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下长河》中,坚守与康熙边界感的孝庄,是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

《天下长河》中,坚守与康熙边界感的孝庄,是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76 更新时间:2023/12/27 4:43:03

《天下长河》所展示的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帝王之术,对今天的我们,在为人处事的进退操守、职场上的选择取舍,有很多示。

除此之外,在《天下长河》中,在康熙和“阿么”孝庄皇太后身上,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亲子关系的相处之道。

《天下长河》中,随着康熙的成熟,政权的稳固,那个出身蒙古科尔沁草原,辅佐清朝三位皇帝的传奇女人,孝庄皇太后肉眼可见地衰老羸弱了。

“阿么”病重,危在旦夕。听闻这个消息,康熙目光游离,彻底慌了。这是成年后,无往不利,自信心爆棚的康熙绝无仅有的慌乱一刻。

康熙长跪在在列祖列宗面前,声泪俱下地恳求列祖列宗不要带走“阿么”。他愿意用自己十年、二十年的阳寿,换祖母的不要离去,但无济于事。

孝庄临终前,仪态从容,盛装端坐。面对心神俱乱,泪流满面的孙子,她的眼中有痛苦,有不舍,但更多的却是孤注一掷的决绝。

孝庄把一直埋在心里,早就看到的朝廷乱象隐忧,和自己思虑成熟的见解,一股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吐了出来。

对于孝庄皇太后的行为,如果简单地认为,这是人之将死无需留后路之举,那就是对孝庄这个优秀政治家、成功教育家的误解了。

孝庄辞世前盛装现身,是对自己太皇太后身份的最后一次履职,也是对自己多年在和康熙相处中,划定的泾渭分明的界限的有意打破。

孝庄选择临终前打破和康熙之间,维持多年良好亲子关系的法宝,是大智慧。

孝庄和康熙这对祖孙,在紫禁城相依为命几十年,共同面对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风霜雪雨,始终同进退,不离心,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尤其是在康熙渐渐长大成人亲政后,两人的力量此消彼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和谐,非大智慧不能为。

孝庄是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也是深谙维护亲子关系的教育家。孝庄在政治上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在教育上会投入更懂节制。

孝庄皇后和康熙,名为祖孙,实为母子,更是师徒。康熙八岁登基,可以说没有孝庄太后的扶持和运筹帷幄,就没有康乾盛世,没有清朝200多年的基业。

孝庄是康熙政治上的领路人,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大恩人,但她却从不居功自傲,非常懂得把握亲子之间的亲疏尺度。

康熙亲政后,孝庄就有意识地划好了与皇帝之间的界限。对于朝政,即便有和康熙意见相左的地方,也会三缄其口,不轻易置喙。

但一旦康熙遇到了难处,孝庄又会坚定地站在康熙一边,出钱出力竭尽所能,也数次亲自出马,摆平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给康熙最有力的支持。

在孝庄的信任鼓励和放手下,康熙迅速成长。大臣们口中的康老三,刚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成了不能轻易左右、有能力和大臣们掰手腕的君主。

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这几件大事,均获得成功,这让少年天子康熙的威望日盛,也信心大增。

康熙的崛起,使朝中局势从多年的主弱臣强,转变成了君臣力量基本对等。这从明珠和索额图经常感慨“这位主子现如今不好伺候了”的话中,可见一斑。

此时的康熙,有些飘。此时的康熙,急于脱离“阿么”的束缚。所以他才会在本想向“阿么”求教的时候,突然又说自己忘记了。

康熙的“独立”,孝庄既感到欣慰也感到落寞。一如每一位既想儿女独立,又不愿意儿女和自己渐行渐远的父母一样。

外部危机的解除,和康熙朝内部危机的积蓄是成正比的。对于这些危机,意气风发的康熙感触不深,也不以为然;但目光如炬的孝庄却深知其危害。

孝庄太后知道,一家一朝都一样,内部的崩坏是最可怕的。康熙朝最大的危机来源,就是太子人选。

康熙登基后,为了早日亲政,不使大权旁落太久,孝庄太后早早安排了康熙大婚。12岁时,康熙就和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大婚了(《天下长河》中说是九岁)。

无论康熙大婚的年龄是9岁、11岁还是12岁,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康熙和皇后赫舍里的感情非常好。

