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三国顶级谋士,曾献两计,一计害惨献帝,一计险要曹操的命!

他是三国顶级谋士,曾献两计,一计害惨献帝,一计险要曹操的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4 更新时间:2024/2/10 6:23:01

(说历史的女人之三国系列第47期)历史上千年,但其中许多的转折点,有的是来自某个人人为的偶然,有的则来自历史大趋势的必然,若是趋势必然,则不过是顺势而为,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那些来自个人认为偶然因素而发生的改变,却常常令人唏嘘不已,一边为胜者赞叹,一边为败者哀叹。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谋略过人,曾经在无意中出过两计,但却改变或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尤其是第一计。

此人正是人尽皆知的贾诩,人送外号“毒士”。贾诩在早年的时候,虽然才智过人,但却并不为人所知,自然也没人重用他。不过当时有个名士,叫阎忠,在凉州地区非常有名,以善于识人评人著称,他当时对贾诩的看法非常高,他对贾诩有个评价是:“此人有张良陈平之才。”(补充一个小知识点:后来这个阎忠,在公元189年,马腾和韩遂发动叛乱,但是因个人名望不够,就看重了名士阎忠,就逼迫阎忠做他们的老大,但是在注重个人名节的阎忠看来,韩遂马腾就是乱臣贼子,所以坚决不做马腾韩遂的名义首领,便从容而死,保留个人名节。)

根据后来贾诩的表现,凉州名士阎忠对贾诩的评价应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在贾诩的一生中,他出过的计策应该是很多的,但是在史载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四五条,今天我们只着重说名气最大的两条计策:

第一条计策:献策李傕郭汜。公元192年,在司徒王允的设计之下,董卓最亲近的护卫吕布被收买。收买的依据——多处资料都显示是吕布和董卓的一个近身侍女有不正当关系,吕布一直担心怕被董卓发现被治罪,于是就接受了王允的谋划,行刺董卓。在这年的四月下旬,一天董卓带着卫队浩浩荡荡到皇宫去,到北掖门外的时候,事先安排好的刺客以长戟刺杀董卓,但董卓防御心理很强,出行必然身穿铠甲,所以刺客的长戟竟然无法伤害董卓。这时候,董卓非常惊恐,大叫吕布前来护卫,但是等来的却不是护卫,而是吕布事先藏好的诏书,吕布一边把诏书展示给大家,一边刺死了还在惊讶万分中的董卓。

董卓死,虽然意味着一个邪恶时代的结束,但是却迎来了另一个更糟糕更邪恶的时代,即李傕、郭汜的时代来临了。然而李傕和郭汜能够迎来自己的时代,完全拜贾诩所赐。董卓死后,朝权并没回到东汉皇帝手中,而是被司徒王允控制。董卓军阀粗暴,但王允文臣专断,对于整个东汉政权来说,都不算幸事。所以说王允在控制朝权之后,渐渐不得人心,尤其在处理董卓旧部的事情上,严重缺乏政治智慧。李傕和郭汜是董卓麾下重要的将领,手中握着近十万的西凉军,但是在王允以皇帝名义清楚董卓乱党的时候,李傕和郭汜也感到十分害怕,准备趁夜逃跑。

这是一个将决定历史转折的时刻,倘若李傕和郭汜果真趁夜逃走,那么东汉末期的朝局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然而非常意外的是,此时出现了一个人,就是贾诩,贾诩对李傕和郭汜说的一番话,或者说所献的这一计,几乎是人为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贾诩对李傕和郭汜说:“王允准备把董卓旧部一网打尽,而各位若解散单独而行,恐怕回不到家乡就被抓住处死了,但是各位若集兵一处,集中全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倘若拿下长安,以国家的名义号令天下,何愁大业不成?”李傕和郭汜听罢贾诩这一席话,那是如菩提灌顶,赶紧放弃逃走的计划,重新联络各营部众,召集一处,打着为董卓复仇的名义,连夜杀回长安而去。

结果自然是如贾诩所料,长安王允所控制的部队,根本不是西凉军的对手,瞬间便瓦解了,城也守不住,王允也被杀了。而王允之死,多少有点咎由自取。李傕和郭汜控制长安和皇帝之后,汉献帝的日子比董卓时期更惨。董卓虽然粗暴,但尚且能够让汉献帝做的像个皇帝,至少汉献帝是董卓自己立的。但是到了李傕郭汜时期,这一对家伙,政治头脑比董卓更次,但是粗野程度比董卓更甚,汉献帝的日子那是苦不堪言。而汉献帝遭此命运,可以说,全赖贾诩所赐。其实这也是贾诩虽然谋略超群,但是在当时并不受名士待见的原因之一。

第二条计策:献策张绣。当李傕郭汜危害长安的事情呈现的时候,贾诩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他索性离开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丢下这个烂摊子一走了之。

贾诩离开之后,先投段煨,后投南阳张绣。贾诩每次离开和重新选择主公,其实目的就是一个,保全个人性命,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但是他在苟全个人性命的时候,却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前面李傕郭汜不说,且说在张绣那里,也差点制造出一个大乱子。当时曹操来攻打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之下,选择了投降曹操。按说这没什么,曹操乃是当时最佳雄主,选择曹操自然有一番好前程,对于历史大势而言,也是积极有益的。但是等曹操进城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引发了张绣的反叛,而这件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曹操让张绣的婶子侍寝,让张绣觉得受辱;第二个版本是曹操让人给张绣的部将胡车儿送金银,张绣担心曹操收买自己身边人意欲谋害自己。

