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杨坚临终时,为何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隋文帝杨坚临终时,为何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70 更新时间:2024/3/1 5:01:26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最有出息的是长子杨勇与次子杨广。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到明清大多都是“立长不立贤”,那为何杨广登上了皇帝宝座呢?

一、陷害哥哥:心机深沉、善于谋划,深得母亲的信任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卧病在床,正值弥留之际,宣华夫人跑来哭诉杨广对她意图非礼,杨坚顿悟,痛骂:

“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一句“独孤误我”,可见独孤皇后在次子杨广登即位上起到了几乎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独孤皇后为何会被二子杨广蒙骗的呢?

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一共生有5子,唯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最为出色。自古多是自长不立贤,早在杨坚在北周辅政时,就将杨勇立为了世子,还拜为了大将军。

在杨坚建立隋朝,登上帝位后,杨勇就顺理成章被立为了皇太子,而次子杨广被封为了晋王。

因此,不出意外,皇位接班人就是杨勇!

原以为这一切是铁板钉钉之事。然而,作为老二的杨广,却野心勃勃,对皇位垂涎三尺,不甘心当个晋王,于是开始谋划陷害哥哥。

杨勇勤奋好学,性情宽厚,热情直率,当太子后就帮父亲处理政事,做得十分妥当,深得杨坚的器重。但是,他却有致命的缺点。

都说,老大憨,老二奸。这在杨勇、杨广哥俩之间诠释得淋漓尽致。杨勇憨厚有余、智谋不足,但杨广城府极深,极有谋略。

哥哥杨勇最大的缺点就是:喜好奢靡,甚至越级接受百官的朝贺,以及宠妾灭妻!

而隋文帝杨坚是一位以节俭治国著称的皇帝,独孤皇后又是倡导一夫一妻、痛恨男人三妻四妾的皇后。

毫无疑问,杨勇触碰了父母的逆鳞。

如此,杨坚开始对大儿子产生了猜疑和戒心,开始疏远他;而母亲独孤皇后也对他心怀不满,甚至将宠爱之心转向了次子杨广。

杨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岂看不透这些?

杨广继承了母亲独孤皇后不俗的容颜,长相俊美,举止优雅,而且性情机敏深沉、善于谋划,他对哥哥的太子位早已非常嫉妒,垂涎三尺,一心想要夺过来。

当时,隋文帝非常宠幸独孤皇后,而独孤皇后生性善妒,对男人宠妾十分痛恨。

但是,皇太子杨勇却妾室成群,对正妻元妃很冷淡,而专宠偏妃云氏,不巧这时元妃患心痛病去世,独孤皇后便怀疑是杨勇所为,加之云氏恃宠专权,就让她越来越不喜欢杨勇了,甚至派人暗中监视杨勇以找其过错。

这时,聪明的杨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深知母亲气兄长的原因,因此故意装出十分宠爱正妻萧妃的样子,平时生活起居也只和萧妃在一起,令其他姬妾就充个数而已。

而且,不论朝中大臣和母亲等人来他府上,他不论官职大小,总是和萧妃一起到大门口迎接,然后摆宴热情款待,并送厚礼。

这令朝中大臣和独孤皇后,都夸赞他人品和德行贵重。杨坚得知后大喜,相比太子杨勇而言好太多了,他动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而皇太子杨勇那边呢?他有了危机感,开始将车马随从等装扮得十分朴素,与大臣交往时也谦卑有礼,如此声誉又压过了诸王。

这次,为促成独孤皇后废掉太子的决心,杨广用了一个打动人的狠招。一次,他入宫面辞独孤皇后,装出一副十分孝顺、哽咽流涕的模样,引得母亲“泫然涕下”。

他说:“不知儿臣犯了什么错,惹得太子不悦,他总是怨对儿臣,儿臣担心他在母后面前进谗言,或在儿臣酒食里下毒,因此儿臣每日担惊受怕,恐有一天遭到不测。”

独孤皇后本就对儿媳元妃之死记恨在心,现在听杨广如此一说,立即勃然大怒:

“太子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了,我给他娶了元家女,却未听到他们做过夫妻。他倒是一心宠爱阿云,跟她生了好几个孩子。元妃本就无病,却突然死了,肯定是他派人毒死元妃的。这些我就追究了,为什么他又对你打坏主意,我在尚且如此,我死后,还不把你当鱼肉吃了?”

