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3年安徽发现包拯墓,墓内只有一座金丝楠木棺,墓室内十分寒酸

1973年安徽发现包拯墓,墓内只有一座金丝楠木棺,墓室内十分寒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29 更新时间:2024/1/25 6:59:01

钢铁厂

前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安徽合肥的一处钢铁厂,工人们在建造石灰窑洞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一座古墓,当地的考古专家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迅速地赶到了现场。

包拯剧照

到达现场后,就听见现场有人在议论,说这座墓是包拯的墓葬,专家听后兴趣大增,便立刻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保证剧照

包拯去世

说起包拯,那大家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作为在民间极受大家爱戴的大清官,包拯的名声是非响亮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公元1062年的五月,包拯在枢密院工作的时候突然患上了疾病,之后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于7月3日离开了人世。

在包拯的身上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推敲的,当然除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当时他出殡的景象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包拯去世

据说,当时包拯死的时候,从他的家中一下子抬出来了21口棺材,分别朝着不同的方进行安葬,这么做倒也理解,毕竟包拯一辈子刚正不阿,得罪了太多的人。

曹操剧照

这些人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因此在死后包拯害怕被他们进行报复,于是就选择了一种这样的方式进行入葬,这样还是比较稳妥的一个办法,曹操的72疑冢使用的就是这样的办法,以至于迄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找到真正的曹操墓。

安徽

多年以来呢,对于包拯真正被埋葬的地点是颇具争议的,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数河南和安徽了,这两个省份相互争得也是最厉害的,不过争论归争论,始终没有出现确切的结论,但是,这次在安徽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墓葬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对这座古墓的发掘工作完全结束之后,发现这座墓的里面并没有什么很大价值的东西,但是能够确定的是这是一个假墓,所以专家们就推断,这座墓很有可能就是包拯那21口棺木中的其中一,那么真正的包拯墓到底在哪个地方呢?

巩义

在专家翻阅史记资料之后,大家发现除了在安徽,还有河南的巩义都有过包拯墓的传闻,这两个地方也都是包公墓流传最广的地区,于是专家为了调查真相,就决定成立专家组动身前往河南一探究竟。

合肥

新的发现

就在调查组准备动身前往河南调查情况的时候,一个新的消息出现了,还是在安徽的合肥,有个叫肥东县的小县城,当地的村民在田耕的时候,在附近的荒地上挖出了一座古墓,而且这位村民猜测这很有可能就是包拯的墓葬。

于是专家组立刻就赶往到了肥东县的现场,经过专家初步的勘测,专家发现这片荒地的附近,可不止这一座古墓,见此情形专家大喜,于是就立刻就封锁了现场,然后就组织了专业的发掘队伍,快速地开始了工作。

果然这次的发掘工作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后,专家就断定这就是一处家族的墓葬群,随后在考古队伍的专业挖掘下,还真的发现了12座古墓,但是随着这12座古墓的出现,眼前的景象却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了失望。

金丝楠木棺

因为这些墓葬无一例外,全部都显示特别的简陋破旧,就在专家准备草草收场的时候,一口金丝楠木棺的出现,吸引了大家的高度注意,只见在这口金丝楠木棺的下方,存在着六个铁环。

不看墓室,单从棺木来讲还是比较豪华的,毕竟这种材质的棺木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十分昂贵的,而且在古代能用得起这种棺材的人,身份肯定是不一般的。

保证剧照

随后,专家就把这口金丝楠木棺椁给打开了,打开棺椁后,几块零零散散的骸骨出现在了专家的眼前,但是让专家真正兴奋的是,在这些骸骨中夹杂了几块破损的墓志铭,经过对墓志铭上字迹的翻译,只见上面写着,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名的字样。

古墓发掘现场

看到这些字迹专家们就来了兴趣,看来这座墓和包拯还真的有关系,而且根据墓葬总体的情况来看,这种简陋程度是很符合包公两袖清风的风格的,考古专家越想越激动,于是就加快了发掘的速度。

包拯和夫人剧照

墓志铭

果然,在墓室的角落中又有了一处新的发现,又一块破损的墓志铭被专家给挖了出来,在专家仔细地辨认之后,发现这块墓志铭居然是包夫人的,这无疑让专家的信心更加的充足了起来。夫人的墓志铭都被找出来了,那这一定就是包公的墓葬了吧。

于是就立刻对棺椁里的尸骸进行检测,在一系列的检测比对后,专家发现这些骸骨的主人年龄是比较大的。

包拯剧照

据史料记载,包公在去世的时候,也已经60多岁了,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墓是包拯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虽然还是没有确切证据来证明,但是这些发现无疑也给考古队带来了坚实的信心。

