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楚国留下一千古难题,直到北宋时期,一位官员用一则公告解决

春秋楚国留下一千古难题,直到北宋时期,一位官员用一则公告解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51 更新时间:2024/1/17 10:27:05

修建芍陂虽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却还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

[var1]

这个难题持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朝,被宋朝官员若谷用一则公告解决,究竟是什么样的难题?他又是如解决的呢?

千年难题终解决

在如今高达发达的社会,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很多人在河边种植农作物,这一现象很难避免,大部分老百姓都觉得这免费的土地,不使用也是浪费了,倒不如种些农作物。

在民风还不如今天的古代,这种现象则更是要多,芍陂周围的很多百姓在河道里种农作物,把这块地方占为私有。

在雨水充沛的季节,他们为了不淹死农作物,就在河堤上偷偷挖口子放水,久而久之,芍陂就经会决堤。

这芍陂是由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所修建,孙叔敖是一位治水名臣,他就是凭借自己高超的治水技术,才得到楚庄的赏识,做上了楚国的令尹,也就是相当于楚国的丞相。

[var1]

在孙叔敖修建芍陂的时候,估计也没有想到会有百姓挖堤口,毕竟芍陂是有利于民生的基础事业,百姓都十分感恩孙叔敖,又怎么会主动去挖堤口。

后来由于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发现可以在河道上种农作物,而且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还长得十分的肥沃。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户两户人家再种,后来就变成很多户人家再种,由于人数越来越多,对芍陂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芍陂的千古难题也由此而产生,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甚至到了要调动军队来维修堤口的程度,但是到宋朝的时候就被李若谷一则公告解决了这千古难题。

李若谷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官员,为官十分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称赞。

只要是李若谷做过官的地方,基本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百姓解决民生困难。

[var1]

李若谷担任寿州知州的时候,发现有百姓偷偷挖开芍陂的堤口,这让他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百姓怎么会毁坏他们赖以生存的芍陂,这不等于自掘坟墓吗?

后来李若谷亲自到芍陂视察时才发现,原来百姓们在河道上种了农作物,这一刻李若谷也终于理解了老百姓的心理,他们是害怕自己的农作物被淹死,就偷偷挖开堤口。

虽然说百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行为短期来看,可能对他们有好处,但是长此以往则会导致水灾、旱灾的发生。

此前也有很多官员给当地的百姓讲过这些道理,当时百姓们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时间一久他们还是继续偷偷挖开堤口。

普通的百姓没读过什么书,哪里有这么长久的眼光,他们只知道眼前的事情,李若谷一直和底层老百姓打交道,更加知道怎样才能更好的约束他们。

[var1]

李若谷出了一则公告,上面写着芍陂再次决堤,就让附近的百姓去修复堤口。

之前芍陂每次决堤的时候,都是由朝廷派士兵去修建堤口,虽然这样修复起来很快,但是对于那些霸占河道的百姓来说,则是十分不痛不痒的。

等修复好堤口之后,那些百姓继续再上面种植农作物,就这样周而复始,一直恶性循环了一千多年,中间朝代更迭,可是对于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变化。

李若谷这一则公告发布,让那些霸占河道的百姓一下子不知所措,他们如果再私自挖掘河堤,那么下次就得自己去修建,自己挖了,然后再自己去修建,恐怕傻子也不会这样做。

李若谷看百姓不再偷偷挖河堤后,就把那些霸占河道的农民驱逐了出去,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惩罚,这样才能以儆效尤。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之后,芍陂的河堤再也没有被人偷偷挖开过,不得不说,李若谷十分了解底层百姓的心理。

[var1]

他知道和这些百姓讲什么长期的利益,他们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只有切实的关乎到自己的利益,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

本来每次决堤后,都是军队来修,这下改成他们自己修,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蠢笨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能想到这种办法并不难,关键是要了解这些人的心理,李若谷是一位真心为百姓做事情的父母官,他自然能够了解普通百姓的需求和畏惧的地方。

不仅仅体现在芍陂河堤这一件事情,还有很多小故事也说明了李若谷是一位为国为民的父母官。

一心为百姓

李若谷在担任宜兴县令的时候,就为百姓们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当时宜兴的茶农每年都要交上等的茶叶给官府,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茶叶也不会退回给他们。

[var1]

这个意思就是上等的茶叶送外京城,普通的茶叶则被官府的人占为己有,那些可怜的茶农虽然不满官府的做法,但也是敢怒而不敢言,毕竟民不与官斗,这是祖祖辈辈得出的真理。

等到李若谷上任之后,立马改了这一惯例,他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茶叶,全部都退回给茶农,允许他们重修卖这些茶叶。

虽然这些茶叶可能有一些小问题,但民间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毕竟上等茶叶的价格,是很多普通百姓所无法承受的。

这一政策使茶农的收入增加了很多,这些茶叶本来都不会退给他们,如果还可以自由买卖这部分茶叶,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李若谷为普通百姓做的事情并不止这些,他在上任的途中看到吃不饱饭的百姓,会把他们安置到寺庙中吃饭。

