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用生命换来的启示:过不了人才关,就入鬼门关

袁绍用生命换来的启示:过不了人才关,就入鬼门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41 更新时间:2024/1/11 9:35:02

那么,袁绍到底在人才问题上犯了哪些错呢?

一、留不住顶级人才

三国里的顶级人才,绝不是只有卧龙、凤雏二人,袁绍手下的荀彧、郭嘉也是,可是袁绍却留不住这3人,眼睁睁看着他们投了曹操。

荀彧是颍川名士,年纪轻轻就被人称赞有“王佐之才”,曾在皇帝身边出任掌管纸笔墨的守宫令,后来因为看不惯董卓专权,到袁绍的大本营冀州避难。袁绍找到荀彧,待以上宾之礼,可是荀彧在袁绍那儿没待多久便走了,投奔了曹操。

荀彧战略战术皆精,不仅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还在平吕布、战官渡、袭荆州等具体战术上有很大贡献。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郭嘉也是颍川人,早年也想在袁绍军中谋发展,可是待了没多久也离开了。

郭嘉离开袁绍,隐居六年后被同乡荀彧推荐到曹操军中,郭嘉与曹操只谈了一次话,便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郭嘉对曹操的主要贡献,一是在曹操犹豫傍皇之际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让曹操坚定了与袁绍决战的信念;二是帮曹操攻克下邳,擒杀吕布;三是劝曹操北伐乌桓,将袁绍残余势力袁尚袁熙部消灭,也成功解除南下的后顾之忧。

(郭嘉)

2大顶级人才,本来都是自己人,却变成了敌人;在袁绍处沒发光没发热,在曹操处却绽放光芒,令人深思。

说起荀郭二人离开袁绍的原因,《三国志》记载了郭嘉对袁绍的14字评价:

“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翻译过来就是:不懂得如何用人,思考多,不得要领,谋划多,没有决断。其实早在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就评价袁绍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可见,顶级人才对自己的老板是有较高要求的,他不会被动地由你选择,他会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要求选择老板,就像千里马也认主人一样,你驾驭不了他,他便不认你。

二、听不进人才的意见

荀彧与郭嘉这样的顶级人才离开后,袁绍依然有田丰许攸这样的优秀人才,连孔融都称赞田丰与许攸是“智言之士也”。那么,袁绍又是怎样对待田丰和许攸的呢?

我们以官渡之战为例来看看。

先说田丰。

《后汉书》记载,官渡之战前,袁绍已有意消灭曹操,但苦于没有良机。公元200年1月,良机来了,曹操因刘备斩杀他的属下车胄,不顾许都安危,提大军攻伐刘备。田丰力劝袁绍,此时率军袭击曹操后方许都,可陷曹操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中,一战可定乾坤。可是袁绍却以“小儿生病,无心作战”为由推掉了。田丰坐看良机消失,徒叹奈何!

一月后,曹操打败刘备,占领刘备地盘,又回师许都,将防线布置得严严实实。此时,袁绍却决定发起官渡之战,彻底击败曹操。田丰又劝袁绍,说先机已失,现在曹操各方面都有准备,无隙可趁,只能等待;不宜进攻,进攻必败。袁绍大怒,不仅不听田丰之言,反而以惑乱军心为由将田丰关入大牢。结果是田丰预言成真,袁绍在官渡大败亏输。

再说许攸。

其实,袁绍在官渡之战开始后,又有一取胜良机,又有人提醒过袁绍,他还是没抓住。

据《汉晋春秋》记载,战争之初,袁绍兵多,曹操兵少,为了全力对付袁绍,曹操将绝大部分兵力集中到前线,又一次造成了许都空虚的危局。谋士许攸敏锐地看到了这一良机,急忙找到袁绍说:“曹操兵少,我们兵多,我们可以一边正面进攻,一边派一支精兵连夜奔袭,攻陷许都,把天子抢回来,再捉曹操,一定能成。”袁绍却高傲地说:“不,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以消我心头之恨。”

袁绍居然觉得许攸的办法“见效慢”,不痛快,他想一鼓作气活捉曹操。

袁绍第二次错失了良机。

之后,许攸降曹,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的屯粮基地乌巢,成为官渡之战中袁绍失败的关键。

(许攸)

三、处理不好人才的派系关系

袁绍麾下的谋士形成两个派系,一是河北派,一是河南派;河北派如田丰、审配、张郃等,河南派如许攸、郭图逢纪等。

河北派与河南派斗争十分激烈。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河北谋士审配为了打击河南派,以“许家违法”为由,逮捕了河南派主将许攸的家人,危及到许攸,许攸见势不妙只好投降曹操以自保。

不久,河南派谋士郭图又向河北派战将张郃使绊子。郭图向袁绍建议攻打曹操大营,袁绍派张郃、高览攻打,结果失败。郭图的建议造成了袁军的损失,他怕担责,居然诬告张郃,说张郃不尽力,并且对袁军的大败十分高兴。张郃知袁绍疑心重,耍嘴皮子又耍不赢郭图,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见张郃投降,高兴得合不拢嘴,把张郃的投降比作“韩信归汉”,拜张郃为偏将军。

河北派与河南派除了互相伤害外,还经常在袁绍的中军里舌战。比如“要不要挟持汉献帝”这个问题,河北派谋士沮授极力主张“挟之以命天下”,河南派谋士则认为汉献帝不值得挟持。两派互不相让,恨不得打架。还有“要不要与曹操开战”的问题,河北派认为应该休养生息,河南派郭图则力主开战,又是一顿争吵,双方都面红耳赤……

