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选择这个小城建都?详解古都武昌的辉煌与衰落

孙权为何选择这个小城建都?详解古都武昌的辉煌与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03 更新时间:2023/12/19 17:43:18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吴未丧师,为蕃为畿。

陆机这首《赠武昌太守夏少明》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三国时期武昌城的盛景。

提到武昌,人们一般最先想起的都是今天武汉市武昌区,作为武汉三镇之一,这里以武昌起义而闻名。

然而在古代,武昌却不在这里,而是在武汉市东南几十公里的鄂州。

古武昌是东吴都城之一,东吴曾两次于此建都,即使后来又将都城迁回建业,武昌也长期保留着“陪都”的地位,可以说武昌对东吴的重要性仅次于建业。

武昌在汉末称为鄂县,本是个发展程度非常一般的小地方,它的兴衰与东吴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它的高光时刻与漫长的历史相比也非常短暂。

后来虽然经过东晋时期王敦和陶侃的治理,武昌一度有过短暂的复苏,但最终还是彻底沉沦了,回到了它本来的地位。

古武昌的发展始于孙权,关羽败亡后,孙权没有撤回江东,面对复杂的形势,他暂驻公安。到了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迁都鄂县,并将其改名为武昌,取武运昌盛之意,又在当年开始进行武昌城的修建。

然而,鄂州的重要性基本也只局限在交通运输这一个领域,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不高,这一点和古代倒没什么分别。

在汉朝诸县中,分为大县和小县,其中大县的长官称县令,小县的长官称县长,而鄂县就是一个小县。孙权在消灭黄祖,将势力渗透进江夏后,便委任胡综为鄂县长。

不过在这个时候,江夏的核心却依然在夏口,甚至江夏以前的治所西陵和沙羡,其地位也要高于武昌。

既然如此,孙权为何要定都于默默无闻的鄂县呢?按理说夏口才是最好的选择。

原来孙权如此决定,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进行考虑的,而军事因素也是古武昌短暂兴起最主要的原因。

孙权之前建都于扬州的建业,而不在他心心念念的荆州,一方面当时他确实还对攻取合肥抱有希望,另外也不想过于明显地表露对荆州的野心,因此接受了刘备的建议。

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双方彻底撕破脸以后,孙权就没必要继续掩饰了,他必须以今后的形势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

荆州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后,孙权清醒地意识到形势没有那么乐观,自己还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虽然刘备忙着称帝,暂时未有动作,但当年仅仅为了荆南三郡,他都亲率大军来争,这次丢了整个荆州,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另一方面,东吴和曹魏的关系也颇为不妙。

曹丕篡汉之前,为了给自己增加功绩,曾给孙权下了个套,故意烧了襄阳,引诱孙权来取。

当初曹操确实答应过孙权沔水以南都归他,在危急的形势下,用襄阳换取江东援军也是值得的。

不过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是徐晃挡住了关羽,襄阳和樊城基本安全了,而且曹操希望孙权和关羽两败俱伤的想法也没能实现。

危机如此轻易地解除,曹操是否会对他的承诺感到后悔呢?他后不后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曹丕肯定是对此不予承认的,反正又不是他承诺的,于是就这样算计了孙权一手。

由于襄阳城防被毁,东吴没能在此站住脚,很快就被赶走了。

这样一来,孙权夺取荆州北面门户的想法就落空了。不仅如此,东吴和曹魏的关系也开始恶化。

孙权对严峻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自己虽然占了一次大便宜,但以自己的实力决不可与曹刘两家同时为敌,因此他必须做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准备。

吴蜀矛盾是当下的主要矛盾,除非他愿意恢复到湘水划界之前的局面,否则双方不可能议和,而这是孙权无法接受的。

相对而言,魏吴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双方只是有些小冲突而已,这是有可能化解的。孙权决定从这方面入手。

当初曹操为了让孙权放心西征,主动撤去了东线大部分守军,也将夏侯惇张辽等主要守将招走了。

但现在曹丕又重新加强了东线的力量,其中张辽和一位姓朱的横海将军(可能是朱灵)又回到了合肥,此外又在横江津驻军七百,居巢驻军四百,甚至双方一度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出现了一定伤亡。

