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腐败,社会底层一丝一毫的腐败,成了明朝灭亡的最终原因

腐败,社会底层一丝一毫的腐败,成了明朝灭亡的最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34 更新时间:2024/2/1 23:24:52

但是你看了下面这个小案件,不知道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案子记载在《四川地方司法档案》里,编号91号,这里记载了嘉靖28年到30年的98件案子,这就是其中一件。

1550年10月23日,四川成都知府衙门门前,一个叫

杜山

的农民从四十多里之外的彭县赶来,击鼓鸣冤,状告彭县的胥吏陈佐、陶成二人,控告他们收受贿赂,伪造户籍,欺瞒知府。

这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案子,但是这个案件的真相,却能反应出看似强大无比的大明朝,其实已经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腐败,已经深植在大明王朝的根部。

社会底层的胥吏皂役盘剥大明根基的平头百姓,在当时社会早已司空见惯。

正是这种一丝一毫的时时盘剥让平民百姓生活里充满着捶骨沥髓,无处躲藏,随时发生的恐怖,最终让大明王朝走它的终点!

时间回到嘉靖28年10月,四川彭县又到了交粮纳税的时间了,这可是地方官府最重要的工作。百姓们除了缴纳粮税以外,还有部分农户担负一种徭役“解户”。

解户的工作就是把各乡上交的粮食运到指定的仓库。这一年彭县收到的粮食是6600石,一石相当于现在60公斤。这些粮食指派给62个解户地,每个解户运送的粮食数量和地点都有不一样。

这62个解户需要到彭县县衙报道,拿到一个簿,这个文簿上面会写着运送粮食的数量和地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县衙的组成。

一般县衙由三部分组成。

主官三名:知县(七品)县丞(八品) 主簿(九品)

吏分两部分,三班和六房

三班分为皂班,壮班,快班,

其中皂班类似今天的法警,负责跟随长官左右护卫开道,审判时站立大堂两侧,维持纪律,押送罪犯,执行刑讯及笞杖刑。

壮班负责把守城门、衙门、仓库、监狱等要害部位,巡逻城乡道路,类似今天的武装警察。

快班简称捕快,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负责传唤被告,证人,侦缉罪犯,搜寻证据。

六房相当于现在的各个局,比如吏相当于组织部,户相当于财政局等,六房里就属这两个重要部门。

至于役,那就是在百姓里抓的公差。

主官都是大明王朝的公务员,吏类似事业单位,役都是普通百姓而已。

话再回到彭县的解户运粮,负责给62个解户分配任务的是陶成和陈佐,陶成是吏房主官,陈佐是户房主官。他们接到这个任务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62个解户索贿。

大家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老百姓免费给官府干活,他们还能索贿呢?

其实大家不知道,作为分配任务的两个人,如果解户们不给他两上供,那么他们两个有很多办法整治解户。

比如说在陶成这里,解户家里有将要病死的黄牛,那么陶成可以说成健康的牲畜。解户家里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陶成可以说成两个壮丁,这样解户原来只需运送50石粮食,经过陶成这么一说,解户运送粮食达到了100石粮食。

事情还没完,到了陈佐那里,陈佐可以让解户送到一个仓库,也可以送往4个仓库。如果4个仓库分别在彭县的东南西北,大家想想这个活还能干吗?

无可奈何,62个解户只好凑了4两9钱6分银子给他们两个。由于大家都给了银子,分配的任务就尽量公平,大家都下去干活了,如果运送正常,最后都能正常交付。

但是偏偏又出事了!

62名解户里有一个叫杜山的,他运送的粮食是25石。在他运送的农户里有一个叫方晓的,方晓需要给他缴纳粮食是2斗7升粮食,但是方晓觉得自己缴得太多,于是找到在县衙皂班打工的小吏王廷用,贿赂了他3升粮食。

王廷用带着方晓找到杜山,直接强迫杜山收取方晓1斗7升粮食,却在账上写成2斗7升,亏空的1斗粮食需要杜山自己来给补足。杜山虽然气愤,但还是不敢拒绝,即使王廷用只是一个皂班的小吏。

时间到了嘉靖29年的3月份,到了封仓的时候,但是杜山只送了22石5斗粮食,还差2石5斗。与杜山一样没有完成运送任务的还有4个人,分别是江淮,张冯刚、易本真、龚本舟。

