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句话让赵国损失45万精锐,又力保赵国,他是赵国的福星还是祸根

一句话让赵国损失45万精锐,又力保赵国,他是赵国的福星还是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01 更新时间:2024/4/12 17:46:15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领秦军攻打赵国,一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大败赵军,直接攻陷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幽缪王。

曾经那个不可一世,敢与秦国争锋相对的赵国一去不返,彻底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虽剩有残兵余孽自恃一方,但再也无力回天恢复强大的赵国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赵国有过两次亡国之险!第一次因为范雎的左右而侥幸躲过;另外一次若不是紧要关头楚、魏两国联军的支援,赵国可能就是秦国灭六国进程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要说楚、魏两国为何会前来支援,那少不了一人的功劳,没有此人,赵国会提前几十年亡国也不是不可能!

问个人作用对时局是否有影响,影响又有多大?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皇帝的人选,赵高不是残害扶苏而立胡亥为秦二世吗;一个人可以左右朝代的更替,王莽不是篡位设立“新朝”吗;一个人可以决定战争胜败的走向,赵括不是冒险出兵最终致长平之战大败的吗……

[var1]

可见一个人的作用不可估量,其影响也可以无限扩大!

今天所讲故事的主角凭他一句话,致使赵国45万精锐损失殆尽;又凭借他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邯郸之战中力克秦军,使赵国免于亡国之危!

因为他,赵国精锐尽损;也因为他,赵国不至于亡国,他到底是赵国的福星还是赵国的祸根呢?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

要想在历史上留名,第一,你是官宦显贵之列;第二,你要在所处时代闻名遐迩、人所共知!赵胜,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你说显贵不显贵;与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齐名,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你说他是否闻名遐迩、人所共知!故历史对赵胜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任何史书都抹不掉的一个重要人物。

那么,历史中记载的赵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如果你想了解他,跟随作者的文字慢慢看下去吧!

[var1]

赵胜,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他的父亲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位时,赵国国力一度达到巅峰。赵胜先后辅佐他的哥哥赵惠文王及侄儿赵孝成王,曾先后三次出任赵国的丞相。封地在东武城,号平原君!

时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皆爱养士,门下食客皆有数千人之多。赵胜也不例外,他礼贤下士,广招门客,其门下食客也一度达到数千人之多。他对食客的重视程度也丝毫不让其他公子,为何这样说?

赵胜家有一座高楼,居高临下便是一处民宅。一次,赵胜的一个姬妾在楼上望见民宅中有个跛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觉得有趣,便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却要了她的性命,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是跛子听到赵胜姬妾的嘲笑后,便向赵胜告状,以赵胜看重贤士为由,让赵胜把取笑他的姬妾杀掉以表对贤士们的真心!赵胜不为所动,没有听取跛子的意见。

后来没过多久,他门下的食客差不多走了一半。赵胜问其由,才有人禀说:“天下贤士慕名而来,您的姬妾取笑贤士但您却不管不问,您是寒了所有食客的心,故纷纷离开了!”赵胜这才恍然大悟,果断斩杀了那位讥笑跛子的姬妾,天下食客才又纷至沓来!

赵胜身份尊贵、地位高级、声名显赫,又养食客数千人,所以众人皆知!这也给他带来了灾难!

[var1]

魏国的丞相魏齐,当初因权极一时、草菅人命,把被冤枉的范雎差点鞭挞至死。后范雎诈死逃往秦国,凭借自己的雄心伟略受到秦昭襄王的宠信,当上了秦国的丞相。

当魏齐听说范雎记恨“昨日”之仇,逼魏王交出他项上人头时,被吓得魂不附体、战战兢兢,连忙弃掉丞相之位逃亡于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家里躲避。因为魏齐是赵胜的朋友,赵胜并没有拒绝;因为其时赵国的实力并不输于秦国,所以赵胜并不忌于由此会得罪秦国,就干脆让魏齐安心住下了!

秦昭王因宠信范雎,也想帮他报仇,便设计让赵胜来到楚国。明面上是约赵胜饮酒交游,实则当赵胜来到秦国后却被囚禁了起来。

秦昭王告诉赵胜:“魏齐是范雎的仇人,也相当于是我的仇人,你可愿意把他交出来?”赵胜毕竟是四大公子之一,做人重情重义,对朋友更是两肋插刀。他理直气壮地对秦王说道:“即使我在赵国,也不会交出魏齐,更何况我不在赵国呢!”秦王听他这样说,无奈地摇摇头说道:“有你在秦国,寡人自有办法!”

[var1]

原来秦王是利用赵胜皇室身份、有影响力的名声及良好口碑来要挟赵王。他直接写信给赵王,跟他说:“若不交出魏齐,那么赵胜也休想再回赵国了,秦国也会派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得知自己的叔叔赵胜被囚禁于秦国,要用魏齐的人头来换,哪有一丝犹豫,直接派兵包围了赵胜家,誓要捉住魏齐。

可提前得到消息的魏齐已趁夜逃跑。但最终由于信陵君魏无忌的犹豫,魏齐无奈提剑自尽了。最后赵王送上魏齐的人头,赵胜才得以回国。

这不是尊贵的身份、鹊起的名声差点害了他吗!

