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蒲松龄:47岁因过度兴奋落榜,去世五十年后《聊斋志异》风行天下

蒲松龄:47岁因过度兴奋落榜,去世五十年后《聊斋志异》风行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4/2/6 19:54:40

于是有一天早上就决定偷偷尾随跟踪丈夫,想看看他到底去哪,结果发现丈夫竟然是去坟地里偷吃人家祭奠的酒食。妻子回到家跟小妾一起抱头痛哭,觉得自己的丈夫太丢人了!丈夫回来后还想继续假装刚跟大官们吃饭回来,结果被已经发现的妻子臭骂了一顿。

其实,这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18岁的蒲松龄参加院试(省级考试)的题目——“蚤起”。

齐人之福

“蚤”通“早”,“蚤起”即“早起”,语出《孟子》。当时有严格的八股写法要求,须按“破题”、“承题”、“起讲”这些顺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考生们一般围绕孟子“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从君子的角度看,能不用让妻妾因羞愧相拥而泣的手段升官发财的人,太少了!)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但18岁的蒲松龄却另辟蹊径。

他上来第一句就是:“起而早也,瞷之计决矣”。

“瞷”,窥视的意思,也是出自《孟子·离娄下》,整句话的意思是:“(妻子)起得那么早,是因为决定要去跟踪窥视了。”

这就是一个侦探小说式的开头,一上来就搞了个悬念:“今天起得很早,因为我决定去跟踪我的老公。”是不是有一种很想读下去的感觉?

而后面的整篇文章,蒲松龄也完全按小说套路来写。写这个妻子为什么要去跟踪丈夫,激烈的内心斗争,又怕晚起错过跟踪丈夫的时间,跟踪时紧张纠结的心情……最后结尾是妻子对小妾说了一句:

“姑掩关以相待矣,我去矣。”

戛然而止,又留下了一个更大的悬念,整篇下来基本就是一个悬疑微故事。

这什么意思呢?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作文要求针对一件事写一篇议论文,但你写了一篇小说短故事交卷了。不知道如果高考评卷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给这篇文章打0分。

但当时蒲松龄的这篇文章拿了第一名。

说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就不得不提一下这场考试的主考官,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施闰章。施闰章的名声很好,文才也好,而且一向惜才。

施闰章画像

施闰章看完蒲松龄的答卷,连连称绝:

“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

说这篇文章,让人看了有一种甩着手去游玩的乐趣。

施闰章对蒲松龄的赏识,虽不能说是害了蒲松龄,但起码影响了蒲松龄。甚至可能让这个一生都非常想考取功名的蒲松龄产生了一种错觉:考场文章这么写,可以拿高分。

只是没想到,这次的院试第一名已经是蒲松龄毕生考试生涯的顶峰,他后半辈子一直屡考屡败,屡败屡考,用他自己的话说:“年年交战,垂翅而归”,

跟很多人一样,在正事儿上得不到赏识时,总想琢磨着干点别的——蒲松龄在长年的备考、考试的同时,开始“不务正业”,收集和编写俚语、曲子、诗集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其中他花心思最多的是听别人讲,或者自己查阅后写的一系列神鬼狐仙的故事,起名《聊斋志异》。

有人说,《聊斋志异》其实是蒲松龄一个穷书生的意淫之作,满足失意之人的幻想所以才能流传。

的确,在写聊斋那段时间,蒲松龄生活最为窘迫。跟恶嫂嫂分了家,分得几间破屋和几亩贫瘠的田地,从他的诗中也能看他当时出生活的困境:“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淋淋。”(《日中饭》)

在菜市场看到卖鱼的也只能咽口水:

“二月初来价腾贵,妄意馋嚼非所暨。”(《青鱼行》

在《聊斋志异》中,也确实映射了蒲松龄当时的生活和一些思想境界。

比如他的岳父是个老秀才,但很满意蒲家的书香门风,把女儿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蒲松龄。所以在聊斋志异中,穷秀才娶了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儿,发愤图强以报赏识之恩,是《聊斋志异》中很突出的一个主题。