不过魏吴议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拉锯谈判,因此孙权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能得到完整的襄阳,这座重镇自然具备阻挡北方威胁的条件,当初吕蒙就是这样想的。然而这一计划却没能实现,孙权面临着魏蜀两面夹击的风险。

将都城设在荆州,虽说可以加强东吴在西部的防御,但也没必要设在前线增加危险。如果定都江陵,西北两个方向的压力就太大了。

同时东线也不得不防,因为魏军正在江北虎视眈眈,虽然眼下兵力不多,但随时可能增兵,因此都城必须选在一个能兼顾所有威胁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只能设在江夏了。

江夏位于东吴整个长江防线的中端,孙权在此坐镇,无论外敌从哪个方向入侵,他都能第一时间加以支援。不过具体设在江夏的哪个地方,却还要动一番脑筋。

按说夏口是最佳之选,当初黄祖和刘琦都将治所设在这里。

夏口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扼守着长江和沔水的交汇处,是一处可以被称为战略锁钥的重要地点。此外这里还有着坚固的城防,黄祖凭借此地和江东周旋了八年之久。

但是夏口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它和江陵一样,也面临着两个方向的威胁。

其中西面的威胁来自江陵,从江陵顺江而下便可攻击夏口,当时孙权并无在荆州西部边境挡住刘备的信心。而北面的威胁则来自襄阳,魏军可以顺着沔水一路东下,直抵夏口。另外江夏北部的文聘也不得不防。

当初赤壁之战时,曹操就采取了两路夹击夏口的策略,好在周瑜主动出击,深入南郡,粉碎了曹操的计划。但现在周瑜和吕蒙这两位杰出的军事家都已经去世,国中是否还有这样的能人呢?孙权心里也没底。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继续收缩防线,选择一个比夏口更靠东一点的位置,一旦江陵有失,孙权本人也不用亲自处于危险的第一线,而是用夏口作为都城前面一道坚实的屏障,他可以坐镇后方指挥。

这样一来,鄂县就走进了孙权的视野。当初消灭黄祖后,本着和刘表缓和关系的目的,孙权撤出了夏口,而是将势力收缩到了鄂县。东吴在此发展了十几年,可以说在当地非常有基础了。

虽然这里经济并不发达,但从军事角度出发,却是一个绝佳的地点。

作为航运枢纽之地,武昌西有樊湖(今梁子湖),樊湖经过樊溪(今长港河)通向长江,而樊溪和长江的交汇处就是樊口,当初前来避难的刘备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在此驻军。

由此可见,武昌周边水系发达,樊湖中可以驻扎大量水军。

此外,武昌旁边还有一座西山作为屏障,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成了修筑一座军事要塞得上上之选。

定都武昌后,孙权当即命人修建城池,后来武昌城也被称为吴王城。

武昌城规模不大,从其遗址来看,东西长不过一公里,南北长只有五百米,显然作为都城是比较小的,其军事目的更为明显。一旦将来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局面,武昌便可以作为东吴在荆州最后的屏障。

另一方面,武昌城并不是单独一座城,江北还有一座邾城(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一带)。邾城当时在曹魏控制下,后来陆逊将其攻克,并加固城防,终于实现了完美的防御。

这两座城隔江相对,组成了一个类似于襄、樊二城的防御体系。

据后来长期驻守武昌的东晋名将陶侃说,东吴在邾城长期驻扎着一支规模在三万人的军队。

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晋书陶侃传)

作为整个防御体系中的主城,武昌城驻军自然比三万人只多不少,数万精兵驻于坚城之中,江面上艨艟巨舰往来穿梭,随时可以互相支援,至此东吴国都变得固若金汤。

为了供养如此多的首都驻军,单凭规模不大的鄂县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孙权特意新设了武昌郡。

武昌郡由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和沙羡六个县组成,这六个县分别属于原江夏、庐江和豫章三郡,孙权此举相当于为武昌建立了一个首都经济圈,其余五个县都成了武昌的卫星城。

