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

《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77 更新时间:2023/12/6 23:23:00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敖考证过《满江红》不是岳飞写的。他的理由是:公元1142年岳飞死了;公元1502年,也就是岳飞死掉三百六十一年后,明朝的赵宽写了岳坟词碑;然后1536年,岳飞死掉三百九十四年以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忽然出现这首《满江红》。满江红是四百年后明朝书家在岳飞全集里披露,时间相隔太远。

还有,《满江红》里有一句“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在哪儿啊?在当时西夏的统治范围内,在西北。按照当时宋朝的地理环境,如果岳飞要反攻,直捣黄龙的话,黄龙在东北,怎么会打到西北去?打金人怎么会打到西夏去呢?

此外,李敖从《朱子语类》中也找到了依据。从朱熹这个记录里,说岳飞手下这些骄兵悍将不光不能够抵抗外侮,还动不动欺负自己人。没有这个军事力量而整天吵着我要反攻,我要打金人,这就违反了当时的“政治正确”,当然要被整!

先说说岳飞的人品和领导才能,是不是像李敖说得这么不堪。

岳飞,生于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被杀害。评书里说的是死在风波亭,正史说死在狱中,终年39岁。

岳飞20岁参军,史料记载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表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至于李敖在《朱子语类》中找到的依据,我在这里不作评价。但岳飞抗金是有群众基础的,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共同打败金兵。如果他纵容部下欺负百姓,怎么可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如果他治下不严,又怎么可能带出一支铁军?其实,朱熹对岳飞的评价是“恃才而不自晦! ”字面意思说锋芒太露,不懂收敛。其实是在叹息岳飞不懂得保护自己。

接下来,再谈谈岳飞这首词中的那些“硬伤”。第一,“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古诗词中很喜欢用借代法,就像那句著名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楼兰国早就灭绝几百年了。包括后面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金兵是契丹人,不算是胡人,最多算是胡人中的一个小分支,更谈不上是匈奴,离得太远了。匈奴就是现在匈牙利的祖先。岳飞要是去讨伐匈奴,恐怕要比成吉思汗更先打下欧洲。所以,李敖的这一质疑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有人质疑这是一句盖棺定论的说法。其实,这只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就像李太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他真的测量过瀑布的高度吗?很多人都去过庐山,三叠泉瀑布甭说三千尺,三百尺也不够。所以这里的“三十功名”和“八千里路”纯粹是为了满足词牌的平仄要求和词中意境需要而写,没必要太较真儿。说到这里,我还要提一句,岳飞明明是骑马的,他的坐骑是大名鼎鼎的千里骕骦驹。《岳飞传》里这样描述这匹马,头至尾足有一丈长短,蹄至背约高八尺。头如博兔,眼若铜铃。耳小蹄圆,尾轻胸阔。名曰白龙驹。可是在这首词中,却变成了“驾长车”,难道岳飞是赶着马车去打仗吗?只是诗词中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何必要咬文嚼字去锱铢必较?如果继续较真儿,还有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更不得了,岳飞岂不成了吃人的狂魔?

这首《满江红》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另外一种说法是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按时间计算,是岳飞在而立之年写下的。距离岳飞被害,还有大学八九年的时间,足够这首词在民间流传了。

最后,再谈一下岳飞的文集中为什么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其实,道理很简单,岳飞是在他死后六十多年才得以平反昭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首词太过刚直,是很难过审的。弄不好,还会被封号。宋朝对文字的管控是很严苛的,就连苏东坡的诗文碑帖都没能幸免。最难得的就是苏轼的《寒食帖》。这幅字号称“天下第三行书”。好不容易躲过了宋王朝的查抄,到后世又经历三次大火而能逢凶化吉,堪称奇迹。清同治年间,《寒食帖》被一个广东人收藏,不幸遭遇火灾无恙。后来流入清宫,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1922年流落到日本,为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日本关东大地震时被抢救出来;二战中美国轰炸日本,《寒食帖》又在火光里活了下来。如今打开长卷,可以清晰地看到下方边缘还有火燎熏烧的痕迹。

今天,我们还能有幸看到岳飞的书法,已经是难能可贵。《满江红》写得悲壮慷慨,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是古诗文中的佳作。为什么一定要把它考证成伪作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洛阳留守为何要找大唐复仇,揭秘李约的复仇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诡事录的李约是谁,李约简介,李约诗词大全

