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龙八部的重要主线,慕容复为它发疯,聊聊吐谷浑大燕国的历史

天龙八部的重要主线,慕容复为它发疯,聊聊吐谷浑大燕国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2/21 13:43:24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讲述的是辽国与宋朝的恩怨史,一方面是常居宋朝的契丹人乔峰,一方面是以大宋汉人为主的江湖人士。因为种族立场不同,双方逐渐由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义上升到为民族大义“割袍断义”。

细心的观众是否发现,作为配角的慕容复家族,一直背负着家族使命,一心想要光复大燕国,实际上《天龙八部》里的另一条故事主线。最初读史君一直不明白“大燕国”是哪个国,通过查阅资料,才得知大燕国不是中原汉人所建立的政权,是另一只游走“汉宋”和“契丹辽”之外的“吐谷浑”。

[var1]

吐谷浑的来龙去脉

吐谷浑历史悠久,大约是魏晋到宋朝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政权,专家考证的时间约是公元313年(西晋永嘉七年)至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读者肯定觉得有所费解,唐朝距离宋朝还有200多年历史,确实如此。自唐高宗龙朔年间,唐朝彻底击溃吐谷浑,吐谷浑遭到唐军毁灭性的打击,逐渐处于历史边缘化的境地,最终只能依附辽国。

历史上游牧民族很多,最早的时候有匈奴(大汉朝的死对头,白登之围差点要高祖爷刘邦的老命),还有突厥、羌族、回鹘族、鲜卑族,再到后来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蒙古族、满族等等,吐谷浑便是其中的鲜卑族一支。按照种族推算,吐谷浑与唐朝李氏家族还是同根同源,没想到最后差点死在本家骨肉的手里。

[var1]

吐谷浑的族名由来吐谷浑族名的由来十分简单,正是用他们民族头号首领“吐谷浑”的名字来给民族命名。差不多西晋末年愍帝司马邺在位期间,大统领吐谷浑率领部落的人迁徙到枹罕地界(今甘肃省临夏县附近地区),自此吐谷浑族便开始扎根塞外西北。经过数代人的奴隶,不断对外扩张一度占领青海省大部分、甘肃省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2008年青海省海西州发现的吐谷浑墓和2019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发现武则天时期的吐谷浑墓,完全可以印证吐谷浑族的活动范围。

兄弟赌气离家出走吐谷浑作为鲜卑族的一支,首领吐谷浑为什么要带领部众迁徙。根据实际记载,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兄弟两人因马斗气。吐谷浑是庶出的长子(偏房生的大儿子),由于自己非正房所生,所以没有承继王位的权力,反倒是自己的兄弟慕容廆继位。话说吐谷浑的父亲涉归给兄弟二人分家,各分配奴隶1700户。到涉归死后,慕容廆作为嫡长子继位。吐谷浑和慕容廆两部的马相互搏斗,慕容廆责问吐谷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老爹活着的时候给分的一清二楚,你怎么不离我远远的,结果导致两部的马搏斗。吐谷浑听后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马是畜牲,相互搏斗是很平常的事情,你何必对我发火,你要是觉得我碍你事,我只好远远地离开你,咱兄弟再也别相见。吐谷浑便带领自己的部众前往外地,开始创业的生涯。

[var1]

吐谷浑的前期首领吐谷浑(人名)带领族人离开故土来到甘肃一带定居后,常年遭受羌族的骚扰,老吐谷浑不堪各种事务的烦扰很快就病死。长子继位不久,吐延也因为与羌族的作战中被羌人首领姜聪一刀刺死,整个部落的重担全部压在年幼的叶延身上。土延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只可惜寿命不长。临死的时候,千嘱咐万叮咛自己的长子叶延要力保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作为根据地,才能以巩固统治,以图他日崛起强大。

由部众向部族转变叶延是吐谷浑族的奠基者,他时刻不忘父亲临终时的嘱托,积极整顿政务,将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设立慕克川总部,同时设置相应的官职司马、长史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土延以祖父吐谷浑的名字给自己的部落命名,这一举动标志着吐谷浑(人名)最初带走的部众开始拥有共同的群体名份,实现由部众向部族的转变。

