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阳之战,韩魏临阵倒戈,赵氏绝地反杀智瑶

晋阳之战,韩魏临阵倒戈,赵氏绝地反杀智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33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2:02

[var1]

改变先秦的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之所以备受后世学者关注,主要原因是它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战争本身的现有结果。一方面改变晋国原有的政治格局,原先晋室派生出的4大家族重组,变成3个新生士大夫主导的政治势力;另一方面伴随历史的推进,3大新生势力的不断迭代进化,导致震惊历史的“三家分晋”。从政史的角度来看,晋阳之战成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为“春秋五霸”向“战国七雄”转变奠定基调。

特别的值得关注的是,已是名存实亡的晋室局面,大部分政权都由智氏掌控。智氏作为晋阳之战的发起者,原本有充分的筹码消灭赵氏,最终却遭到韩魏赵绝地反杀。其中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var1]

“韩魏倒戈,智氏灭亡”的缘由

①智家独大,智瑶跋扈,一超多强芥蒂已深

智氏是晋国名门望族,由于先祖智庄子辅佐晋室有功,智家后人深得晋室历代君主信赖。从智庄子到智宣子百年间,智家一路做大做强,逐渐成为晋国首个超级政治势力,依然能够与其他家族维持政治上的平衡关系。到智宣子去世后,智瑶接管智家成为新的话事人,智家与其他家族的关系逐渐发生疏远僵化。表面风平浪静的晋室政局,正在酝酿着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暴。

政治主见上的貌合神离与智瑶的性格有着巨大的关系。智瑶最初得益文武双全和仪表堂堂赢得智宣子的青睐,才走向智家掌门人的位置。智家已然一家独大多年,早已引起其他贵族势力的不满,如今不知收敛的智瑶上位后,全然不把其他贵族放在眼中。根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周纪》记载:

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var1]

从此段记述中可以看出,智瑶上位后宴请韩氏康子、魏氏桓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智瑶公开韩氏掌门人康子和韩相段规。家臣劝说智瑶,智瑶反倒不以为然,说出“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的狂言。由此可见,智瑶缺乏相应的政治斗争经验,以为凭借自己智家的超级政治实力,可以稳若泰山地凌驾其他贵族之上,如此以来“一超多强”的政治关系芥蒂已深。

②以割地赠晋室的光复计划,触及贵族深层利益

单凭智瑶为人嚣张跋扈的性格,尚不足以激化智氏与其他三大家族的矛盾。智瑶再轻佻傲慢,最多没人搭理他,惹不起总能躲得起。令整个晋国贵族难以想象的是,智瑶提出想要光复晋室昨日辉煌的宏图大愿。此时的晋国早已如同昨日黄花,能够委屈求全,力求自保都难以做到,以现有的条件想要重回晋文公的时代,绝对是天方夜谭。

[var1]

智瑶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国之所以没落,完全是由于国内士大夫贵族割据自立,导致晋国公室权力逐渐削弱,成为春秋诸国中的边缘化成员。智瑶所认识到问题完完全全正确,可是智瑶采取的方式实在是最下策。智瑶“明人不说暗话”,找到赵魏韩三家话事人,提出各家都拿出一部分土地俸赠晋国公室,以此帮助晋国公室强大起来。司马光《资治通鉴》有载如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韩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智瑶就没有想到,若是依靠俸赠土地能够扶持晋国公室的话,晋国公室最初的时候便不会遭到国内士大夫的瓜分。各家士大夫贵族就是奔着瓜分晋室的土地和权力而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奠定今天的政治影响力。如今,凭你智瑶一句“光复晋室”的伟大口号,便想否定家族数代以来的成就,这是触及士大夫最根本的利益,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var1]

③水灌晋阳城的战争方式太过残暴,伤及无辜的同时,显现出智瑶不仁

智韩魏三家围堵赵氏于晋阳城,城池坚固的晋阳城城高4米有余,城内百姓多以冶炼为主业。一方面晋阳城易守难攻,一方面城内有着完整的“军事制造业”。赵襄子凭借此番优势完全可以与联军进行长期的拉锯战。果不其然,赵氏凭借晋阳城与智氏联军对峙长达一年之久。实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智瑶心生一计,打算引晋水漫灌晋阳城,此计实在阴险歹毒,若是河水泡透城墙,城中百姓必然面临倾城覆灭的结局。《资治通鉴周纪一》记载如下: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智瑶此举引起晋阳城中百姓的极大不满,纷纷看透智瑶为人实在不仁。智赵之争属于政治不同政治势力的抗衡,智氏伐赵起因皆由俸赠土地一事,如今智瑶已经攻陷赵氏绝大部分土地,逼迫赵氏只剩晋阳城,所获取的土地早已十倍不止,却还要治赵氏于死地,此为其一;为了达到自己消灭赵氏,斩草除根的目的,智瑶不惜引晋水漫灌晋阳城,让全城的无辜百姓一同陪葬。

[var1]

另外,智瑶的战争方式不仅引起晋阳百姓的愤慨,更给韩魏两家带来深深地恐惧。眼看晋阳城破、赵氏将灭时,韩魏并没有表现出喜悦。此次伐赵绝非韩魏本意,他们只是摄迫智瑶的淫威才尾随其后,何况两家对智氏早就心存芥蒂。以韩魏的角度来看,赵氏因为不服从智瑶号令,便遭到倾族覆灭的打击,若是换成自己,必然会面临同样的境地。所以,赵氏家臣张孟谈趁夜入韩魏大营前来说服,最终以“唇亡齿寒”打动韩魏,重新签订盟约,共同对抗智氏。晋阳之战以“韩魏倒戈,智氏覆灭”宣告结束。