与此同时,孙权又从建业迁来千户人家,以加强武昌的经济实力,从此古武昌城便开始了一段黄金发展期。

然而,这座因军事目的而兴建的古城,最终还是因为其军事意义的消失而没落了。

在东晋南朝时代,南方政权的国防形势大多比东吴要好一些,双方在荆州相争的焦点主要在襄阳,因此位于江夏中部的武昌因为过于远离前线地位开始下降,比如桓温时期在荆州的大本营就又移到江陵了。

孙权的未雨绸缪是明智的,迁都一事完成后没多久,冲突就爆发了,当年七月刘备便发兵东征。

这对孙权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也是他在赤壁之战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双线作战终不可取,他必须尽快和曹魏议和,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然而让孙权意料不到的是,曹丕竟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蹴鞠那点儿事儿②刘太公、汉武帝、曹操都是“球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文献记载了蹴鞠在战国时代齐鲁大地的流行,经过秦王扫六合、秦末乱世、楚汉相争,蹴鞠传统在民间仍然没有断绝,到了刘邦建立汉朝,天下重归一统,蹴鞠获得了太上皇刘太公代言,而后涌现出汉武帝、魏武帝这样帝王级的“球迷”和霍去病、梁冀这类大将军级的“球星”,蹴鞠在两汉颇为流行起来。其中缘由,大

  • 历史解密:司马懿为什么到死都不自立为帝?你知道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208年,强行辟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权力,诛杀曹爽。251年,司马懿病逝,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 马超归顺刘备后,真的敢直呼其主子的名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马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将,曾把曹操逼得割须弃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锦马超”,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民间对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更有“一吕二典三赵四马”的传说,四马即指马超。这说明马超在三国时期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他投靠刘备后,先主对他可谓是恩赏有加。称帝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 历史上三国最厉害武将是谁?不是吕布,赵云,关羽,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最出名的三件见事情意见是,第一件事情就是万军之中斩杀颜良,枭首而归,第二件事情就是关羽曾被流矢射中,箭头穿透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一遇阴雨天气,臂骨便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关羽当即伸出手臂让医生为他开刀治病。

  • 李斯为什么会被秦二世腰斩?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斯个人简介:李斯,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

  • 庞统战死后,刘备叫诸葛亮入蜀,是去顶班么?你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才慢慢发现,原来诸葛亮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在军事思想上,庞统和法正更受刘备喜欢,诸葛亮只是一个替补。于是,之前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到后来,诸葛亮作为军师替补的结论也被我否定了。仔细看完诸葛亮在刘备时期的所作所为,我竟发现他只被当作一个管后勤的!就包括取西蜀那一

  • 盘点三国蜀国5大名将排名,黄忠垫底,关羽第二,第一无人不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top5,黄忠黄忠虽然是蜀国年龄最大的将领,但是能够称为五虎将之一就可以看出其实力不可小觑,黄忠最擅长用弓箭,在三国中最为厉害的射手之一,不要看黄忠年龄已高,但是领兵打仗十分了得,其中最著名战役就是阳平关一站,在那场战役中黄忠亲自斩杀曹操阵营中的大将夏侯渊,名声显赫。top4,马超马超曾是马腾的部下

  • 旧事文摘:《拾遗记》怎么记载秦始皇结识外星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本书是东晋人写的,后来经过南朝的梁国人萧绮整理,里面多是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东晋的志怪小说,包含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神话,特别是一些方术的描写,也有一些道听途说来的故事,其内容曲折,文笔绮丽,所以很多人认为它记载的是真的。书中是这么记载的。1.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意思就是说,秦始皇对

  • 旧事文萃: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原本是一个校尉,在东汉末年崛起,因为反对董卓被追杀,后来趁势崛起,由于曹操拥有很强的政治天赋和军事手腕,成为了北方最大的诸侯,还胁迫天子成为当朝宰相,被封为魏王,表面上他是汉朝的大功臣,实际上曹操掌握着所有的权力,但曹操心里也非常清楚,一旦自己死后,肯定要给儿子留下一番基业,但在继承人问题上他犹

  • 曹操用人管人的非常手腕,99%的人都忽略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曹操发迹稍迟,因而其声望、实力在初始阶段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等诸侯,但最后的赢家却归属曹操。究其原因,曹操用人智慧堪称超迈群伦,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探究竟!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曹操发迹稍迟,因而其声望、实力在初始阶段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但最后的赢家却归属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