他们一共拖欠了40石8斗7升粮食。

亏空的粮食,有各个小吏的勒索贿赂,有路上的损耗,还有他们的监守自盗。如果放在往年,亏空不到1%,最后往往不了了之,但是这一年不同往年。

这一年,云贵发生战事,粮饷供应都由四川解决,而成都府承担了大头,所以成都府对亏空的粮食很重视。

开始打算让彭县自查,后来担心彭县上下串通,于是派了垫县的胡知县来调查此事。

胡知县来到彭县,彭县这边由户房的陈佐配合。没多久,胡知县就知道粮食亏空,是解户没有运送到仓库。于是胡知县判定解户监守自盗,徒罪5年。如果缴纳粮食72石,可以免罪。

但是具体是哪个解户监守自盗,那还是需要陈佐来调查。

陈佐听到胡知县的判责后,又高兴了,因为他感觉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陈佐找到杜山和另外4个解户,吓唬他们你们要倒大霉了,赶紧给他2两银子,让他斡旋一下,否则他们只有蹲大狱。

杜山本来就窝着一肚子气,听陈佐又要银子,更是暴跳如雷,坚决不给。其他4人商量一下,最后还是凑了2两银子给了陈佐。

陈佐拿了银子又找到陶成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

两个人思前想后,最后想出一个“方法”,他们虚拟了一个解户,叫“江张本舟”,也就是4个解户江淮、张冯刚、易本真、龚本舟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

让这个虚拟户和杜山来顶罪。

他们把这个结果报到胡知县那里,胡知县直接判定杜山和虚拟户一人承担36石粮食。

江淮、张冯刚、易本真、龚本舟4人每人9石粮食,杜山自己36石。杜山本来就十分生气,现在明明72石粮食5人平摊,但是自己却要拿一半,更是气愤不已。况且就是把自己卖了,也拿不了这么多粮食。

杜山思前想后,只有上告成都府。

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1550年10月23日,杜山成都府衙门前击鼓鸣冤,递上诉状。

他的诉状写得很艺术,粗略写了自己亏空粮食,仔细写了陶成,陈佐如何虚拟解户,欺瞒胡知县,帮助4个解户遮掩亏空。

作为领导最生气的不是欺瞒百姓,而是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上峰来查账,作为属下没有尽力帮助,还趁机索贿作假,真是胆大妄为!

接待杜山的是成都府当值堂吏杨汉采,看到诉状的内容,感觉事态严重,于是派刘景高拿着牌票去彭县传所有涉案人员。

10月25号,刘景高来到了彭县。刚进彭县,他就遇到两个热情的衙役,一个叫刘本敖,另一个是就是王廷用。

原来杜山上告成都府的消息,陈佐和陶成在杜山刚离开彭县就已经知道,成都府他们可没有靠山。两个人很是惊慌,好在他们虽然没有靠山,但是很清楚流程,他们知道成都府一定派人来传他们。

果不其然,没两天,刘景高就来了。陈佐和陶成派刘本敖、王廷用去接待刘景高,示意他们一定要拖住刘景高几天,能多拖一天算一天,期望拖久了事情就能不了了之!

刘本敖和王廷用拉着刘景高先是吃酒,后来想想光吃饭能留刘景高几天,然后还给刘景高找了个女人赵氏,这个赵氏平日生活不检点,刘本敖王廷用用了5分银子买通,让刘景高直接住到她家。

刘景高只是成都府的一个小吏,薪资寥寥无几,平日也是日子紧巴巴,这次又是吃又是喝,还有女人陪,自然乐不思蜀,真正的“乐不思蜀”!

刘景高还问刘本敖和王廷用要生活费,陈佐、陶成、刘本敖、王廷用四个人凑了2两9钱银子给了刘景高。刘景高给了赵氏5钱银子,赵氏看到银子,心花怒放,两个人更是日起月升,生活美美,刘景高竟然忘了自己的工作。

安排好了刘景高,陈佐、陶成、刘本敖、王廷用几个人,开始研究刘景高前来提人的牌票,发现提审人员之中只有他们四人,唯独少了他们同事王廷美。

这个王廷美是谁呢?

