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第一暖男赵衰,明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到死,为啥还要谦让

晋国第一暖男赵衰,明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到死,为啥还要谦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61 更新时间:2024/1/5 17:31:20

他就是晋国被人称为第一暖男的赵衰。今天我们这段视频来回顾一下赵氏赵衰的一生。

赵衰家族姓赢,和秦国王室500年前是一家。赵氏的先祖,造父靠给周穆王养马而获得封地。可见在古代讨生活也需要一门好手艺,造父靠一手漂亮的养马手艺把赵氏带入了士大夫阶层。

[var1]

到了周幽王时,周幽王忙着宠信褒姒,没空打理周朝。

[var1]

赵氏这一代家主叔带怕周朝内乱,于是带着整个家祖搬迁到晋国。自此赵氏在晋国开始生根发芽。

晋献公时代,赵衰和公子重耳关系处得不错。加上太子申生地位稳定。他们过了一段愉快的少年时光。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晋献公取了小老婆骊姬。年轻貌美的骊姬立马勾引的晋献公神魂颠倒。生了个儿子叫奚齐。

晋献公犯了老人常犯的毛病,宠爱小儿子。为了把家产名正言顺地交给小儿子,开始变着法的折腾太子申生。加上几个年长公子和太子关系也不赖。于是晋献公一股脑地把所有儿子全部遣散到外地。

赵衰知道晋国快乱了,所以思来想去不如跟着某位公子奔一个好前程。

不过赵衰也面临着选择难题,不仅有太子申生,还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他们之间关系处的都不错,该选择谁呢?

[var1]

比较迷信的赵衰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上显示还是跟着重耳有前途。于是赵衰卷铺盖打包立马投奔公子重耳。

没想到骊姬这婆娘不死心,挑拨晋献公要除掉几个公子。

公元前656年,公子重耳带着一班官二代们开始春秋流浪之旅。

19年后,在姐夫秦穆公的保护下,年届60的重耳杀回晋国,即位国君。

这时候晋国政坛上活跃着几股势力,一派是跟随晋文公流浪的老伙伴们。

还有就是一直留在晋国的元老大臣们。

最后一支就是原本跟随晋慧公晋怀公的异己分子。这批人也紧盯着晋文公下一步动作。

晋国政坛上比赵衰厉害的大有人在。赵衰也没办法跟这些人直接争权夺利

赵衰在这群人中唯一占点优势的是眼毒,看形势奇准无比。

有几个故事能证明赵衰的眼光比其他人怎样厉害。

在齐国流浪的时候,赵衰第一个发现齐孝公成不了大事,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齐国糖衣炮弹里无法自拔。

赵衰第一个看出齐国将有大乱。想法子联合狐偃等人灌醉重耳才离开齐国。

在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想把晋怀公的老婆给晋文公。

晋怀公是晋惠公的儿子,也是晋文公的侄子。所以晋文公很纠结。

[var1]

这时候看出问题的赵衰劝谏晋文公。因为只有晋文公接受怀赢才有可能获得秦国的帮助。如果不娶怀赢,晋文公靠什么打回晋国夺取王位。晋文公正是靠着秦军才杀了晋怀公夺回王位。

晋文公第二年,秦国驻兵黄河准备护送周襄王回国。当时周襄王胞弟和嫂子私通,联合外国势力把周襄王赶出了国都。

赵衰第一眼就发觉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他明白晋国要想名正言顺地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必须有个好名义。

再也没有比亲自护送周天子回国这样更好的机会。

如果让秦国抢了先。以后晋国怕是要经常受秦国的支配。

赵衰鼓动晋文公抢先出兵平乱,亲自护送周襄王回国。得到周朝王室的认同。

有这样眼光的赵衰知道自己在晋国该怎样出人头地。因为他又发现另外一个机会。

随晋文公回国的这些人才都在争权夺利,毕竟这些人自以为劳苦功高。眼看瓜熟蒂落,是收获果实的最佳时机。

就连位高权重的国舅狐偃都在变相地提醒晋文公。我们可是您的嫡系。逼得晋文公和狐偃在黄河边上发誓以后必定两不相忘,同享富贵。

手下的武将更是争权夺势,魏犨不满晋文公的安排私自发泄,一把火烧了对晋文公有恩的僖负羁别院。气得晋文公差点宰了魏犨。

[var1]

