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野人公孙强的“隆中对”,让他坐了一趟从巅峰到深渊的过山车

春秋野人公孙强的“隆中对”,让他坐了一趟从巅峰到深渊的过山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81 更新时间:2024/1/20 12:58:53

陶丘城外,水泽错落。景和日清,鸤鸠鸣春,正是射猎的好时节。一队人锦衣怒马,行于山野草泽间,时闻弦响箭鸣,偶见兔走禽飞。

[var1]

伯阳射猎

嘎嘎,嗖!忽见远处一雁腾空而起,至百尺高处,骤然急坠而下!

有人射雁!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怅我乍叹,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国君你听……”

为首一人,橘衣黄带,闻言驻马静听。此人正是上位6年的曹伯姬阳。

忽见前方百尺远处,一阵悉索,艾蒿分处钻出一人,布衣短束,硬弓在肩,手上提着一只肥硕的白雁,那雁嘴还在滴血。

“止步!”一骑突前,厉声呵斥。“国君在此,怎敢惊扰!”

来人闻言,立即把大雁丢在地上,低首跪伏。此人便是公孙强。

时间往前倒3年,曹国有一人梦见许多君子聚于社宫,商议灭掉曹国,曹叔振铎说:“等公孙强出现再说吧”,众君子答应了他的要求。梦者天亮后找遍了曹国,也没有公孙强这个人,就告诫他的儿子:“我死以后,你听说公孙强执掌政事,一定要离开曹国!”

[var1]

社宫议曹

不知是时运使然,还是早有预谋,好弋“野人”公孙强,偶遇了好弋的曹伯姬阳。公孙强把射到的白雁献给伯阳,正所谓“同好自相求”,得以大谈弋射之道。

正谈得投机合拍,伯阳忽然想及一事,问道:“刚才是不是你在唱歌?”

“正是在下。”

“怎么,你对天下政事也颇有留意吗?”

“不敢。只是平日里略有关注。刚才见好山好水,一时有所感怀,不觉歌以咏之,不想惊扰了国君。”

公孙强所唱之歌是周敬王居曹国下泉时所作,大意是想念周王朝鼎盛之时,万国朝拜的盛况。此歌在当时已在曹国境内广为传唱,后被孔子编入诗经《曹风》,名为《下泉》。

“先生以为此歌是何意呢?”不知不觉间伯阳改变了对公孙强的称呼。

“念周衰伤晋霸也。使周而不衰,则四国有王,彼晋虽强,敢擅征伐?山野之人妄言唐突,国君恕罪。”

听到这话,伯阳顿时双目放光,兴奋不已,脑中一番走马灯似的“成汤聘伊尹、文王遇姜尚”,难道是上天让我得遇贤圣,曹国要从此中兴了?

也难怪曹伯阳有此想法。

曹国开国君主乃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国土襟带河济,扼控鲁宋,是诸侯各国往来要冲之地,国都陶丘可谓 “天下之中”,全国性经济大都会。西周时期,曹国实为一方大国,与鲁国、卫国、蔡国同列“十二诸侯”,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

[var1]

曹叔振铎

后来周室衰微,晋楚争霸,曹国逐渐沦为二流诸侯。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经过曹国,曹共公待之无礼,甚至偷看晋文公沐浴,重耳上位以后,报复了共公。从此曹国只能跟随晋国,在诸侯的夹缝中抖抖索索地活着,换了十位国君,过了112年,终于等到了老曹家的希望之星——曹伯姬阳。

姬阳新君继位,也想有一番作为,现在似乎碰到了大隐之士,不由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想效法先祖文王,载他回宫,向他深入讨教治国之道。于是开口道:

“先生言重了,正要向先生讨教。不知先生可否屈尊,随孤回宫,以便深聆教诲?”

“不敢言教,若国君不嫌鄙陋,草野之民,听凭君命。”

回到国都,伯阳与公孙强商问政事。公孙强向曹伯陈说称霸诸侯的主张。

[var1]

五霸榜样

还是以弋射作比方。

公孙强说:“国君您精通弋射之道,臣请以此说之。射鸟之小者,如斥鴳、学鸠之属,则手弓一副、丝绳数尺足矣;鸟之大者如鸿鹄、鸱鸮,则需大弓、长绳数十百尺。今有一鸟,其背广千里,国君以为当何以射之?”