杨广听后,拜伏在地,呜咽不止,皇后更是愤恨不已。

不得不说,杨广演技了得,成功共情给了母后,令她对杨勇更加痛恨。但在还不够,他得加把劲拉杨勇下位,于是开始四处活动,带上珍宝找到宇文述杨素让他们帮忙出主意。

几天后,杨素进宫见独孤皇后,婉转陈述了,杨广孝悌恭俭,很像他的父亲杨坚。

其实,那时独孤皇后已经不喜欢杨勇了,想要立杨广为太子,现在再经杨素这么一推波助澜,她的心意更加坚定了。

于是对杨素说:“你的话很对,晋王孝敬友爱,比太子好很多。”杨素趁机添油加醋说杨勇蛮横不成器。独孤皇后终心意已决,让杨素辅助皇帝进行废立太子一事。

很快,这事传到了杨勇耳朵里,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做最后一博了。他在府后建了一个平民村,每天身着布衣吃素食,以挡流言蜚语。

然而,却无济于事。

杨坚派人来考察杨勇的举动,恰好派的人是杨素,杨素早被杨广收买,因此回复杨坚:“杨勇怀恨在心,恐要发生变故,望陛下防备。”

杨坚听了,更加猜忌。

独孤皇后又暗中派人罗织杨勇罪名,向杨坚进谗言;杨广又派人重金贿L杨勇身边亲信;杨素又公开诋毁杨勇,宣扬其过失......

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所有人的攻击与诋毁之下,杨坚听信了谗言,终于忍无可忍了。

公元600年,杨坚下诏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二、善于伪装:聪明好学,给朝野上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杨广在陷害哥哥杨勇的同时,更是伪装出一副勤奋好学、沉稳干练的模样,给朝野上下都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炀,于公元581被隋文帝封为晋王时,年仅13岁。后来又授予武卫大将军等职。为培养杨广,杨坚专门找王韶、李彻两位大学士来辅导杨广读书识礼。

杨广自幼聪明好学,善于吟诗作文,而且性格稳重,长相俊美,器宇非凡,令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

这都是他的对外形象。实际上,杨广心机是五个兄弟中最为深沉的。为了骗得文帝的喜爱,他经常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勤奋好学、知书达礼、有事业心且不爱声色犬马的人。

一次,文帝去看他的生活学习情况,竟看到杨广乐器弦断并积满了灰尘,说明他并不爱好声色犬马,这让老皇帝很是欣慰。

还有一次,杨广随众人去骑马打猎,途中遇上了暴雨,随从见状要拿油布雨衣给他穿上,却被他断然拒绝了,还颇有气慨地说:“将士们的衣服都被雨淋湿了,而我一人能心安理得穿雨衣吗?”

公元前588年,杨广带兵出战平定陈国后,将陈国府库的里的金银珠宝全部上缴,自己分文不取,如此被百姓称赞是一个贤人。

后来,文帝论功行赏,杨广进封太尉,赏赐大车、骏马、礼服及玄珪、白璧各一对,再后来就废了杨勇,立杨广为皇太子了。

三、投父所好:假惺惺倡导节俭,深得隋炀帝的心

隋文帝一生节俭,还将“节俭治国”作为他的政Z韬略之一,甚至将节俭作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根据之一,因而被称为“千古一帝”。

杨广心思敏锐,他深知父亲节俭,因此投其所好,去倡导节俭,这与大大咧咧的哥哥杨勇截然相反。杨广甚至在即位后,还假惺惺地倡导节俭,在诏书中说:

