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精讲古代妆容|芈月也能化错妆?历史上楚国小姐姐是怎么化妆的?

精讲古代妆容|芈月也能化错妆?历史上楚国小姐姐是怎么化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4/1/19 11:12:56

先秦时期的人们平时也会化妆吗?历史上楚国小姐姐们都是如何化妆美颜的?之前热播的《芈月传》、《思美人》等以楚国文化为背景的电视剧中,那些楚国小姐姐们精致艳丽的妆容,那些精美绝伦的华服,甚至女主芈月后期的霸气烟熏妆,历史上都真实存在过吗?

大家好,我是

@张瑞水下看世界

创作团队——咩咩羊,专门从事先秦楚文化研究。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楚国小姐姐的美妆小课堂,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楚国小姐姐们,曾经是如何妆饰打扮自己的。

[var1]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遍布各地。楚国是其中的一个大国,他们王族的祖先是黄帝的子孙。公元前11世纪,楚人的首领鬻【yù】熊就为周文王效力。到了周成王时期,鬻【yù】熊的后代熊绎被封于楚,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中的子爵,楚国自此建立。

从楚国建国到公元前223年为秦国所灭,在八百多年的时间里,楚国先后灭了数十个小国,鼎盛时期的楚国疆域囊括了汉水(汉江)、淮水(淮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半个中国,堪称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楚国地大物博、腹地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富足的生活也令楚人精神愉悦,盛行尚美之风。

[var1]

爱美之风,楚人皆有之。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就曾为楚王的梦作赋,楚王梦见到一位楚国神仙姐姐,梦醒后还念念不忘,于是这位大诗人是这样描写楚王梦中的这个楚国神仙小姐姐:“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1]

宋玉公子的诗句,描写了那位楚国神仙姐姐出门上车前的优雅身姿。她先摇动佩饰转过身去,再敲响车子上的玉铃,然后整理好自己的衣装,最后又收敛起先前的容颜,给诗人留下了高冷的一缕惊艳,这才款款离去,留给这位痴情的诗人无尽遐想。

[var1]

宋玉这位大诗人没有为我们精细地描述这位楚国神仙姐姐到底是什么惊艳的妆容,那么,接下来由我来为大家解开楚国这位神仙姐姐的妆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年又是具体如何化妆的,和今天大家化妆有什么不同吗?我们赶紧来一探究竟吧。

[var1]

后人想象的神女造型

想要了解楚国小姐姐们的妆容,我们就需要借助考古发掘资料和先秦文献记载。当我们走近先秦楚墓及带有浓厚楚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不难发现楚国小姐姐们非常注重妆饰,她们有着精致、复杂的化妆程序,个个堪称时尚美妆博主。

[var1]

鼎盛时期的楚国版图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长沙在地域范围上属于楚国黔中郡,沿袭了先秦楚国的风俗。黔中郡作为楚国南疆重镇,从楚国灭亡到秦国统治时期,都较好保存了楚文化及楚地习俗,而汉初该地区的统治阶层多为南方本地人,所以西汉早期墓葬——长沙马王堆汉墓因此也保存了不少楚文化因素。

[var1]

长沙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复原像

[var1]

徐好饰演《皓镧传》楚国公主

在楚国小姐姐们复杂的梳妆程序中,面部妆容无疑是最重要的。面部作为元首,处于人体的最上端,集中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一颦一笑,皆是风情,尤为引人注目。楚国小姐姐们的面部妆容主要包括涂脂、擦粉、施朱、点唇、修眉、描眉六个步骤。

第一步 涂脂

楚国小姐姐们在化妆前也会像今天的美妆博主一样做好基础护肤工作,滋润肌肤从而使后续妆容更加服帖。不同于今天的水、乳、精华、面霜、防晒霜等琳琅满目的护肤产品,她们在化妆前会使用一种类似于面霜的基础护肤品,这种护肤品当时被称为“脂”。“脂”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频繁出现的词语。例如,“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2],形容脸上涂了面脂后,柔滑如细腻平坦的石头一般。

[var1]

