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13年做了哪些事儿?最终成就了李世民的盛世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13年做了哪些事儿?最终成就了李世民的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9 更新时间:2023/12/22 18:18:24

隋朝仁寿四年七月(即公元604年),晋王杨广登基,年号大业。因其在位时好大喜功、荒淫无度、且为政不仁,穷兵黩武,以致劳民伤财,天下苦役。所以,杨广死后,其谥号被评为“炀”。

隋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贵族也相继发动叛乱,战火燃遍天下。其中,河南、河北和江淮的反隋势力最为强大,代表人物则为李密窦建德和杜伏威。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唐国公李渊也趁机起事,南下直取长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一、隋末的天下局势

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后,迅速开创了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治世,史称“开皇之治”。

但是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却在其13年多的为帝生涯中做了很多件劳民伤财,大动干戈的事,以至伤了隋朝国本。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即杨广继位的第一年,他就下令营建东都洛阳,并且在洛阳城内修建极尽奢华的显仁宫。

同年,杨广还下令修建大运河,打通江南地区到洛阳和长安的水上交通运输线,而且一修就是6年(即从公元605年到公元610年)。

大运河修完的次年(即公元611年),杨广又下令全国征兵,并于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的3年间,三次征讨高句丽,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杨广还常年出巡,曾三幸江都,三巡塞北,一次西巡,每次都声势浩大,耗资甚巨。而且他在巡幸的地方也要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离宫,花费不可计数。

据统计,隋大业年间的人口约4000万,因战争、巡幸、修建宫殿而调动的劳役就有约3000万,因此当时便有“天下死于役”的说法。

在杨广的好大喜功,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之下,天下百姓不堪重负,因此纷纷起义。

从大业六年到大业十三年,七年间,农民起义军竟然有134支,约有四百多万人参加起义。民间小说家则形象地将隋末乱世的各路兵马称之为“三十六家反王,七十二路烟尘”。

公元616年七月,在农民起义已经蔓延全国的情况下,杨广还要第三次沿大运河南下巡幸江都。当时各路起义军中有三路人马已经从中脱颖而出,即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以及河南的李密。(王世充当时并未反叛,正与李密的瓦岗军交战)杨广南下江都之后,随即被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围困于江都,且西退洛阳的路也被李密的瓦岗军截断,从此隋炀帝再也没能回到东都洛阳。

公元618年3月,由于隋炀帝被滞留江都后不但不思回都,还想要“迁都”丹阳(今南京),偏安江东一隅。可隋炀帝从洛阳带到江都的禁军大多是关中人,见隋炀帝不思还都,思乡心切的禁军便生了谋逆之心。于是在骁果军首领司马德戡等人商议后,决定推举宇文化及做首领,并于3月10发动叛变,将杨广弑杀。

二、晋阳起兵究竟谁是主谋

公元617年,此时河北的窦建德与隋军交战,江淮的杜伏威则围困杨广于江都,瓦岗军则在河南与王世充角逐,河东以及关中地区也是遍地烽火,起义和叛乱不断。

也正是这一年,因抗击东突厥南下有功,李渊被江都的杨广任命为右骁卫将军,太原留守,成为该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当时天下起义和叛乱不断,群雄并起,河东和关中地区也不例外。如绛郡的敬盘陀、龙门的毋端儿,长平的司马长安,太原的杨世洛,离石的刘苗王、刘季真等等……

不过河东、河西、关中地区虽然叛乱众多,但是并没有人能脱颖而出,形成一股特别强大的势力。

当时的关中和河东地区除了李渊之外,便只有屈突通一支较强的军事力量。而且杨广被困江都,河北窦建德与河南李密又牵制了大量隋军精锐,这对李渊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只要李渊起事便可南下直取长安!

于是,李渊在担任太原留守不久后就在晋阳起兵,并率三万大军一路南下,欲取长安和关中。虽然晋阳与长安间隔一千多里,但李渊从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却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可谓神速,而且兵力越打越多。

李渊起兵时兵力不过三万,等到攻打长安时,兵力竟然已经增加到了二十万。这从侧面验证了李渊在战略决策与时机选择上的正确性。

虽然晋阳起兵最终的决策者是唐高祖李渊,但对于李渊的评价,传统的看法是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唐王朝的实际创建者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高祖本纪”记载,晋阳起兵的首谋者和推动者其实是李世民而非李渊。

《资治通鉴》也认为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是首谋,李渊不过被迫接受,坐享其成。

史料中记载,李渊成为太原留守后,李世民曾经三劝李渊起兵。

第一次,李世民对李渊说:杨广昏庸无道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遍地都是战乱,你何不顺应民心和天时,在晋阳起兵?李渊听了大吃一惊,就要写奏折告发李世民,当然最后并未真的告发。

没多久,李世民又再次劝说李渊:父亲,您当太原留守的重要职责就是荡平贼寇,如果你没有荡平贼寇,那么就会因失职而被问罪,如果你荡平了贼寇那就会功高震主,无论如何你都讨不了好,不如趁现在起兵,与群雄一争天下!