    絮絮叨叨:《人面花》的最终boss并不是明显的公主,竟然是躲在公主身边的洛阳留守李约。有些意外又有点理所当然,但你说公主的动机明显,为了试探手下的忠心,为了给太子使绊子。那李约呢?他的动机又是为何?下面咱们就来唠唠有关李约复仇的原因。01李约在最后暴露凶相的时候,提到了一个为国复仇,看面相他并不是前

  • 有人质疑《满江红》不是岳飞写的?告诉他:民心在岳,勿秀下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随着一部以《满江红》为题的电影正在热播,电影里出现了宋军一起背诵《满江红》的震撼场景,也让这首岳飞的经典之作成为热门话题。但是随着讨论热度的上升,又有人开始提出质疑——《满江红》并非是岳飞的作品!本期@以史为鉴 就跟大家仔细聊一遍《满江红》这首词引发争议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普通如何看待这种言论!

  • 《唐朝诡事录》:各诡案看似是公主与太子之争,实则背后有大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诡事录》剧照孔明曾经说过:“古今治国之道有如弈棋也!”在工作中,“见招拆招”的人是有勇气的,敢作敢为,遇到不瞻前顾后,可以抓住机遇,在困境中脱颖而出;“走一步,想三步”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够探究到事情背后微妙的道理,善于运筹帷幄;而拥有大谋略的人,往往是布局棋局的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电视剧《

  • 揭开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了解真相后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灭亡明朝。虽然明朝的灭亡跟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明朝灭亡的最终原因还是因为穷。这里的穷并不是明朝的老百姓穷,而是指朝廷穷。也可以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因为穷而灭亡的王朝。虽然朝廷非常穷,但是明朝的地方绅士

  • 《唐朝诡事录》里经常出现的长史、司马、参军、主簿都是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诡事录长史是几品官职,唐朝刺史和长史,长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也可以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也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唐代州刺史下也设立长史

  • 《唐朝诡事录》中多次出现的此物,装个万向轮必将领先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诡事录##必追古装偶像剧#再如苏无名和卢凌风南下赴任时:还有苏无名调任‬宁湖‬司马‬的途中‬,他和‬薛‬环‬轮流‬背着‬:为什么学子、文士官宦们都青睐这款物件?它有哪些神奇功能?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奇特的款式?这款物件,起初是为出门游学的学子准备的。古代的书籍,最初是木牍、竹简,沉重、体积大,不

  • 《唐朝诡事录》之参天楼-揭秘武周时代那些骇人听闻的巨型建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诡事录的参天楼拍摄地,唐朝诡事,历史上的唐朝建筑

    参天楼参天楼初建于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这一年武则天加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距离现今唐睿宗景云年间,大约40年,参天楼终于建成。并且建成之后,皇帝还烧掉了建造图纸,就是为了保证这座高楼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参天楼顶楼那么三十三层雄伟壮观的参天楼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参天楼顶楼当然是虚构的

  • 为什么成吉思汗的坟墓从未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坟墓打开了吗,成吉思汗的坟墓埋在哪里,成吉思汗到底有没有墓

    大汉临死前,他要求死后被秘密埋葬。悲伤的将士们把他的尸体抬回家,在路上他们杀死了所有他们遇到的路人。当大汉最终被埋葬时,1000匹战马陪葬在他的坟墓中,以消除任何剩可见的脚印。在成吉思汗死后的近800年里,至今没有一个人找到他的坟墓。外国探险队使用卫星图像从历史文本,景观甚至太空中搜索过大汉的坟墓。

  • 云阳伯陈旭:靖难之役中秒降朱棣,跟着英国公张辅讨伐交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陈旭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将领,出生在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扬州路滁州全椒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全椒县。他的父亲叫做陈彬,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太祖皇帝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屡立战功,最终做了一个指挥佥事。等到陈彬在军中病死之后,按照当时子承父职的惯例,陈旭成功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指挥佥事,不久后便被提拔为会

  • 《唐朝诡事录》之公主的初恋-卢凌风生父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卢凌风好景不长,公主在书生的住处发现了一柄长剑,剑身上刻着“李敬业赠”的字样,而杨冠接近公主也是为了刺杀公主的母亲武则天,后来公主联合母亲抓住了他,杨冠也咬舌自尽了,经历了这一切,公主知道杨冠也并非书生的真名。年轻时的太平公主从这些线索可以看出,卢凌风的父亲化名杨冠,是李敬业的手下,为了刺杀武则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