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太子李治:这人太厉害,你若镇不住,就杀了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太子李治:这人太厉害,你若镇不住,就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73 更新时间:2024/1/16 11:39:32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明大节于当时,立青风于身后。

意思很简单,他认为只有生前深明大义,去做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才能够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事实上对于他本人而言,他也的确是如此做的。贞观之治,天下咸服,就连司马光都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但是,在肯定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的同时,却不得不说他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所带来的“示范”作用,对唐王朝政治体制的破坏也是相当巨大的。

虽然凭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诛杀了太子李建成,也得以荣登大宝。但其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的破坏,也让他的子孙后代有样学样,纷纷图谋大事。其子李承乾、李恪、李泰、李佑等人的不得善终,莫不是因此。而在最后,李世民也不得不选择册立生性怯懦的李治为太子。

而就在册立李治为太子后的第六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不免要托孤一番。他对太子李治说道:“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可接下来的话却不免让人感慨帝王之术的深邃。

作为一位明君圣主,即便是魏征这样太子李建成心腹出身的谋臣都能被他委以重任,可此时他却对太子李治说道:

“李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资治通鉴》

意思并不难理解,直指李勣才智有余,但李治对他却并无恩情,害怕仁厚软弱的李治并不能怀服而用之,于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代明君在弥留之际将原本位高权重、备受荣宠的李勣贬出京畿,出任叠州都督;并留下了倘若李勣不能用,便可以杀之的遗言。

而对于李勣而言,这样一位太宗口中才智有余的人物,则是在接到旨意后并无一丝犹豫甚至连家都没回,随即赴任叠州都督。

那么,李勣又究竟是何缘故会落得李世民这等评价呢?

李勣其人

在《新唐书》中,对于李勣有着“(唐)自李勣亡,遂无善将”的至高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与李勣的功勋而言却并无过誉之处。

李勣原为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人氏,本名徐世勣,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又避太宗李世民名讳为李勣。

而在当时据载其家为富豪之家,李勣喜好任侠。在隋朝末年的乱局中,17岁的李勣便投身于翟让军,后又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曾大败王世充宇文化及

而在李密归顺李唐后,本手握重兵、大片领土的李勣感念李密之恩情,遂归顺李唐。而后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便是属于他的战神时刻。

自公元621年起,李勣跟随李世民征伐王世充,定窦建德,擒徐圆郎,杀正通,四方遂定。而接下来,他又驱逐突厥,在李世民登基为帝后,累进并州都督。

后李勣又平定薛延陀灭高丽,可以说这等赫赫大功,无论拿到哪一朝那一代都是当之无愧的战神表现。

而对于李勣,唐太宗李世民也并不吝惜赏赐,其官职也水涨船高。李勣先后获封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各种官职。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太子詹事”这个职衔,这个兼职显然是李世民已经将李勣作为太子李治未来班子里的重要一员了。

忌惮打压,帝王心术

通过这些也体现出了李世民对于李勣是充分肯定的。但为何李世民却在托孤时,将李勣排除在外,甚至还留下了不能用便杀之的旨意呢?

事实上,问题就出现在李勣太过优秀上,优秀到即便是李世民都要忌惮。“功高盖主”是任何王朝任何政体都难以逾越的一个命题。若有明君圣主在上,自然会是君臣风云际会的佳话;可若是君上怯懦,则易生祸患。

毕竟在权利面前,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于是,就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给儿子李治上的帝王心术亲身体验课----“恩威并用”。我搓其锐气,折其锋芒;你恩加其身。这样的红白脸做法,对于纵横官场数载,又有茂公之称的李勣而言,显然并非不知。

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资治通鉴》)

于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李勣接受诏书后立马就赶赴叠州赴任,连家都没有回去。有了这样优秀的表演,自然也让李治放心了许多。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而在登基之日,太子府旧臣纷纷被拔擢,一如太子

右庶子高季辅被晋升为中书令等等。

至于李勣,也在李治继位当月,便被拔擢为洛州刺史,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次年更是晋为尚书左仆射。有了李治的重新起复,李勣也是感激涕零,这也让唐王朝平稳地完成了政权的交接。

应对有术

而另一方面李勣又对自身定位极其明确,深知功高盖主的危险性。于是,在继续攻伐疆土之外,对于朝堂之事李勣有的却多是默不作声,支持李治,而这也让李治更加信任他。

这种信任甚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及至李勣晚年时,李治特意下诏每次李勣入宫,可骑马觐见。

而在永徽六年(655年)的一桩废立皇后事上,面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反对高宗废王皇后,册立武氏(即武则天),李勣则又凭借一句“陛下家事,何必和外人商量”让高宗有了立武氏为后的理由。

这样的举动若以后世正统论,自然是李勣难以抹去的污点;但倘站在李勣角度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桩“纳投名状”的举动呢。此举也让他更获重用,荣华加身的同时荫庇了同宗同族。

