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可你是否知道曹操的五子良将?

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可你是否知道曹操的五子良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4/2/10 6:12:29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里,对刘备五虎上将比较熟悉,甚至孩童时代就能背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名字,然而,三国时期除了我们熟知的刘备五虎上将,其实还有与之相对的曹操五子良将。

单说五子良娘,可能大家会感到陌生一点,但说出他们的名字,可就不那么陌生了。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而且经过历史记载,这五人中除了乐进一直追随曹操,其他四人均是主公被曹操打败,投降而来,并建功立业名垂千史。

乐进,字文谦,容貌短小,五子良将中第一个追随曹操,曹操一起兵,乐进就追随曹操。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南征北讨。官渡一战成名,斩袁绍大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进军荆州,出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收南郡诸郡蛮夷。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与张辽、李典守合肥,于逍遥津大破孙权,因数度军功升迁右将军。于禁,字文则,是五子良将中第二个归附曹操的。原为鲍信部将,192年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但同时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欢心。于禁虽然为曹魏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因为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成为一生之中抹不去的污点。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奉命前往救援,被关羽水淹七军,全军覆没,投降后被监押在南郡。而后关羽被吕蒙击败,于禁流落至东吴,孙权向魏国称藩后,将于禁送还魏国。黄初二年(221年),虽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于禁,却暗里让人作壁画羞辱于禁,于禁因此惭恚而死,被恶谥为厉候。一步错步步错,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无奈投降,庞德战死,于禁的下场却更为凄凉。徐晃,字公明,是五子良将中第三个归附曹操的。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公元197年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张辽,字文远,是第四个归附曹操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曹军将领,他一生经历坎坷,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颠破流离,直到公元199年,曹操击败吕布,张辽投降曹操后开始一生辉煌。张辽虽然曾多次追随不同主公,然一生恪尽职守,对每一个人都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对关羽敬重有加。追随曹操后深受曹操器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张辽最著名的就是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并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千古。

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正始四年(243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为我国历史六十四名将之一,为历代所推崇。

张郃,字儁乂,是最后一个投降曹操的。张郃最早跟随的是冀州牧韩馥,韩馥出让冀州牧之后,张郃投了袁绍,后来一直跟随袁绍。直到官渡之战,袁绍派遣淳于琼督粮草于乌巢。曹操亲率精锐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可是袁绍没有听从张郃的建议,郭图还陷害张郃。于是张郃直接投降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对张郃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并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

之后张郃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跟随曹操攻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215年攻巴蜀,迁徙民众至汉中,后被蜀将张飞击败。接任荡寇将军。219年,跟随夏侯渊在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军。当夏侯渊战死后,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被迫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自诸葛亮皆惮之。五子良将为曹魏立下了赫赫功劳,青史留名。其中除了乐进之外,于禁、徐晃、张辽、张郃都是后来敌军中归附而来。而曹操知人善用,爱惜人才。在原来的阵营当中徐晃、张辽、张郃其实都不受重用,追随曹操之前均无功绩可言,甚至遭受迫害。然曹操均不计前嫌,用人不疑,坚定信念,使得众人推心置腹,成为曹操左膀右臂,为北方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这也是曹操慧眼识英才的过人之处,为天下的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邓艾本是灭蜀的大功臣,为什么会被司马昭下令全家抄斩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有拥兵自重的嫌疑。灭蜀后,邓艾上了一道奏书,主要留下两万名陇右士兵以及两万名蜀兵,为进攻东吴做准备。同时,他还提出厚待刘禅,封为扶风王,把刘禅的儿子们封为公爵、侯爵。通过优待蜀国亡国君臣来达到争取吴国投降的目的。但是,在司马昭看来,邓艾此举,实有拥兵自重的嫌疑。司马昭对邓艾自行其是极为不满,指示

  • 赵高为何能成为大秦帝国“掘墓人”?他看到了帝国最为致命的漏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隐宫出生,逐入帝心赵高之恶行就连司马迁也不屑为之立传,与赵高有关的记录只能在《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才得见一二。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赵高是否为宦官,但可以肯定的是赵高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

