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有多恐怖?长安城十室九空,睢阳城三万百姓被吃掉?

安史之乱有多恐怖?长安城十室九空,睢阳城三万百姓被吃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4 更新时间:2024/1/16 11:02:13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为了进一步探索真相,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场著名的战争吧。

安史之乱的恐怖

提到安史之乱,想必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对其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影视剧中,唐玄宗的扮演者被叛军安禄山逼出皇宫,带着杨贵妃落魄逃走。但事实上,安史之乱不仅仅是逼宫那么简单,这场战争的背后堆积了无数条无辜的生命。

关于安史之乱后的真实场景,《旧唐书》有着这么一段记载:“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记述的就是当时的长安,宫殿绝大部分被焚烧,皇城地区里的人从原先的“百万家”急剧减少到“千户”,村镇如同废墟,豺狼成群的豪贾,东到郑州汴州,南临徐州,北至淮州、节州和相州,千里荒芜,没有人烟。

从这短短的几句话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百孔千疮,满目疮痍的长安。除了建筑被毁,人烟稀少以外,遭受安史之乱的百姓也受尽了折磨,他们有的妻离子散,有的成了孤寡一人,除此之外,安史之乱中更为恐怖的便是那一段记录士兵吃人的事件。

当时为了抵抗安禄山,张巡带领士兵们守在睢阳整整十个月,十个月内,这些士兵们打了四百多场战役,使得睢阳固若金汤。但即使士兵和将领们再怎么拼杀,后备物资的匮乏使得他们渐渐陷入绝境。

在最后弹尽粮绝的时刻,张巡下令,吃人来充饥。而这段历史也被记录在了新唐书中,《新唐书卷一百一七》有记载,说的就是,张巡一众士兵被围城很长时间,没有粮草和物资,一开始为了谋生,他们杀掉了马匹充饥,马匹杀完了,他们就将老弱病残和妇人当作食物吃掉,据说吃掉了整整三万人,等到城破,人吃人的乱象结束,睢阳城里就只剩下了剩四百人。

新唐书记载的这一幕可谓是残酷至极,要知道自古以来,中国人受儒家影响最大,儒家讲究“仁”,即使是杀生也讲究不要虐杀。而为了生存吃自己同伴的行为相较于杀生来说更为可恶,违背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一般人都接受不了。

但这一幕确实是有一定的真实性,除了新唐书外,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对张巡的这一段事件有着记载。据说当时的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领十八万大军进攻睢阳。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睢阳城里,百姓和官兵一条心,宁死不降。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些疑惑,一座城池而已,为什么到了睢阳这里的反抗情绪那么严重呢?是因为他们对唐玄宗最为忠心吗?显然事情不是这样的,睢阳不能被攻破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领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被堵塞,那么江淮地区包括大运河区域的物资补给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睢阳当时被看作江淮地区的门户,睢阳一旦失守,那么整个江淮区域就唇亡齿寒,唐玄宗代表的朝廷也会失去抗击叛军最重要的财赋和兵源。

睢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对政治和军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受到叛军攻击后,作为睢阳将领的张巡宁死不降的重要原因。而当时睢阳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造成了人吃人的惨案呢?

二,吃人惨案

当时尹子琦率领十八万大军兵临城下,城内也有张巡主领选择了死守,但是当时巡城的兵力连7000人还不到,一场人数差别巨大的战争就此展开。张巡作为将领,在死守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敌人运用云冲、木马、钩车等各种工具想方设法地攻城,但张巡都一一化解。

看着固若金汤的城池,敌军到最后索性什么也不干,只是围在城池四周,切断了睢阳与外界的联系,断绝了张巡的粮草。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睢阳城城内的粮库也渐渐亏空,一开始只是杀马匹吃肉谋生,到了后来,马匹被吃光了,张巡只好张罗着士兵们啃树皮,甚至吃纸张,还通过捕捉蛇虫鼠蚁充饥。但这些食物远远不够士兵们平日里的开销,到了最后,甚至有士兵将自己的铠甲煮熟吃掉。

但当周围的树皮被吃光,蛇虫鼠蚁被断绝,士兵们在城内饥寒交迫。张巡眼看士兵们将要饿死,于是就下令吃人。但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会吃自己的同类呢?一开始士兵们都纷纷表示拒绝,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成为吃人的怪物。

张巡于是就将自己的爱妾带到了城墙上,当着所有士兵的面含泪将其杀死,将爱妾的尸身煮熟同士兵们食用。张巡的这一番操作击溃了士兵们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让士兵们接受了如今只能吃人为生的现状,从此之后的十个月的时间中,睢阳城城内的士兵就依靠着吃人肉为生。

