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正三品已经算是“大官”了,那一品和二品,是什么样的存在?

唐朝正三品已经算是“大官”了,那一品和二品,是什么样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54 更新时间:2024/2/2 22:31:26

由此可见,宰相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绝对算得上顶级大佬。然而时间回到唐朝,这样的顶级大佬,只不过是正三品官员,那么三品之上的一品和二品,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时代背景

一品与二品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这早已成为民众的共同认知,唐朝年间也同样如此。

可唐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的是,为了防备官员权力过剩,对皇室造成影响,皇帝们便将一品二品“架空”。

像唐高祖曾经设立的天策上将,掌管国家征讨、总判府事等等,就因为权力实在太大,被逐渐削弱废除。

这就像诸多小说中出现过的“设定”问题,某个人物角色能力太过逆天,作者不得不予以修正。唐朝统治者们,便是这个作者。

所以后续一品、二品等官员,要么有名望无实权,要么直接安排给已经去世的官员,并美其名曰追谥。

这样一来,虽然宰相的行政权力没发生变化,但他名义上就比皇帝低了几头。当君臣争权的事情发生时,皇帝也就处于天然的优势。

官小而权大,古人将师出有名这四个字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打仗要讲究师出有名,政治斗争也要讲究师出有名。

当然,唐朝数百年国祚中,倒也不是一次一二品大官都从没出现过。李世民时期的长孙无忌,就先被封为司空,而后晋升司徒。可这仅仅只是个例,完全代表不了唐朝官场。

一二品大佬

了解了一二品大佬的设立前提,理解一二品大佬的实际职务就更加简单。

正一品之中,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前文提到的天策上将。

其中太师、太傅、太保又称三师,即负责教导皇帝的老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德行和声望,想都不要想。

不仅如此,由于权力过大,并且有天子老师的身份在,所以即便德高望重,皇帝也不会给自己找一个“枷锁”。于是三师职务,大都只能以追赠的方式,显现在故去的功臣头上。

至于太尉、司徒、司空,则又有三公之名,这几个官职倒是百官之首,只可惜有名无实。地位尊崇无比,却一点实权也无。好在古人追求名望,对三公的热情从未降低。

此外,正一品官员封号完毕后,还有皇室成员嗷嗷待哺。唐朝年间的亲,官职上就相当于正一品,郡王、国公等等,则是从一品。

那么从一品的官员又有哪些呢?答案就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以及太子太保。与正一品相比,他们作为太子老师的身份出现,与天子在某种程度上平起平坐。

皇帝倒是乐于将这份荣耀分享给文武百官,只是就唐朝年间所有官员而言,依旧以空置为主。

倒不是没人满足条件,而是满足条件的官员事情太多,根本做不到前顾国家朝堂,后顾东宫宫房。

与一品官职相比,正二品和从二品虽然低了许多,却同样让无数官员穷极一生难以企及。

以正二品官员为例,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中书令等等,都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掌管。

原本唐高祖期间,也有官员担任过这类职务,可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这导致后来再无官员敢有多余念头。

久而久之,尚书令等正二品职务,也就成了虚职。尚书省中的最高级别官员,也从名义上的尚书令,变成实际上的尚书左右仆射。

而到了从二品时,官员们倒是看到了一丝希望,可同样只是有名无实罢了。尤其是其中光禄大夫、开国县公、柱国等等,全是荣誉称号,不是立下大功,根本没有办法获取。

可真要立了大功,这些称号对官员的实际帮助也不算大,最终导致十分尴尬的局面出现。好在李世民贞观之治后,文武百官习以为常,大家都默认了这种独特设立的存在。

因此,唐朝年间的三品,依旧是普通人需要仰望的绝顶大佬。千万不要因为表面上的等级而看轻他们。

至于荣誉称号什么的,喜欢的人自会追求,不喜欢的人也乐得清闲,谁也不干预谁。或许正因如此,唐朝前期才没党争发生?谁又说得清楚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近年来清宫戏层出不穷,而元朝的宫廷剧却无人拍?原因有4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统治时间短。元朝对中原的统治不足100年(起于1271年,结束于1368年),然而在这不足100年的时间里,元朝却经历了11位皇帝的统治,除去开国和灭世的那几十年,元朝真正和平安定的时间少之又少。 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元朝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并不是很多,因此,在没有足够史料参考的前提

