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除秦、赵之外,其他五国无人上榜?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除秦、赵之外,其他五国无人上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20 更新时间:2024/1/15 21:07:07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称战国七雄。

在那个战火纷飞,名将辈出的年代,有四个顶尖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秦国名将白起、王翦;赵国名将廉颇、李牧。

[var1]

战国四大名将

现在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秦国和赵国名将入选,齐、楚、燕、魏、韩五国的大将都不在榜单里呢?

01、战国四大名将

首先来说,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萧梁文学家周兴嗣编撰的儿童蒙读物——《千字文》。

周兴嗣在《千字文》中写道: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var1]

后来有人就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再经过进一步传播,很多人以讹传讹误以为,整个战国时代就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最厉害。

实际并不是如此。

01-1、一代杀神

白起是秦国名将,据说是秦国王室后裔,白起出生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推行军功爵制,国力和战力位居天下之首。

白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伐天下。

白起第一次见于史籍记载是,

公元前294年,时任左庶长的白起领兵攻打韩国新城,大获全胜。

公元前293年,秦军东进之路被韩国和魏国联军阻挡,始终无法突破韩魏防线。

关键时刻,秦昭襄王舅舅穰侯魏冉启用白起,担任主将,攻打韩魏联军。

白起率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避实就虚,逐个击破,最终在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魏军主将被俘。

而后,白起趁胜追击,渡过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白起由此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var1]

白起剧照

此后,白起又一次出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国61座城池,扫清崤函以东魏国势力,为秦国东出兼并天下奠定基础。

紧接着,白起先败赵国,三败楚国,尤其是对楚战争中,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首都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楚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秦造成威胁,屈原就是在此役之后,投江自沉,殉国而亡。

而白起则被封为武安君,令天下瑟瑟发抖。

公元前273年,白起击败韩魏赵三晋联军。

此后,白起连战连捷,对秦国最大的对手赵国持续施压。

最终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大败赵军主帅赵括,坑杀赵军45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统一天下之势已成。

可惜,关键时刻,秦昭襄王自毁长城。

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被逼自尽。

一代杀神就此落幕。

[var1]

白起剧照

白起从军几十年,经历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累计杀敌逾百万。

01-2、防守大将

如果说白起是一位进攻型战神,赵国廉颇则是以防守稳健著称的名将。

公元前283年,五国伐齐之际,廉颇率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齐国从此退出争霸舞台。

而廉颇则就此扬名天下,先败魏国,再败秦军。

长平之战中,廉颇率军抵抗秦军,他制定了筑垒固守,坚壁不出,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廉颇死守赵军防线三年,始终不落下风。

[var1]

廉颇剧照

可惜,生死关头,赵孝成王中了秦国反间计,临阵易将,罢免廉颇主帅之位,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导致长平之战,赵军惨败。

长平之战后,燕国趁火打劫,猛攻赵国,廉颇率军,以寡敌众,击退燕军,反攻燕国本土。

正当廉颇准备重振赵国声威时,刚继位不久的赵悼襄王听信谗言,剥夺了廉颇军权。

廉颇被迫逃奔魏国。

等赵国再次想启用廉颇时,奸臣郭开暗中使坏,廉颇最终郁郁而终。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就灭亡了。

01-3、赵国长城

赵国是战国晚期,兵力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军事强国。

赵国名将辈出,廉颇之后,挑起赵国大梁的是名将李牧,今天成为赵国第一大将,中流砥柱。

李牧是赵国柏仁人,长期驻守赵国代地雁门郡,主要防备匈奴人和东胡人。

李牧经过多年筹划,巧施疑兵之计,多次诈败,麻痹匈奴人。

而后,他雷霆一击,以车兵、步兵大败匈奴、东胡,一战解决边境困扰。

可惜,赵国此时被秦国击败,国势衰落,李牧回朝领兵对抗强大的秦军。

[var1]

李牧剧照

在对秦之战中,李牧屡战屡胜,获封武安君。

尤其是在肥之战、番吾之战中,李牧大败秦军,以一己之力,阻止秦国灭赵。

关键时刻,赵国又中了秦将王翦的反间计。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的郭开怂恿下,撤换李牧,李牧不知所踪(一说李牧遇害)。

李牧一死,赵国再也无法抵抗秦军。

公元前222年,赵国正式灭亡。

01-4、统一天下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过程中,战功最显赫的就是王翦。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又一个名将。