这些情况已经让晋文公心生反感,用了一批留守大臣牵制这些同患难的功臣们。

同样也警示着赵衰。晋国人才众多,赵衰虽然资格老,但并不占优势。

论打仗,先轸比赵衰强百倍。

论国政,狐偃狐毛这兄弟俩一个等于别人十个。并且狐偃还是晋文公的舅舅。

论武力有魏犨,论博学有胥臣。这些人的上位通道都不适合赵衰。

[var1]

赵衰要想上路得靠形势,积累功勋,积累人心。策划对自己有力的形势。

说到这一点还是受老婆的启发。

当初赵衰随晋文公流浪到翟国,翟国娶的老婆季隗已经生了一个儿子赵盾

等回到晋国,晋文公又把女儿匹配给赵衰,生了赵括赵同赵婴齐三个儿子。

赵姬不顾丈夫的反对强行把赵盾母子接回晋国。并把嫡长子的名分让给赵盾。甚至还想把夫人的正式身份也让个季隗。只不过因为赵衰的反对没有成功。

[var1]

为什么赵姬要让,估计这里边有晋文公的意思。目的还是为了平衡和稳定。要不然凭赵姬公主的身份,只需要好好对待季隗母子完全可以说得过去。

对晋文公来说,继承齐桓公霸业,建立功勋制衡楚国才是当务之急。国内急需要政治平衡和稳定。

揣摩透这一切的赵衰知道怎么投晋文公所好。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整治三军准备和楚国争霸,晋文公试探地问赵衰谁能当中军元帅,赵衰推荐了郤毂。

第二年城濮之战时,郤毂去世。赵衰向晋文公推荐当时的下军主帅先轸,越级提拔为元帅。

公元前629年,管理上军的狐毛去世,这一次晋文公有意让赵衰管理上军。赵衰再一次退让,并举荐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任上军将。

[var1]

这几年赵衰极力举荐人才给晋文公,对先氏家族,栾氏家族,胥氏家族郤氏家族都有大恩。而且全力配合这些人施展才华。

这些恩惠让赵衰积累了功德,也为他的儿子赵盾将来上位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阳处父。

阳处父早年穷困,四处求官也没人搭理。甚至还遭到了狐偃的嘲笑。直到在赵衰的帮助下才终于入仕。多年后阳处父一力促成赵盾军政两手抓的执政地位。

这样的赵衰让晋文公既放心,又感动。深深觉得对不起赵衰。

等到晋文公称霸以后,新编两军,特地为赵衰举行盛大仪式,赵衰主掌新军。

至此赵衰终于登上公卿的位置。

赵衰的功劳不比任何人差,资格也不比任何人低,但是在人才济济的晋文公时代还是凭着谦让的品德获得了该有的地位。

关键他为后代积累了一份庞大的政治遗产。

就算赵氏最危难的下宫之难中,赵氏大宗一派赵同赵括一家被杀了个干净。小宗赵盾一系还是依然保留成为赵氏的唯一继承者。

相比同时期,比较强横的狐偃家族二代亡家。先氏三代亡族。郤氏全族被灭。胥氏三代家主都是死于非命。

魏氏更是沉沦到晋悼公时期才入公卿。赵氏家族从晋文公时代子孙延绵。赵衰之德可谓遗惠后世。

更多文章

  • 如果吕后不杀韩信,韩信会造反吗?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其实被大家夸大了,其本身是不讲求忠义的。韩信先是投靠了项羽,在项羽的手下做到了执戟郎中,而且又可以看到韩信能够献策于项羽,可以推断出韩信相当于项羽近卫。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到西楚霸王的近卫,可以说韩信已经相当的不错了。韩信其人忠义观念淡薄,属于实用主义者。这一点从其背楚投汉就可以看得出。起初,韩

  • 春秋时期诸侯崛起,齐国为何能称霸春秋?浅谈齐桓公的可赞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桓公时期齐国的地位,春秋首霸齐桓公成功称霸的原因,历史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原因