“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

其实,众所周知,隋炀帝建东都洛阳,兴师动众,穷奢极欲等。这样看来,他在即位前及即位初的节俭倡导,就显得极为讽刺了。

写在最后

隋炀帝,很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谋略与心机,按说他排行老二,没资格继承皇位,再说一个十分优秀出众的哥哥杨勇在自己头上。

然而,杨广硬是凭自己敏锐的心机及深沉的谋略,成功将哥哥扳倒坐上了太子位。因此,论心机与谋略等,杨广是五个兄弟中最厉害的那一个,连哥哥都自叹不如。

众观杨广一生,可谓把“无毒不丈夫”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后世人眼里,隋炀帝荒淫无度、弑父杀兄等,完全就是一个残暴不仁的昏君!

但也有学者说了,史上对杨广的评价颇有争议,说他是被唐朝人所黑,他虽不是父亲杨坚那样的千古一帝,但也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他否穷奢极欲呢?

据说,在近年的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员就在扬州发现了隋炀帝的墓葬,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墓极其简朴,没有什么陪葬品,可称得上是极为凄惨。

大家对隋炀帝的印象是,穷奢极欲等,那么作为一代有名的皇帝,隋炀帝的墓葬又为何如此凄惨呢?如此看来,不是自相矛盾吗?

还有说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残暴不仁等,其实隋炀帝从小“美姿仪,少聪慧”,就是长得又帅、又聪明,且英武过人,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在国家稳定方面,经常带兵打仗,征吐谷浑、林邑、契丹、流求、高句丽等。

开凿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从杭州到北京长达2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彻底奠定了中国新的经济基础,甚至是中国的物流模式,沟通了中国南北货物流通渠道。

在科举方面,第一次设置了进士科,而正因有了科举制度,人才才开始了流动,同时突破了只有士家子弟才能当官的局限,平民百姓也可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走上仕途,如此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止,这是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还有,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外交上同西域各国交易提升贸易交流,等等,这些也都是隋炀帝的为政举措。

还有说隋炀帝沉迷女色,而其他对自己的正妻萧皇后始终十分尊重,萧皇后聪慧有教养,有人说隋炀帝是一位政Z美学家。

当然,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人,隋炀帝也有他的各种不足,如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沉迷酒色,但又比不上其他皇帝的暴虐。

在纪录片《大隋王朝》里,这样评价隋炀帝: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

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说明隋炀帝还是一位有着超凡才气的文士,据统计,《全隋诗》收录了他40多首惊艳世人的诗篇。

因此,隋炀帝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物。

综上,我们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应该更为公正与客观,并积极探索历史真相,让一代有名的皇帝最接近其真实的面目。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更多文章

  • 清朝怎么防止王权僭越皇权?方法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封建历史,因为这两种力量造成的混乱局面无数:春秋战国是由东周末年诸侯割据形成;汉朝初年七王之乱是诸侯的反叛;晋朝八王之乱,同样来自于分裂的王侯……八王之乱源头,是外戚干政;汉朝霍光之所以有废立皇帝的大权,外戚身份加成不少……但是开国功臣还是要封赏,皇亲贵胄依旧需留王,皇帝娶妻,亲家跟着重用。循环

  • 巅峰即衰弱,一统北方的前秦为何在淝水之战后就迅速崩溃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淝水之战前秦真有80万军队吗,淝水是今天的哪里,淝水之战中的淝水在哪

    淝水之战但巅峰即衰弱,一统北方的前秦准备南下灭了东晋一统天下,却在淝水之战败给了谢安,不仅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梦想,反而让强大的前秦四分五裂,北方再度陷入混乱之中,直到后面鲜卑人的北魏再次一统北方,那么强盛一时的前秦在为何统治会如此的短暂?苻洪奠定基业苻洪的本姓其实姓蒲,出生于氐族的贵族家庭,父亲蒲怀