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如果有年轻男女,因为没有钱结婚,他甚至会拿出自己的俸禄帮助他们成亲,有这样的父母官,也真的是当地百姓的福气。

[var1]

也因为李若谷一心为百姓,他也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提拔,最后官至太子少傅,后来他因为耳背听不清言语,自请告老还乡。

皇帝本来是不想让他告老还乡的,无奈李若谷一直坚持,只能同意。

能够解决困扰朝廷一千多年的难题,并不是李若谷多么的聪慧,而是他十分了解普通百姓的心理,也正是因为他把百姓放到心中,才能流芳千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名将,两人遇害,一人抑郁而终,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秦将武安君白起,赵将信平君廉颇、武安君李牧和秦将武城侯王翦,四人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他们实战经验丰富,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以及赫赫军功成为当世名将,后世之人也将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var1]不过四大名将之中只有武城侯王翦一人得以善终,虽然他们一生指挥战役无数,所向无敌,都为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混战了八百年,他们的祖先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五霸之三——晋文公晋国国君,姬姓,名重耳。开国国君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往上,周后稷,名弃,是帝喾的儿子,母亲是帝喾的元妃。往上,帝喾,黄帝的曾孙。春秋五霸之四——秦穆公秦国国君,赢姓,赵氏,名任好。开国国君是秦襄公;当时周幽王无道,被西戎犬戎与申侯所杀;秦襄

  • 春秋初年,郑国与鲁国交换了领地,结果让周天子“输麻”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按照周朝的礼法制度,只有走天子才能决定诸侯的领地变更。在没有周天子的允许下,诸侯之间是不能私自交换领地的。然而史书《春秋左传》有关“祊易许田”的记载是:“郑庄公请释泰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易许田”。也就是说,郑鲁的“祊易许田”根本就没报告周天子。[var1]“祊易许田”还有更让周天子崩

  • 春秋野人公孙强的“隆中对”,让他坐了一趟从巅峰到深渊的过山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陶丘城外,水泽错落。景和日清,鸤鸠鸣春,正是射猎的好时节。一队人锦衣怒马,行于山野草泽间,时闻弦响箭鸣,偶见兔走禽飞。[var1]伯阳射猎嘎嘎,嗖!忽见远处一雁腾空而起,至百尺高处,骤然急坠而下!有人射雁!“……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怅我乍叹,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国

  • 春秋强国郑国、宋国、鲁国等为何战国时完全没什么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除了郑宋鲁,宋国附近在《史记》中能入世家的中等诸侯还有卫国、陈国、蔡国。其中陈国是帝舜的后羿,宋国是殷商的后羿,其余都是周朝王室之后。卫、鲁、蔡是周武王兄弟之国,郑国是周宣王兄弟所立。在秦国强盛前,中原(红圈)外围有齐晋楚三个强国,其中又以楚国相对最年轻、包袱最少、扩张欲望最强。中原的中

  • 春秋战国五次人才流动:每次都产生霸主,最后一次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人才流动:中原流入秦国,成就秦穆公春秋五霸局面。1.百里奚(虞—秦):唇亡齿寒,改革图强,秦霸西戎。2.蹇叔(宋—秦):辅助秦穆公,改革图强,称霸西戎。3.孟明视(百里奚儿子)、西乞术、白乙丙(蹇叔两儿子)。[var1]第二次人才流动:各国(主要是楚国)流入吴国,使吴国短期内伐越、攻楚、败齐霸

  • 春秋战国时代的会盟:人生中的两起两落,郑厉公幽地会盟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左传》里有“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说的是齐桓公在幽地举行会盟,当时出席大会的列国诸侯中,有“郑伯”者,应就是刚刚回归都城不久的郑厉公姬突。姬突参加这场会盟的时候,内心是相当复杂的。在郑国与宋国的边境之地栎邑滞留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间,郑国的政权几

  •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得名于鲁人编撰的史书《春秋》,有人说是孔子所著,有人说是鲁国史官所写,但大家认可的说法是:鲁人史官编撰《春秋》,孔子删定《春秋》,这部伟大的史书巨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var1]《春秋》所载各国历史按春、夏、秋、冬四季来编写,所以用春秋作为这部史书的名字。还是很重要的一点,春秋是诸侯朝见天子的季

  • 春秋奇葩事:好好的君王不当反要当臣?君王闹事,国家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题/春秋轶事:好好的君王不当反而要当臣?君王闹事,国家买单文/麦兜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

  • 春秋时期有多乱?富庶繁华的中原沦为争霸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由于西周实行分封制,这就导致春秋时期国家林立,各国关系错综复杂,这就导致我们看春秋历史跟看天书一样,一会这个国家,一会那个国家。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捋一捋春秋时期的主线。衰落的王室:平王东迁西周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到周幽王时期已经极为衰弱,曾经不可一世、肆意拿捏诸侯的王师竟被申国联合戎人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