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14 更新时间:2024/1/1 6:05:27

康熙剧照)

看到这样的问话,我笑了,估计躺在坑里的康熙也笑了,而泉下的彼得大帝可能已经皱起了眉头。

康熙所在的时期是清朝的最鼎盛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沙俄,也在彼得大帝的掌控下,纵横驰骋。

不过,康熙在位时的清朝,可是沙俄打了一仗的,那就是雅克萨之战。结果是,大清教会了罗刹国(俄国)如“做人”,并且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那有人就不解了,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北上把沙皇俄国灭了,横跨欧亚大陆,创建不朽的功业呢?如此不好吗?

(一)俄国的中心在圣彼得堡,太远。

俄国当时的中心,在十八世纪初,已经迁到了圣彼得堡,这距离波罗的海很近,距离大清太远,有一万二千多里地,光是骑兵天天急行军,就得至少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打仗怎么可能一直急行军呢?一定是打打停停。所以说,这距离有点夸,风险太大。

如此情况下,派出去的人少了,会被俄国人包了饺子。派出去的人多了,大清很有可能被灭国。

想一想,大清入关的时候,也就100来万人,国内局势还不稳定,派出大队人马征战苦寒之地,不说消耗的物资和钱粮甚多,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国内的各个起义,就像穷兵黩武的隋朝,三年连征高句丽,成了灭国的导火索。

如此一来,征战在外的结果怎么样不好说,但女真在华的根基肯定会被动摇了,这是康熙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二)女真族回头北上,不符合他们的目的。

(西伯利亚的冬天)

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也好,女真也罢,南下侵略的目的就是为了逃离苦寒之地,享受人间富贵,看尽华夏风光,尝遍中华美食。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得到了,女真怎么会愿意北上过经的苦日子?

这就像一个穷人,靠出众的“武力”,在城里打拼出了自己的事业,房子大,老婆漂亮,孩子可爱。此时,你让他会老家农村,种些农作物,养些牛羊,就算地不少,就算牛羊也不少,这人也 是大概率不会回去了。因为城市带来的享受,带来的便利,是农村不能比的。

当时的大清女真,大多也就是相同的心境。

因此,不是康熙不去,是看不上北边的苦寒之地,不愿意折腾。

(三)元朝蒙古人的教训,清朝看得很清楚。

当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武器先进,战术优秀,攻克别国容易。但是,占领后,那是要管理的,管理起来并不容易。

蒙古人就是一个例子,靠着圆月弯刀,良马弓箭,一路西征,所披靡,占据城池无数。这是一个嗜土成性的民族,喜欢霸占地方,但是占了,不见得就能完全的控制。

蒙古人鼎盛之时,横跨欧亚大陆,旗下除了蒙元外,还有四大汗国,风头一时无两,乌克兰俄罗斯等都是旗下的区域。一个大蒙古,震惊了世界。但又能怎样?

元朝历经九十多年,就已经挂了。其它汗国也没有走远,最负盛名的金帐汗国,也就是二百多年轰然倒地。

一切说明,地盘大,不代表国力强。就像如今的美国和俄罗斯比,完全就是两个层次的国家。而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就是美国的两倍左右,那又能如何?论对世界的控制力,美国强得太多。

不说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相比,除了军事实力更强,还有更强的没有?没有。

无疑,康熙是看见了元朝的覆灭,也看见了蒙古的失败,占有太多,如果不能控制,一切白搭。

所以,去耗尽心血,占据北方更多的苦寒之地,不符合康熙和女真族的愿望。

话又说过来,如果当时的老康熙知道有一个东西叫“石油”,还有一种东西叫“矿石”,那么,不说俄罗斯全境了,至少西伯利亚一定会被康熙带人打下来,把俄罗斯拦腰砍断,这,大清当时是大概率能做到的。

(西伯利亚的夏天)

综合说来,康熙时期,不直接北上灭了俄国,有三个原因:一是俄罗斯都城太远,不容易灭,搞不好把自己搞没了。二是女真几代人的梦想就是南下,既然南下成功,又怎么会北上再去争夺苦寒之地呢?三是有前车之鉴,占得多,未必就是好事,管不过来一样坏菜。

更多文章

  • 临沭这个村清朝有个京监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岗画像 他才学出众,习得一手好文章,写得一手好书法,健言善辩,秉性刚正,乐于助人。据传说,刘岗在当时是一位有功名的人,按规定其家族门前可以树旗杆。据传,石旗杆已经运到一河之隔的陈巡会村,这时刘岗父亲因病去世,刘岗忙于殡事,无人操持此事,因此旗杆半道滞留在了陈巡会村。 古代功名旗杆 刘岗在世的时候