原来这个王廷美,是王廷用的一个族亲,用钱打通了陶成,陈佐,让他们在县衙给他谋了个职位。开始王廷美和这群人还能和睦相处,后来陶成陈佐时不时或卡或要,让他心生嫌隙,彼此有些不对付。

他们有些怀疑这个王廷美,因为杜山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怎么能写诉状,怎么能如此清楚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能跑到成都府告他们,最重要的是牌票的提审名单上没有他,只有他们!

他们怀疑一定是这个王廷美背后搞鬼!

陶成、陈佐,刘本敖、王廷用找到主簿王仲杰,商量对策,本来这几个人就和王廷美不对付,如今成都府追查此事,大家一致认为王廷美有问题。

没过几天,主簿王仲杰找个由头直接关押了王廷美。

刘景高在赵氏的陪伴下混混沌沌过了一周,吃也吃够了,睡也睡够了,打算提人回成都,这可把陶成,陈佐,刘本敖,王廷用急坏了,有什么办法再拖刘景高几天呢?

真是事有凑巧,成都府衙的小吏焉乾,刘本敖的表弟回家探亲,刘本敖知道后,感觉找到了救命稻草,立刻约见了焉乾。

他提出让焉乾回成都后,想办法把成都催办的彭县粮食亏空案拖一拖。

当然亲兄弟明算账,刘本敖、王廷用、陶成、陈佐四个人凑了3两7钱银子,作为焉乾活动经费。

他们把委托焉乾的事告诉刘景高,让刘景高不用着急,等成都的消息后再提人回去,刘景高自然高兴,又安心和赵氏过着露水夫妻的生活。

11月3日,原告杜山一看这么久还没有提来涉案人员,有些着急,第二次又去告上府堂。

11月4日,成都府第二次派人拿着牌票去彭县提涉案人员,这次派去的是一个叫杜廷玉的人。这时候焉乾已经回到成都,但是他没有直接干预缓发牌票的权利。

焉乾知道彭县的粮食亏空案,需要成都府的户房查验,而户房里有焉乾关系不错的同僚叫黄德。焉乾找到黄德,直截了当,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问能不能缓发彭县牌票。

黄德大吃一惊,立刻劝说焉乾不要参与此事,他说现在的知府蒋大人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区域。焉乾想想我有些后怕,于是放弃了。

彭县的陈佐、陶成等人,没有等来牌票缓发的好消息,等来了成都府第二次拿人的“噩耗”!

怎么办?几个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关键时刻,还是贪污勒索高手有主意!

陶成和陈佐想出一个良策,先去成都把杜山抓回来,再到民间找几个百姓替杜山出粮食,然后让杜山承认自己“诬告”!诬告的案子自然就撤销了,这样大家都安全了。

事不宜迟,当天晚间,他们就把还在成都的杜山抓了回来,一番“教育”之下,杜山同意了。

刘本敖、王廷用找来高汝冲,赵伟,段自成,让他们说自己是杜山的朋友,可以帮杜山补足粮食亏空。

其实这些粮食是陈佐他们出钱让这几人买粮食来补足杜山的亏空。县衙主簿王仲杰就和派来的杜廷玉交代这里面的“曲曲折折”,杜廷玉回去交差了。

按说这件事就结束了,所有人都没有损失,也都安全了,但是唯一吃亏的有一个,那就是住监狱的王廷美。

刘本敖和王廷用,有些泄气了!

这件事前前后后自己出力不少,不仅一分没赚,前后担心受怕不说,而且自己还搭上不少钱,这钱花得是真心疼呀!

在哪里能挽回损失呢?

