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2/18 17:41:45

一直以来,关于“孙子”的真实身份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武所著,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孙武与孙膑(生于战国时期,又出仕齐国,著有《孙膑兵法》)的关系。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var1]

曹操作注,让《孙子兵法》扬名

在山东临沂旧城城南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冈,东边的叫做金雀山,西边的叫做银雀山。

1972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银雀山两座汉墓里,发现了大量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钱币等随葬器物。据研究,这两座墓葬的主人与太史公司马迁大概同时代。

1号墓的竹简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孙子》《六韬》《尉缭子》《管子》《墨子》《晏子春秋》等大量先秦典籍。其中,《孙子》里的主角都是“孙子”,并没有“孙武”“孙膑”的称呼。除了能与传世的《孙子兵法》13篇对应外,还有几篇《孙子兵法》的佚文。

[var1]

至于其他的《孙子》篇章,还有16篇左右,其中有4篇的主角是孙膑,分别是《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都是发生在战国齐威王时代的事件,能和《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孙膑年代、人物对应。

至于其他12篇,主角“孙子”不确定是何人,但风格与《孙子兵法》迥异,故整理者也将它们列入《孙膑兵法》中。

[var1]

那么,是否可以认定孙武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而孙膑就是《孙膑兵法》的作者,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书呢?

学者认为,先秦秦汉的传世文献并非都出自一时一人,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编撰过程。《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仍然被认为是战国产物,并不是孙武本人所写,而《孙膑兵法》的许多细节,也透露出此书并非出自孙膑本人之手。

不过,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孙武、孙膑本人的军事思想。正如《论语》并非出自孔子本人之手,但却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

[var1]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究竟讲了什么?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自面世以来,备受推崇。它继承和发展了自古以来的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并进行了系统论述。

从发动战争前的谋划,到战争的准备、兵力的配置,以及战争过程中具体战术与会战的策略、行军与使用间谍的法则等等,都囊括其中。

《孙子兵法》凡十三篇,其中每篇都以“孙子曰”为开头,文辞简洁流畅、逻辑清晰、比喻生动,不仅展现了孙武丰富深邃的军事思想,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var1]

《孙子兵法》还深受早期道家思想的影响。孙武认为“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他将兵法的运用与自然世界中水的规律结合起来,这与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对水的推崇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孙子兵法》同样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孙子主张为将者必须具有的智、信、仁、勇、严五种德行,这非常接近于孔子以及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对人的道德伦理的要求。

[var1]

在《孙膑兵法》中,孙膑集中论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即以

“道”

为中心,强调战争要符合“道”的规律。

孙膑认为,战争首先是君王行道的工具。先王行道于天下,单靠政治的治理与道德的教化是无法做到的,于是就得借助战争的手段加以推行。战争是政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因此,战争不可轻易发动,对待战争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好战必亡。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兵家在战争问题上的一贯态度,即不是为了战争而发动战争。战争本身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var1]

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孙武、孙膑为代表的古代兵家,发展出了一套系统而丰富的军事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风云之楚怀王熊槐——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28年,魏国趁着楚威王去世,楚怀王刚继位,楚国正在办丧事的时候,发兵轻取楚国径山,楚国并没有理睬魏国的行为。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以送魏公子高回魏国为借口,派大司马昭阳率兵攻击了魏国,在魏国襄陵之地大败魏军,夺取魏国八座城池,一雪当时魏国夺取径山的耻辱。[var1]公元前319年

  • 秦国最强将领竟不在秦始皇麾下,一生为秦的白起,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出了一位绝世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杀神白起。他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兵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白起一生南征北战,未尝一败,为之后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就是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晚年仍是不得善终。[var1]白起所生活的年代,是秦国最强盛的时

  • 江西春秋地理: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境内的楚、吴、越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省境内的赣江,南北走向,像一片树叶中间的叶脉,将江西分成叶脉两边的叶片状,围绕赣江的支流分布成叶脉两边的侧脉,宏观地看江西的地形咋一看还真有树叶的形状出来。[var1]夏、商王朝时期,江西境内有过规模宏大的方国,宜春市的樟树和吉安市的新干,两个地方出土的吴城方国遗址和牛头方国城遗址,大量的青铜陪

  • 楚国的鹿挑断了楚国的的霸业,春秋时期的金融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的美国,凭借它强大的金融霸权,在全世界兴风作浪,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其实,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就已经很会玩儿金融战来达到战略目的了。春秋时期,齐国兴盛起来,当时是齐桓公在位,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励精图治,齐国一步步的强盛起来,齐国的强盛。随着齐国的势力一步步的向南扩展,而在这

  • 有趣大白话讲解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的楚庄王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了,他要进军中原。来一个一鸣惊人,让大伙儿看看。就因为这种志向,所以中国成语又聊了那么一句叫问鼎中原。其中的问鼎这个典故还是说的楚庄王。他为什么这么大的雄心,下这么大的狠心,因为他要拼一把,要比前几辈的楚国国君们干出更大的业绩来,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头顶上的这顶王冠,

  • 春秋战国故事:小人物勃缇的生存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以后,晋献公派寺人(君主身边的侍卫或侍从)前往蒲城刺杀公子重耳,要求其第二天到达蒲城,结果这寺人当天就到达了蒲城。导致得到消息的重耳,慌忙逃跑,结果两拨人在院子里碰到一块,寺人提刀就砍,重耳慌不择路,翻墙逃走,寺人伸刀砍去,结果把重耳的衣袖砍掉了,吓得重耳一身冷汗,而这

  • 新泰市楼德镇历史:鲁国菟裘城,泰安府二衙,徂阳县城,山医驻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鲁国菟裘城西汉时楼德地属柴县。东汉柴县废置,楼德地属梁父县。《左传》杜预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梁父县,属泰山郡,唐贞观年间并入博城县。博城县后改为乾封县,北宋改为奉符县,属兖州,金元属泰安州。明代泰安州属济南府,州治不设县,奉符县撤销,县域由泰安州直管。[var1]汉代泰山

  • 战国后期,秦国是如何打败六大诸侯国建立秦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和李斯对六大诸侯国进行分析后,明确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秦国抗衡,更加增强了秦王政灭亡六国的信心。为了不让六国有机会进行合纵攻秦,秦王政听从李斯及尉缭的建议:对六国继续采取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即笼络远处的燕齐,稳住魏楚,率先消灭近处的韩赵。同时贿赂各国权臣,扰乱合纵,以防六国合纵攻秦。既然灭亡六国

  • ​韩效祖: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可用成语贯穿一生的兵仙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十年(前196),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兵仙"的韩信,被吕后与萧何设计诱骗到长乐宫钟室(今西安市未央区罗家寨村),以谋反的罪名冤杀,这位战无不胜的战神因功高震主,走完了他传奇而短暂的一生,终年三十六岁。这位草根逆袭到贵为王侯的英雄,其事迹可用成语贯穿一生:一饭千金:韩信早年贫困,母亲死了没有钱

  •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物篇——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康县岸门口镇)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