古墓发掘现场

随后,考古队把这座墓葬发掘完成后,因为没有找到确切能证明就是包公墓的证据,于是便决定把这一大片荒地下的墓葬群,全部给发掘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工作,墓葬倒是清出来不少,但是始终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

宋朝官员

看着墓葬,专家非常困惑,作为当时以清正廉明著称的宋朝二品官员,墓室简陋点是很符合形象的,但是棺木用金丝楠木这种奢侈品作为材质,是不是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而且墓室里又没有一件随葬品,这确实是非常的奇怪,这下整个事件又显得被动了起来。

守灵人

包拯墓找到了?

不过,随着一个人的出现,整件事情出现了非常大的转机,一个自称为包公守陵的老人来到了考古队伍中,对着专家说道:"我看你们挖了一天了,也真辛苦,看来你们是真真切切的想找到包公的墓地,那我就刚告诉你们吧,你们找到的这片荒地是对的,但是却挖错了地方,包公墓就在那个地方。"

荒地

说着老人的手指向了不远处的一片荒地上,对于突然出现的老人,专家也是半信半疑的,但是苦于发掘工作遇到困境了,也就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万一人家说的是真的呢?于是考古队伍便顺着老人所指,来到了这片空地上。

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考古队员发现,这个地方还真的是有点意思,只见一个由石头建成的地宫被工作人员给挖了出来,当然这座地宫早已被毁坏的相当严重了,经过专家的现场勘测,发现整座地宫大概三十多平米,里面的任东西,包括放棺椁的棺床都已经被毁坏了。

种种迹象来看,这就是遇到盗墓贼了,这自己为了找包公墓费了多少年始终没有效果,没想到盗墓贼却早已经把这里洗劫一空了,看来盗墓贼还是技高一筹啊,专家更是直呼“真实丧尽天良”。

木俑

经过对地宫的清理,发现整座地宫也仅仅就剩了一个木俑了,看着这个木俑,专家发现这是个宋朝二品官员才能够拥有的物件,宋朝的制度是很严苛的,几品官员能够用哪些东西都是非常严格的,因此从这个木俑就能推断出,这座地宫的主人身份一定就是二品以上的官衔。

包拯剧照

当然这就和包公的官位对上了,种种线索结合起来推断,这座地宫就是真正的包公墓,而且考古队员还在角落里发现了墓志铭,在一番调查研究后,专家组确定了,这就是包公真正的墓葬,之前发现的那个简陋的墓葬,那就是包公夫人的。

墓室内

包拯墓葬背后的故事

这时候真相是找到了,但是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包公要给自己的身后之事,给整得这么复杂呢?简陋的墓葬里放了一座金丝楠木棺?还把夫人的墓志铭放了进去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了彻底查清背后的真相,专家便查阅了大量的史书,最后算是找到了两种还算合理的解释。

金兵

其一在北宋末年,当时的金兵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每次在南下作战的时候,都会在当地进行疯狂的烧杀劫掠,而且还会对当地的贵族的墓葬下毒手,它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不会空着手回去。

包拯剧照

于是,当包公的后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加大了对包公墓葬的保护程度,他们就在其中一处简陋的墓葬中摆上了金丝楠木棺,以此来造成这就是包公墓的假象,即使没有找到棺椁,他们也不会太在意这些细节的,因此包公在死后就会不被被外界的不法分子所打扰。

包拯剧照

其二,还有一种说法,包公呢,生前确实铁面无私,所以在办案子的时候就会得罪了大量的权贵,于是包拯为了在死后不被报复,所以才想到了这种办法,但是这依然不能够让他安心,于是就吩咐后代的子孙,给自己制造了这就是“包公墓”的假象。

盗墓贼剧照

不过呢,即使绕了这么一大圈,最后呢,还是逃不过盗墓贼的手掌心,设想一下,逃过了金兵,逃过了当朝权贵,却还是栽在了盗墓贼的手里,确实也是够悲催的了。

包拯剧照

虽然包公的墓葬,到目前为止,里面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了,但是还是出土了几件精美的瓷器和一点点的器具,这些许的东西也是能够对研究包公历史贡献出一点价值的。