  • 若伐吴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夷陵之战还会输在陆逊手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深通兵法,一生用兵讲究谨慎,步步为营,从不冒险打仗。司马懿被困上方谷时,于绝望之时 曾对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过一句话,他说“诸葛亮这人最善于算计,他不但考虑自己,也考虑对方,因此但凡诸葛亮铺排好的计划,只要执行的人不出问题,一般都是必胜的”。诸葛亮讲的是“势”,这个“势”是天下大势。他帮助刘备顺势

  • 韩信的“汉中对策”,为刘邦指明战略方向,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勉强答应去做汉王,但是他心里是不甘心的。之后,张良又回韩国,一个重要谋士离刘邦而去。在前往汉中的路上,刘邦手下的人纷纷逃走,有当将军逃的,有当士兵逃的。因为刘邦手下的兵是江苏兵,现在江苏兵给他带到陕西的南部去了,没有人愿意去,要么是逃,要么唱着思乡曲,军心很不稳,可以说刘邦在这个时候几乎是“四面

  • 韩信被拜为大将前,除了萧何的力荐,刘邦还靠啥判断韩信的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做逃兵的消息传到萧何萧相国的耳朵里,萧何来不及向汉王刘邦报告,便带着几个人匆匆出发,追赶韩信去了。几天之后,萧何带韩信回来,跟刘邦力荐了韩信。萧何称韩信为国士无双,说韩信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刘邦东争天下。就这样,经过萧何的力荐,刘邦就登坛拜将,拜韩信为大将。刘邦为什么会拜韩信为大将,除了萧何萧

  • 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干了件更狠的事!项羽要是知道还会自刎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场战争中明显的楚霸王是一个军事领导能力十分强的人,但是他与刘邦相比较,刘邦更加善于任用贤臣,用谋臣。这让当时两人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刘邦取得了明显的胜利。后来在乌江之战失败之后,项羽便在乌江自刎而死。很多的人都遗憾这位英雄的死亡,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楚霸王的伤痛呢?虞姬的死亡,再加上他对于江东父老

  • 史说三国:三三九 擒拿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昭担心邓艾抗命,命令钟会进军成都。贾充以中护军假节,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率兵入斜谷,到汉中驻守。司马昭则亲率大军,侍奉着魏帝曹奂到达长安。任命山涛为行军司马,镇守邺城,监视集中居住于此的曹魏诸王公。钟会这个人,才华横溢,聪慧机敏,但他恃才傲物,居功自傲,又不知收敛,自以为行事天衣无缝,却不知大

  • 刘备取汉中的关键,定军山黄忠阵斩夏侯渊,展现出刘备的出色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汉中之战,夏侯渊败给了自己。平定凉州后曹操给予了夏侯渊极高评价,认为他的军事才能已经超过了自己,这给了夏侯渊极高的荣耀,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心理负担。汉中之战刘备突入汉中盘踞定军山时,夏侯渊为什么不夹击刘备的粮道?因为他怕刘备趁势劫掠汉中,这样即使最后赶走了蜀军对于他自己而言,仍然是难堪的失败。所以他

  • 从里耶秦简看秦始皇的帝国县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里耶秦简中的吏治管理秦帝国是幅员辽阔、实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国。中央王朝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严密管理,实现对国家的治理。每年秋冬之时,各县将全年治理县里的情况上报到郡,再由郡上报中央;中央派人到各郡考察,郡、县也分别派人到所管辖县、乡考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与考核体系,保证了中央政令在最基层的贯彻

  • 东汉风云:光武中兴,匈奴内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光武帝待遇强项令董宣,还算不薄,惟对着三公,却是不肯轻轻放过。自从大司徒韩歆逼令自杀;继任大司徒戴涉,又为了太仓令奚涉罪案,失察下狱,竟坐死刑;并将大司空窦融,牵入在内,亦令罢官。独大司马吴汉就职有年未尝遇谴,平时谨慎小心,持重不苟,一经出师,朝受诏夕即就道,并没有甚么留滞。至若从驾出征,或有挫失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