  • 《南北朝九史》笔记 13 南陈(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52年,南梁元帝承圣元年,侯景之乱被平定。陈霸先因功被封为征虏将军、长城县侯,开府仪同三司。公元554年,西魏柱国大将军于谨等人率大军攻破南梁都城江陵(荆州)。梁元帝萧绎被杀,年仅十三岁的晋安王萧方智被推举为梁王。公元555年,正月,北齐文宣帝高洋派人护送萧渊明南渡,王僧辩屈从于北齐兵势,迎立

  • 金花面圣交帅印,狄青陷害难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包相爷一只手托着大印,一只手拽着金花,就朝金殿走去。这回就好办了!只要有了你,满天乌云也就散了!再说四帝仁宗,这时候他刚稳住神儿。刚才有人来报:杨家女将造反了!就这一句话,仁宗皇帝瘫坐在龙椅之上,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个时候,包大人上了金殿,跪倒在金阶之下,臣启万岁,万万岁!”“包爱卿,孤命你去劝太君

  • 两宋留下的三句话,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霸气、豪气和骨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皇室女性被俘后的悲惨遭遇,两宋思想文化总结,南北两宋的史实列表

    霸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剧照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对当时的割据政权各个击破,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到了公元974年的时候,江南已经基本在其掌握,当时的南唐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的境地,被北宋三面合围,李煜舍弃了南唐的国号改称为“江南国主”,意图苟延

  • 西晋乐陵石氏家族略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姓辈分口诀,石氏家族有多厉害,山东石氏家族祠堂

    《晋故尚书、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城阳简侯、乐陵石尠墓志铭》晋故尚书、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城阳石尠祖籍昌安县,晋属城阳郡简石尠谥号侯、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石尠晋书所载幽州刺史石鲜石尟是也,尠尟鲜互相通假,字处约,侍中太尉昌安石鉴,尠父,昌安县侯。昌安县西汉置。治今山东安丘市东南。属高密国。东汉属北海国。

  • 《满江红》秦桧们的恐怖,在于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雷佳音的表演始终在线,把秦桧的狠心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叫秦桧的人,伙同皇帝杀了岳飞。跪得千年如一,万人痛骂。但是,他在被金国掠夺之前,是一个坚定的反抗者。虽然是初期呼吁武力对抗的少数人之一,但从金国回来后,完全折断了脊梁骨,成为了坚定的讲和派!是什么给他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和他非常相似的还有一个人。

  • 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没有毁掉李世民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而李世民在开疆拓土方面,简直不要太强。李渊称帝时,疆土面积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本质就是一个地方割据,是李世民如同开挂一般,败梁师都、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生擒武威的李轨、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歼灭洛阳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这两大割据势力;清扫窦建德余部,重创山东徐元朗,连续击败地方

  • 洪武四大案,朱元璋怒杀数万人,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洪武23年朱元璋杀了谁,朱元璋杀官员为什么无人敢反,朱元璋真实历史杀了多少人

    先简单说一下洪武四大案的大致情况: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党羽,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洪武九年或十五年(1376/1382年)空印案:全国十三省、一百多府、一千多县,主印官员皆杀。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六部左右侍

  • 唐王朝是怎么灭亡的?皇室后代都去哪里了,为何不像明朝一样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昭宗是懿宗的儿子,僖宗的亲弟弟。当年僖宗因为黄巢起义逃离长安,后因李克用政变再次逃离长安,身为弟弟的昭宗一直跟随在僖宗身边,颠沛流离,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昭宗在逃亡中和宦官们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也表现出一些军事才能,所以非常受僖宗器重。僖宗虽然在逃亡前一直荒淫无度,但在动荡中也成熟了不少,特别是看到

  • 明朝轶闻:官银被盗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伯温巧断官银被盗案,朱元璋微服私访盗窃官银,明朝国库失窃事件

    “启明万岁,今有地方检举苏州官员与官匪勾结,盗取官银之事,今凭圣裁!”洪武皇帝立马火冒三丈,倾刻间就要下旨把苏州官员全部押解刑剖问责时,监察御史刘伯温出班劝解,并言定破此案。于是,洪武宣布退朝,和刘伯温到御花园赏花,问明了情由,不免笑道:“真乃妙计,亏你刘老头想得此计!”说完,由刘伯温推荐了一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