汞元素固态水银

结语

而且,包公的死因到目前为止也是含糊其辞,专家在把包公仅剩的30多块尸骨拿去分析后,居然发现了大量的汞元素,这也使得包公的死因更加的扑朔迷离了起来。

包青天

种种的发现,证明了围绕在“包青天”身边的谜团还有很多,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谜团终将会一点一点地被解开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电影《满江红》里,秦桧为啥不认为自己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说这部电影里面的秦桧吧。首先,替身将一个完整的形象分解成不同的镜像。我觉得他的替身梗非常巧妙,因为有很多事情不是他自己去完成的,而是他的替身去完成的;他的替身呢,又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所以这两相交错起来,一个完整的秦桧没有获得对于整个事件完整的真相,那么于是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平庸之恶,导致

  • 被灭10族的方孝孺到底有多冷血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我们先从方孝孺说起。方孝孺是浙江海宁人,自小聪慧,被誉为神童。其父方克勤是一代清官,洪武四年任山东济宁知府。然而,清官并非都是有好下场的。在明初的三大案之一的“空印案”中,方克勤被朱元璋冤杀。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方孝孺被建文帝看中,召到南京当了帝师。在辅佐建文

  • 《明史》记,“能埋尸者,官给银四分”,明朝的救荒举措超过宋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作为中国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文治武功,都堪称典范,是很多国人的情感归属和精神留恋处,但明朝其实是个多灾多难的王朝,其灾之多,让后世许多研究者都不忍卒读,在灾荒之下,明朝的救荒成了维系一个王朝的根本举措之一,也成了我们了解这个风云多变的朝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旷世灾情与推崇儒家孝文

  • 义军内斗,李自成诛杀罗汝才-明末史之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杀罗汝才的恶果,历史上真实的罗汝才,罗汝才

    献忠因兵败受抚,驻兵谷城,汝才亦诈降。自成潼关兵败,仅十八骑撞围而出,投献忠。献忠以为自成将来必与己争天下,遂起杀心,汝才竭力活之,自成得脱。献忠汝才亦再次起兵举义。因献忠蛮横,汝才北上,与自成并营,连败官军,自成称“奉天倡义大元帅”,汝才次之,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献忠惨败于秦良玉,投到汝才

  • 李自成的大顺为何只存在四十多天就覆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当时的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内有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外有关外的满族人虎视眈眈,四个政权一时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但这个平衡也极为不稳,一时间风雨欲来人人自危。李自成在3月带兵进攻大明王朝,平衡局面瞬间被打破。李自成的大顺军充分抓住了繁徭苛税的重点,喊出了只要参

  • 据《战国策》记载,宣太后临终时,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历史上的芈八子、宣太后不仅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女人。作为秦惠文王的后妃之一,芈八子地位不高,生子不多,儿子嬴稷也被送到燕国做人质,可见,她并不怎么受宠爱。秦武王意外死亡,嬴稷艰难即位后,作为生母,芈八子这才风光起来,并开始临朝称制,史称宣太后。此时,宣太后

  • 为什么民间会把比干供奉为文财神,比干和财神究竟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极力进谏,反被挖心一个国家要繁荣稳定和谐,首先要富起来,同时也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从这个角度来看,毕干提倡减赋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铸。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富裕强兵的目标!因此,在商纣王统治的早期,这个国家非常强大和繁荣。虽然商纣王也有他的统治能力,但比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纣王

  • 周武王的战略分封:北有燕国,东有鲁齐,南面有谁?十年前才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武王分封诸侯一览表,燕国为什么坐拥60万大军,秦国赵国燕国楚国是哪些地方

    根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之后,先后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武王兄弟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只有极少数外姓之人,可谓是“皆举亲也”。然而,周武王并非随便分封,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分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边疆或商人势力较大的地区,比如将召公奭分封在了北面燕国,将周公旦分封在了鲁国(鲁国初期应在河南鲁山一带),将姜子

  • 当你贫穷的时候,你的父母都瞧不起你,这是六国宰相苏秦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苏秦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秦曾经说过一句话:“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var1][var1]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你贫穷的时候,你父母都不把你当儿子;你富贵的时候,亲戚都害怕你。人生在世,富贵权势,怎么能忽略呢?”为什么苏秦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是

  • 作妖的祖先,可怕的氏族,这才是商衰败之路,别把错都算纣王头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妖的祖先任何朝代的治乱兴衰都有一个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兴是几代帝王不断治理的成果,而衰也是几代乱世积重难返的结果。虽然商王朝是断送在纣王手上的,但这个锅让他独自来背,有点冤。咱们简单回顾一下商朝的衰败之路。战神夫妇商朝最后一个中兴之主是高宗武丁。武丁年少时被父亲派到民间去历练,所以深知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