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神李世民是如何炼成的?

战神李世民是如何炼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32 更新时间:2024/2/14 3:29:11

文/ 子玉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说李世民是古代帝王群体中的天花板应该没毛病,因为这人文治和武功同时在线。贞观之治的盛世就不说了,李世民区别于其他帝王的是,他在战场上用一场场胜利给自己贴上了战神的标签。

能与他相比的唯有后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可李世民的大唐是世界性帝国,李世民个人也被尊称为“天可汗”,显然比朱元璋更高一个段位。

说说李世民战场上封神的过程吧——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五日,李渊派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统兵进攻不服从自己号令的西河郡。

李世民和李建成仅仅用了九天就顺利拿下了西河郡,并以秋毫无犯的作风赢得了西河郡的民心。

此战对于李渊集团的意义在于,唐军通往长安的路被顺利打通,从此畅通无阻。

攻打西河以及接下来向关中挺进的过程中,李世民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毕竟是与父兄共同作战,没有独立操盘所谓的大战、苦战。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号武德,同时李建成被立为了太子,按照“亲王典兵”的传统,历史也于此时给李世民创造了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

不久,兰州的薛举就大举进攻,占领了天水,直扑关中。秦王李世民领军出战,但却在浅水原之战中因为刘文静的鲁莽行事而遭遇惨败。

是的,这是李世民军事生涯中最不堪的一次惨败,但谁的成长又不是建立在失败之上呢,李世民也要按照这个规律持续进化。

同年十一月,李世民与薛举的儿子薛仁果(薛举已死)展开激战,李世民一战定乾坤,歼灭了薛仁果的主力,薛仁果投降。

关中得到了暂时的稳定,李世民也用胜利向初创的唐王朝证明了自己在军事这条赛道上的强悍实力。李渊拜李世民为太尉,任陕东道大行台,进驻长春宫。

武德二年(619)4月,刘武周联合突厥骑兵大举南下,加上宋金刚的助力,刘武周在山西地区是横冲直撞,攻城略地。

结果是,李渊任命的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是接连败北,镇守太原的齐王李元吉更是撒丫子一口气跑回了长安。

作为唐朝的龙兴之地,整个山西地区基本成了刘武周的地盘。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此时的河南经过不断洗牌,已经成了王世充的天下。河北的窦建德也是攻城略地的模式,在攻破河南和河北的交界处黎阳,俘虏了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后,窦建德已经与王世充的地盘接壤了起来。

也就是说,唐王朝此刻是在北、东北、西三面被死死封锁了起来,如果不能打破局面就很有可能消失于襁褓中。

举朝都知道,此刻能扶大厦于将倾的唯有具备最高素养的战神,而大唐的战神此刻非秦王李世民莫属。

武德二年(619)10月,李渊决议放弃河东,于关中自保。

▲李渊 图源/剧照

说实话,李渊肯定知道此举给唐王朝带来的肯定会是灭顶之灾,他真正想要的是激发秦王李世民的斗志,主动请缨扫灭群雄。

作为一级军事家的李世民肯定能看出其中的厉害,他上书李渊:

“太原,是大唐的基本盘,国之根本。它殷实的经济更是关中物资的重要来源,若是放弃,那实在太可惜了,我不赞同——

愿父皇交给我三万兵马,臣定会收复太原。”

李渊要的就是这句话,他不仅以李世民为将还亲自来到李世民的驻地长春宫给他壮行。

而秦王李世民“战神”的标签也是由接下来的一场场胜利所奠定的,他以后问鼎的资本也是在这一时期所积累的。

十一月,李世民带兵进入山西,屯驻在柏壁。

对于刘武周李世民打的是消耗战,就是无论对方如何挑战,唐军就是不接招,很有点当年王翦灭楚之战的味道。

对,和王翦一样,刘世民也是在等机会,等对方扛不住要撤退时然后再以饿虎扑食的动作扑上去。

由此也可以看出,名将作战的逻辑其实都是相通的。

在坚壁不出的同时,李世民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对方的供给线。宋金刚由于前进的步伐太快,供给线太长,只想通过迅速决战来解决战局。

可任凭宋金刚如何挑战,唐军就是坚守不出。

到了次年四月,宋金刚终于扛不住了,开始向北撤退。唐军果断追击,经过两日的疯狂追击,唐军于介休西南的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

双方在一日内展开了八次激战,唐军全胜,斩首俘虏数万人。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宋金刚和刘武周都逃往了突厥,不久后双双被突厥所杀。

