说的是,最近这些年孔子的命运好像有点不太一样了。曾经在“五四时代”反复被批判的孔子,最近好像有点“咸鱼翻身”。有人提出来,在中国开始逐渐富强的时候,应该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政冶上和文化上的“声音”,所以,好像是中国文化代

  • 榆次市猫儿岭墓地发现的两枚战国铜印考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春秋》 2005年05期王 俊【关键词】山西榆次猫儿岭战国铜印考释【摘 要】1998年榆次东外环猫儿岭战国墓M139中出土了两枚铜印,发掘简报对其作了初步考释。由于猫儿岭墓的的族属、国别历来分歧较多,对出土的铜印研究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宝贵材料。本文力图通过对印文的考释在这一方面做出客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