  • 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去往何处?直到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都知道美剧里“平行世界”这个概念,茫茫宇宙中,我们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或许,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人类,没准就是去了“平行世界”。所以那些动不动就消失的人们,压根不是失踪了,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环境。同理,清朝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百万清军消失不见,直到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 蒲松龄:47岁因过度兴奋落榜,去世五十年后《聊斋志异》风行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有一天早上就决定偷偷尾随跟踪丈夫,想看看他到底去哪,结果发现丈夫竟然是去坟地里偷吃人家祭奠的酒食。妻子回到家跟小妾一起抱头痛哭,觉得自己的丈夫太丢人了!丈夫回来后还想继续假装刚跟大官们吃饭回来,结果被已经发现的妻子臭骂了一顿。其实,这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18岁的蒲松龄参加院试(省级考试)

  •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让汤斌为太子老师?他是清朝8个“文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大名于顺治、康熙朝。其祖籍河南睢阳县,生于明天启七年十月二十日(1627年11月27日),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687年11月15日)。1、坎坷的科举之路其家世为“阀阅旧族”,明末时已衰败,乃至城宅田园尽为豪绅占夺。其父恪守家法,课子

  • 慈禧去世前一天还在做坏事,却因科技不够发达而隐瞒了1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到底干了什么坏事?这件疑案又是怎样昭雪的呢?囚禁瀛台突然驾崩慈禧因为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载淳,而母凭子贵一路坐上了太后的宝座。1861年12月,年仅6岁的载淳登基,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哪知咸丰这唯一的儿子也是个短命的,才19岁就驾崩了,也没有留下孩子,咸丰这一脉算是就此绝了。载淳登基后当了1

  • 雍正反常继位推理:或许钻了“禛”和“祯”同音近形的空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继位正史,禛和祯的区别,祯和禛是一个意思吗

    仔细研究了众多关于雍正继位过程的史料,以及诸多清史大家就雍正继位的考据和结论,我个人亦倾向于雍正登基是一桩非常规事件。在不少雍正非正常继位的版本中,“改诏说”流传相当之广,即改“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从皇家称谓惯例、书写格式、满汉文对应等角度加以论证,证明此说完全站不住脚。

  • 洪秀全府中一件什么,让众妃闻之害怕!曾国藩发感概,你不亡谁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谁能想到这么个光辉的人物,攻打至南京后就止步不前,他不仅更名南京为天京,更是在天京城内大兴土木建立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而他自打天王府建成之后就闭门不出,美曰其名是在专研教义,实则迫不及待地享受起了胜利的果实。一、金田起义,创立上帝教。1847年10月,洪秀全在广西与冯云山,建立了拜上帝教。并于

  • 他是康熙帝发小,只因区区35万两白银,让雍正难受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临终前对雍正的评价,康熙雍正人物关系,康熙和雍正谁的功绩好

    因为别看魏大人老年之后一脸褶子,走路三步一摇晃,刀条小脸上只有皮没有肉,看起来就像营养不良的样子。但人家年轻的时候可是一表人才,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这魏大人不仅文武双全,还有胆有谋,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而且,魏东亭打小读书都是跟康熙一起的,吃喝拉撒也常常一起,说他俩是发小,一点不

  • 《天下长河》大结局:于振甲悔悟,陈潢靳辅成神,康熙依旧是凡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于振甲为啥怒斩亲妈,于振甲,天下长河陈潢和靳辅怎么死的

    陈潢、靳辅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新任河道总督于振甲一意孤行,治河无术,造成黄河再次决堤,用数百万人的性命再次验证了自己的愚蠢,虽然两次跳河自尽却都被救起。他向康熙负荆请罪,康熙却轻描淡写,还暖心安慰他,继续让他治河,只不过这一次,康熙将陈潢临终前写的《河防述要》给了他,于振甲表态务必要按照陈潢、靳

  • 清朝的一幅“见鬼图”,慈禧太后爱不释手,不知她是愚蠢还是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慈禧太后照片,一组慈禧太后珍贵照片,慈禧太后珍贵照片还原

    此外,以画作或者故事表达实际的含义,在古代也同样常见。曾经清朝年间就有一幅见鬼图,慈禧太后倒是爱不释手,却不知这纯粹是对整个国家的一种深刻讽刺。普通人不敢看,一是内容十分恐怖,二是画作反映的现实,实在荒谬,荒谬到常人不愿意接受的地步。创作的由来有关这幅见鬼图创作的由来,还要从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