据记载赫舍里皇后生下胤礽不久,就难产去世。康熙悲痛不已,连续20多天亲自为赫舍里举哀悼念。

《天下长河》中,康熙二次大婚的时候对皇后说:朕第一次大婚的时候,和赫舍里在婚房中吃床上的早生贵子(枣子花生桂圆莲子),吃了整整一宿。

说这话时,康熙满眼都是小星星。因为对赫舍里的这份追忆,所以康熙对赫舍里留下的唯一儿子胤礽,便有了天然的偏爱。

康熙不仅早早把胤礽立为太子,还在繁忙的政务间隙抽时间,亲自悉心教导胤礽。

可惜胤礽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治国平天下的本事没学会多少,吃喝玩乐穷奢极欲,样样门清。

《天下长河》中,胤礽的丑陋行径被康熙现场抓包后,康熙怒不可遏,斩杀了胤礽的贴身太监。

康熙的贴身太监见事情不妙,赶紧去请太皇太后孝庄。太皇太后到来后,连压带捂,很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件事在康熙这里过去了,但实际上在太皇太皇孝庄那里却没有过去。一辈子在政治漩涡中绞杀的孝庄,比年轻的康熙更有识人之明。

以孝庄的老辣和洞察,她已经判断出胤礽绝非大清朝最佳接班人。但她没有点透,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必须坚守的界限。

孝庄冷眼看着康熙一腔热忱地为太子延请名师,努力扶上正路。虽然她知道康熙在做无用功,但她始终保持沉默。

历练丰富的孝庄太后知道,有些事必须自己亲自尝试后,才会知道其中的厉害。在经验面前,语言教育是苍白的。用事实说话,允许康熙犯错,这是孝庄的智慧,也是孝庄的清醒。

孝庄知道,带领狼群的是狼王。而狼王,最需要的是乾纲独断的能力和魄力。就算失败,也要自己总结经验。

康熙念旧,虽然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位高权重,已经有尾大不掉的迹象,但却总想着用制衡之术小惩大诫,不愿意壮士断腕;

康熙对胤礽,因为赫舍里而爱屋及乌,对太子之位不做第二人选的执拗,更是孝庄太后的担忧。

如若不是天不假年,相信孝庄皇太后会一直冷眼旁观,直到康熙自己发现这些问题并改正。

康熙越来越像个皇帝,这是孝庄愿意看到的,说明她多年的辛苦栽培有了成果。

但越来越像个皇帝的康熙,也在有意无意地试图脱离孝庄。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是成长的必经途径。孝庄深知这一点,所以她选择沉默。直到自己大限将至。

孝庄知道此时的自己,对康熙的影响有限。此时的康熙,就像个青春期时刻想着挣脱家长束缚,用一切行为证明自己正确,证明自己长大了的孩子。

此时的康熙最享受的就是脱离“阿么”,漂漂亮亮的办大事。但同时他也知道,“阿么”是自己的定海神针。

有“阿么”在,自己无论跑得多远,后方都是稳固的;有“阿么”在,就有了永远不落的冬日暖阳。“阿么”的存在,是康熙的精神慰藉。但,也仅止于此。

孝庄很清楚,自己和康熙的母慈子孝,源于孝庄刻意保持,泾渭分明,从不逾越的界限感。

他们之间无论谁轻易打破这个界限,都会导致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可悲结果。但在死亡面前,例外。

孝庄临终,强撑病体,穿着朝服,对康熙的最后的谆谆教诲和嘱托,是对孙子最深的慈爱,和政权最明智的交接。

孝庄对康熙留下的两条遗言,一是太子的人选,仍可以商榷观察,不能以自己的偏好而误国;

二是天下人才辈出,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员该换就得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两条遗嘱,如果孝庄在病榻上有气无力地对康熙说,不会引起康熙的重视,但孝庄穿着朝服对康熙说,功效事半功倍。

果然,孝庄死后,康熙立刻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清君侧的改革。拉下明珠贬谪高士奇,换上更加崇拜自己,更加年轻的南书房大臣。

对于索额图,康熙选择最后收拾,不是因为康熙违逆“阿么”,而是爱子之心作祟。

终究,年少而亡的赫舍里,是康熙一生的白莲花。说句题外话,由此可见太子胤礽是有多不堪,才能让康熙最后痛下决心贬黜?

