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卧薪尝胆,曾国藩厚道老实?人有多隐忍,心就有多狠

勾践卧薪尝胆,曾国藩厚道老实?人有多隐忍,心就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06 更新时间:2024/2/21 23:10:03

文二知先生

[var1]

老实人办大事儿。真正的老实人,你见过多少能有所成就。是时候,重新定义一下“老实人”的概念。

卧薪尝胆是个美化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中,说越王勾践亡国后,开始过着“尝胆”的生活。请注意,司马迁仅仅提到“尝胆”,而没有“卧薪”一说。原文:

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至于“卧薪尝胆”成语由何而来,它的真实来源是《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原文:

朕所以尝胆卧薪,废食辍寝。

[var1]

这些帝王之所以要睡柴火堆、吃苦胆。绝非是他们想体验生活,没事给自己找罪受。说到底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雪耻。

后人不知有何居心,将勾践失去王位的生活描述的如此不堪。作为一国君主,吴王夫差不会像圈养猪狗那样对待他,衣食无忧至少能够保障。

勾践不甘心,费尽心思想要搞垮夫差。所以,勾践开始长达十年的装孙子生涯。

[var1]

不得不服,勾践装得太像孙子,给夫差当马夫不说,还舔食粑粑,最后连老婆都送出去。面对这种人,别说吴王夫差,换作秦皇汉武也扛不住勾践的感动。终于,吴王夫差放下防备勾践的戒备心。

勾践借机联合范蠡和文种两位军师给自己出谋划策。数年后,三千越甲将吴国摧毁。勾践如愿以偿,将夫差和吴国踩在脚下。

你以为故事完了?其实,这才是开始!

勾践击垮吴国后,头一件事是想着如何除掉内忧外患。夫差的外患已除,剩下的便是内忧。范蠡和文种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建议卧薪尝胆训练出的人,居然磨刀霍霍向自己。

[var1]

后来,范蠡化名“陶朱公”,脚底一抹油,溜之大吉。文种舍不得荣华富贵,最后勾践送他去黄泉与夫差相见。

卧薪尝胆,纯粹是别有用心的知识分子,重新构造美化得来的成语。他本身不是个励志故事,勾践虽然不是昏庸暴君,但绝对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历史上,刘邦铲除异姓王、宋朝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有待考证)都要尊称勾践一声“祖师爷”。

勾践的故事说明,老实人也要有底线,没有底线的老实人,要么是烂好人,要么是狠角色。

[var1]

曾国藩真厚道还是假仁义

老实人是个好东西。古往今来,人人都喜欢老实人,更喜欢以老实人自居。因为老实人容易被大家所接纳,消除周围人对自己的戒备。

孟子说“人禽之辩”。后人据此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以此来强言附会到曾国潘身上。可以肯定地说,这句话绝非出自曾国藩,但代表着很多人对曾国藩的一种看法。

从曾国藩外号“曾剃头”,便能知道当世之人对他的评价。曾国藩的一生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屠夫,也有人折中说他是半圣。

[var1]

此前,笔者也曾想当然地迷恋曾国藩的处世之道,认为做人只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便能有所收获有所回报。现在想来,完全是被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成功学所误导。

曾国藩厚不厚道,笔者不敢妄谈,但可以肯定他绝非老实人。他的老实是对满清朝廷的老实,或是明哲保身的障眼法。

公元1861年,清军与太平军对峙安庆城。曾国藩令人持家书,嘱咐亲弟弟曾国荃说:

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攻陷安庆城后,曾国荃基本上按照曾国藩的意思做事儿,并书写一封信阐述过程。曾国藩见信后,回信说:

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

[var1]

后来,曾国荃又来收复南京。对方主将李秀成故意放出城中流民,一方面不想大家都饿死,让无辜流民出城自寻活路;另一方面也是想着消耗曾国荃。曾国藩闻讯后大惊,赶紧写信给曾国荃说:

城内放出之妇幼,一概不收,扔送进城内。

从这些有史可依的记载中,笔者想不通曾国藩身上“老实人”的标签是哪位高人所贴,至于那些“圣人”一类的评价,笔者更是不敢苟同。

若是真如近代知识分子和成功学大师所言。只能说,孔孟“圣人之学”发展到明清,已经成为掺假勾兑的假冒伪劣“产品”。

[var1]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无论是勾践或是曾国藩,能够做到那么高的成就,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有优点就值得大家学习,但学习不是盲目地全盘吸收,甚至为了崇拜而加以粉饰。一旦如此,跟欺世盗名没有任何区别。

