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下)-常败将军诸葛亮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下)-常败将军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94 更新时间:2024/1/19 1:49:27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已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刘关张赵、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更是无人不知。但笔者近来偶得一手抄本(据说已是孤本),里面所描述的三国人物与《三国志》里的描写大不一样,由于该书属无作者、无出版社、无年代的三无产品,其真实性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认证,但对三国发烧友们来说倒是值得一读。现摘录其中几个关键的历史人物的重要章节给各位读者,希望大家姑妄听之,姑妄笑之,却不可全信之,亦不可完全不信之……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

下部:常败将军诸葛亮

三国后期的诸葛亮与史书上描写得就差不多了。刘老大仨兄弟人都死了,诸葛亮也气顺了,如今他是老大,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了。篡位是万万不可的,还是早些打下江山就回南阳老家种地吧。于是就有诸葛亮南征北战。然而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只是每次北伐失败都有借口:

第一次北伐:

明明是用人不明,却让马谡当替死鬼,先帝临终前可是提醒过孔明慎用马谡的哦。

刘备临终前曾对孔明说马谡不可大用

第二次北伐:

因粮草跟不上,和郝昭领的魏军对峙一月,久攻不下又无良策,只好退兵;

劳师远征,缺粮成为蜀军最大软肋

第三次北伐:

郝昭病故,孔明见死了对头再次出兵北伐,不料碰到更难缠的司马懿。司马懿坚守不出,孔明就没招了。最后听说张飞的宝贝儿子死了,赶紧吐了口血病倒,北伐大军就得撤了。

死了个小将就晕倒,得锻炼身体咯

第四次北伐:

这次是司马懿主动来攻,后来发现斗不过诸葛亮又坚守不出。孔明又没辙了。刚好后主阿斗听信谗言,假说自己想念相父要招诸葛亮回来聊天。孔明只好班师。

打不赢都怪阿斗拖后腿

第五次北伐

二军对峙,蜀军又出粮草问题。李严因筹备粮草不及谎报军情,蜀军又退。李严作为可以统揽中外军事的托孤大臣混到这地步也没谁了。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混得实在憋屈

第六次北伐

这回差点将老对头司马父子仨人烧死在上方谷。可惜一场大雨救了他们的命。司马懿来个坚守不出,孔明就只能干瞪眼。按老顽童周伯通的说法,武功高低有屁用,谋略高低也是没屁用,最后只能比谁命长,结果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的孔明在寿命赛跑中输给了排名三国第一的忍者神龟司马懿,只能先Game-Over。(我想用SL大法重玩一遍行不行啊。。。)

孔明哀叹自己碰到三国第一忍者神龟司马懿

以上6次北伐,诸葛亮基本上败在粮草上。所以只要二军一对峙,蜀军粮草跟不上就要退兵。孔明最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弄出了木牛流马,最后一次出祁山时干脆搞起军屯,准备跟司马老弟玩论持久战,怎奈人命不敌天命。当然,如果诸葛亮是神的话,在对方坚守不出时能有办法破敌也成,很可惜,他不是神。

曹魏经营中原已久,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反观蜀军自从夷陵大败后元气大伤,5虎将到二出祁山时已死得一个不剩了,落到“廖化充先锋”的尴尬局面。加上连年用兵,国力日虚。六出祁山说是主动北伐,还不如说是小规模的军事骚扰。孔明到临终时也意识到以一隅敌全国胜算太低,也深深后悔自己当年意气用事和刘黄酥耍心眼内耗,弄得原来拥有5虎上将,2个超级军师,带甲几十万的蜀汉政权没能在全盛时期一统天下。故而留下遗言,要求部下回去后守住各处要道,千万不要再北伐了。可惜各位将军没领会好,以为他在说糊话。在诸葛亮死后,他的关门弟子姜维又多次北伐,一再骚扰魏边境。这些努力当然都是徒劳的,而且还耗尽蜀汉政权所剩无几的最后一点点元气,最后曹魏只“南征”一次,就把蜀汉给灭了。

自诩孔明接班人的姜维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

纵观诸葛亮一生,胜仗当然也打了好几场,最拿得出手的就是7擒孟获。但孟老大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哪知道什么战争艺术?孔明略施小计就把老孟和他手下几个把兄弟玩得团团转,孟老哥别说让孔明给抓7次放7次,就是抓100次放回去还会傻不垃圾的让人第101次抓回来。

孟获脸皮再厚给人拿了7次也得向孔明低头

如果诸葛亮抓住狡猾狡猾的司马懿,我看立马就砍了。只怕从大帐押到辕门都担心给人逃了去,根本不敢放那怕一次。好不容易把司马一家三口围在上方谷,也没把握活捉,手忙脚乱地又要上演火烧藤甲兵的好戏,可惜幸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孔明了,连孔明自己都承认杀伐过重,有伤天和,老天都不帮他了---否则能在赤壁大战呼风唤雨的孔明怎么算不出当天有大雨降临?

