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兵争可立谈 | 评《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附活动预告)

三国兵争可立谈 | 评《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附活动预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49 更新时间:2024/1/1 12:30:31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

探賾索隐,解释重大问题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但从“奠定基础”到形成、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则是三大军事集团之间复杂的战略博弈的结果,这一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三国史的作品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攻防战略》通过六个专题的系统分析,点面结合,揭示了这一战略博弈的过程,使三国历史演变中的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清晰再现。

如对曹操战略防御部署的勾陈分析。赤壁战后,曹操放弃一统天下的目标,转而收缩战线,发展经济,壮大国力,这是学术界的传统看法。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对孙权、刘备集团的有效防御为前提的。《攻防战略》勾勒了曹操在消灭占据关中以西地区的韩遂马超集团后,设置征东、征南、征西将军,分别负责扬州、荆州和关西地区的防务。《攻防战略》对“三征”将军的设置过程、人选、活动以及与地方驻军的关系做了系统分析,使“三征”将军在战略防御中的地位凸显出来。

曹操进攻关西示意图

曹操曾有将南部边境地区的百姓内迁之举措,《攻防战略》细致勾画了曹操在长期作战中利用迁徙百姓,削弱对手的史实,在“争夺劳动力”之一传统观点之外,点出了制造“弃地”在巩固国防、削弱敌军实力方面的战略价值。曹魏与吴蜀的边境线长达数千里,曹操选择合肥、襄阳、祁山、陈仓(今陕西宝鸡)作为重点防御区域,通过中军与边防驻军的结合,采取主动出击与原地驻守相配合的灵活策略,确保了这一战略防御地带的稳定。对曹魏南部边境防线战略的勾勒分析,解答了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的战略基础。

再如对孙吴政权战略的分析。东吴基业开始于孙坚,图霸江东的则是孙策,孙策图霸江东的战略,学术界甚少涉及。《攻防战略》分析了孙策在其父被杀后,没有返回故乡富春,而是来到江都(今江苏扬州)这一人文荟萃之地,招揽人才,开图霸江东的征程。孙策的战略分为三步:以报父仇的名义借兵袁术,占据吴郡和会稽郡,达成消灭黄祖以割据江东。在遇到借兵不成,丹阳募兵失利的情况下,率兵渡江作战,先后击败刘繇王朗等军事集团和其他地方豪帅,最终占据了丹阳、吴、会稽、广陵、庐江、江夏等江东六郡。上兵伐谋,孙策在图霸江东的过程中配合军事行动的外交活动在《攻防战略》中也得到了细致的分析刻画。

孙策进军江东路线示意图(195年)

研究三国史的著作对东吴政权的崛起,关注更多的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豪族势力的支持,而《攻防战略》分析了孙策每一次重大举措背后的战略构想,为读者勾画了孙策图霸江东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对东吴崛起问题的认知。

孙权像

孙权继承了父兄留下的基业,以固守长江、连刘抗曹、进取荆州为基本国策。《攻防战略》将孙权的战略按时间顺序分为“北守西攻”“东西分兵作战与北移京城(今江苏镇江)”“迁都建业与东西单线作战”“全力西进与驻跸公安”“迁都武昌与沿江防区的建立”“还都建业与江防体系的演变”等六个阶段。将孙吴政权沿江防御区分为扬州东、扬州西、荆州东、荆州中、荆州西五大战区。对各战区的范围、交通、兵力配置、主将委派、战争活动都做了详细的考证,揭示了孙吴与蜀、魏之间得以并存的战略环境。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但三大军事集团高超的攻防战略博弈,也是其中不可获取的因素。《攻防战略》通过系统的考证分析,回答了这一问题:任何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都在人的活动中被充分利用并使之转化为实现各自军事集团战略目标的助力。

匠心独运,从常见史料中阐发新论

三国史研究中,对曹魏的建国模式论述较多,即曹操的“霸府”与东汉献帝政权并存到取代汉室。但对蜀汉的建国模式则鲜有专门研究。《攻防战略》的“从‘军府’到‘霸府’”专题详细考证了蜀汉政权从地方军府演变到丞相府为核心的“霸府”,但却没有演变到“受九锡,称王建国”的过程。“军府”即刘备的“左将军府”,建安三年(198年)建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为汉中王至221年称帝,其政权机构为“大司马府”。刘备去世,诸葛亮主政,蜀汉的政权核心是“丞相府”,即“霸府”。《攻防战略》对蜀汉“霸府”没有演变到成熟政权的原因做了分析。对蜀汉政权每一阶段的政治模式,包括机构的存废时间、人员设置、机构内部的相互关系、机构运行的具体过程、机构发挥的作用等问题都用详实的史料做了反复论证,也对今人学说做了辨析。