袁绍没有能力协调两派的关系,只能任由他们争吵。

曹操则不同,曹操麾下也有两派,颍川派和曹氏、夏侯氏派。但曹操安排得很好,颍川派为谋士派,专门出主意;曹氏、夏侯氏派则只管征战沙场,杀敌致胜。曹操自己居中,进行决策与调度。袁绍驾驭人才的能力很显然不如曹操。

总结:袁绍留不住顶级人才,听不进优秀人才的劝谏,协调不了人才的派系关系,这样的“统帅”,不输才怪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孟尝君在齐国别瓜分的时候,为什么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首先无可厚非的是,孟尝君食客三千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臂助,孟尝君事秦的时候就充分体现出了孟尝君门下食客的威力。战国时期,孟尝君以贤名著称,天下间的有能之士很多都想投靠孟尝君,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孟尝君礼贤下士,什么样的人都能在孟尝君这里获得生存生活的机会,为那些有一技之长

  • 司马炎“羊车望幸”选上万美女,娶才女左棻点缀繁华令其凄苦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炎的晚年坐羊车,晋武帝司马炎与羊车望幸的典故,羊车望幸典故

    司马炎上位时,年仅30岁,作为一个帝国开创者,拥有大半江山,为此君临天下、意气风发,开始荒淫无道地享受人生。一、司马炎荒淫无道的招数:羊车望幸公元281年,贪色荒淫的司马炎将吴、蜀二国的后宫5000美女都调入他的后宫,加上他亲自从民间掳掠来的5000美女也都纳入后宫。如此,司马炎后宫佳丽逾万人。但这

  • 战国杀神白起-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可惜犯了官场大忌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杀神白起,油管评价杀神白起,白起是战神还是杀神

    [var1]武安君白起[var1]武安君白起主要战绩一是伊阙之战,灭魏韩军24万。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var1

  • 霍光废了在位27天的刘贺后,为何会选没落皇孙刘病已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霍光为什么扶持刘病已,汉朝的霍光和霍去病什么关系,汉朝的霍光和霍去病是啥关系

    刘病已传奇的经历曾记否,当年刘据被江充所逼,造反失败,最后只好带着儿女和姬妾集体逃亡到湖县。就在湖县,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所有姬妾全都被追杀。其他人,凡是与刘据交往过的,通通被关进监狱,听候处理。于是乎,一个与刘据有着血缘关系的人,成为了当时最小的劳改犯。此人名叫刘病已,又称曾皇孙。起初,刘据纳

  • 杨氏吴国历代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国杨氏后人,古代有没有杨氏帝王,吴国历史帝王简介

    [var1]为区别于春秋战国时的吴国和三国时的吴国,称为“杨吴”;同时,因地处南方,也称为“南吴”。南吴是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政权,并占据富庶之地。其统治期间,未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恢复了唐末以来被破坏的经济,为北宋江南的繁荣奠定基础。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南吴奠基人。占据江淮一带的

  • 假如韩信没有死,派韩信去攻打匈奴,会不会就不用和亲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投靠匈奴是真的吗,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打匈奴,韩信匈奴

    汉唐的和亲,并不是打不赢,宋以前,如果中原王朝想打游牧民族,通常是碾压他们,你看东汉就知道了,随便一个外戚就可以打残匈奴,难道外戚都是带兵的高手?打个比喻,比如,你们村有个地痞流氓,到处偷东西惹事,是大家打不赢他?显然不是,只是没人愿意惹他罢了,他经常到你家偷东西,破坏你家的门,次数多了,你打他一顿

  • 晋国如何邦交?浅谈春秋时期影响晋国邦交的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国兴衰的原因,春秋晋国如果不分裂会怎么样,关于晋国的问题有哪些

    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的衰落,各诸侯国逐渐脱离周王室的掌控,政治模式从以天子为中心逐渐向以诸侯为中心转变。政治模式的转变使以大诸侯国为核心的邦交成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特色,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处理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var1]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晋国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国情和国际局势的邦交策略,逐

  • 刘邦三术:屈伸术、用人术和帝王术,学会任何一招,都能受用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子孙到2020多少代了,刘邦教学,刘邦最强出装秒人秒肉

    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他身上真的没有可取之处吗?不是,他身上有很多可取之处,甚至优点比项羽都要明显。比如这三术,绝对是祖师级别的。学会任何一招,都会让我们受用无穷。壹 刘邦的屈伸术刘邦有没有过人之处?连史书都说他是一个无赖,其实,除了用人,刘邦还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今天说这点,一般人做不到。一、不

  • 祸其在此、君欲已甚-‘盂之会’上争盟不成反被擒的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在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召开的鹿上之会中已经大大得罪了楚、齐两大强国,但自认为是‘诸侯霸主继任者’的宋襄公自信心依旧爆棚,根本没有感觉到楚成王和齐孝公的不满及愤概,还在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楚成王、齐孝公奉自己为‘盟主’,并让他们通知各自的附属国,在下一次会盟时,前来参会,在会上公

  • 儿子与情夫哪个亲?晋国的栾盈之乱,全因母亲能坑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晋文公时代走向霸权,晋国采取“国无公族”的办法解决了公子抢夺国君之位的老大难问题。但卿族力量迅速扩张,为此,国君只能拉一派打一派,分化公卿。晋国国君打压嚣张跋扈的公卿,前后有多次,影响最大的有过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597年,晋景公灭掉了赵氏大宗,即著名的“赵氏孤儿案”;(详情可爬楼阅读我的-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