    春秋初期,随着周王室的衰退,各诸侯国纷纷崛起,希望能成就一番霸业。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登上齐国君位,即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国力日渐强盛,在诸侯国中声望越来越大,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却走向昏庸,任用奸佞,晚年凄凉。纵观齐桓公一生,既有辉煌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齐桓公是如

  • 东汉末日:袁绍欲推新汉帝,孙坚大破董卓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绍曹仁孙坚,董卓讨伐袁绍,老版三国袁绍对孙坚

    好容易过了残年,关东诸将,发生一种议论,要推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刘虞为汉室支裔,自莅任幽州后,招携怀远,课农劝耕,开上谷胡市,通渔阳盐铁,民安物阜,颇称小康。青、徐州士庶,避难归刘虞者,约有百万余口,经刘虞收视抚恤,各得重生,董卓尝拜刘虞为大司马,且进加太傅,只因道路梗塞,使命难通,所以刘虞仍守原任,

  • 三国演义里,袁术好大喜功,但真实的他实力并不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袁术真就是个废物?其实,《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因此在做人物刻画的时候,对袁术有了矮化,真实的袁术实力其实并不弱。一、基本盘三国时代和别的时代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比如中国的宋元时期讲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在东汉三国的时候,无论是如何的盖世英雄,只要出身不好,就只能辅佐他人,而不能考虑割据一方。

  • 三国最被忽视的名将:力挫关羽显奇功,五位名家没打赢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庞德其实庞德的地位,可以用尴尬来形容。因为庞德在曹操麾下属于一个寻常的将领,地位较低。但是,庞德的战斗力却是十分惊人的。庞德起初是马腾麾下的战将。马腾死后,庞德辅佐马超。曹操讨伐马超的时候,庞德的勇武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虽然马超的战斗力在庞德之上,但曹操却并不考虑招安马超,毕竟马超是仇人之子,不存在招

  • 秦始皇:秦始皇生父之谜?秦始皇父亲到底是赢异人还是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还是异人,异人和嬴政的关系,吕不韦和异人什么关系

    然而,在他身上,也有很多谜团。他的生父之谜,就是其中之一。[var1][var1]秦始皇的父亲本来应该是赢异人(后改名为子楚)。但是,在很多民间野史和演义小说中,秦始皇的父亲却是吕不韦。原因是,嬴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时,过得十分落魄,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大商人吕不韦,独具慧眼,认为嬴异人是奇货可居,终

  • 刘禅不是扶不起,而是大智若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刘禅书法真迹欣赏,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哭了

    在一般人眼里,刘禅就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扶不起的阿斗”,指的是刘禅“烂泥不上墙”;“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这样评价刘禅并不客观,从《三国演义》中关于刘禅的言行来看,他是假傻真聪明,也可谓大智若愚,否则他不可能称帝在位41年(公元223年登基,公元263年降

  • 庞统死后留下八字,字字戳心,刘备不懂,诸葛亮都起了隐退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庞统是经过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的,在这之前,庞统先去了曹操的阵营里面,因为自己的相貌丑陋,所以曹操根本就看不下去,把他给撵走了。后来他又去了东吴,那里嫌他的性格太高傲了,于是他又一次被撵了出来,几经反转,才得来到了刘备的阵营里面。刘备最后因为没有人用了才把庞统留了下来,让他做了一名县令。并且他能够当上县

  • 能杀颜良者何止关羽,这六人个个都行,第一最神秘吕布也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关羽如此简单的就成功了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首先,关羽是借了赤兔马的优势,马的速度非常迅速,如果没有赤兔马,估计关羽刚到军营就会被拦下来;另外,关羽的刀非常的锋利;其次就是颜良根本没有防备,对于他来说关羽就是一个陌生人,跟他又没有深仇大恨,他根本不知道关羽要杀他。最后就是关羽懂得偷袭

  • 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会与皇位产生纠葛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肥知道自己父亲的不得已,也知道自己的定位,所以在曹参的帮扶下认真的治理齐国,尽心的做一位诸侯王该做的事,原本事情就到此结束,不过在刘邦去世后,吕氏乱政让皇位传承再起波澜,结果导致刘肥的九个儿子中有五个为此丧命,这是为何呢?吕氏乱政期间,刘肥作为刘邦的长子,拥有天下最富裕的齐国,这引起了吕后的警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