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

此战王翦夺城9座,一战成名。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拉开统一天下之战的序幕,山东六国,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连灭赵、魏、楚、燕、齐五国。

在灭赵之战中,就是王翦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

在灭楚之战中,王翦以60万大军击败楚国名将项燕(项羽祖父),兼并了国土面积最大的楚国。

秦始皇灭亡六国,最难打的仗都是王翦打的,最难灭的赵国和楚国都是王翦灭的。

王翦实为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

[var1]

王翦剧照

总的来说,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就是那个时期最厉害、最顶尖的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名不虚传。

02、战国起止时间

但这是否代表四人就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强的将领呢?

这也未必。

战国四大名将成名最早的是白起。

时间是公元前294年,也就是白起担任左庶长,攻克韩国新城之战;

廉颇则是在公元前283年,败齐之战。

李牧则是在大败匈奴后,一战成名。

四大名将中,王翦成名最晚。

王翦是在公元前236年,被亲政不久的秦王政,任命为将军,从此声名鹊起。

换言之,战国四大名将最早成名公元前294年。

[var1]

战国前期疆域图

而战国开始于什么时候?

史学界有很多说法,影响比较大的有六种:

第一,公元前481年;

第二,公元前476年;

第三,公元前475年;

第四,公元前468年;

第五,公元前453年;

第六,公元前403年;

最离谱的还有公元前356年,也就是商鞅变法那会儿。

各种说法,最普遍、最被人接受的是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75年。

这一年是周元王元年,三家分晋已成定局,战国七雄格局初步形成。

而这也是教材书和百科采用的说法。

战国结束时间很统一,只有一种说法,就是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那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战国有254年时间。

白起成名之时,战国已经开始了181年,而距离结束只有73年。

也就是说,战国四大名将只是战国晚期的名将。

03、战国最强?

现在问题来了,战国晚期的四大名将能代表整个战国时期吗?

或者说,整个战国时期,起翦颇牧四人就是最强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与四大名将同时期的名将,还有很多人。

赵国廉颇和李牧都出自《史记·卷八十一·廉列传第二十一·蔺相如廉颇列传》。

这是一个合传,主要人物除了蔺相如、廉颇、李牧,还有赵国另一个名将马服君赵奢

[var1]

赵奢剧照

对了,赵奢的儿子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里面。

而秦国的王翦和白起都出自《史记·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三·王翦白起列传》,但里面有一句:

“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意思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蒙氏兄弟和王翦也是并列的。

换言之,起翦颇牧别说在整个战国独领风骚了,就连同时期的本国名将都有和他们相提并论的。

至少赵奢和蒙氏兄弟在名气上不比他们四人差多少。

如果将范围扩大至整个战国和整个战国七雄,还有更多名将。

比如。贾谊在《过秦论》里描述山东六国名将时曾说: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话说明至少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赵奢这几个人是和廉颇齐名的。

[var1]

吴起剧照

贾谊列举的这些人里,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经历百战,从无败绩,吴起所做的兵法《吴子》,是一部经典兵法名著,其理论水平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远超起翦颇牧四人;

孙膑据说是孙武的后裔,他的《孙膑兵法》也牛得不行;

田忌差点,搭了孙膑顺风车,但田忌赛马也是教材常备名篇,名气也不小。

[var1]

孙膑剧照

带佗、倪良、王廖名气小,很多人不知道,但他们也很牛,从某种角度上看他们比战国四名将都牛。

《吕氏春秋》曾记载: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即倪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也就是说,比《千字文》成书更早,处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将倪良、王廖与孔子、老子、墨子等人并列,并称天下十豪,这档次可比战国四名将牛多了。

带佗也不差,《焦氏易林-益之临》记载:

“带佗、倪良,明知权兵,将帅合战,敌不可当,赵魏以强。”

带佗是和天下十豪一档的。

当然,以上所列的名单还没有囊括整个战国时代的名将。

包括率领五国联军几乎灭齐的燕国大将乐毅;

率军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的齐国大将匡章

大摆火牛阵光复齐国的齐国名将田单都不在名单之内。

这些名将,未必就会比起翦颇牧差。

结语、

简单来说,战国四大名将就是一个约定成俗的组合。

就跟唐宋八大家一样,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八个优秀的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学成就比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陆游等人人文学更高。

