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谜团——春秋五霸的排名众说纷纭

历史谜团——春秋五霸的排名众说纷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1/6 7:06:11

所以对于春秋五霸的排位一直纷争不止,但对于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四个人,位列在五霸之内没有异议。对于剩下这个名额,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却从没有统一。我们试着分析这三位君王的毕生成就,结合名望、战绩、治国等综合方面,是否可解释这个春秋五霸的历史谜团。

[var1]

宋襄公的最大战绩,在于齐恒公死后齐国大乱,迎接太子昭为君。用兵四百乘,命公子荡为先锋,华御事为合后,自己率领中军平叛。宋襄公自以为这是不世奇功,便想号召诸侯,代齐桓公为盟主。不曾想郑文公、鲁、齐、陈、蔡这五国根本不听,反而与楚成王结盟。宋襄公筑盟坛,想和楚成王‘衣裳之会'结盟,以安小国之心。谁料会盟时被楚成王所劫。楚成王拿住了宋襄公,并执牛耳,宋、鲁等各小国次第受歃。把宋襄公气得七窍生烟,却敢怒而不敢言。

回国后,发动与楚国的泓水之战。楚将成得臣屯兵在泓水之北,谋臣公孙固建议宋襄公:“现在乘楚兵正在渡河,突前一击,可获全胜”哪知宋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字吗?寡人堂堂阵阵,岂有丢弃仁义之理?”公孙固暗暗叫苦。等到楚兵渡河完毕,东西布阵,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都有惧色。这一战,襄公身被数创,右股中箭,射断膝筋,不能起立,差点亡命。此战沦为历史笑柄,毛泽东就曾指出宋襄公的伪仁义害了全军将士。

[var1]

吴王夫差励精图治,是因为他父亲对越国一战而死,死前吩咐要报此仇,而且吴国和越国世仇,根本不可解。少年夫差勤于朝政,他的最大战绩为,用孙武伯嚭伍子胥等贤明大臣,不但国力富强,兵事也蒸蒸而上。孙武号称一代兵神,仅用了五万人马,用兵五年,就攻占了楚国首都。若不是秦国出兵帮助楚国,楚国登时就亡国了。夫差参加渑池之会,中原各诸侯不敢应声,确实为春秋晚期独到的霸主。

而越王勾践的最大战绩为,被夫差打败成为俘虏,靠着大夫范蠡和文种从中周旋,三年后被释放回国。三省吾身、卧薪尝胆,从无到有,最终成功战胜吴王夫差,兼并吴国全境,成为春秋晚期最后一个霸主。仅仅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相比,中国历史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夫差的强盛,被勾践所取代。夫差的吴国,最终全部成为了越国属地。我以为,勾践绝对可以取代夫差位列春秋五霸之中。

[var1]

再来对比宋襄公和勾践的个人形象:宋襄公在史上的记载为:仁义、迂腐。勾践在史上的记载为:长颈、鸟喙。毫不疑问勾践的个人形象比宋襄公更胜一筹。对比两人的功绩,综上所述,宋襄公远远不及越王勾践。再对比两人对于国家的贡献,宋国在宋襄公在位时没有增加土地和人口,反而因为战争锐减了人口;而越王勾践兼并了吴国全境,新增了吴国全部人口,还欺凌楚国占据了很多接壤的土地。

[var1]

因此,春秋五霸的最终排名,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应该为: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正史:千疮百孔的蜀汉,为何一直攻打魏国,而魏国一直防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三国演义中,刘禅即位之后,孔明安居平五路,意思就是当时有五路军队来进攻蜀汉,不过都被孔明给挡下了。当时有辽西的羌兵,有东吴的孙权,有南蛮孟获、曹真、孟达等,但都被诸葛亮化解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忌惮诸葛亮,所以魏国才不敢攻打蜀汉。这不过是小说,那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千疮百孔

  • 长平之战真的坑杀了40万赵兵?白起的一句话道破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场战斗也可以说是一个根本的转折点,秦国想要拿到天下,赵国就是他们的最大阻力,这次战争杀掉了赵国将近45万的士兵,从此一蹶不振,秦国也是再也无人能挡,但是,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不免怀疑,这件事情真的可信吗?这件事情在史记里面也有记载,说是当时秦国投入的兵力是五十五万,而赵国则是四十五万

  • 湖北出土战国竹简,接近《老子》原著版本,思想和儒家共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两座墓葬历史非常久远,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的墓葬,大约时间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虽然这两个墓葬不是很大,但是相比起其他的诸侯,这两座墓的随葬品比较少,显得很寒酸。不过专家们可没有因为墓里没有宝贵的文物而沮丧,因为在这里面发掘出了很多的古文物,出土了很多的竹简。虽然距离已经有2000多年的时间

  • 美人鱼长什么样子?《山海经》里的美人鱼,出土的文物更加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海内南经记载了很多国家,比如离耳国、氐人国、匈奴国等,其中氐人国人民就是一副人鱼模样,他们人面鱼身,没有脚。相对于南经的记载,海内北经的记载就略微显得简单了一些,主要讲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物种,其中就有“人面、手足、鱼身”的陵鱼人,北山经中的人鱼是“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与前者类似

  • 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为何要怒斩吴王的两个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孙武斩宫嫔”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孙武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吴王就不反对吗?吴王当然反对了,不过反对无效。大约是在春秋时期,在伍子胥的推荐下,著名军事家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孙武在拿宫女操练阵型的时候,吴王的两个爱妃身为队长却多次不听指挥,孙武依照军令,不顾吴王的劝阻,怒

  • 秦昭襄王如果能多活几年,能统一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来分析下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实力就知道了。 第一,秦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 秦国在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变法;秦惠王时期打下了巴蜀,巩固了大后方;秦武王时期打出了秦国的威名。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他就把目标完全定在了东方六国的身上。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削弱东方六国的实力,然后不断地扩张。 他在位56年

  •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东方六国为啥不合纵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221年,仅仅不到十年间,秦始皇灭掉了六国,从此天下一统,虽然对于如今的人们而言是非常好的,可是这件事让人感觉有些震撼,虽然说秦朝国富民强,可是当时实力强大的也不是没有,可是最终都是被秦始皇灭了,而且也没有合纵连横抗敌的现象。这让人非常奇怪,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 战国时期六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每一场堪称经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国不愿重蹈覆彻,于是停止进攻韩国,转而与齐国决战。魏惠王将魏军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伐魏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就拿秦赵长平之战来讲,两军对峙整整两年,本来也是胜负各半,谁也突破不了对方的防线。但随着时间日久,赵国不擅农耕、储粮耗尽的危机,终于影响到了前线战局。如此,赵国君臣便要寻求决战,因为再延续廉颇的筑垒坚守战法,用不了多久,赵军即便不被秦军杀死,也自己活活饿死了。于是,才有了主战的赵括,取代主守的廉颇。

  • 张仪是如何入秦的?苏秦与张仪的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苏秦和张仪都是贫寒子弟,早年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是师兄弟。苏秦想出师去求取功名,鬼谷子曾阻拦,说他学业未满,且时候未到,尚不足以谋事,苏秦未听。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所以出山后第一个去游说周显王。周显王身边的人认为苏秦没有什么本事,未被周显王录用。苏秦就直奔西边的秦国,他认为秦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