但人也有吃完的那天,长期的物资匮乏也使得张巡无计可施,最后,睢阳城还是被攻破了。但这十个月的坚守给予了唐军军事上莫大的支持。坚守的这十个月中,唐军完成了对江淮地区的粮草和税收补给,为之后唐军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安史之乱的原因

吃人惨案只是安史之乱恐怖的冰山一角,在历史上除了吃人以外还有许多更为可怖的记载。而造成这种惨案发生,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提到安史之乱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将其与杨玉环联系起来,但唐朝由盛转衰真的是因为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祸国殃民”的美人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直指杨玉环是祸国的罪魁祸首的事件——马嵬兵变。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叛军攻破潼关,长安岌岌可危,为了谋生,唐玄宗急忙带领杨贵妃和文武百官逃出长安,来到了马嵬驿。

也就是在马嵬驿,这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香消玉损。玄宗一行人到了马嵬驿,随行的将士们因为饥饿疲劳产生怨恨,也就是这时,一位士兵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杨国忠听见后又惊又怕连忙骑马逃窜,但不幸被士兵们抓到后杀死分尸,还将他的头颅挂到西门外示众。

就这样,当朝宰相成为了反贼。但这些事都不是在唐玄宗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当唐玄宗走到跟前时,宰相早已被分尸,连同他的妻子一起被杀害了。事情发生后,唐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士兵,但士兵却不听皇命,坚持不撤走,要求将反贼之妹杨玉环处死。

一开始唐玄宗内心十分挣扎,但是看着眼前士兵的不满,唐玄宗深知如果不处死杨玉环,那么就无法平息众怒。高力士在此时成为了很好得助推手,他将头磕的头破血流请求唐玄宗处死杨玉环,最后在唐玄宗的默认下,高力士将杨贵妃引到佛堂内将其勒死。

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损,杨玉环也在此断送了自己的性命。马嵬兵变的事件也是太子李亨一手策划的,背后就是想要在此时刻杀掉独权的宰相,获得权力,杨贵妃在这场政治纷争中的确是无辜的,也无辜被卷入这场政治纷争。因为马嵬兵变,也使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杨玉环被世人称为“祸国美人”。

盛世需要美人来点缀,乱世需要美人来顶罪,杨玉环终究不是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而造成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一共有四个,一是经济矛盾,二是阶级矛盾,三是唐朝廷内部矛盾,四是民族矛盾。

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唐朝内部的矛盾。大唐中兴时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使得唐朝当时产生了很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均田制逐渐崩溃,而依附于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也随之崩溃。但朝廷不能没有军队,为了召集士兵,唐玄宗只好选用募兵制。

但募兵制却使得招募过来的职业军人受到地方财阀的收买,在财阀势力的影响下,军人、财阀、将领三方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紧密的关系。也就是这种关系导致在开元以后,边防的节度使的权力变得很大,中央集中制也受到进一步挑战,朝廷的统治力被进一步削弱。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作为统治者的唐玄宗也有很大的问题。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贵族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开始了土地兼并,这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过上流浪的生活。但当时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为统治者的唐玄宗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皇宫内依旧和杨贵妃觥筹交错,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

也因为极度宠爱杨贵妃,唐玄宗也使得皇权进一步受到动摇,为了宠信杨贵妃的亲信,唐玄宗将杨贵妃的哥哥提拔为丞相,在选人用人时也不再考虑人的才华和能力,使得朝廷内部腐朽无能。

朝廷内的腐朽不仅使得百姓们心生怨气,还进一步加重了百姓们的赋税负担,也就是多种原因的推动下,当时的唐朝金玉在外败絮其中,曾经的盛唐也变成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空架子。再加上有着反臣安禄山,唐朝就此走向下坡路。

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在七年的战乱里,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这场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扭转了唐朝的命脉,使得唐朝自此后由盛转衰,我国封建王朝逐渐走向末路。

安史之乱是恐怖的,但造成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是唐朝内部的矛盾,在了解完这段历史后,我相信大家对安史之乱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到了现代,虽然我们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但历史留给中国的劝诫和迪还有很多。希望在未来,大家都能够多多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让历史帮助我们前行。

更多文章

  • 发动“靖康之耻”的元凶完颜宗望,他死的方式可谓是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靖康之耻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缘故,他的始作俑者正是当时金国的完颜宗望。对于这个人来说,很多人都是不了解的,主要也是跟他英年早逝有关系,但是他的死却是十分的离奇。据了解,在公元的1122年,当时的完颜宗望跟随他的父亲一起攻打辽国。之后被辽国的数万大军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宗望带了仅有千人骑兵突袭了辽