老子写《道德经》时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说得正是这样的道理,圣人从来不以“圣”自居,老实人又岂会将“老实”二字挂在嘴边。所以,生活中有人说自己老实时,你应该注意了。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原创不易,不足之处,请多海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观今:从秦一统六国看治理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在春秋中期,经过秦穆公的治理,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但是,等到秦穆公死后,秦国的实力又渐渐的衰弱了。直到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位有眼光的君王,秦孝公。为了能够强国,秦孝公开始高薪聘用人才。在这次招聘当中,秦孝公找到了一个创新改革家,商鞅。[var1]看到自己要服务的公司秦国如今发展的一塌糊涂,商鞅一

  • 三国也有六大神兽,分散在魏国和蜀国,没人看好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武将在前方带队奋勇杀敌,谋士在后方出谋划策。在三国时期也有着六大神兽,分散于魏国和蜀国。首先就是龙,应该很多人都会猜到是谁,正是诸葛亮。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是智慧的化身。一直隐居卧龙山岗,被刘备三次诚恳的邀请才请出山。随后不断为刘备出谋划策,让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只可惜关羽被杀之后,刘

  • 春秋美女国君大夫均与其有染,楚王君臣也互争,此人何以独占花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夏姬不但不守妇道,而且也是红颜薄命。她为夏御叔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夏南,字征舒,所以,史书中一般称他为夏征舒。她生下儿子没有几年,丈夫夏御叔就去世了,好在夏氏在陈国还有封地,母子二人倒也衣食无忧,可这个夏姬闲来无事,老毛病又犯了,这回又做了什么不守妇道的事呢?不知是否有人牵线,还是红杏出墙,她居

  • 老马识途故事中的最大受益者,从此奠定了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664年,北边的燕国受到了外族山戎国的侵略,燕国当时还比较弱小,无力抵抗,但向齐国求救。此时,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已经变得非常强大,齐桓公也被列国推举为盟主,所以燕国找齐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由于鲁国距离燕国最近,而且还和燕有亲戚,所以齐桓公就与鲁庄公商议准备联合出兵,解救燕国。鲁庄公

  •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让韩信去打秦国统一之前的六国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大家都知道,秦国灭六国可是很不容易的,赵国和楚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甚至在秦国灭楚国的时候,楚国还能凝聚全部国力应战,仅是你来我往就僵持了很多年。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容易归不容易,风水轮流转最后秦国还是让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给灭掉了。[var1]其实,韩信时期的六国并没有秦国之前的强

  • 她是楚国宫中攻于心计的女人,利用姐妹的真心除掉了自己的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她是帝王的宠妃,因为容貌美丽,而且善用心机,得到了来自帝王的喜爱,但因为当时各国都会将美女敬献给楚王,魏国来了一位很是动人的女子,在当时也很得大王的喜爱,郑袖害怕自己的地位会不保,于是就想了一个计策想要对付这位美人。她先是装作好心的样子很是关照这位魏美人,而且时常会将自己的一些好东西

  • 吴国灭亡前的一个预兆,让吴国后来得到了“乌龟”这个绰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在玩《三国》游戏的时候,有很多玩家将蜀国戏称为“老鼠”,把吴国称为“乌龟”。现代人又称四川人为“川耗子”,可巧合的是,在三国史评家也有蜀在魏边境持续“挖洞”骚扰的言语,看来如此称呼也是有根据的了。其实,称吴国为“乌龟”还真是有出处。我们知道,吴国最终的灭亡实是拜其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所赐。这孙皓不但

  • 将骗术发挥到极致的谋士。楚怀王看似心甘情愿,实则有苦难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拆台的说客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中原东部的齐国,但是在南方不远的楚国已经与齐国缔造了攻守同盟。如果秦国真的出兵攻齐,楚国定然派兵从后方偷袭秦国。因此,时任秦国相国的张仪出使楚国,去当一个拆台的说客。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var1]来到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接待了张仪。张

  • 《史记》记载有错误,马王堆遗址出土文物,揭开真实的苏秦与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在马王堆汉墓被挖掘出来之后,人们发现了《史记》中一个十分明显的错误,不是因为条件限制,而是整个把时间、人物都搞错了。在《史记》中写到了鬼谷子这个老师的两位学生,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而苏秦最主要的贡献呢就是合纵,开始的时候穷困潦倒,后认真读了一年书,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怎么做,便开

  • 秦王能灭掉六个国,为何灭不掉一个卫国?战国可是并非只有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故事也毕竟仅仅只是故事,自然是跟历史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么,秦王所灭掉的六国,战国其实真的就只有七雄?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除了战国七雄之外还有很过小国家,那就是大家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小国家了。[var1]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秦王能灭掉六个国,为何灭不掉一个卫国?战国可是并非只有七雄吧。秦朝时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