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怀瑾老师:汉文帝、康熙、郭子仪

南怀瑾老师:汉文帝、康熙、郭子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4/1/22 10:17:19

文 |南师怀瑾先生

来源:《老子他说》

排版编辑:怀恩书社(huaienshushe)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感谢!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汉文帝、康熙、郭子仪

从事功方面来讲,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建立一代事功的帝王,严格说来,只有汉文帝和清初的康熙。尤其康熙善于运用黄老之道的成就,更有过于汉文帝的作为。

汉文帝是老老实实地实行老子的哲学来治国,奠定两汉四百年的刘家天下。康熙是灵活运用黄老的法则,开建清朝统一的局面。以十多岁的少年,处在内有权臣、外有强藩的局面,而能除鳌拜,平三藩,内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前明遗老,外略蒙藏而开拓疆土,都自然而然地合于老子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挫其锐,解其纷”的法则,深得老子的妙用。因此,他特地颁发《老子道德经》,嘱咐满族亲王们加以研读,奉为领导学的圣经宝典。

姑且不谈汉文帝与康熙的老子哲学。退而求其次,随便列举历史上名将相的事功,用来说明《老子》本章中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以及“挫其锐,解其纷”的作为。了解中唐名将郭子仪与名相李泌的故事,也可“得其圜中,应用无穷”了!

郭子仪,是道道地地,经过考试录取的武举异等出身,历任军职,到了唐玄宗(明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才开始诏命他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克朔方节度使,屡战有功。当唐明皇仓皇入蜀,皇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来称号唐肃宗,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使的职权。转战两年之后,郭子仪从帝子出任元帅的广平王李豫,统率番汉兵将十五万,收复长安。肃宗曾亲自劳军灞上,并且对他说:“国家再造,卿力也。”但在战乱还未平靖,到处尚需用兵敉[mǐ ]平的时候,恐怕郭子仪、李光弼等功劳太大,难以驾驭,便不立元帅,而派出太监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来监军。

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又懂得什么,但他却代表了朝廷(政府)和皇帝,处处加以阻挠,动辄掣肘,致使王师虽众而无统率。在战场上,各个将领就互相观望,进退失据。不得已,又诏郭子仪为东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因此更加忌妒,密告郭子仪许多不是,因此又诏郭子仪交卸兵权,回归京师。郭子仪接到命令,不顾将士的反对,瞒过部下,独自溜走,奉命回京闲居,一点也没有怨尤的表示。

接着,史思明再陷河洛,西戎又逼据首都,经朝廷(政府)的公认,认为郭子仪有功于国家,现在大乱未靖,不应该让他闲居散地。肃宗才有所感悟,不得已,诏他为诸道兵马都统,后来又赐爵为汾阳王。可是这时候的唐肃宗已经病得快死了,一般臣子都无法见到。郭子仪便再三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因此才得引见于内寝,此时肃宗亲自对郭子仪说:河东的事,完全委托你了!

肃宗死后,当时和郭子仪并肩作战、收复两京的广平王李豫继位,后来称号为唐代宗。又因亲信程元振的谗言,暗忌宿将功大难制,罢免了郭子仪的一切兵权职务,只派他为监督修造肃宗坟墓的山陵使而已。郭子仪愈看愈不对,一面尽力修筑好肃宗的陵寝——坟墓,一面把肃宗当时所赐给他的诏书敕命千余篇(当然包括机密不可外泄的文件),统统都缴还上去,才使代宗有所感悟,心生惭愧,自诏说:“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疑。”

跟着,梁崇义窃据襄州,叛将仆固怀恩屯汾州,暗中约召回纥、吐蕃寇河西、践径州、犯奉天、武功。代宗也同他的祖父唐明皇一样,离京避难到陕州。不得已,又匆匆忙忙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坐镇咸阳。这个时候,郭子仪因罢官回京以后,平常所带的将士,都已离散,身边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他一接到诏命,只好临时凑合出发,藉民兵来补充队伍,一路南下,收集逃兵败将,加以整编,到了武关,又收编驻关防的部队,凑了几千人。后来总算碰到旧日的部将张知节来迎接他,才在洛南扩大阅兵,屯于商丘。因此,又是军威大震,使得吐蕃夜溃遁去,再次收复两京。

大概介绍了郭子仪个人历史的几个重点,就可以看出他的立身处世,真正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怨天,不尤人的风格。他带兵素来以宽厚著称,对人也很忠恕。在战场上,沉着而有谋略,而且很勇敢。朝廷(政府)需要他时,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等到上面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也是不顾一切,马上就回家吃老米饭。所以屡黜屡起,国家不能不有他。像郭子仪这样作为,处处合于老子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大经大法。无怪其生前享有令名,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绝少数名臣之一。

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

如欲饱餐南师法乳,不妨焚香跏趺,随文入观,坚凝正心,所得必然大大不同。

书籍推荐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南怀瑾老师:这样去努力,一年以后你就是大学问家了

南怀瑾老师:我没有一天不求知,没有一天不读书

南怀瑾老师:“春半久雨走笔”的七律,句句都含着哲学思想

知医|徐文兵:认识“颜面”,学会“察言观色”

杨绛|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徐复观谈读书:我的话,是向着有诚意读书的青年学生而说的

杨定一 | 心的转变,是人生最大的工程,也是最大的礼物。

南怀瑾老师:古今中外,所有青少年心里共有的烦恼

南怀瑾老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

南怀瑾老师:不可压抑 快活自在

马一浮 丨 穷理尽性,方惬吾意

南怀瑾老师:不如归去

南怀瑾老师 | 静下来,一切会不同

王阳明 | 人心中的良知

南怀瑾老师:什么叫邪气,那是自己招来的风

南怀瑾老师:人没有远见人生已经差了一截了

南怀瑾老师:深不得,浅不得

南怀瑾老师:《二顾全书》不能不读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又见面啦!