伯阳吃惊地回答:“当真有此鸟,人将无以射也!”

[var1]

曹伯阳的格局

公孙强说道:“国君您肯定听说过,任公子制作大钩巨绳,用五十头肥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于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年还没钓到鱼。后来终于有一条大鱼吞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游向海底,又蓦地扬鳍腾身,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赫千里。任公子钓得此鱼,剖制成鱼干,以餍足天下。”

[var1]

任公子的格局

伯阳听得热血沸腾,心驰神骛。

公孙强继续说道:“弋射之道亦然。欲得巨鸟,必大弓巨绳。比诸天下,诸侯犹鸟也,其大者有六:齐秦晋楚吴越。余皆小者。我曹国居中国之要,得天下之中,如能为巨弓,曳长绳,蹲乎仿山之巅,以射四方,不亦宜乎!”

伯阳心有疑虑,说:“先生之言极是,然而我曹国土地狭小,难为巨弓啊。”

公孙强说:“国君,先射其小其近者,逐一得之,则巨弓可成。然则射晋楚,中之必矣!”

伯阳的心随着公孙的话忽起忽落,两只手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攥得紧紧的,不觉汗出。

公孙强接着说:“国君,举短竿细绳,趋沟渠候鲇鲫者,其志小,其心不坚,不可能钓到大鱼。无任公子之志趣和气派,不可能成大事。”说着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舆图前,手点指画,斩钉截铁地说道:“与晋断交,不与不义之国亲善,以法文王示义于天下,后取宋,灭陈,侵徐,伐郑,吞卫,如此则许、蔡、鲁之地皆可下也,然后巨弓成矣,以之视天下,则靡不听伏,霸业可成也!”

[var1]

公孙强的“隆中对”

听到这里,伯阳霍的站起,高兴地说道:“先生您真是上天赐与我的伊尹和尚父,寡人欲与先生共图大事,愿以境内累先生,望先生万勿推辞,助我复兴周室!”

遂任公孙强为司城,此后近十年,曹伯阳一直非常宠信公孙强。司城是上卿之职,执掌国政。梦者之子听说后,立刻举家逃离了曹国。

曹国和宋国互为邻国,关系一直不好,可以说是世仇。公孙强此说,抓住了伯阳仇宋恨晋、迫切希望恢复先祖荣光的心理,再投其所好,用弋射的道理抛出他的霸说,没想到,曹伯阳还真听信了这番似是而非的理论!

[var1]

称霸理论

公孙强贩卖的理论有三个要点:一要立大志,二要下大本钱,三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改变。立大志就是要伯阳接受他的称霸的想法;下大本钱就是要给他高官厚禄;坚定信心不改变就是要曹伯阳一直信任他不动摇。对于实现个人野心来说,公孙强确实非常聪明,可惜他完全是出于私心,不顾国家,最后也害死了自己,所以又非常愚蠢。

伯阳十四年(前488),曹国与晋国断交,然后进攻宋国。曹国打不过宋国,幸好郑国出兵援救,才得以苟延残喘。伯阳十五年(前487年),宋国攻破曹国,杀了曹伯姬阳和公孙强,从此,曹国灭亡。

[var1]

骂功赛诸葛,宋军急刹车

曹国君臣,智行若儿童,以国家和生命为代价,终成历史笑柄。

其国人以国为姓,后有汉相曹参,总算不至辱没于历史长河。

魏武帝曹操算不算其后裔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强国郑国、宋国、鲁国等为何战国时完全没什么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除了郑宋鲁,宋国附近在《史记》中能入世家的中等诸侯还有卫国、陈国、蔡国。其中陈国是帝舜的后羿,宋国是殷商的后羿,其余都是周朝王室之后。卫、鲁、蔡是周武王兄弟之国,郑国是周宣王兄弟所立。在秦国强盛前,中原(红圈)外围有齐晋楚三个强国,其中又以楚国相对最年轻、包袱最少、扩张欲望最强。中原的中