什么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李世民将名将的作风发挥得是淋漓尽致。

此战,李世民不仅全部收复了山西的失地,还彻底解决了刘武周的势力,同时还收获了一员悍将,宋金刚的部下尉迟敬德在连续失败的情况下率领麾下八千士兵投降了唐军。

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二岁。

当然,李世民也用胜利向大家证明了他才是唐王朝军事领域中的天花板,唐朝和李渊都离不开他。

更重要的是,此战的胜利彻底一扫长安庙堂颓唐的气氛,龙兴之地失而复得,劲敌刘武周退出历史舞台,让各方都坚定了对唐王朝的信心。

这比什么都更重要。

作为回报,李渊让李世民兼任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武德三年(620)7月,李世民挟战胜之威再次领军出征向洛阳的王世充亮剑。

▲王世充 图源/剧照

对于王世充李世民又是另一套方案:步步为营,从外围层层推进,将王世充压缩进洛阳孤城,然后不断消耗,直到王世充弹尽粮绝出来投降。

是的,洛阳城是隋炀帝当年下大力气营建的东都,城高墙厚,唐军如果硬攻的话只会自损兵力,让自己高涨的士气不断下降。李世民才不做这种赔本买卖呢。

随着战局的越来越明朗,王世充阵营中的许多人也及时投降了唐军,比如,显州总管田瓒、濮州刺史杜才......

这就说明,李世民在打军事牌的同时还打了政治牌,从内部瓦解王世充的阵营。

当然,这场战争李世民也是九死一生。621年春天,王世充亲率两万人马出城与唐军决战,王世充的部队被打散了四次,每次都及时汇合,始终坚守在洛阳城外。

战争过程中李世民也与自己的铁甲军失散了,敌方大将单雄信使得一手好枪差点就杀了李世民,要不是李世勣及时赶到,这一仗李世民是凶多吉少。(单雄信和李世勣是结拜兄弟)

最后,王世充还是在李世民强大的作战意志面前败下阵来,指挥部队退回洛阳城,李世民趁势追击斩杀俘虏敌军七千余人。

此战过后,王世充只能孤守洛阳城再不敢做突围的打算。

但变数也在这个时候发生,河北的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从黄河下游赶来援救王世充。

此时的唐军经过半年的苦战已经是十分疲敝,窦建德的出现不仅对李世民更是对唐王朝的一次巨大挑战。

窦建德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先与王世充内外夹击打败唐军,接着再吃掉王世充,整合了河南的力量之后然后再杀向关中灭掉李唐,统一天下。

如果换作一般人,此时肯定会选择撤军,就是李渊也给李世民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李世民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战略战术同时在线,他敏锐地发现,同时拿下王世充和窦建德并不是不可能,因为窦建德带的十万大军并不是他在河北的嫡系,而是新收服的山东的一些杂牌部队。

也就是说,窦建德军队凝聚力不行,窦建德指挥这支军队也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毕竟没有磨合嘛。

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还可以,战场一旦出现变局,整个部队就散了。这一点李世民看得很明白。

李世民能够如此自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虎牢关在唐军手上,早在窦建德南下之前李世民就命王君廓拿下了虎牢。按李世民的话来说就是:

“我只要守住虎牢关,就等于遏住了对方的咽喉,他窦建德要是敢冒险争锋的话,我很容易就能拿下他。”

瞧,唐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是的,这不是鲁莽,这是基于自身条件的判断,绝对的科学。

李世民让屈突通协助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率领3500骑兵奔赴虎牢关。

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李世民所料,窦建德大军在虎牢关折腾了一个多月半点进展也没有,士气也跌落到了极点。

期间,有人建议窦建德率军从井陉越过太行山直接进攻关中,玩一手围魏救赵的游戏,但却被窦建德直接否定,“我要严格按照合同办事”。

这是窦建德当时唯一的破局方法,但窦建德却固执地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武德四年(621)4月,虎牢关之战正式打响。面对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以坚守,不断消耗着对方的锐气,一直到中午,李世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就率领唐军以迅雷之势向对方发动了进攻——

李世民率领秦叔宝、程咬金等猛将以小股部队将旗子卷了起来迅速冲入敌军阵营,唐军冲到敌军阵营另一边的时候又迅速将旗子张开。

这出其不意的打法直接就瓦解了窦建德军的作战意志,于是这群人就成了一副丢盔弃甲的画面。乱军中,窦建德也中了一箭,被唐军活捉。

▲窦建德 图源/剧照

然后,唐军压着窦建德在洛阳城下亮了个相,王世充直接就出来投降了。

没办法,该打的牌都打完了,剩给王世充的路只有投降一条。

五月,李世民率军进驻洛阳城。

简直不可想象,李世民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消灭了两大劲敌,而且是以3500骑兵击败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这里边包含的东西很多:

勇气、战略战术、知己知彼、时机的把握、对地利的熟悉......