这次李渊心动了,但还是没有答应。

随后不久,一封来自江都的问责诏书传到了李渊那里。

几个月前,由于李渊治下的驻扎在马邑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叛乱,杀死了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割据马邑自立为帝。而后,刘武周又勾结东突厥,企图南下与群雄逐鹿中原,争夺天下。因此,隋炀帝杨广便发此诏书,要押送李渊回到江都治罪。

此时,李世民第三次劝说李渊起兵,他对李渊说:现在天下大乱,杨广被困江都,隋朝的主力军又被窦建德、李密牵制,何不起兵以自救?

这次,李渊真的心动了,也真的准备起事。但没想到,杨广的第二个使者到了,杨广又收回了要押送李渊到江都治罪的命令,并且继续让李渊担任太原留守。这立马就让李渊准备起事的决心动摇了。李世民无奈,只好威胁李渊起兵。

当时,杨广在晋阳有一个离宫,名为晋阳宫,宫监为裴寂。裴寂是李渊的心腹,李世民也曾拉拢过他。为了讨好李渊,裴寂曾经把晋阳宫的宫女叫来服侍李渊。李世民便以此相逼,让裴寂去劝说李渊,让李渊起兵。若不起兵,一旦事发,裴寂和李渊同样也都是死罪。李渊无奈,只好于617年的7月于晋阳起兵,加入反隋阵营。

三、晋阳起兵的影响

首先,晋阳起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天下的格局发生大变。

晋阳起兵之前,虽然各地叛乱不断,但是天下的主要城市如长安,洛阳,江都、杭州、成都等都还在隋军控制之下。

成都是天府之国,粮草丰足,且四川总体易守难攻;长安腹地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东边又有潼关;扬州,杭州也从来是盛产粮食、商贸发达之地,又有禁军精锐。有这几个地方在手,隋朝依靠充足的粮草供应,平定叛乱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李渊起兵后,反隋势力大增,隋朝顿失平定叛乱的能力和信心,杨广更是在李渊占领长安后不久便被宇文化及弑杀。

其次,晋阳起兵系李世民一手操办,且在南下直取长安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英武果决、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雄气概,让年仅18岁的李世民积攒了极大的威望。这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与李渊禅让埋下了伏笔。

最后,晋阳起兵是李唐王朝创建的前提。

大唐之所以开放包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家其实是鲜卑人,只不过他们已经汉化成为了汉人。虽然当时主要以文化划分胡汉,即汉化的就是汉人,胡化的就是胡人。但李家确实流着血鲜卑族的血,也受到鲜卑文化的影响。

所以,李唐自然而然地就对外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政策,由此才造就了我们熟知的大唐盛世。如果不是李唐一统天下,而是杜伏威、窦建德等纯正汉人一统天下,那么或许就没有一个像唐朝这样开放、包容的朝代了。

结语

隋炀帝杨广的荒淫无道,好大喜功让隋朝走向了衰亡,李世民主导的晋阳起兵则更加速了隋朝灭亡的速度。也正因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到南下攻破长安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才让李世民积累起了威望,并得以通过玄武门之变登极,开创贞观治世。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唐创业起居注》《隋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南巡,发小献一美女,纳入后宫,连生三子,一子成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顺懿密妃王氏,祖籍苏州,是知县王国正的女儿。康熙年间,江南地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官职,一个是江宁织造,一个是苏州织造,这两个官位由康熙最信任的两个发小曹寅和李煦担任,而顺懿密妃王氏正是苏州织造李煦的表妹。顺懿密妃王氏大约在康熙二十多年被纳入后宫,康熙皇帝曾在康熙二十三年和康熙二十八年两次南巡,而且都经