[var1]

称王失败,受封西秦五胡乱华的时候,胡汉纷争的十分激烈,吐谷浑趁机迅速发展起来,一直与西秦保持良好的关系。首领传到树洛干,吐谷浑的大首领树洛干开始自封大单于或吐谷浑王。西秦一看小小吐谷浑也敢称王自立,将其一顿胖揍后,树洛干接受西秦册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

称王愿望终于达成大约公元420年,南北朝时期的大大小小政权闹得不可开交。此时吐谷浑的首领是阿才,积极地与中原文明互为往来,想尽办法与众多中原政权相互斡旋,只为少挨揍、快发展。

先是刘宋政权册封阿才为沙州刺史、浇河公,后来慕瞶继位,刘宋为拉拢吐谷浑牵制敌国,封慕瞶为陇西公、陇西王。其他政权也没闲着,魏封慕瞶为西秦王;等到大首领的位置传到拾寅时,刘宋封拾寅为河南王,北魏封拾寅为西平王。直到夸吕时期,北周宇文氏政权册封夸吕为可汗,到此吐谷浑才实现称王自立的梦想。

[var1]

与隋友好,灭于唐朝一代雄才大略之主隋文帝杨坚,起兵乱世扫平各方政权,实现华夏文明的大一统。吐谷浑作为番邦一直与文帝一朝保持亲密的关系,隋朝为了表示对吐谷浑的器重,还将光化公主嫁给世伏可汗。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一直瞧不起吐谷浑。公元608年(炀帝大业四年)下诏出兵收拾吐谷浑,一开始隋朝取得很多胜利,伏允可汗迅速整顿兵马回击炀帝,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几年,直到隋朝灭亡也没分出胜负。

唐朝李氏建国后,李世民没忘自己姨夫(隋炀帝杨广)和吐谷浑的恩怨。公元634年(大唐贞观九年),李世民派名将段志玄李靖先后对其征伐。消耗掉唐朝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将吐谷浑一举挫败,老吐谷浑王伏允自缢身亡,接班人伏顺开城投降。吐谷浑从此作为唐朝的藩属国,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

[var1]

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已经衰落已经的吐谷浑,被新崛起的吐蕃消灭。诺曷钵可汗只好带领族人投靠到唐朝国境。高宗皇帝专门设置安乐州,让诺曷钵做州刺史,仍然领西平郡王的头衔,直至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止。

势单力薄,终被同化唐朝末年,中原大地再次陷入五代十国的乱局,吐谷浑势单力薄,无奈先后依附沙陀族后唐李氏(李存勖、李嗣源一支),后晋石敬瑭灭掉后唐,吐谷浑又跟着石敬瑭和石重贵父子混。后来石敬瑭联合契丹辽国,将李延寿父子的幽州献给辽国,吐谷浑只好依附契丹族,来来回回的游走在众多政权之间的吐谷浑族,也就逐渐地与其他民族不断地融合,最终同化淹没历史长河之中。

结语

读史君认为:吐谷浑作为鲜卑族一支,由老首领吐谷浑王(暂且如此称呼)带领有限的部众,跋山涉水远离故乡,传首领位33人,历经数百载的经营,经历过西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等五个中原文明时期,实在是一个奇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君王论功榜之第一榜:秦统一六国哪些君王当入功绩榜,排名若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榜:君王榜第一名:秦始皇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终结于他,虽然说前期的铺垫也是秦始皇成就统一大业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君王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他是中国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人,而这个“皇帝”称号,则是直接从“三皇五帝”中取字而来,可谓霸气十足。秦始皇在位期间,在军事方面,用大概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并