那么“脂”是一种什么物质呢?文献记载“凝者为脂,释者为膏”[3],可见“脂”应为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以脂涂面,能达到滋润肌肤的作用,就像后世的雪花膏一样。

第二步 擦粉

楚国小姐姐们润泽肌肤之后,就开始化底妆啦。现代人化底妆更追求自然,同时讲究遮瑕、阴影等妆面立体感。楚国小姐姐们的底妆以白为美、以黑为丑,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她们化底妆就是以粉敷面。粉就相当于如今的粉底液、粉霜、气垫BB霜等底妆产品。楚国小姐姐们用白粉涂饰肌肤,可使肌肤洁白柔嫩,擦粉就成了面部妆容的重要部分。

[var1]

《楚辞·大招》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1],说的就是楚国小姐姐们以白粉饰面,以石黛画眉。长沙楚墓出土内盛白粉的小盒[4]与荆州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粉扑[5]都印证了楚国小姐姐们的擦粉习俗。

根据古籍记载,“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 [2],“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 [6]。说得很明白,粉是用米来做的,用之敷面。由此可见,楚国小姐姐们所擦之粉应为米粉。可能当时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米粉的附着和增白作用,并且以米粉为主要原料来制造敷面用的白粉。根据考古发现推测,粉一般盛于粉盒内,再用粉扑进行装扮。粉扑是以丝帛、绸之类的软性材料制成,便于扑粉。

[var1]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器身下层凹槽内放置9个小奁,内放化妆品、胭脂、丝绵粉扑、梳、篦、针衣等。

第三步 施朱

施朱就相当于今天的擦腮红。而在面部涂抹红色,是楚国小姐姐们妆容中的常见妆制。鲜艳夺目的红色,象征着血色旺盛的青春容颜。楚国小姐姐们因此常在两靥涂一抹红晕,从而妆饰出良好的气色,也能美化肤色。

[var1]

楚国人的华阳夫人,全权拥立嬴异人(子楚)促成嬴政的上台,坑自己娘家

《楚辞·大招》形容美女“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1],可见“朱颜”在楚国是女子美的标志之一。且考古发掘中的许多楚墓木俑面部皆涂饰红彩。

据考证,楚国小姐姐们所施之“朱”应为朱砂。[8]朱砂的矿物名称为辰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有红色和黑色两种晶体,存在于自然界的多呈红褐色。天然朱砂含少量氧化铁、粘土、地沥青等杂质,其色红或褐红,经研磨、漂制,即可成为施于两靥的红色颜料。[9]

[var1]

面部施朱的女子

第四步 点唇

唇妆是古今中外最为重要的化妆步骤了。朱唇一点桃花殷,艳丽的唇妆点亮了楚国小姐姐们的缤纷容颜。不同于今天丰富多彩的口红色号,当时的唇妆以红色为主。宋玉《神女赋》:“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2]便是赞美妇女的嘴唇红润美艳,艳若丹砂。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所出土的4件彩绘着衣女木俑均为方圆脸,面部清秀,神态娴静,头顶、鬓角、眉、目墨绘,双唇朱绘。[7]

如今先秦题材电视剧也普遍给女性施以朱唇。小编认为,《大秦赋》中的女性妆容是近几年最良心的历史还原了,尤其是秦国的“红妆翠眉”妆容。先秦唇妆类似。我们这里引用下《大秦赋》中的红唇妆。

[var1]

《大秦赋》华阳太后

[var1]

《大秦赋》赵姬

那么楚国小姐姐们是以何物点唇呢?据记载:“唇脂,以丹做之,象唇赤也。”[2]可见点唇之物为口脂,原料也是朱砂。

朱砂本身并无粘性,附着力差,单纯用朱砂涂抹嘴唇,极易溶化,且难以持久保持唇色艳丽的效果。因此,楚国小姐姐们便在朱砂中掺入矿物蜡及动物油脂等辅料,制成唇脂,不仅增加了防水性能,还粘密润滑,光泽鲜亮,备受广大女子欢迎。