  • 三张长图了解唐朝官制有多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官职种类多,如使职差遣、职官、散官、勋官、封爵等。有时同一个官职在不同时期名称都不尽相同,比如唐朝的宰相,前后曾出现过22种称谓,如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大名鼎鼎的狄仁杰担任宰相时的官职名称就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图1:唐朝宰相的22种称谓狄仁杰在入阁拜相之前

  • 清朝为什么会走向灭亡?看看慈禧穿的袜子也许你会有新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18岁照片真实,慈禧是云南曲靖人吗,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

    先来了解一下慈禧是怎样的一个人吧,慈禧太后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阴险狡诈,无恶不作,她非常看重权利,以至于清朝晚期慈禧是实际的统治者,广大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广大农民忍受不了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和残忍的剥削,于是奋起反抗,农民渴望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反对封建,这场运动,农民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最终

  • 李显:武则天之子,被囚14年,两度当皇帝,人称“六位帝皇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显是武则天亲儿子吗,李显与武则天谁先当皇帝,李显和武则天谁先继位

    他的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他自己也是皇帝。就连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努力地想要当皇帝,只不过失败了。可以说,整个家庭,被皇帝全包围了。他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如果可以选择,他多半不想做什么皇帝,也不想身边有这么多个皇帝。他也许更想做一个

  • 清朝最勤政的皇帝:每天3点起床,12点吃晚饭,17点就睡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最勤快的皇帝,趣谈清朝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清朝皇帝为什么都比较勤政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郁闷的皇帝,确可能是史上最兢兢业业的皇帝之一了。怎么这么说?因为清朝一般都规定皇帝都是5点起床,向太后请安,7点吃饭,9点30分上早朝听取大臣门的意见建议,11点到下午2点是午餐和午休的时间。午休之后可以到皇宫走动走动娱乐娱乐,到了下午5点之后就进行晚上就寝的准备,也就是翻牌。可是

  • 古代下人在主子面前如何自称?红楼梦:你们都被电视剧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蒋勋细说红楼梦160集在线听,红楼梦对丫鬟的称呼,刘心武红楼梦1-36集讲解

    可是,真相果然如此吗?好在,我们有很多古人写的书籍,其中也不乏下人和主子们之间的对话。今天,三顺就以《红楼梦》为例,来看一下古代的下人们,在主子面前都是如何自称的。《红楼梦》中第一场比较正式的下人和主子之间的对话,发生在黛玉、鹦哥和袭人之间。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晚上,因为宝玉摔玉掉泪,袭人进来劝解,黛

  • 浅论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原因,唐玄宗为啥杀杨贵妃,唐玄宗为杨贵妃千里送荔枝

    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清·袁枚《题杨贵妃》天宝初年,年过不惑的唐玄宗纳入了自己的宠妃杨氏,两人的宫闱故事经过文人们的演绎,最终也成为了一曲传唱千古的爱情悲歌。若撕开文学的外衣,只依史实探究其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一切又是否依后世许多文人评论,只是一场由于唐

  • 西晋宫斗 - 齐王司马冏继承了老爹司马攸的遗志,死都不肯离开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六月二十一日,惠帝司马衷下诏,任命司马冏为大司马,加赐九锡,司马冏辅政,他的各种待遇,全都比照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辅佐曹魏时那样。衣赐履说:自两汉以来,凡加赐九锡者,要么夺权,要么诛族,还没有出现过例外。成都王司马颖(司马衷之弟)担任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赐予天子使用的黄钺,也

  • 清朝亡国后,国库中的黄金去哪了?结果令人瞠目,难怪清朝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国库是国家的命脉,无论是抗战还是救灾,都离不开国库财政。一旦财政部存款短缺,很可能导致国家动荡。因此,朝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存放在国库的白银数量,这一点也不例外,清代也不例外。其最出名的就是雍正帝整顿吏治。当时,雍正为了把钱还给国库,谴责了很多重臣,全国白银库存从接管清朝时的800万增加到6

  • 中国四大美女中,为何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人没有生育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和貂蝉是哪里人,杨贵妃vs西施,西施和貂蝉有什么关系

    在古代,长得漂亮,从来不是优势。如果不幸生在乱世,长得越好看的女子,越是身不由己,可能要被逼着为国献身。 四大美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哪怕王昭君为国出塞,她的命运,也没有握在自己手里。 西施:她爱的,爱她的,她都做不了主。 西施的一生,都因为“美人计”三个字,而不得自由。被范蠡看上之前,西施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