刘本敖眼前一亮,想起了还在监牢的“王廷美”,连吓唬带讹诈,敲诈了王廷美3钱5分银子,12斤茶叶,8斤黄豆,然后把王廷美放了出去。

王廷美回到家里越想越气,思前想后心下一横,哼,你们不是说我唆使杜山告你们吗,好,我自己去告你们。

这时候的成都府想起了第一次拿着牌票来提人的刘景高来了,因为刘景高已经去了彭县20天了,一直没有回来,这一天当值的杨汉采想起来是自己派的他去的彭县。

杨汉采第三次派人去彭县,这一次他要求一定找到刘景高,然后一定把涉案人员带来,这次他派一个得力衙役齐表,叮咛一定带刘景高和提审的人回来。

齐表第二天一到彭县,就去找了刘景高。又去见了彭县最高主官主簿王仲杰,王仲杰和他解释了粮食亏空案是杜山“诬告”,现在县衙审结完毕,已经销案。

但是齐表说成都府一定要见到提审的人,需要带陈佐,陶成,刘本敖,王廷用去成都府。

这几个人哪里敢去成都府,于是陶成和陈佐派了自己的侄子陶田和父亲陈春和齐表先到成都,告诉齐表他们几个随后就到,他们是想拖延几日,待到他们补足的粮食进入府库,那边的帐一平,这件事就没事了。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王廷美已经来到了成都府,把这件事,前前后后,来龙去脉给成都府的当值官吏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成都府的当值官吏感觉事态严重,不敢做主,立刻禀告知府蒋宗鲁,知府听后大怒,立刻差遣府衙去彭县抓人!

这些人一个没跑,都给抓到成都府。

经过审问:

陈佐、陶成勒索杜山无果,栽赃杜山偷盗公粮,伪造虚拟农户,包庇4名亏空农户事实。

刘本敖,王廷用贿赂刘景高的事实。

陈佐,陶成等陷害王廷美的事实,勒索王廷美事实。他们几人设计把粮食亏空审成“诬告”的事实。

刘本敖贿赂焉乾,让他帮忙缓发牌票事实。

还有彭县这几个人以前勒索平民百姓的事实。

这一切审理清楚后,蒋知府没想到小小的“粮食亏空案”里面有这么的内幕。于是下发一封措辞严厉的公文,让彭县主簿王仲杰来成都府问话!

没想到彭县主簿王仲杰胆小如鼠,接到文书后吓得连夜逃跑了!其实知府蒋宗鲁只是提醒他一下而已,毕竟县衙还没有知县和县丞。

这就是明朝中晚期整个底层官民生态链。底层的吏役勒索百姓,一分一毫都不放过,普通百姓大多隐忍,即使反抗,去上告,大多遇到的官员都是官官相护,最后判民败诉,赔钱判刑是常有的事。

能遇到蒋宗鲁这样的公正官员,也算是杜山和王廷美祖上积德。

“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

“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海瑞在《治安疏》里写下了全国根基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事实上这不仅是嘉靖时期的事,也是明朝整个中晚期的普通百姓的常态!

大明帝国这艘表面光洁的大船,一直往前走,有过政治强人张太岳的短暂的“万历中兴”,也有过“阉党”持国的乌烟瘴气,更有过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的呱噪之争,你方唱吧,我方登台,但是无论谁来掌权,没有一个能想想,看看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是什么样子的生存状态!

他们只在意自己荣辱得失,盘剥,腐败已经深入这些底层官吏的骨髓之中,更成就这些人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行动思维,僵化的以为百姓是可以随意驱使,随意欺凌的牲畜。

明朝就这样从嘉靖到崇祯,混混沌沌上层官官你争我斗,底层官吏随意盘剥百姓,如同病入膏肓的老头,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就这么熬了120多年,终于触礁了,坍塌了。

在我看来,底层的腐败,尤其是底层官吏习惯性的盘剥百姓成了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正是这种被全社会已经漠视,已经习惯,即使被盘剥的人也默认了这种现象。

这样的生活状态,压得明朝底层百姓几乎喘不上气来,即使活着也是无限委屈。

他们已经没有了国家概念,没有了家国天下,没有了忠君爱国,只有想着如何在这“肮脏的世界”活下去。

李自成喊出“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些原本大明的百姓立刻抛弃了大明。

就这样让大明帝国在风起云涌,风雨飘摇的小冰河期倒下了,曾经的大明风华,曾经喊出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最硬王朝,最终却在人民反对中落下了帷幕,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千年来,都能了解的道理,在每个朝代的轮回里,开始都能背的很好,最后却都给忘记!

都说历史是一个轮回,每个朝代都想改变,却最终重复了前朝一样的宿命!

明朝就这么重复了前朝的命运,走完了276年旅程,留给我们不尽的深思,也留给我们更多清醒的认识!

我们的认识是什么呢?