第五步 修眉

古代中国重眉妆而轻眼妆。汉语成语中有“眉清目秀”一词,先说眉毛,再说眼睛,可见眉毛在古人审美中举足轻重。精心修饰的眉毛可以烘托出女子的神韵,因此眉妆在古人的审美中举足轻重,楚国亦盛行画眉之风。这里也回答了开头的问题,《芈月传》中的霸气烟熏妆并不符合历史。

[var1]

《芈月传》中的霸气烟熏妆

许多女子先天眉形不好,无论眉毛疏密,都需要先修眉再画眉,否则多出来的杂毛容易暴露在画好的眉毛外面,显得整个眉妆不够干净利落。楚国小姐姐们在画眉前一般都要修整天然的眉毛,再以黛画之。

楚国小姐姐们修眉的工具主要有有镊子、刮刀、丝线等,这些工具大多在考古资料中都有发现。画眉顺序是,先用刀镊修理眉形,接着用镊子把刮不掉的小杂毛拔掉,再以细齿篦子梳顺,最后再将眉毛画好。

[var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修眉工具环首刀

[var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修眉工具角镊

第六步 描眉

如今的描眉材料非常丰富,常见的有眉笔、眉粉、染眉膏等。楚国小姐姐们画眉的主要材料是黛,也叫“石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楚辞·大招》“粉白黛黑” [1]中的“黛”指的就是画眉的石黛。据考证,石黛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一类,它的质地比较松脆,所以可以用来点染描画。[10]修好眉毛后,就可以用眉笔蘸取黛料描眉了。

[var1]

不同时代流行的眉形也同。比如,前两年流行韩式大平眉,近两年流行法式野生眉。楚国小姐姐们以黛画眉,形状各异的眉毛与脸型相配,更加增添了美的韵味。楚国小姐姐们流行的眉形有蛾眉和直眉,这些《楚辞·大招》中都有记载。

“嫮目宜笑,蛾眉曼只” [1],说的是楚国最为流行的蛾眉。蛾,似蚕而细。“蛾眉”本身的形状是对蚕蛾触须的模仿,故而蛾眉是弯而长的细曲眉。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木俑、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木俑,其眉都是一双弯弯的蛾眉。

[var1]

蛾眉

文献记载的另一种楚国眉形则是“青色直眉”,也就是平直的眉形。“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1],也就是说平直的眉形,美丽的眼睛逸彩流光。

[var1]

青色直眉

妆容,作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部分,是社会风俗、时尚和信仰的重要载体,可以折射出一段时期、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强盛期的楚国,处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与商业的繁盛,客观上促使了人们对仪表妆容的热衷。社会结构的分化则导致人们对妆容产生与本阶层相应的需求。贵族阶层不仅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机构,还大量聚奇敛财。反映在妆容上,就是贵族阶层竞相追逐着精致的面部妆容、复杂的妆容程式。

好了,这一期我们就讲到这里啦,大家现在对我们开始的几个问题也有一个初步的答案了。下次我们再一起研究楚国小姐姐们的发型艺术。

欢迎大家关注

@张瑞水下看世界

,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品评与指正,帮我们转发、评论、点赞呦,我们下一期再见啦!1

[var1]

注:

[1](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中华书局,2008年。

[3]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5]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6](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2年。

[7]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雨台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84年。

[8] 王进玉:《中国古代朱砂的应用之调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年,第1期。

[9] 汪维玲、王定祥:《中国古代妇女化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 黄华节:《黛史》;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4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廷尉监隐蕃:魏帝曹叡派到吴帝孙权身边成功潜伏的细作,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太和四年(230年),魏人隐蕃假意叛魏降吴,成功潜伏到孙权身边当了细作。那隐蕃的成果如何,对东吴的统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少有口才建安十四年(209年),隐蕃出生于青州的一个大户家庭,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欢读纵横家的书籍,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的人。黄初七年(226

  • 为什么会有焚书这样的事情发生,千古焚书罪名,为何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陪伴秦始皇一生的大事有两件,一件是焚诗书或叫焚书。还有一件是坑术士或者叫坑儒。司马迁《史记》中使用的原文就是焚诗书和坑术士。后来到东汉以后,人们把它改称为焚书坑儒。这些话题陪伴着秦始皇的人生,并且直到现在,提起秦始皇都是焚书坑儒。使人想起秦始皇暴虐、文化专治、致使秦国灭亡这一切都成为他身上的一个标签