  • 康熙最小儿子,比乾隆还小五岁,雍正待他如亲儿子,死后葬在农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胤袐的出生让康熙大为开心,一来老来得子是人生喜事,二来也说明他身体还硬朗,还可以多干一些年皇帝。康熙对因此对胤袐极为照顾,加上胤袐年龄小,不可能参与到九子夺嫡的风波中,所以在康熙去世以后,即位的雍正也十分照顾这个可爱的小弟弟。在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九日,雍正给宗人府谕旨“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

  • 唐朝时期的关东士族有多强?为何敢和皇权叫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北方士族一直到隋唐时期依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关陇集团和关东士族。关陇集团暂且不说,隋唐皇室都是由其而来。位高权重如唐时宰相薛元超,曾叹道“此生所遗憾者,未娶五姓女”,所谓五姓,即关东士族中的李、崔、卢、郑和王。就连贵为至尊的唐文宗,想为自己的公主在这几家里找个驸马,都不能如愿,人家就差直接说,

  • 康熙让大臣举荐新太子,张廷玉举荐废太子,被康熙夸得不好意思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与众皇子大臣讨论推举新太子人选,看到百官的奏折之后,便一直在问有没有推举二阿哥的人,事情正在朝着张廷玉预测的方向进展,而佟国维马齐则意识到大事不好。就在康熙的话刚刚停下来时,张廷玉立即站出来,并且递上奏折,表示推举二阿哥胤礽为太子。满朝推举新太子的官员之中,没有一个建言复立废太子的大臣,反而是一

  • 谁说女子不如男?看唐朝女子如何展现女性魅力,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一、展现时代特色的唐朝女子服饰现在我们想观瞻领略一下前人风采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影视作品、文物博物馆、网络视频等等都可以成为渠道。这里要批评一些影视作品为了博眼球枉顾史实,通过出土的文物和文字记载,足以证明像半露酥胸这种情况并不是当时女性的统一标准。我们从出土的唐代陶俑可以发现,唐代传统女子服装

  • 年羹尧被杀是因雍正忌惮?他还犯了一致命错误,皇帝不杀他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杀年羹尧真正原因,年羹尧为何被雍正杀死,年羹尧会杀雍正吗

    年羹尧,清代名将,安徽怀远人。公元1679年出生,只比雍正皇帝小了一岁。汉族出身,最终能成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册封朝廷一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能说,他付出的比普通满人还要多。年轻的年羹尧是有“才识”的,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位后来以武力闻名的大将军实则是进士出身,按照清代制度,“进士出身”为全国

  •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有什么差别?原来地位相差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时期,男子的基本衣着首服是巾帻,巾帻的样式和颜色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和职业等。比如文官主要戴介帻,武官是平巾帻,仆役戴绿帻,武吏戴赤帻,没成年的男子戴无屋帻等等。除此之外冠帽是官员才有的物品,不同的官员戴的帽子不同,不同的场合也要戴不同的官帽,有非常多的讲究,也不一一详述了。值得一提的

  • 唐朝的休闲活动为何这般繁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生活很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有多繁华到什么程度,唐朝简介

    引言:人的生活是需要不断变化的,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人们一定需要部分时间来放松大脑,舒畅身心,达到动力和压力的平衡。一般来说,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繁荣的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也会更加繁荣。从中国古代的时代发展特征来讲,唐朝的休闲活动算是相对繁荣的小高峰了。不管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底层百姓,人们都

  • 康熙支走宠爱的十四子,传位给四子,其中原因雍正可能理解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有十几大悬案,其中之一的那就是雍正继位,这也是围绕史学家几十年所解不开的一个谜团,雍正当时到底是如何继承皇位的?在康熙年间,太子两废两立,使得九王夺嫡变得异常惨烈,其中分为了三个党派,一党是太子党,二是老八党,三史老四党。结果就很明显了,使用这一倒赢得了最后夺嫡的胜利,成为了清朝的皇帝。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