而蒲松龄一辈子都在拼命参加科考,也多少都有点报答岳父、妻子的意思。

比如蒲松龄的屡考屡败,在《考城隍》、《续黄粱》、《叶生》等故事中,都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感受和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看法。

又比如《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悍妇形象,比如《孙天宫女》、《江城》、《吕无病》等,也来源于当初分家时,蒲松龄凶悍的大嫂给了他很深的刺激,在文中,都有这些生活记忆和经验的折射。

《吕无病》

但《聊斋志异》绝不仅仅是因鬼怪故事让人饶有兴趣而传世,更不是什么失意人的意淫之作。

蒲松龄在自己写的序言中强调《聊斋志异》有着现实的劝惩和明确的批判目标。其丰富而曲折的故事性,强烈的抒情感和趣味性,浓郁的民俗所反映出的深刻的民族心理,才是《聊斋志异》广为流传的原因。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如同白话小说中的《红楼梦》一样,无出其右。

老舍先生的话概括来说: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其实在蒲松龄47岁那年,差点考中了。那一年的主考官久闻蒲松龄大名,本已有意给他头名,但没想到蒲松龄答题时太兴奋写嗨了,居然“越幅”了——翻页时多翻了一页,导致当中有空白页。这是在严格的科考中绝不允许出现的低级失误,于是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51岁那年,蒲松龄参加乡试再一次失败,在夫人刘氏的劝说下,他终止了这种既无谓又无望的拼搏。

71岁时,在科场上挣扎一辈子的蒲松龄“授例出贡”,当上了“岁进士”。其实就类似是一个安慰奖,没什么用,既当不了官,也没什么实际奖励。蒲松龄后来做了首诗“谁知一事无成就,共作白头会上人。”对自己追求科举的一生做了沉痛的总结。

74岁那年,一直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刘氏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整个人精神很萎靡。孙儿们可能感觉他不久于人世,就请画家朱湘麟给蒲松龄画了一幅画像。

这幅画像现在就挂在山东淄川蒲松龄纪念馆里。画像上的蒲松龄穿着贡生的朝服,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画上还有蒲松龄的题词“所成何时,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

蒲松龄到老都对自己科举的失败耿耿于怀,甚至感到羞愧,对自己的一生都很不满意。

画像中蒲松龄高大魁梧,很有山东人的骨架子

又过了两年,1715年的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龄倚在书房的南窗,在夕阳的余晖中溘然长逝,享年76岁。去世后,与他夫人刘氏合葬在村东墓园。

去世后的五十年,《聊斋志异》初刻,此后几百年“风行天下,万口传诵”。若蒲松龄得知,心中必多有安慰吧。

写在最后。我想,每个人在做着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情时,都会进入一个忘我的世界。蒲松龄也一样,哪怕现实生活再残酷,但只要有那么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可以为之努力的欲望和动力,那么一切都可以面对。

而在努力的过程中,都会在某些瞬间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无限精彩世界,你只需全心投入和慢慢感受而已。

时间,终会给你的努力一个答案。

#头条群星9月榜#

#贾乙丙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让汤斌为太子老师?他是清朝8个“文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大名于顺治、康熙朝。其祖籍河南睢阳县,生于明天启七年十月二十日(1627年11月27日),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687年11月15日)。1、坎坷的科举之路其家世为“阀阅旧族”,明末时已衰败,乃至城宅田园尽为豪绅占夺。其父恪守家法,课子

  • 慈禧去世前一天还在做坏事,却因科技不够发达而隐瞒了1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到底干了什么坏事?这件疑案又是怎样昭雪的呢?囚禁瀛台突然驾崩慈禧因为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载淳,而母凭子贵一路坐上了太后的宝座。1861年12月,年仅6岁的载淳登基,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哪知咸丰这唯一的儿子也是个短命的,才19岁就驾崩了,也没有留下孩子,咸丰这一脉算是就此绝了。载淳登基后当了1

  • 雍正反常继位推理:或许钻了“禛”和“祯”同音近形的空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继位正史,禛和祯的区别,祯和禛是一个意思吗