  • 秦王嬴政灭六国时,楚国是第几个灭亡的?-读战国(77)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秦王嬴政却说前230年-前225年这五年,秦国连续灭掉韩、赵、魏三国,大破燕国后,举国沉浸在快速一统的高潮中。按照之前秦王嬴政和李斯的规划,接下来的目标,就是灭楚。此时的楚君是末代国君楚王负刍(chú)。原来,楚幽王在位十年后,于前228年驾崩。其同母弟熊犹继位,是为楚哀王。

  • 蔡伦因改进造纸术而出名,但是他最终却自杀而死,这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蔡伦出生于一个铁匠世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使得他家有机会接触到朝廷官员,这或许为他进入朝廷提供了一点便利,但这点便利显然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因为蔡伦是以宦官的身份进入朝廷的。公元75年,年仅18岁(一说是15岁)的蔡伦成为了一名宦官,这一年也正是东汉第二位皇帝和第三位皇帝更替之际,不过这似乎跟蔡伦没有

  • 春秋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被鲁国待为国宾,却被宋君连翻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闵公不顾国内强烈反对,派出大力士南宫长万为主将,猛获为副将,进入山东攻击鲁国。[var1]南宫长万鲁国也兵分两路进行抵御,曹刿统领北路鲁军,在泰山一线抵御齐军。受长勺之战影响,面对老对手,鲍叔牙不敢深入鲁境,只是在泰山附近屯驻,等待宋军深入鲁境,再趁机入鲁。南路则由鲁庄公亲自领兵,与宋军在乘丘(今

  • 他是西汉国舅爷,幼年曾被拐卖十余次,历经磨难后终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话说回来,拐卖人口这种事在中国其实由来已久,今天我们要说的西汉时期就异常严重,就连国舅爷小时候都被拐卖了十余次。那么这位可怜的国舅爷究竟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话说西汉初年,河北清河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有一户姓窦的穷苦人家,育有两儿一女,分别为哥哥窦长君、妹妹窦氏、弟弟窦广国。窦氏后来通

  • 魏人唐雎出使秦国时,魏国已灭亡,他不辱谁的使命?-读战国(76)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说的是唐雎出使秦国,力折秦王。不过你可知道,唐雎(jū)是哪国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答:唐雎是魏国人。这个故事发生在魏都大梁沦陷、魏国灭亡之后。魏国都已灭亡,谁派唐雎出使秦国?他不辱的,又是谁的“使命”?话说前225年,秦将王贲(bē

  • 卫国几乎被灭国,两个夫人成为挽救国家的中流砥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62年,在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北部完成聚集的狄人开始南下入侵,邢国危在旦夕。邢国是周公第四子姬苴的封地,这里自古就是殷商遗民和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所以自建国开始,邢国就与河北、山西的蛮族长期作战,抗击戎狄四百年不能南下中原,为周王室、为中原诸国的和平安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历史上留下

  • 房玄龄遗嘱:我死了,你改嫁!妻子一把抠掉眼珠: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问原因,才知道房玄龄是怕这么晚回去,被老婆收拾,想让李世民下道圣旨给。让老婆不要收拾他。李世民听罢,哈哈大笑。就派贴身太监跟着,口传圣旨把他送回家。李世民当皇帝后善待功臣,成为千古美谈。贞观17年,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按真人比例画了24位功臣的画像。房玄龄位列

  • 梨园弟子的高光时刻:唐玄宗亲自下场指导,代表大唐音乐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梨园子弟“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唐代梨园虽盛极一时,却昙花一现,它与官方音乐机构太常寺、内外教坊三足鼎立,推动了唐代音乐文化走向鼎盛。不仅如此,“梨园”此后还成为戏曲界的代称,世代相传。那么梨园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渊源和故事呢?一、梨园的由来“梨园”一词在汉朝就存在,它最早出现在《云阳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