《三国演义》剧照

三国史主要史料只有《三国志》、各家《后汉书》以及《华阳国志》等,都是常见史料。《攻防战略》却利用常见史料,经过严密论证,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的结论。如对诸葛亮丞相府的“霸府”特征,通过“独持国柄,代行君事”“任命亲信,监控后主”“拥兵在外,不肯朝见皇帝”“子息随军,不留在成都”四个问题的论证,并与曹操的“霸府”相比较,明确了丞相府的“霸府”性质。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正是方法严谨,匠心独运的结果。

《后汉书》(中华国学文库)

再如专题“三国蜀魏战争中的武都”,武都即今甘肃省陇南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处,有“秦陇锁钥”之称。武都郡始设于西汉武帝时期,辖区内氐族人活动频繁,有关武都郡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攻防战略》利用常见史料,通过对武都郡的由来、武都郡的地理环境与水陆交通、马超反曹中的武都、曹操攻取汉中时的武都、曹刘汉中之争中的武都、诸葛亮北伐期间的武都、姜维统兵期间的武都、曹魏灭蜀之役中的武都等八个问题的论证分析,勾勒出了武都郡在三国时期的战略地位,丰富了对三国时期武都郡的军事、经济、文化状况的认知,是武都郡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从常见史料中勾勒出全新的内容,实属匠心独运之作。

图文并茂,历史事件的二维表现

军事战略总是依托于相应的地理环境,只有清晰了解与事件对应的地理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事件本身。常见的三国史研究作品,偶有使用图表的,也多是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或教科书中的地图,且数量有限。《攻防战略》收录了作者自己绘制的26幅战略示意图,为书中涉及到的战役全部绘制了清晰的战区地貌、交通、山川走向、行军路线,使战役的表述在时间维度之外,增加了空间维度,呈现出某种立体感。作者为此曾亲自到陕西汉中、四川西北、甘肃陇南等地区考察,又熟悉地图绘制软件,所绘制的示意图可靠性很高。

如在“孙权统治时期都城、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演变”专题中,绘制了“东汉末年江东郡县示意图”“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进攻皖城路线示意图”“建安八年至十三年(203—208年)孙权进攻夏口路线示意图”“赤壁江陵之战示意图(208—209年)”“孙权攻取南三郡战役示意图(215年)”“孙权袭取荆州战役示意图(219年)”“孙权进攻合肥路线示意图(208、233—234年)”“青龙二年(234年)孙吴三路伐魏示意图”。通过八个示意图,将孙权对曹魏、蜀汉的战争过程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是文字叙述立体化,凸显了“攻防战略”的魅力。

曹操四越巢湖进攻路线示意图

再如“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专题中的“陆口与周瑜、鲁肃奉邑分布图”“乌林——赤壁形势图”,两幅示意图将陆口与周瑜、鲁肃的奉邑、汉昌郡的辖区,借荆州之后的孙刘政区位置清晰显示出来,简明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陆口作为渡口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此后多次战役中陆口屯军发挥的作用。对读者理解赤壁之战、战后孙刘所占地区、刘备借荆州、孙吴攻取“南三郡”、吕蒙袭取荆州都有极大的帮助。

《攻防战略》是一部考证详实、论证严谨的学术著作,对曹魏、蜀汉、孙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战略博弈的深度研究,掀开了三国战争史的另一层面纱,推动了三国史、古代军事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更是一部有很强可读性的佳作。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2日第10版,原标题为《三国战略博弈的深度研究》,此据作者原稿。)

Activity Announcements

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6日(本周日)15:00—17:00

活动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西街51号雍和宫壹中心B8座108-3雍和书庭

(雍和宫壹中心西门沿街向南50米)

参与方式

线下:活动免费。

线上:中华书局视频号等多平台同步转播。

继《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

宋杰先生推出的第二本三国军事地理专著,

依然聚焦“三国攻防战略”,

对曹操刘备等人的防御部署展开进一步研究。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

宋杰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619-5

48.00元

【签名钤印】《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作者宋杰先生签名钤印本)