  • 春秋战国五次人才流动:每次都产生霸主,最后一次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人才流动:中原流入秦国,成就秦穆公春秋五霸局面。1.百里奚(虞—秦):唇亡齿寒,改革图强,秦霸西戎。2.蹇叔(宋—秦):辅助秦穆公,改革图强,称霸西戎。3.孟明视(百里奚儿子)、西乞术、白乙丙(蹇叔两儿子)。[var1]第二次人才流动:各国(主要是楚国)流入吴国,使吴国短期内伐越、攻楚、败齐霸

  • 春秋战国时代的会盟:人生中的两起两落,郑厉公幽地会盟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左传》里有“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说的是齐桓公在幽地举行会盟,当时出席大会的列国诸侯中,有“郑伯”者,应就是刚刚回归都城不久的郑厉公姬突。姬突参加这场会盟的时候,内心是相当复杂的。在郑国与宋国的边境之地栎邑滞留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间,郑国的政权几

  •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得名于鲁人编撰的史书《春秋》,有人说是孔子所著,有人说是鲁国史官所写,但大家认可的说法是:鲁人史官编撰《春秋》,孔子删定《春秋》,这部伟大的史书巨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var1]《春秋》所载各国历史按春、夏、秋、冬四季来编写,所以用春秋作为这部史书的名字。还是很重要的一点,春秋是诸侯朝见天子的季

  • 春秋奇葩事:好好的君王不当反要当臣?君王闹事,国家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题/春秋轶事:好好的君王不当反而要当臣?君王闹事,国家买单文/麦兜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

  • 春秋时期有多乱?富庶繁华的中原沦为争霸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由于西周实行分封制,这就导致春秋时期国家林立,各国关系错综复杂,这就导致我们看春秋历史跟看天书一样,一会这个国家,一会那个国家。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捋一捋春秋时期的主线。衰落的王室:平王东迁西周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到周幽王时期已经极为衰弱,曾经不可一世、肆意拿捏诸侯的王师竟被申国联合戎人击败

  • 春秋早期的衣带诏事件,郑国是曹操、陈国是刘备、宋国是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袁绍也以此为借口举兵攻打曹操,但随后在官渡之战失败。自此曹操称霸北方,无人可挡。其实在春秋早期,周王室就发生过与衣带诏非常相似的事件,这中间,郑国扮演的角色就是曹操,陈国是刘备,而宋国就是袁绍。【虢国与董承】这还要从平王东迁开始说起,当年申国联合犬戎杀死周幽王,拥立周平王建立了东周王朝。当时的郑国还

  • 春秋时期,晋国霸主与周王室是怎样的依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我国历史上一个维持了三百年左右的乱世。这个时间不仅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封建王朝,就算是之后许多其他的乱世时期,在它面前也显得相形见绌。而在这三百年间,晋国作为其中的主角之一,可谓是牢牢占据了舞台中央。无论是它在这一期间内的诸多具有实践性的政治改革,还是震撼人心的战争谋略,甚至连春秋的结

  • 夏侯霸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晚年却要投入蜀汉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夏侯霸还没到自己长大成人,独当一面老爹就横死在沙场。不过虽然老爹没了,夏侯霸还是凭借着老爹留下的人脉以及自己的努力在军营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公元230年,魏国大将军奉命领兵攻打蜀汉,在这场战事中,夏侯霸担任先锋官,与蜀军在曲谷展开激烈的厮杀,此役,夏侯霸在开局极其不利的情形之下,亲自坐镇指

  • 指尖上的国宝59丨战国曾国曾仲姬带盖铜尊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曾国曾仲姬带盖铜尊缶(fǒu),战国早期青铜酒器,通高45.9厘米,重10.1千克,1995年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尊缶为子母口上承盖,器盖上隆,子口内敛,盖顶部有四个两两相对的立式环形钮,盖口缘外侧附贴三个衔卡,以与器口严密扣合,使器盖不得滑脱;器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