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

读好书 做好人

己立立人 自立立他

读好书心明眼亮 会读书 学以致用

怀恩书社淘宝店铺:

http://shan-zhunti.taobao.com/

怀恩书社微店:shanhuaien

点击 原文,进入 怀恩书社微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因为人妻,和曹操翻脸?真实历史记载中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他在保护刘备的夫人的时候,经常夜读春秋,春秋在手中,皇叔(书)在心中。他只是站在门外守门,而从来不进入房间里面,以免有瓜田李下之嫌。这样的一个形象,也被大家视为是关公忠义的表现。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关公其实也是涩涩的,而且喜欢的对象还是人妻哟。在三国志里面提到一件事情,说当时刘备跟曹操

  • 旧事房山:张飞故里长沟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故里长沟镇为文化旅游景点。西晋史学家陈寿,集三国时期官私著作之大全而编著的志书《三国志》,评价关羽与张飞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对张飞更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说他的骁勇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对他的忠义更是赞许有加。志书的真实记载与文学作品的夸张使张飞

  • 你是喝醉了还是害羞啊?关羽的脸为啥是红色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真实的关公,脸并不是红色的。在史料之中,并没有说他的脸是红的,在三国志里面,并没有针对关公的形象多做解释。《三国志平话》,也就是当时的画本小说,也不过说他面如紫玉,就是脸色稍微黑一点。就算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不过说他面如重枣,也就是脸色比较黑里透红,照这样子看来,没有任何的资料说关羽的脸是红色

  • 不在一个屋檐下,周瑜为何会嫉妒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器量狭小、嫉贤妒能的角色。其屡屡欲致诸葛亮於死地,却都计逊一筹,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反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并留下了临终语:既生瑜,何生亮?然而,这本身就存在一个逻辑漏洞。嫉妒源於一种竞争攀比心理,是在一定的系统范围之内,能形成同向利害关系。而不同的系统,也就不会产生嫉妒。例如

  • 历史解密:华佗对自己的弟子施以宫刑事件到底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网友都在看一部关于三国的电视剧电视剧的电视剧名字就叫《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了,细心的网友或许发现了,那就是华佗啊好像有对自己的徒弟做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的他竟然对自己的徒弟实施了宫刑啊,我的天啊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我们先来分析

  • 他是汉武帝的侍卫,因错拿别人的马鞍,以扈从皇上而盗得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转眼间皇曾孙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张贺便准备为他筹办婚事。他本想把左右将军的弟弟张安世的女儿许配予刘病已,却遭张安世断然拒绝──他认为皇曾孙身为原太子之后,虽能逃过巫蛊之祸,却只是平民一个,今生绝不可能飞黄腾达,把女儿嫁给他恐怕没什么前途可言。于是张贺转向暴室啬夫许广汉提亲。许广汉原是汉武帝的侍卫,因错

  • 历史解密:李斯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真的了解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斯师从荀子,学成入秦,辅佐秦王统一六国。秦统一天下后,为秦始皇制定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篆统一文字,制定法律,统一车轨、度量衡制度、货币。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并夷三族。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功臣

  • 东汉风云:章帝从权黜陟自有苦衷,西域俱畏班超不敢生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窦宪被汉章帝切责,非常震惧,叩首不遑,幸从屏后走出丽姝,冉冉至章帝面前,毁服减妆,代为谢罪。这人为谁?便是六宫专宠的窦皇后,外戚窦宪的亲妹妹。她闻阿兄遭责,恐致受谴,因即趋出外庭,仗着一副媚容,替兄乞怜,力图解免。汉章帝见她愁眉半蹙粉面微皱,一双秋水灵眸,含着两眶珠泪,几乎垂下,就是平时的百啭莺

  •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是首英雄悲歌,你看过《反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听说过那句名言吧,”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你发现了吗,除了《三国演义》是悲剧结局之外,其他讲历史说故事的。几乎全是主角胜利模式,当然《岳飞传》是另一个少有的例外,所以岳飞也成为除了关羽之外,少数被民间信仰的神格化英雄了。为什么大多数说书人的故事都是主角胜利模式?因为古代的说书人,跟今天的u

  • 都怪天气冷,匈奴冷的受不了,没办法只能入侵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北边冷,冬天着罪,所以人群一发展起来就南下!说白了天气惹的祸!南方好,冬天不冷,北边太难生存了。所以古代人都集中在南方!就是换到现在,一到冬天零下28度的时候别提多羡慕长江以南了,丫的南方人好,年年取暖费都省不少!人多的地方自然东西多!所以吃穿都不愁!就好比匈奴说:哎我地妈!这嘎达贼冷!一个个是想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