晋阳之战的思考

司马光曾评价智瑶“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智瑶有雄心大志,意图恢复晋室往日光辉,从个人能力来看,智瑶允文允武、仪表堂堂。然而,古今才人皆以傲败,智瑶恰恰是才气过人,先是因傲慢的姿态激化与其他家族的矛盾;又想当然地提出“割地奉赠晋室”的荒诞建议,使得智氏与韩氏、魏氏、赵氏的矛盾升华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晋阳之战爆发后,智瑶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采取非人道的战略战术,表现出本性中为人残暴、令人畏惧的一面,因此深深地触动韩魏两家的敏感神经,逼迫韩魏不得不走向“临阵倒戈”的道路。可以说,从晋阳之战的前后终始来看,智瑶一手好牌打的稀烂,“韩魏倒戈,智氏灭亡”也实属必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龙八部的重要主线,慕容复为它发疯,聊聊吐谷浑大燕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讲述的是辽国与宋朝的恩怨史,一方面是常居宋朝的契丹人乔峰,一方面是以大宋汉人为主的江湖人士。因为种族立场不同,双方逐渐由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义上升到为民族大义“割袍断义”。细心的观众是否发现,作为配角的慕容复家族,一直背负着家族使命,一心想要光复大燕国,实际上《天

  • 君王论功榜之第一榜:秦统一六国哪些君王当入功绩榜,排名若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榜:君王榜第一名:秦始皇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终结于他,虽然说前期的铺垫也是秦始皇成就统一大业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君王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他是中国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人,而这个“皇帝”称号,则是直接从“三皇五帝”中取字而来,可谓霸气十足。秦始皇在位期间,在军事方面,用大概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并

  • 三国东吴第一狠人,父死携棺举家降魏,后袭扰吴国孙权恨得要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人。韩当也是江东老臣,历孙坚、孙策、孙权三世,与程普、黄盖等同被称为东吴的“三世老臣”,为吴政权的建立可谓功劳至深。韩当在孙坚起兵之时就跟了他,因其熟谙弓马,膂力超人,为孙坚所喜爱,跟随孙坚转战征伐,屡遭厄难,陷阵擒敌,被任为别部司马。及至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跟随他

  • 这位春秋霸主,竟是扮猪吃老虎高手,三年积蓄实力,最后一鸣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许多人可能觉得,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生平一定是没有任何瑕疵,一代英王,实则不然。在他刚继承王位的三年里,在大臣和百姓眼中,就是活脱脱一个废人,整天吃喝玩乐,还爱好出宫打猎,不愿意听大臣谏言,为了避免有人劝阻,直接在门外树立了一个牌匾,上面写着:“进谏者,杀无赦!”看到这里,让人觉得楚庄王

  • 伍子胥一改初心不合常理劝谏吴王更是多此一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王阖闾即位后,得到信任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楚人伯噽。阖闾作伯噽为太宰(相当于宰相),任命伍子胥为将军。后在二人的辅佐下,阖闾数次攻打楚国,最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带领吴国军队到处寻找楚昭王,但一直没有找到。最后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对楚平王鞭尸泄愤。后申包胥到秦国啼

  • 闲谈晋国3太子的王位让人抢了?马上开启大乱杀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从叔虞立国到晋穆侯时期,处于戎狄部落之中间,相互征伐不断,晋人也耳濡目染,锻炼出尚武,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是人才辈出。晋穆侯和他弟弟殇叔南征北战,大战中条山条戎,大败而归,正值姜氏夫人生子,取名叫仇,以铭记失败之耻,并立为太子。几年后又去攻击千亩戎人,这次顺利大胜,给庶子起名叫成师。太奇怪了,我第

  • 秦国君王谱,秦国历代君主是如何把秦国从附庸国发展到秦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历代君主是如何把秦国从附庸国发展到秦王朝的,其中让秦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谁?一起了解秦国历代国君的在位时间和事迹。[var1]秦国第1任君主,秦非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858年,共计42年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号称秦嬴,封地不足五十里,此时秦国属于周朝的附

  • 春秋战国时人才流通所呈现出的和谐,让现代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倍受尊敬。他非常自由,不管去哪个国家,都不需要签证,也不需要什么照会文书。他教出的学生在为列国服务,有的甚至位居高官,而且在利益上相互对立。可孔子照样还是周游列国讲他的学,做他的学问,却不受到伤害。公孙衍为魏国人,在魏国不得志,后到了秦国。曾率秦军攻魏,一战斩卒八万。后

  • 战国时期,魏国魏武卒既然可以称霸七国,为何不重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从自身条件来说,魏国未必还有这个能力战争都是劳民伤财,很少有能够达到以战养战,春秋五霸者无不如是,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算是春秋五霸的延续。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五十年,打的全是钱,魏武卒的待遇和装备都是钱,为了能够让魏武卒从容上战场,并且增加从军的积极性,魏国给魏武卒的待遇是极高的,

  • 勾践卧薪尝胆,曾国藩厚道老实?人有多隐忍,心就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文二知先生[var1]老实人办大事儿。真正的老实人,你见过多少能有所成就。是时候,重新定义一下“老实人”的概念。卧薪尝胆是个美化的故事司马迁史记中,说越王勾践亡国后,开始过着“尝胆”的生活。请注意,司马迁仅仅提到“尝胆”,而没有“卧薪”一说。原文: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至于“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