从《天下长河》这部主讲治水,纯男人戏的正剧中,竟然能够学习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攻略,是不是属于搂草打兔子,意外之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禹会元:捉蚂蟥,塞慈禧衣领,慈禧挣扎,他大喝:别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用蚂蟥替慈禧治病,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逃跑,慈禧老佛爷赏禹会元珠宝

    禹会元是乡村郎中,声望却比御医还高!那天一大早,几个声音尖细的男人,逼着他接诊“大人物”!禹会元很不高兴,板着脸,让他们排队!不料,来人竟自报家门,“咱家主子可是太后,你活腻了?”禹会元面不改色,“呦,原来是李公公!您稍等,很快就完了!”李莲英大怒,“误了老佛爷的病,你有几颗脑袋?”说罢,将看病的人

  • 夏朝的最后一位人皇-桀 荒淫无度却文武双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暴君夏桀夏桀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他的本名叫履癸,是孔甲的曾孙,“桀”是在他死后人们给他定的谥号,意思是“多残好杀”。桀生来高大魁梧,力量超群。传说,他可以用手把粗铁棒捋成细条,编成绳索;可以赤手空拳,在水中擒杀蛟龙,在陆上捕捉熊罴。他就仗着这股天生的蛮力和君临天下的崇高地位,胡作非为,他骄

  • 东周时期为何还存在西周国和东周国,与西周又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首先是西周,即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创建的朝代,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西周。西周从约公元前1122年或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352年或276年。从周朝开始,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团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

  • 周文王和姜子牙这是牧野之战中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两个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周文王后人对《周易》的看法有太多不同,但都没有解释为什么在商灭前夕写《周易》。按照正常操作,周文王应该写出兵法和灭商之计。周文王写周易有一个很实际的目的,就是确立自己的命运解释权。周文王之所以研究八卦占卜之术,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当时的人相信神会通过占卜来传达他的旨意。在人间,解读天意是权力的关键

  • 持续了五百多年的商朝: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的文明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有“殷商”这一称谓,是因为商朝的国都频繁迁移,在其后裔盘庚迁殷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 商朝地图 一.商朝的建立:商人的始祖是契,他因帮助夏朝的开国君王夏禹治水有功,因而受封

  • 中华第一女将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文带你了解女将军妇好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妇好墓的发现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是商朝晚期的都城,地下埋藏着大量的商朝文物。这里原本是一片高出周围农田的岗地。1975年冬,村里掀起“农业学大寨”的浪潮,准备将岗地平整,为了配合平整工作,考古工作者对岗地进行了全面勘查,在岗地下方发现了几处商朝建筑基址。妇好墓1976年,考古发掘工作

  • 周厉王:被国人轰下台的君主,身上有着几多的未解之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周厉王:背锅三千载,商纣一脉传在历史长河的众多帝王中,周厉王实在是个值得关注的帝王,因为,自他开始,中国有了确切的年代记载,而在他之前,所有事件的时间节点,都是一笔糊涂账。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将周厉王时期发生的“国人暴动”,定位于公元前841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国人”将暴虐

  • 西周朝真正的创世之君,生前仅为重臣,死后以天子之礼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朝历史全集,周朝三太指哪三太,周朝历代皇帝顺序图

    武王灭商两年后就病逝了,十三岁的周成王姬诵继位。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短短七年时间完成了稳定政局、平定叛乱、开疆拓土、再封诸侯、营建成周、创建周礼的重任。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1. 稳定政局西周王朝刚刚成

  • 西周古国:晋国,百余地发展成超级大国,亡于强大,“晋”字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陶寺遗址“晋”的甲骨文为“两箭簇插入箭匣”之形,《集韵》:“晋,子贱切,音箭。”古时晋、箭的发音是一样的,两 者渊源颇深。本义跟“习射”有关,故有“挺进”之义,后加“扌”为“搢”,代替“晋”之本义,其“习射”之义消失。从《周易》之“晋卦”及出土铭文可知,商周之际“晋”字已引申到“晋级、疾进”等字义。

  • 周文王为何厚葬一堆白骨,夜梦飞熊得到姜子牙?这幅骸骨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文王夜梦飞熊,姜子牙与周文王,姜子牙几岁出山辅佐周文王

    封神中,武王伐纣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两个先决条件:周文王奠定的王者之师的仁义形象和西岐将士的同仇敌忾,以及姜子牙带来的丰厚大礼包,姜子牙的帅才和阐教的鼎力相助。而后者不止是加分项那么简单,甚至可以直言不讳地讲,姜尚与阐教的参与,是西岐无往而不胜的决定性因素。周文王求贤若渴,姜子牙奉命下山求取一套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