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60年对匈奴战争为何汉族获胜?光有汉武帝没这些黑科技也白搭

160年对匈奴战争为何汉族获胜?光有汉武帝没这些黑科技也白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99 更新时间:2024/1/18 23:45:49

中国秦汉两代,均对匈奴开展了大规模战争,前后长达160余年,包括公元前215年―前213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而汉代则更为壮观,从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绵延一个半世纪,秦、汉以及匈奴投入兵力接近百万,最后以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依附汉朝,匈奴失去对中原威胁而告终。

而在这一时期,中原汉族朝之所以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和军事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而且在160多年的时间中,军事技术始终在支持战争的进行。例如秦代军队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程武器,步兵、骑兵和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此外秦军装备有大量的铜制近战武器,包括有长柄的戟、矛、戈、铍,短柄的弯刀和剑。另外主力部队战时还身着铁甲或者皮甲,这些技术都对匈奴军队构成了优势。

而到了西汉时期,弓弩等远程作战兵器技术进一步提升。汉代弩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弩机上。一是有了铜铸的机匣,古代称“郭”。战国弩则一般没有郭。有了铜郭,在弩臂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可相对提高弩的初速。二是望山高度增加并有了分度线,类似近代步枪标尺的分划。但在形制上有很大的创新。用弩来对付骑兵,有三个主要优点。一是弩的射距远,在匈奴弓箭的射程之外,就可以先行杀伤敌人;二是弩箭的侵彻力大;三是以步兵、骑兵、车兵组成合同军阵协同作战,让习惯于各自为战的匈奴骑兵,难以抵挡。

汉武帝天汉二年的浚稽山之战,汉将李陵率领的5千步兵被3万匈奴骑兵包围。虽然汉军终于失败,但以绝对劣势的步兵,还能多次击败追击之敌,直至箭尽援绝,才终于失败,足见弩在步兵对付骑兵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西汉在冶铁上技术优势,完全使得匈奴方的武器在材料上,落后于中原国家。从西汉至东汉,汉朝逐渐确开始使用高炉炼铁、百炼钢、淬火、鼓风等一系列技术,使得汉朝的铁制武器锋利程度、柔韧性、硬度等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当时的汉朝官员称,以往匈奴兵器低劣,十个匈奴人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军;后来学得一些汉地冶炼法,也要三五个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军。

除了直接应用于作战的军事技术之外,秦汉两代在工程、医疗、通讯等技术上的发展,也成为支撑战争的重要力量。例如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已经成为军事工程上的代表作,提升了中原王朝的防御能力。而军队医疗中也有了针对军人外伤、瘟疫的各种药物,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官兵的生命。

而秦汉时期的军事通讯技术,则是靠烽火、邮驿来传递军情。多数情况下烽燧前沿的敌情信息传到都尉、太守府以后,他们可根据情况自行处理。如果是重大敌情信息才接着往京城传递。京城接到信息以后还要反馈具体指令。因此烽火的效力是快速预警,而邮驿则担负详细军事信息和指令传递的安全和及时送达。这些为秦汉军队应对匈奴游牧民族军事突袭奠定了基础。

如果中原王朝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国家财政雄厚,军事科技的投入就会急剧增加,进而有效保证国家各项军事行动。汉武帝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汉武帝凭借强大的国力,大力加强军事建设,四处征伐,特别是针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不仅一雪前耻,还彻底消除了匈奴的威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其中固然有汉武帝雄才大略的个性使然,但更主要的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军事科技的领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冯学成先生:汉武帝的“非常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怎样认识自己这个“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我意识呢?怎样使它既符合常道,又能绽放出非常道的光辉呢?《汉武大帝》的求贤诏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为什么呢?他要打破常规,要打破常道。那时的常道是他的父亲、爷爷都使用的“黄老无为之治”,那个时候的组织结构是很脆弱,很松散的,要面对北方强悍

  • 秦始皇陵墓保留千年,没有一个人敢动,因为嬴政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965年,郭沫若就特别想,见证一下秦皇的陵墓,当时我们的周总理,就坚决拒绝,当时在文革前,陕西省的文化局长就提出这个想法,郭知道了也很是兴奋,希望可以亲眼看一下这一奇迹,于是他就想说服周总理,不过他讲了一堆,周总理还是坚持,十年之内不准人挖皇陵。来说说这个皇陵是怎么建造的吧,虽然古代的帝王,很多人

  •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第一位皇后也广为人知,是狠辣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一统天下,娶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成为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君主,因此得“始皇”之称。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按理来说中国的第一位皇后就应该是秦始皇的女人。但是秦始皇虽然订皇帝制与后妃制度,却没有正式立后。秦始皇没有立后也就算了,就连他后宫有多少女人,哪个最得他宠

  • 秦始皇死的太早了,再活个几年,大秦就不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始皇未能及时在大一统后有利全体的好处作广泛宣讲,民间的话语权和舆论被六国贵族操纵。二是对六国残留的敌对势力清除不力,监控不到位。三是对接班人迟迟不确定,使赵高、胡亥的篡位阴谋得逞,更可惜的是李斯助纣为虐,扶苏和蒙恬被迫自杀,朝中高层已先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前而乱。民间的的起义更是推波助澜。四是四面出

  • 秦始皇到死都没有灭掉的一个小国,国家虽小,却是人才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卫国会在秦国灭六国后还可以存活下来呢?一、卫国是周的血统遗传,卫国第一任国君叫做康叔,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卫国的建立最初是监视商朝的复辟势力,最开始的时候,卫国地盘很大,地处中原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很快,成为周朝时期强大诸侯。二、在战国时期,卫国被秦灭过一次,所以后来成为了秦的附庸国,两国的关

  • 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一眼识破诸葛亮的八阵图,至死没有出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说诸葛亮成名于“八阵图”呢?诸葛亮自身还有许多发明,比如说木牛流马,连弩,孔明灯等等。可谓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在《三国志》中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做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可见“八阵图”是诸葛亮的代表了。据说诸葛亮的八阵图是用乱世堆砌而成的,按遁甲分成生、伤

  • 冯天乐:英雄乎?奸臣乎?——从历史文献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甲、引言人们对三国的历史知识不完全是从历史书中得来的,反而很多是从小说《三国演义》及有关的戏曲中得来的,因此不免有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皇权正统思想的影响下,选择了「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来写作,因此作者对曹操极力贬斥、鞭挞,对刘备尽心美化、颂扬,甚至虚构、编撰了许多与史

  • 典韦和赵云相比较谁更厉害?正史:此二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期可谓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朝代,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长坂坡单骑救主这些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在《三国演义》这本

  •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学者:二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从年龄上来看,周瑜要比诸葛亮年长6岁。孙策26岁去世时,嘱咐弟弟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此时同龄的周瑜已经是江东的军政一把手。反观此时的诸葛亮,刚刚20的年纪,还在南阳读书学习呢。等到诸葛亮27岁出山时,已经33岁的周瑜已经大权在握,怎会嫉妒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从出身上来看,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堂

  • 韩信被诱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于说出肺腑之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邦麾下众多的功臣中,唯有萧何、张良和韩信三人功劳最大,所以他们三人也被称为“汉初三杰”。韩信是军事上的天才,在他拜将之后,便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战让他崭露头角。可以说韩信在刘邦夺得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楚汉之争与韩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韩信选择任何一方便能帮助其赢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