搭配阅读

一部三国迷必备的图书

52幅手绘历史示意图

直观再现三国时期地理形势、战争路线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

宋杰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323-2

198.00元

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但因历史线索错综复杂、史料记载匮乏、考古发现有限,所以目前对三国兵争要地、攻守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书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军事方略进行细致考索和论述,对三国时期战争的路线、关防、部署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有特色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研究专著。书中提供了赤壁之战示意图、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平吴之役示意图等87幅战争地理地图,直观、形象地反映三国兵争要地及作战形势,具有较强的学术参考价值。

【签名钤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作者宋杰先生签名钤印)

(统筹:一北;编辑:白石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汉风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如何纵横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奉车都尉窦固前与诸将出讨北匈奴,其他将领俱不得功赏,独窦固军至天山,斩获颇多,加位特进。窦固本前大司空窦融侄子,父窦友曾受封显亲侯,窦友殁窦固嗣,又曾娶涅阳公主,显荣无比。明帝因他旧住河西,熟悉边情,所以,委令北伐。直至天山战胜,功出人上,复有诏令耿秉诸将,并受窦固节度。窦固得有专伐权,遂欲重蹈汉武

  • 古代名人智慧:刘备张扬招摇得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大战,刘备乘孙权、曹操在江边对峙,偷空夺取了荆州。战争结束,东吴派人去讨荆州,却让刘备说得怜悯心起,空手而归。东吴都督周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与孙权商量好,借刘备新丧妻之际,假意把孙权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过江来招亲,乘机扣下刘备作人质,要挟诸葛亮归还荆州。诸葛亮一听东吴来招婿,便看透了周瑜的诡

  •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之一,听上去感觉是小人作派,但是于实力弱的一方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你本身实力还不弱,那这一劫更是能劫得他倾家荡产。历史上汉人受苦难最深重的五胡乱华,就是因为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北方的胡人看准了这个机会起兵侵犯中原,外族胡人在中原大地建起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政权

  • 五虎上将如果跳槽离开了蜀汉,谁可以发展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出于人道关怀,避免杯具重现,我们来帮助关张赵马黄他们,找一下出路,好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地方,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更光辉的事业高峰。先说张三爷张飞如果去曹魏,万人敌张飞是曹操的宗亲,在曹操的手下工作,可以升到更高的位置吗?先科普一下,张飞老婆是夏侯氏,是曹操的姻亲,所以,张飞可能是曹操的堂大舅哥或者堂

  • 《三国街巷志》主题研学活动丨踏访成都街巷 探寻三国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与此同时,成都两千余年城名不变,城址不移,三国文化早已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沉淀。武侯祠之外,衣冠庙、洗面桥、桓侯巷、万里桥、点将台、洗马池......我们身边的街巷、河流、地名,处处存留“三国痕迹”。它们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这些珍贵的文化脉络如何在今天参与到我们的生活,塑造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成都

  •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奉汉武帝命令,率领精骑五万,出征漠北,誓要彻底歼灭匈奴。漠北的战场上,年轻战士们的英勇豪气可吞山河!由于霍去病从小就在汉武帝身边长大,18岁从军后就一直打胜仗,这次远征漠北,汉武帝为了表示对他的喜爱,专门令人准备了数十车精米美肉让他可以在行军打仗之际吃到好食物。然而霍去病直到

  • 李斯:读懂了他,也就看懂了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运行的权力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这种影响,宋朝人欧阳修将其称之为“秦制”:“秦既诽古,尽去古制。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谭嗣同将其称之为“秦政”:“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其实秦政也好,秦制也罢,都只是对秦朝遗留下来的政治制度的一种表述方式罢了。秦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

  • 在刘表曹操之间反复横跳的汉末军阀——张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张绣是武威张氏出身属于凉州豪族,他的叔叔张济是董卓的部下,在董卓死后张济随着李傕、郭汜一同去了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也跟随在叔叔的身边依靠着战功在掌控长安后受封“宣威侯”。而后献帝出逃,张济在追赶途中因为粮草不足于是攻打刘表的穰城打算掠夺粮草,但是却被流矢射中最终身死,在张济死后张绣继承了他的残部,而

  • 19岁孙权继位后内部动乱不断,他能稳住大局,全靠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去世后,留给孙权的是一片囊括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江、庐陵六郡之地的广阔疆域,而手下文臣武将也是人才济济,这是一笔极为庞大的遗产。以19岁的年龄继承这份家业,恐怕一般人做梦都要笑醒吧。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想得太简单了。因为权力绝不是天上掉馅饼,如果没有可以相匹配的实力,手中权力就会将你置于险地

  •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及汉武帝的宏图霸业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