669年,76岁的李勣去世,身为皇帝的李治下令辍朝七天,赠李勣太尉、大都督职衔,赐谥号贞武,亲登古城为其送葬,陪葬昭陵,可谓是尽显恩宠。

与李勣的寿终正寝不同,反对立武氏为后的褚遂良、长孙无忌则都死于非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形象了解宋代帝王大事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代帝王一览表,宋代皇帝简历,宋代历史重点

    不。1:宋太祖赵匡胤主要事件:陈桥之乱,宋朝建立。不。2:宋太宗赵光义主要事件:国家统一基本完成。不。3:宋真宗赵恒主要事件:澶渊之盟,咸平府。第四名:宋仁宗赵祯重大事件:庆历议和、崇禧增铸币、庆历新政、仁宗升智。不。5:英宗赵舒歌主赛事:自知通鉴。不。6:宋神宗赵旭主要事件:王安石变法或西宁变法。

  • 一口气带你理清混乱的五胡十六国,值得收藏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胡十六国简介,老梁谈五胡之乱,五胡十六国78位皇帝

    五胡分别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的称呼最早出自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这十六国可以归纳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和夏。范围包括中国北方地区和西南蜀地一带。五胡十六国的形成要从汉末三国时期说起,那个时候北方边境一带的少数民族被朝廷以征召的方式,将他们部分内迁以便控制

  • 满江红、岳飞与秦桧:历史上南方小朝廷为什么都不愿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杀岳飞自然不是秦桧能决定的事情。说白了是朝堂上,主战派和主和派吵成一团,最后皇帝下定决心选边了,就把另一边的带头大哥推出去砍了。如果当时赵构选了北伐,要祭旗的就是秦桧了。从当时的形势看,三路北伐大军,除了岳飞的中路还在推进,其他两路都已经败了。和谈本身是没问题的,再多个岳飞,南宋小朝廷也没实力北伐。

  • 一日,武则天对张德说:请客羊肉是从哪里来的,吓得张德叩头请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提醒大臣张德请客成语,唐朝张德,武则天和白马寺和尚来往

    朱玉林朝堂上,武则天淡淡地看了眼下面坐着的臣子,开口道:“左拾遗,听说你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可喜可贺啊!”这简单的一句话让这位名叫张德的左拾遗却是心惊胆跳。来不及细想,张德便下跪谢恩,这时武则天再次传来的一句话直接打破了他的幻想,原来还是被发现了。“还要问你,请客的羊肉是从哪里来的啊?”前不久,武

  • 中国这四位死后成了阎王,第一位是包拯,最后一位的名字没人敢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将因为其过人的本领,加之其不凡的经历被世人传成阎王爷。第一位就是黑脸包公,包拯的事迹大家再熟悉不过,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京剧戏曲,都在传唱,尤其是狸猫换太子时,包拯更是直接扮起了阎王爷。第二位就是寇准,寇准的贤能是众所周知的,却因为被奸佞迫害而惨死,传说他死后就成了阴间的阎王爷

  • 三千字秒懂“八王之乱”: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窝里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两个定时炸弹“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实际是晋武帝司马炎自己,他亲手为自己的后人留下来两个定时炸弹。第一个炸弹是强枝弱干、大封同姓诸侯王。司马炎的初衷是好的,以曹魏亡国之鉴,构建庞大的司马氏帝国,以免被个别权臣趁虚而入,谋朝篡位。但结果却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在这次分封中捞足了争权

  • 从数据看宋朝实力不弱,可为何总是打不过辽国、西夏和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宋代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很多人对宋朝都有着很高的评价。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也不断进步的宋朝,数据展现出宋朝不错的实力,但是在对抗辽国、金国和西夏等割据势力的时候,为何频频失败呢?这一切要从宋朝的外交思想说起。外交思想所谓的外交思想,就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策略。在10世

  • 历史上,岳飞的死为何让人如此悲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最为让人叫绝的就是,电影以一个岳家军军营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的视角和行为,来诠释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风波亭事件,角度刁钻的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爱国主义四个字深深的印在每个看过电影人们心中。电影故事虽然长,但是从头到尾的其实就是讲述两件事情,一个是岳飞之死,另一个就是秦桧通金。那么历史上,岳

  • 三位杜姓名人同时中秀才,隋朝时被称为“杜门三杰”,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杜氏状元,古代杜氏名人都有哪些

    杨坚结束了九品中正制,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隋朝有这么一家三兄弟,在同一时间端考中秀才,当时引起了轰动,被当时的人们成为“海内一家”或者“杜门三杰”。三兄弟为杜正玄、杜正藏、杜正伦。这三兄弟除了杜正伦知道什么时间去世的外,其余两人不详。杜家三兄弟是河南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隋文帝开皇末,600年

  • 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五大罪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惟庸为什么能做丞相,宰相胡惟庸怎么处死的,历史上的胡惟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和郭桓案老朱借助这两大案,以雷霆之势扭转了元末官场腐败渎职的陋习,犁庭扫穴般地肃清了明初吏治,对将来的明朝官场,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肃清吏治这两大案讲完后,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讲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那么,接下来这两期视频我们就来讲讲胡惟庸案。胡惟庸漫画形象要了解胡惟庸案,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