    仔细研究了众多关于雍正继位过程的史料,以及诸多清史大家就雍正继位的考据和结论,我个人亦倾向于雍正登基是一桩非常规事件。在不少雍正非正常继位的版本中,“改诏说”流传相当之广,即改“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从皇家称谓惯例、书写格式、满汉文对应等角度加以论证,证明此说完全站不住脚。

  • 洪秀全府中一件什么,让众妃闻之害怕!曾国藩发感概,你不亡谁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谁能想到这么个光辉的人物,攻打至南京后就止步不前,他不仅更名南京为天京,更是在天京城内大兴土木建立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而他自打天王府建成之后就闭门不出,美曰其名是在专研教义,实则迫不及待地享受起了胜利的果实。一、金田起义,创立上帝教。1847年10月,洪秀全在广西与冯云山,建立了拜上帝教。并于

  • 他是康熙帝发小,只因区区35万两白银,让雍正难受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临终前对雍正的评价,康熙雍正人物关系,康熙和雍正谁的功绩好

    因为别看魏大人老年之后一脸褶子,走路三步一摇晃,刀条小脸上只有皮没有肉,看起来就像营养不良的样子。但人家年轻的时候可是一表人才,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这魏大人不仅文武双全,还有胆有谋,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而且,魏东亭打小读书都是跟康熙一起的,吃喝拉撒也常常一起,说他俩是发小,一点不

  • 《天下长河》大结局:于振甲悔悟,陈潢靳辅成神,康熙依旧是凡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于振甲为啥怒斩亲妈,于振甲,天下长河陈潢和靳辅怎么死的

    陈潢、靳辅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新任河道总督于振甲一意孤行,治河无术,造成黄河再次决堤,用数百万人的性命再次验证了自己的愚蠢,虽然两次跳河自尽却都被救起。他向康熙负荆请罪,康熙却轻描淡写,还暖心安慰他,继续让他治河,只不过这一次,康熙将陈潢临终前写的《河防述要》给了他,于振甲表态务必要按照陈潢、靳

  • 清朝的一幅“见鬼图”,慈禧太后爱不释手,不知她是愚蠢还是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慈禧太后照片,一组慈禧太后珍贵照片,慈禧太后珍贵照片还原

    此外,以画作或者故事表达实际的含义,在古代也同样常见。曾经清朝年间就有一幅见鬼图,慈禧太后倒是爱不释手,却不知这纯粹是对整个国家的一种深刻讽刺。普通人不敢看,一是内容十分恐怖,二是画作反映的现实,实在荒谬,荒谬到常人不愿意接受的地步。创作的由来有关这幅见鬼图创作的由来,还要从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中的

  • 顺治晚上梦到一女子,醒来后将她纳入后宫,此女生下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公认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也同样是这一荣誉称号的有力竞争者。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虽饱受诟病,但也出现了数位出色的帝王,六十一年没有犯过大错误康熙大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的帝王时光回溯到明末清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虽然年纪尚轻,却很有抱负。165

  • 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被小福晋实名揭露,皇太极笑了:汗位是我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她不愿意,皇太极带着人包围了她,冷笑道:“大妃若不愿意,我可以用弓箭弦勒死你。”于是,一天之内,后金的大汗和大妃相继去世。大家面面相觑,公开投票,要推举大贝勒代善当新一任大汗,他却连连摆手:“千万别找我!”第二天,代善看着八弟皇太极,笑了:“我要推荐八弟当大汗!”最后,皇太极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成了后

  •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连赞徐乾学两妙,才明白为何留靳辅杀陈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为什么斩靳辅,雍正评价徐乾学,康熙杀了陈潢后悔吗

    文|阿朱啊靳辅和陈潢被逮问入京,看似待遇无差,实则一生一死。虽说都被看管羁押,但靳辅是关在都察院,且与妻儿团聚;而陈潢却被关在狱神庙,是监狱里的庙堂,或刚入狱或赴刑前祭拜的地方。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十几年来,虽以靳辅为首在治河,其实真正的治河奇才则是陈潢。不论是束水攻沙,建减水坝;还是挑中河,导黄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