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为什么十分推崇周公?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为什么十分推崇周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00 更新时间:2024/3/11 17:51:59

周公所定“礼”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由其嫡夫人(正妻)所生的长子来继承父亲的权位。当然,单线的继承方式容易断裂,出现无“后子”继承的情况,并产生继统危机。作为一个补救措施,如果嫡夫人无子可以从其他诸子中选择继承人。这就是古时所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因为嫡子的标准是唯一的,这就避免了因争位导致的同室操戈。这比起商代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办法并存的情况,当然是一个进步。对不能继承父亲的其诸子,天子之子封为诸侯,诸侯之子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之子封为士,士之子则降为百姓。

由于“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从始祖开始其家族一直由其嫡长子一代一代地下传,称为宗子,成为其始祖家族大宗。所谓“大宗百世不迁”。大宗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比如主持祭祀的特权就在其手中。始祖的各代嫡长子的诸弟,都为小宗。但受封的诸子在其封地上,其嫡长子继位后就成为封地上的宗族中分支的大宗。往下的卿大夫、士亦如此,嫡长子继承则为其封地上的大宗。但往上来说,则又都是小宗。从整个家族来看,继承全家族始祖的各代嫡长子则是全家族的大宗与宗子,也就是家族的大族长。这样一来,周天子既是西周的君主,又是姬姓家族的大宗,等于给其统治地位上了双保险。

陕西岐山周公庙天下归心牌楼,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的凤凰山

[var1]

可惜如此严密的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变革中还是不免崩坏的结局,孔夫子哀叹的“礼崩乐坏”大抵如是。随着同姓诸侯间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宗法制下大宗对于小宗的权威逐渐丧失殆尽。这在晋国表现得最为典型,先是小宗曲沃氏武力反抗大宗(晋国公室),最后在曲沃武公(晋武公)时取大宗(翼)而代之。此后的晋国(曲沃氏)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也不惜灭掉、虢、焦、滑、霍、、韩、魏等同(姬)姓小国,发展到晋楚城濮之役(前632)的时候,姬姓的曹、卫两国甚至已经和异姓的楚国站到了同一战壕。但是,在周代初期,宗法制度毕竟行之有效。按照后世的说法,此时“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公先以东征再造社稷,又定礼乐制度,奠定了有周一代八百年的天下。无怪乎后世眼中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会对周公推崇备至,甚至以“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为莫大遗憾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菏泽定陶不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中”,更是发达的文化区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时期最为繁荣的当首推“陶”,即今菏泽市定陶县。陶的繁荣,至少开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定陶之所以被誉为“天下之中”,成为全国性的经济都会,首先得益于它拥有发达的交通。定陶位于被称为“四渎”之一的济水之滨,水利交通便利。特别是在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起师北征,阙为流沟,”开挖了“通於商、鲁之间

  • “斯人”与“是人”谁对?孟子不可能写两个字,谁篡改了孟子本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你若抄袭,维权到底“斯”与“是”只有一个正确,另一个是篡改。孟子写了一篇《告子》,主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有一句话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如今被教材改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var1]那么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

  • 湖北鄂州:吴王钓鱼台遗址保护始末(艾三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吴王大宴钓鱼台 钓鱼台,是三国孙权于公元 221 年建都武昌(今鄂州)时修建的,也称武昌钓台、吴王钓鱼台。由于这里离樊口不远,从长港游出的鳊鱼,经樊口至此汇合,孙权在这里建钓鱼台取鳊鱼大宴群臣,饮酒作乐。[var1]对此,《三国志·呈书》有记载:“孙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

  • 战国名人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乱世枭雄辈出的时代,平民百姓在乱世苦不堪言,吕不韦在乱世赚得盆满钵满。钱财越多,吕不韦对政治的渴望就越大。吕不韦一次来到赵国,恰巧遇到了秦在赵的质子子楚。子楚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因不受宠,便来到赵国做人质。[var1]吕不韦在子楚身上嗅到了“宝物”的味道,自此之后吕不韦和子楚来往密切,并且为子楚多方谋

  • 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孔子一生想做官,但却有严格出仕从政的客观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一个封建礼法(即周朝礼制)方面的大行家,孔子在名声雀起,但齐景公心动而终于未能重用的情况下,他在做什么?想什么?除了完全可以想像的继续好学不止,不断进境之外,事实上孔子在这一阶段里所做的,就是教育门徒和等候出仕这两件事。从孔子的生平来看,无论从孔子少年有“有志于学、复兴家族”之志,还是三十以后以

  • 《论语·宪问篇第44章》孔子因何严厉教训旧友原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原壤:鲁国人,孔子小时的旧友。据《礼记·檀弓下》记载,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助他料理后事,他却敲着棺材唱歌,孔子认为他不守孝道。“夷俟”的“夷”字,指箕踞,双腿分开而坐(古人视作倨傲无礼之态)。“俟”字,指等待。“夷俟”,就是双腿分开傲慢地坐在那里等待。“孙弟”,与“逊悌”同,就是谦逊和孝悌之道。“

  • 对“分”与“合”,战国与古希腊的政治观念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上古时代也曾经有过万邦林立、一城一国的局面(执玉帛者万国),类似于希腊城邦世界。到周初还剩一千八百个部落方国。但最终这些城邦没有长期分立,而是在争斗吞并中形成了地区性王国,进而发展成统一王朝。表面上看,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如苏美尔、埃及和波斯也是如此。其实不一样。亚非古国靠的是“神权”,中国靠的

  • 一口气看懂晋国历史!春秋时期晋国最强,为何后来却忽然解体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西周到春秋,晋国一直都是一等强国。尤其是到了春秋时代之后,晋国更是瞬间成了北方的庞然大物,称霸一方。而到了春秋中后期的时候,晋国更是拳打楚国,脚踢齐国,后头还压着一个秦国,俨然已经成了最强霸主。如果站在春秋时代的角度来看,要说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估计所有人都会一致认为是晋国,没有人会认

  • 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荆轲刺秦王的课文。说到荆轲,我会想到智勇双全。荆轲本是卫国子民,后来因各种原因搬到了燕国居住,到了燕国,荆轲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高渐离。荆轲时常和高渐离奏乐高歌。不过,荆轲究竟为何要刺杀秦王呢?[var1]秦国的渐渐强大,想要一统天下的心也越来越强烈,在秦王嬴政不断征战开始,越来

  • 【蒋谈日本战国女性】阿市用一袋红小豆拯救哥哥织田信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此前,我已经讲过,日本战国特别是战国大名家庭的婚姻,大多是“政略婚姻”,总是希望通过一场婚姻,或者可以减少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或者可以增加一个厉兵秣马的盟友。有人说日本战国时代女性都是男人泄欲和生育的道具,我认为那是把日本战国时代婚姻简单化甚至低俗化了。至少,战国大名之间的婚姻具有一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