能够同时将这所有因素关联并运用,这绝对是战神级别的。

这次战争之后,李世民的身上被同时贴上了三个标签: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

七月,李世民穿着黄金甲班师长安。十月,李渊专门设置了天策上将的职位来封赏李世民,位在王公之上。

但长安还有一场更艰苦的“战争”等待他冲锋。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李渊是个聪明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的9位皇帝 为何都在努力却打造出了一个弱宋 简单介绍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皇帝列表排名表,北宋哪个皇帝最强,北宋有几个好皇帝

    接下来会有一个系列,详细的说说这9位帝王及他们的政策。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我。我们后世所说的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一共有9位皇帝。这9位皇帝除了宋钦宗在位时间只有2年外,其他皇帝或多或少在努力打造一个强大的宋朝。先来看看,这9位皇帝是谁,主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赵匡胤,庙号—宋太祖,在位时间9

  • 从隋朝到五代时期7位末代皇帝的人生结局和后世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唐宋元明清的开国皇帝,五代时期的历代皇帝列表,从隋到清的所有皇帝名称

    评价:“仪表俊美,秉性宽厚”,死之前乞求见母亲一面而未成,有孝心,但身在乱世之中的帝王家,终成权臣手中的一个傀儡。杨侗(dòng)2、唐朝:李柷(chù)(892年-908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他老爸遇害后正式即位,3年后被逼迫禅让皇位给朱温,被降为济阴王,迁往今天的山东菏泽,次年被朱温派人毒死。评

  • 南宋的街市,叫南街 是真的从南宋时期延续下来的一个村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宋城市景象,老湖州南街,南宋都城具体位置

    南宋时期,此地水运昌盛,商贾、船夫、撑排人往来于此均系泊登岸小歇,吃、住、行随之而来,久而久之渐成街市,曰南街。街市有酒坊、茶楼,售本地美酒、豆浆,闻名遐迩,皆因酿造之水源自街市“龙井”。壬寅夏秋,天热得发狂。虽时令已过处暑,但仍高温达40℃。午后,正是炽热时分,我们穿行在时空的隧道里,从南宋的街市

  • 武则天:谁不曾在爱情里碰的头破血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强大、辉煌如则天女皇,也总避免不了吃爱情的苦,受爱情的伤。“见天子庸知非福?”少女踌躇满志,她自负漂亮,聪颖,必能获得皇帝的恩宠。可后宫里聪明漂亮的女子何其多。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太宗不爱武则天。众所周知,太宗皇帝是少年英雄,年少时随父亲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后又经历兄弟反目,政变夺权,做了

  • 张献忠、李自成之崛起-明末史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老蒋读明末史之二张献忠乃陕西延安人,家境贫寒。幼时随父入川贩枣,在某地因将驴系于当地乡绅石坊,弄脏石柱,父子遭打受辱,还令二人将驴粪用手捧走。献忠隐而不语,内心誓曰:将来若成大事,必屠此地。献忠粗通文墨,曾为延安府捕快。后投奔义军,勇而有谋,成为首领,统帅一军,称西营八大王也。李自成乃陕西米脂人

  • 李治要把皇位传给武则天,郝处俊的一番话,为子孙带来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武则天和郝像贤两人并没有什么恩怨,武则天恨的是他的祖父郝处俊,可是此时的郝处俊已经作古多年,所以武则天只有拿他的孙子开刀,以解心头之恨。郝处俊,唐高宗时期的宰相,深受唐高宗李治的赏识,在上元二年,武则天和郝处俊结下了不解之仇。两人的仇恨,还要从太子李弘的病逝说起。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大唐帝

  • 明仁宗 朱高炽在位仅仅不到一年就能青史留名,成为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之死真相,仁宗朱高炽在位几年

    洪熙, 为明朝第四个皇帝朱高炽的年号(公元1425)。明朝共使用此年号1年。 朱高炽 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今安徽凤阳)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5年)一、身份背景1378年8月16日,朱高炽出生于祖父朱元璋兴盛之地凤阳。他是明成祖

  • 从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的影响浅析大唐财政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的影响,大唐初期的扩张与财政政策,皇帝内库与户部国库的关系

    唐代中后期的内库较前期发生了巨大的嬗变,这种嬗变不仅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等诸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五代、宋乃至以后内库制度的发展演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唐代中后期内库嬗变影响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不可否认的是在宪宗平藩镇、穆宗削兵的过程中,曾多次出内库的钱物来助军、赏军,对应对藩镇起到了积极

  • 李世民太极宫设伏兵,李建成提前得知消息,为何敢进玄武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知名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中有三件大事为世人所熟知。一是在公元626年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二是历时十年征战群雄,建立大唐王朝;三是在位期间治理国家,史称“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这个事件中,李世民运用雷霆手段,先要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亲兄弟的性命,随后把十个侄儿全部处死,再把

  • 为何说两宋319年发生439次起义无一成功是伪命题?成功一次就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有个著名的梗,说两宋一共319年期间,一共发生了439次起义(也有说433次和434次的),竟然无一成功!@万事之始 确实没有仔细查看两宋是否真的发生了这么多次起义,其实也没必要查看,因为在两宋时期,真正能够称得上起义的其实并不多,仅有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宋真宗时期的益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