于是张绣找到贾诩商量,贾诩就出计,让张绣准备精兵,趁半夜反叛,杀掉曹操。到了夜里,张绣依计而行,领兵忽然杀到。曹操惊慌逃走,猛将典韦令人誓死堵住营门前张绣的兵,最后战死。另外,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都在保护曹操逃亡中战死。这一次可谓是曹操一生最惨烈的一次逃亡,若不是身边有典韦和曹昂等,曹操恐怕早死了。倘若曹操死去,东汉末期以后的时代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诚如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其实后来的事实也很明显,若没有曹操,天下恐怕更乱,百姓恐怕要尝更多战乱之苦。

结语:客观来看,贾诩确实是当时奇谋之才,但是他这两次献计,造成的恶果却真是令人不敢恭维,也因此,这两次献计成为贾诩一生最大的污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十年布局,曹操如何完成篡汉的基础建设,他不想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奇怪的,打下敌人的领地,自己兼任,这很正常啊。就好像总经理,主导收购了其他公司之后,自己兼任那家公司的经理,这也是情理之中。但是问题来了,史书中忽然飞来一句,有人劝曹操恢复古代九州的建制。这和打垮袁绍的事件,有什么关系吗?写史书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记载呢。如果你再往下看,会发现更奇怪的

  • 孙权称帝为何难?和魏蜀两国比,有啥先天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石亭之战大获全胜后,东吴取得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和蜀汉早已重新结盟,连曹魏也无力再次南征,石亭之战后曹魏长达二十年以上都没有发起过主动进攻。不过和平却是靠着战争打出来的,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东吴英杰们的长期奋战。从兴平二年(195年)年底孙策渡江讨伐刘繇开始,东吴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外征伐,终于在三

  • 史说三国:三七一 孙皓攻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吴帝孙皓任命镇军大将军陆抗统领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等地的军事,治所设在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陆抗见孙皓处理政事,多有过失,于是上书说:“我听说在恩德均等的情况下,人多的一方可以战胜人少的一方,在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安定的的一方可以制服危难的一方,这正是六国之所以被秦吞并、西楚之所以屈服于汉的

  • 东汉风云:安帝昏聩宠乳母,妇女阉寺齐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邓氏既除,安帝得以报复私嫌,遂改永宁二年为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大赦天下,封江京、李闰为列侯,且令阎后兄弟阎显、阎景、阎耀入为卿校,并典禁兵。中常侍樊丰、刘安、陈达皆为江京李闰羽翼,互作党援;乳母王圣,权势甚盛,甚至王圣女伯荣,亦得出入宫掖,交通贿赂。妇女阉寺,互相炀蔽,累得安帝昏迷日甚,耳目不

  • 大明真正的儒将:一生战绩卓著,堪比汉之战神卫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浚县古城夜景(图片来自网络)王越,字世昌;明景泰二年进士及第,授御史。后官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明孝宗即位后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为明代首任三边总制。霍去病西征雕像图片来自网络王越是明代中期西北著名的军事统帅 ,曾三次出

  • 【历史地理】三晋、三秦、三齐、三楚、三吴和三湘分别指的是哪里?匈奴 东胡 突厥 蒙古 契丹 女真 ……终于全部搞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周易》中,数字“三”为卦爻三画,分别代表天、地、人等三个维度,如此便概括了天地的始终和世间的一切;在《道德经》中,有“三生万物”的说法,万物即万事万物。正是有了全部的意思,人们言毕称“三”。与礼数结合,便有了拜三拜的礼节;与生活结合,便有了“酒过三巡”的说法;当然,如果与特定意义的地名结合,则会

  • 孙权:当儿子变成自己最反感的那种人,该咋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魏蜀吴三国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立储风波,但曹魏(曹丕&曹植)和蜀汉(刘禅&刘封)分别只涉及到两人,而东吴在这一问题上则非常复杂,孙权的七个儿子中前后有四人卷入了这场争斗。也就是说,在诸子争位这件事上,东吴的激烈程度要远超过魏蜀两国,而且后果也严重得多。究竟为何如此呢?这还得从孙权的妻室说起。早年间

  • 中天华溥张宏波:为什么韩信能够暗渡陈仓,而诸葛亮只是出师未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中天华溥首席专家 张宏波在中国古代、甚至近现代战争史上,巴蜀之地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死地,所谓的“死地”就是说巴蜀之地最多是一个守成之地,难以凭借占据巴蜀最终问鼎中原,包括三国时候的刘备、明末的张献忠均是如此。所以在红军长征时,毛主席也是坚决反对张国焘南下四川的要求,力主北上背靠苏联,最终保存了红

  • 他是刘邦的大谋士,神机妙算,刘邦在登基后为何不杀他以绝后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大一个原因是张良这个人不贪恋权贵,他辅佐刘邦只为报灭国之仇。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在韩国被秦国灭了之后张良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帮韩国复仇,在他见到刘邦之后就确定刘邦就是他所要寻找的那个人。于是便一直跟在刘邦身边当他的一个借士(借来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助他完成大业。第二个原因是张良虽然劳苦功高但是没无实

  • 史说三国:三七三 密谋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羊祜认为,要攻打吴国,应当凭借上游地势,沿江而下,于是秘密上书司马炎,请求留下王濬担任益州刺史,负责治理水军。司马炎答应了,又任王濬为益州刺史,令他解散屯田的兵士,大量建造战船,为攻吴做准备。何攀此时已被王濬征辟为别驾,他认为屯田的士兵不过五六百人,造船的速度太慢,后面的船还没有造成,前面造好的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