战国其余将领之所以没进战国四大名将,仅仅就是因为周兴嗣没把他们加进去。

[var1]

如果按《吕氏春秋》天下十豪的说法,孙膑、王廖、倪良可以成为战国三大名将,加上吴起可以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如果按贾谊的说法,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可以称为山东六国八大名将。

总之,战国四名将就是一个名气大点的组合,并不能代表所有战国名将,也不能代表他们是战国时代最强的将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唏嘘,为何秦惠王要抛弃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var1]在历史上,商鞅绝对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史诗级的重要人物,绝对是一个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变法改革下,秦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

  • 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关于“孙子”的真实身份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武所著,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孙武与孙膑(生于战国时期,又出仕齐国,著有《孙膑兵法》)的关系。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var1]曹操作注,让《孙子兵法》扬名在山东临沂旧城城南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冈,东边的叫做金雀山

  • 战国风云之楚怀王熊槐——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28年,魏国趁着楚威王去世,楚怀王刚继位,楚国正在办丧事的时候,发兵轻取楚国径山,楚国并没有理睬魏国的行为。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以送魏公子高回魏国为借口,派大司马昭阳率兵攻击了魏国,在魏国襄陵之地大败魏军,夺取魏国八座城池,一雪当时魏国夺取径山的耻辱。[var1]公元前319年

  • 秦国最强将领竟不在秦始皇麾下,一生为秦的白起,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出了一位绝世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杀神白起。他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兵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白起一生南征北战,未尝一败,为之后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就是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晚年仍是不得善终。[var1]白起所生活的年代,是秦国最强盛的时

  • 江西春秋地理: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境内的楚、吴、越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省境内的赣江,南北走向,像一片树叶中间的叶脉,将江西分成叶脉两边的叶片状,围绕赣江的支流分布成叶脉两边的侧脉,宏观地看江西的地形咋一看还真有树叶的形状出来。[var1]夏、商王朝时期,江西境内有过规模宏大的方国,宜春市的樟树和吉安市的新干,两个地方出土的吴城方国遗址和牛头方国城遗址,大量的青铜陪

  • 楚国的鹿挑断了楚国的的霸业,春秋时期的金融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的美国,凭借它强大的金融霸权,在全世界兴风作浪,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其实,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就已经很会玩儿金融战来达到战略目的了。春秋时期,齐国兴盛起来,当时是齐桓公在位,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励精图治,齐国一步步的强盛起来,齐国的强盛。随着齐国的势力一步步的向南扩展,而在这

  • 有趣大白话讲解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的楚庄王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了,他要进军中原。来一个一鸣惊人,让大伙儿看看。就因为这种志向,所以中国成语又聊了那么一句叫问鼎中原。其中的问鼎这个典故还是说的楚庄王。他为什么这么大的雄心,下这么大的狠心,因为他要拼一把,要比前几辈的楚国国君们干出更大的业绩来,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头顶上的这顶王冠,

  • 春秋战国故事:小人物勃缇的生存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以后,晋献公派寺人(君主身边的侍卫或侍从)前往蒲城刺杀公子重耳,要求其第二天到达蒲城,结果这寺人当天就到达了蒲城。导致得到消息的重耳,慌忙逃跑,结果两拨人在院子里碰到一块,寺人提刀就砍,重耳慌不择路,翻墙逃走,寺人伸刀砍去,结果把重耳的衣袖砍掉了,吓得重耳一身冷汗,而这

  • 新泰市楼德镇历史:鲁国菟裘城,泰安府二衙,徂阳县城,山医驻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鲁国菟裘城西汉时楼德地属柴县。东汉柴县废置,楼德地属梁父县。《左传》杜预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梁父县,属泰山郡,唐贞观年间并入博城县。博城县后改为乾封县,北宋改为奉符县,属兖州,金元属泰安州。明代泰安州属济南府,州治不设县,奉符县撤销,县域由泰安州直管。[var1]汉代泰山

  • 战国后期,秦国是如何打败六大诸侯国建立秦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和李斯对六大诸侯国进行分析后,明确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秦国抗衡,更加增强了秦王政灭亡六国的信心。为了不让六国有机会进行合纵攻秦,秦王政听从李斯及尉缭的建议:对六国继续采取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即笼络远处的燕齐,稳住魏楚,率先消灭近处的韩赵。同时贿赂各国权臣,扰乱合纵,以防六国合纵攻秦。既然灭亡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