我看向深夜里那不尽的夜空,我看到一颗流星飞过,如此美丽,更如此美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太宗的一笔“败家投资”,使得大宋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似乎都逃不过由盛转衰的命运。不论最开始如何强大昌盛,最后也都落得个国破家亡,改朝换代的结局。每个朝代最开始的兴盛,往往都离不开前几任皇帝的兢兢业业,勤于朝政;而灭亡也都是由于子孙后代昏庸无道,只知享乐。北宋几百年的历史,也正是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要论北宋的发家崛起,就不得不提两个人

  • 朱元璋的儿子打了一个人,朱元璋:我23年都没敢动他,你是找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长幼有别,父为子纲。”的确如此,在中国的历史上,长幼之间的等级是十分的明确的,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也是十分的讲究伦理纲常。所以在古代,十分的讲究三纲五常,孩子一般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也不敢越级。尤其是在古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等级是十分的严格的。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十分严格的皇帝,他对待自

  • 朱元璋到寡妇家避祸,临走前寡妇担心怀孕,朱元璋的做法令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34位功臣名录,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和陈友谅

    自古以来很多皇帝都无法免疫对女子喜爱,像商纣王,隋炀帝。也有很多像乾隆皇帝这样的,对后宫的嫔妃们兴趣不大,偏偏喜欢外出猎艳,到处寻花问柳。当然这些皇帝都留下了身后骂名,但有一位皇帝偏偏和他们不同,他也贵为天子,却在一次意外中不得已和一位寡妇相处了一段时日,可是却没有留下骂名,甚至还他的做法获得了人们

  • 朱元璋最小的女婿赵辉,见证九朝更替,明朝16位皇帝一半都接触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开场白虽然出自国外文学,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被国内很多人认可。这里面的“不幸”,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指贫穷或低贱,即使在皇亲国戚中,也有很多段婚姻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不但很多的皇帝都是以奇葩的方式被现代人认识,连不少皇亲国戚也

  • 盘踞云南三百多年的大理国,是怎么被忽必烈带着蒙古大军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忽必烈灭大理之战,忽必烈传奇50集免费看,铁木真和忽必烈

    一、蒙古军为什么要远征大理公元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军攻打长江上游的四川嘉定府失败。这让蒙古企图从长江上游攻陷南宋腹地的计划流产。针对于此,蒙哥和忽必烈想到了他们的爷爷铁木真和父亲拖雷在灭亡金国时期常用的绕道敌后,前后夹击的大迂回战术。于是,他们也打算用这种战术来灭亡南宋。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

  • 魏玩:丈夫负心恋上年轻美貌义女,不料成就了她媲美李清照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这样评论:“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李易安二人而已。”魏夫人指的是魏玩,李易安当然指李清照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在《词品》中说:“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作为宋代集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及明代大才子杨慎,都将魏玩与一代文宗李清照相

  • 苗族美女为什么喜欢戴银饰,根原在清朝的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苗族美女以喜欢戴银饰闻名于世,然而这种习俗不是那么悠久,苗族美女佩戴银饰的习俗在18世纪才出现的,至今才200多年的历史。苗族美女佩戴银饰跟清朝的开放有关。有人会说清朝不是闭关锁国吗?其实这是错误的历史认知,清朝从未闭关锁国,一直都非常开放。只是在康熙平台时曾有一段时间的禁海,但是内陆,如对俄罗斯、

  • 清朝第一太监李莲英坟墓打开,邪气之重,至今无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和李连杰是什么关系,李莲英书法真迹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3岁。在李莲英的豪华坟墓中,只有一

  • 康熙为什么不帮助魏东亭还债,反而帮助其他臣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为什么逼死魏东亭,康熙骂魏东亭,康熙册封魏东亭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两次都是住在魏东亭的家里,由于皇室的花销比较大,所以魏东亭多年的积蓄不仅花的一干二净。而且还不得不借国库几十万两白银维持皇帝的花销。所以魏东亭的死,和康熙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康熙明知道魏东亭是因为他才欠了那么多的钱,为何没有帮他直接还清国库的欠款呢?如果帮他提早还清的话,

  • 康熙王朝:康熙让魏东亭微服,苏麻一句说出重点,康熙:听苏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王朝苏麻与魏东亭对话,苏麻康熙,苏麻死前道出的秘密

    所以啊哪能顶得住这些官员这么显阔呢,这其中必有猫腻,苏麻也说这样必定会把康熙的双眼蒙住,看不到真正的事实。所以康熙决定,他们要分开走,的看到真正的民情,康熙继续走管道,让魏东亭走水路,让图海走山道,还让他们一定要明察暗访,把沿途看到的,听到的全部记下来。到了阳城要统统禀报给康熙。康熙好嘱咐他们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