  • 隋王朝的陨落是命中注定?后人:从杨家人的矛盾就能看出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曾想,早在他夸下这句海口之前,父与子、兄与弟的矛盾就已经在这家人中间扎根。甚至最后妻子都与他反目成仇。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这家人的纷乱,至终演变成一国的战乱。战火把隋朝烧毁,让其成为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故此,可以说整个隋朝的灭亡史,就是杨坚家庭关系不断破裂的历史。把残忍植入心里 用利益维系关系大隋

  • 假如建文帝死后,在阴间见到朱元璋,他们会有什么对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02年7月的,朱棣的叛乱大军攻破南京城,朱允炆仓促中,悲愤引火烧宫,自己以命殉国,终年25岁。虽然后世多传,建文帝朱允炆逃出了皇宫,但以当时兵围之势,一个皇帝想安然无恙的逃出南京城,可以说是机会渺茫,又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此,姑且这篇文章,就当建文帝当日已死。朱允炆一缕龙魂飘飘荡荡,来到冥府

  • 鲜于侁为何能被苏轼盛赞为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鲜于侁简介,苏轼做的最大的官,苏轼李白孟浩然王维哪个没做过官

    公元1079年7月末,时任湖州太守苏轼因涉嫌讥讽王安石变法和含沙射影攻击宋神宗的“乌台诗案”,遭御史台“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般从湖州逮捕押送回京。消息传出,与苏轼有过诗文唱和的文官们如遭雷击,惶惶不可终日,避之唯恐不及。唯独扬州太守鲜于侁(shēn)一身正气,在"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状况下,依

  • 《西游记》:为何让唐太宗多活了十年?其实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游记中唐太宗的性格特点,西游记唐太宗地府还魂,唐太宗西游记人物特点

    “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这唐太宗也是贤明的君主,换个其他的皇帝,若是叫臣子来陪着下棋中途睡着了,还指不定怎么样呢?但那个觉肯定是睡不成了。唐太宗如果真

  • 朱元璋的儿媳们,洪武藩王的豪华“后援”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分封的25个藩王地图,朱元璋的女儿们列表,洪武时期各藩王兵力

    皇太子朱标的妻子太子妃常氏,是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除此之外她还有个很有名的舅舅凉国公蓝玉。然而显赫的家庭背景不仅没给常氏带来好运(二十四岁就病亡),也拖累了她的孩子。不少人认为如果常氏不早亡,朱允炆就不可能获得嫡子的身份。太祖在朱标死后会册立常氏的次子朱允熥为皇太孙,其后的历史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不懂政治的天才有多可悲,初唐四杰和武则天的恩恩怨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个人主要活动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在初唐的诗坛上,他们成就卓然。可是一旦与政治扯上关系,他们的经历便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某种意义上看,若是没有政治眼光,才华有可能会成毒药,对我们造成伤害。1.卢照邻四杰中,出生最早,最早在文坛上展露头角的是卢照邻。卢照邻出

  • 明朝刘瑾的时代,让大家认识一个更立体真实的刘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刘瑾是谁,刘瑾个人简介,刘瑾被活活割死

    朱厚照在赶走刘健谢迁之后,终于找到一个得力的助手可以帮他,这终于完成了他对自由的梦想,于是需要皇帝阅览的奏折开始由刘瑾代阅,朱厚照呢?他要做一件大事。明朝皇帝的居所叫乾清宫,一般的皇帝都要住在里面,但是朱厚照一点都不喜欢这里,在他的眼里,乾清宫是一个笼子,束缚着他的心灵,在前面,是大臣们聒噪的三大殿

  • 唐朝女性地位居历史最高?看似自由的背后,也有封建礼制的束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女性自由程度,唐朝时期的女性,唐朝女性地位高体现在哪里

    引言:一般来说,封建社会之中女性的地位相对来说是比较低下的,直到到了唐朝,女性地位稍微有些缓和。唐朝算是封建社会之中最为繁盛的王朝之一,不管在政治,经济,还是说思想,文化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发展,因此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开放的社会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女性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相较于从前来说的确是

  • 崇祯时期的各部真实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虚额严重如果不能保证军饷和补给的稳定供应,什么军队都会垮只有南方戚继光留下的雇佣军可以一战。其他的都已经烂透了。所谓的关宁铁骑只不过是私家团练的产物而已,被吹起来的而已事实上明末能打仗的基本都是私军,天雄军秦军戚家军白杆军左良玉军贺人龙军全部都是私家团练的产物。戚家军还是白杆兵来着用血证明了八旗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