困在上方谷火海里的司马父子三人遇到暴雨喜极而泣

总之,孔明的胜仗打不少,败仗也没少打。单看6次北伐都没成功,说他回回都吃了败仗退回来也不过份,孔明当个常胜将军当然没份,常败将军就算不够格,八九不离十我看也是有的。

偶是屡败屡战滴诸葛孔明

以上卡通诸葛孔明是当年在起点中午网连载小说的封面,感觉好亲切的样子。

(全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村庄档案 - 苏家屯区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 与张良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不把背面的文字描红呢?地名来历。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据《苏家屯区区志·建置》记载,清顺治年间,先张、廉二姓移民居此,称张廉堡,后因谐音及便于书写,改称张良堡。廉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芈姓。廉姓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是最

  • 《商周春秋》读后感1000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周春秋》 书籍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一种成王败寇的思想,有人在对周武王姬发做评价时却是喜欢评论其灭商的丰功伟绩。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书写的,想想历史可能都被简单化了。设想一下如果周武王在公元前一零四六年的那次牧野大战中没有取得胜利的话,历史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对于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可以说文物很难比有确

  • 家风家训·兴家之道|北宋范氏忠正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家风,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也是给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沿袭,体现着整个家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在#家风家训里的兴家之道#中,我们一起追溯中国历代治家兴邦的典范家族,学习古人治家兴家的智慧,在子女教育、自我提升、家庭治理方面,收获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育儿

  •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呼韩邪病逝汉成帝拒绝她归汉,她被迫嫁给继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嫁给了谁,汉成帝王昭君,王昭君嫁给第二任的单于年纪多大

    面对王昭君的请求,汉成帝是不会同意她回国的,因为对于汉成帝来说,让昭君再嫁,对他来说,一点伤害都没有,反而还能促进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和平,所以他乐得就这样做好了。毕竟在他看来,接王昭君回来,耗时费力,而且还要再选一个公主嫁到匈奴,与其这样费事,不如直接就让王昭君“从胡俗”,直接嫁给下一任单于就好了。但

  • 孔子气急之下骂了学生一句脏话,流传数千年,如今却成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随口骂了哪句脏话,孔子说的话竟然是老师的口头禅,孔子说过的一句脏话

    [var1]▲至圣先师孔子。(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孔子曾经有一个叫宰予的学生,而这个宰予经常爱问孔子很多很奇怪的问题,他曾经问道:“若是人的仁道在一口井里,那人会跳进井里去吗?”这个问题真的很奇怪,让人捉摸不透他在想什么。孔子提倡周礼,他认为一定要遵守“丁忧”,若是父母离世了,儿子的话要为他们守孝三

  • 权势滔天的赵高,为何会被自己扶持的傀儡皇帝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剧照我们都知道赵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秦始皇驾崩以后,串通丞相李斯篡改遗诏杀死了太子扶苏,而改立了公子胡亥为皇帝。胡亥称帝后,又开始大肆地残杀大臣铲除异己,可谓是权势滔天,甚至还指鹿为马戏弄秦二世胡亥。赵高剧照虽然赵高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还是不满足,甚至开始谋划自己想当皇帝,只不

  • 新四军活捉韩德勤,陈毅让装不认识,混在俘虏里放走,韩:我不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四军活捉韩德勤全集,韩德勤,韩德勤历史评价

    [var1] 1943年,尽管国共表面已经达成了共同抗日的约定,但是贼心不改的老蒋还是想着要把共产势力打压住。于是命令一些高级将领对我们的新四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偷袭。 韩德勤就是一个十足的反共分子,积极支持蒋介石的一切行为言论,拥护老蒋。但是在抗战时期,我国的战争局势还是很严峻的。面对日寇的不断挑衅,

  • 更始帝刘玄早于光武帝刘秀复兴大汉,为何不被东汉承认为合法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更始帝刘玄在位多少年,刘玄和刘秀谁更正统,刘玄个人简历

    众所周知汉朝因为王莽的新朝而分为西汉与东汉两部分,但在东汉之前还有一个玄汉政权,是它完成了推翻新朝而复兴汉朝的大业。那为何东汉不承认玄汉皇帝刘玄的合法性呢,且《后汉书》也把刘玄写入列传而非本纪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刘玄反新始建国元年(9年),西汉权臣王莽篡汉建新,由此中华大地进入新朝时代。然而王

  • 精讲古代妆容|芈月也能化错妆?历史上楚国小姐姐是怎么化妆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先秦时期的人们平时也会化妆吗?历史上楚国小姐姐们都是如何化妆美颜的?之前热播的《芈月传》、《思美人》等以楚国文化为背景的电视剧中,那些楚国小姐姐们精致艳丽的妆容,那些精美绝伦的华服,甚至女主芈月后期的霸气烟熏妆,历史上都真实存在过吗?大家好,我是@张瑞水下看世界 创作团队——咩咩羊,专门从事先秦楚文

  • 廷尉监隐蕃:魏帝曹叡派到吴帝孙权身边成功潜伏的细作,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太和四年(230年),魏人隐蕃假意叛魏降吴,成功潜伏到孙权身边当了细作。那隐蕃的成果如何,对东吴的统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少有口才建安十四年(209年),隐蕃出生于青州的一个大户家庭,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欢读纵横家的书籍,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的人。黄初七年(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