  • 三国东吴第一狠人,父死携棺举家降魏,后袭扰吴国孙权恨得要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人。韩当也是江东老臣,历孙坚、孙策、孙权三世,与程普、黄盖等同被称为东吴的“三世老臣”,为吴政权的建立可谓功劳至深。韩当在孙坚起兵之时就跟了他,因其熟谙弓马,膂力超人,为孙坚所喜爱,跟随孙坚转战征伐,屡遭厄难,陷阵擒敌,被任为别部司马。及至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跟随他

  • 这位春秋霸主,竟是扮猪吃老虎高手,三年积蓄实力,最后一鸣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许多人可能觉得,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生平一定是没有任何瑕疵,一代英王,实则不然。在他刚继承王位的三年里,在大臣和百姓眼中,就是活脱脱一个废人,整天吃喝玩乐,还爱好出宫打猎,不愿意听大臣谏言,为了避免有人劝阻,直接在门外树立了一个牌匾,上面写着:“进谏者,杀无赦!”看到这里,让人觉得楚庄王

  • 伍子胥一改初心不合常理劝谏吴王更是多此一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王阖闾即位后,得到信任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楚人伯噽。阖闾作伯噽为太宰(相当于宰相),任命伍子胥为将军。后在二人的辅佐下,阖闾数次攻打楚国,最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带领吴国军队到处寻找楚昭王,但一直没有找到。最后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对楚平王鞭尸泄愤。后申包胥到秦国啼

  • 闲谈晋国3太子的王位让人抢了?马上开启大乱杀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从叔虞立国到晋穆侯时期,处于戎狄部落之中间,相互征伐不断,晋人也耳濡目染,锻炼出尚武,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是人才辈出。晋穆侯和他弟弟殇叔南征北战,大战中条山条戎,大败而归,正值姜氏夫人生子,取名叫仇,以铭记失败之耻,并立为太子。几年后又去攻击千亩戎人,这次顺利大胜,给庶子起名叫成师。太奇怪了,我第

  • 秦国君王谱,秦国历代君主是如何把秦国从附庸国发展到秦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历代君主是如何把秦国从附庸国发展到秦王朝的,其中让秦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谁?一起了解秦国历代国君的在位时间和事迹。[var1]秦国第1任君主,秦非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858年,共计42年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号称秦嬴,封地不足五十里,此时秦国属于周朝的附

  • 春秋战国时人才流通所呈现出的和谐,让现代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倍受尊敬。他非常自由,不管去哪个国家,都不需要签证,也不需要什么照会文书。他教出的学生在为列国服务,有的甚至位居高官,而且在利益上相互对立。可孔子照样还是周游列国讲他的学,做他的学问,却不受到伤害。公孙衍为魏国人,在魏国不得志,后到了秦国。曾率秦军攻魏,一战斩卒八万。后

  • 战国时期,魏国魏武卒既然可以称霸七国,为何不重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从自身条件来说,魏国未必还有这个能力战争都是劳民伤财,很少有能够达到以战养战,春秋五霸者无不如是,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算是春秋五霸的延续。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五十年,打的全是钱,魏武卒的待遇和装备都是钱,为了能够让魏武卒从容上战场,并且增加从军的积极性,魏国给魏武卒的待遇是极高的,

  • 勾践卧薪尝胆,曾国藩厚道老实?人有多隐忍,心就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文二知先生[var1]老实人办大事儿。真正的老实人,你见过多少能有所成就。是时候,重新定义一下“老实人”的概念。卧薪尝胆是个美化的故事司马迁史记中,说越王勾践亡国后,开始过着“尝胆”的生活。请注意,司马迁仅仅提到“尝胆”,而没有“卧薪”一说。原文: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至于“卧薪尝胆”

  • 历史观今:从秦一统六国看治理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在春秋中期,经过秦穆公的治理,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但是,等到秦穆公死后,秦国的实力又渐渐的衰弱了。直到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位有眼光的君王,秦孝公。为了能够强国,秦孝公开始高薪聘用人才。在这次招聘当中,秦孝公找到了一个创新改革家,商鞅。[var1]看到自己要服务的公司秦国如今发展的一塌糊涂,商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