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为区别于春秋战国时的吴国和三国时的吴国,称为“杨吴”;同时,因地处南方,也称为“南吴”。南吴是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政权,并占据富庶之地。其统治期间,未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恢复了唐末以来被破坏的经济,为北宋江南的繁荣奠定基础。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南吴奠基人。占据江淮一带的杨行密遏止了朱温南进步伐,避免大范围战火纷飞,形成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立的局面。选拔贤才,轻徭薄赋,使得江淮一带经济有了较大恢复。905年,杨行密去世,谥号武忠王,其子杨溥称帝后,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var1]
杨渥(886年—908年),字奉天,杨行密长子,南吴第二位国君,905年—908年在位。生性喜好游玩作乐,辅佐大臣徐温等人屡劝不听,其亲信不断欺压功勋旧臣。907年,徐温等人发动政变,控制了军队和朝廷。次年,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谥号景王,其弟杨溥称帝后,追谥为景皇帝,庙号烈宗。
杨隆演(897年—920年),字鸿源,初名杨瀛、杨渭,杨行密次子,南吴第三位国君,908年—920年在位。908年,杨隆演被徐温拥立继位。919年,南吴正式独立建国,并未称帝。年少即位,政权由徐温掌控。称王独立建国,不是它的本意,经常闷闷不乐,酣饮解闷。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称帝后,谥号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var1]
杨溥(900年—938年),杨行密第四子,南吴末代国君,920年—937年在位。920年,杨隆演去世,徐温迎立杨溥为吴王。927年,杨溥称帝,军政大权皆由徐氏掌控,只不过是为了徐氏篡位称帝做好准备。937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李昪),南吴灭亡。938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