回国后的赵胜清净没有几年,又被一件事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野王位于韩国上党郡与本土连接的咽喉处,野王被占,上党顿时成了韩国的一块“飞地”,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彻底中断。秦国占领野王的目的就是要吞并上党郡!

占领野王,上党郡如同秦国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韩王也深知羸弱的韩国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也明知上党郡必入秦国之囊,索性一面派人到秦国以割让上党郡求和,一面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

[var1]

本来事情可以按照预想的那样:韩国献出上党郡归秦国所有、秦国军队接收上党郡后息兵回国,两下均安。但事情的发展让韩国和秦国都始料不及,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想让上党郡划为秦国的土地,便反其道而行之,决定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本意是想凭借赵国的实力来与秦国抗衡,达到赵、韩两国联手击败秦国的目的。

赵孝成王得知冯亭要把上党郡拱手相让给赵国,虽心里美滋滋,但仍有些犹豫。他先与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赵豹权衡利弊,分析得鞭辟入里,认为祸大于利,劝诫赵王不要接收上党郡。赵王也更加犹豫了,又召来平原君赵胜询问。赵胜得知此事,立马利令智昏,便开口告诉赵王:“用兵百万,攻战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收上党郡17座城池,这是个大利,不可坐失时机。”赵王听赵胜如此说,心里也飘飘然了,忘记了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赵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决定接收上党郡,这为后来的长平之战揭开了序幕!

长平之战,秦军大败赵军,坑杀赵军45万精锐,从此让赵国再无力与秦国对决、让赵国成为秦灭六国中第二个被灭掉的国家!

有人说长平之战是赵王的错,因为他决意用赵括顶替廉颇才导致大败。我想说,若没有前期赵胜的一句话,哪来的赵括替廉颇之事、哪来的赵国损失45万精锐、哪来的赵国是东方六国中第二个被灭的国家……

说赵胜是始作俑者好似过分,但他的一句话确实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var1]

长平之战后,白起亲率三路大军准备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但终在应侯的自私中秦国接受了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求和的要求,白起无奈领兵悻悻而归!

难怪长平之战中白起认为赵国反复无常而坑杀40万士卒!这不,刚答应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的赵国又变卦了,决定不割让城池!这让秦昭王怎能接受,秦军又发兵攻赵,邯郸保卫战打响了。

从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整整三年,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全权指挥下、在老将廉颇的奋力率领下、在赵胜散尽府中钱粮又令众妻妾披挂上阵的决心中,邯郸城虽岌岌可危但依然屹立不倒。

但战争的持久和激烈让邯郸城内将弹尽粮绝,再无外援,邯郸被攻陷可谓旦夕。

在这个关键时候,赵胜亲选20个门客亲赴楚国求援。

见到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楚王始终没有答应出兵援助的请求。还好赵胜门客中毛遂提剑上前,慷慨发言,针砭时弊,最终打动楚王,决定出兵十数万以助赵国。后赵胜又通过夫人关系联系上了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设法窃取魏王兵符调兵也助赵国。

后来在三路联军的打击下,秦军被击退,邯郸才得以保存,赵国才得以存国!试想邯郸之中若没有赵胜请到楚、魏联军的帮助,那后果对赵国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也正是有了赵胜的作用,赵国才得以再苟延残喘几十年,直到公元前222年,赵国彻底被灭。

[var1]

故事讲到这里,你认为平原君赵胜到底是赵国的福星呢,还是赵国的祸根呢?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有人说赵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赵胜蛊惑赵王,才有了后来长平之战;也有人说一个人怎能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非成败转头空,赵胜是功是过,每个人的理解也都莫衷一是!大概每个人理解的都是对的吧,因为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

公元前251年,一代公子平原君赵胜去世。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赵胜的后嗣也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

对于平原君赵胜,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评论区我等你新颖的华言!

更多文章

  • 隋朝糊涂大臣宣旨忘了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开皇六年(586年),隋朝的朝堂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常卿牛弘受皇帝委托,向大臣传旨,可等到了大臣跟前,却发现早已将皇上的旨意忘得一干二净,他只好硬着头皮,返回去问皇帝。这让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忧心忡忡,有的认为牛弘闯祸了,这次恐怕吃不了兜着走。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常言道“伴

  • 秦赵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把赵括换成李牧,结局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与日俱增,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之威更是独步天下。但国势大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上也不逊色于秦国多少,为此也成为周朝境内诸国中唯一可与强秦抗衡的超级强国,对秦国而言,实力强劲的赵国可谓成为东出的最大阻碍。为此,秦赵两国相互试探,开始了明争暗斗,但赵国名将名臣辈出,

  • 李渊被逼迫退位,提了一个特殊要求,让儿子李世民险些当众丢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渊死后李世民活了几年,为什么李渊还没死就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和李渊关系

    大明宫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唐明宗志得意满高踞胡床,杨贵妃霓裳羽衣罗袖轻舞,李龟年临光恍兮浩歌,当真如神仙中人,唐诗“蝉蝉日出大明宫,天乐遥闻在碧空”,说的应该就是这种盛世景象了。如何与父亲和睦相处,如何维持表面上的父慈子孝、一团和气是关系到政权能否稳定的关键。思来想去,“

  • 1938年孔子故里-曲阜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1938年的曲阜,曲阜孔子老家现状,曲阜是孔子的家乡还是故乡

    曲阜,现为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是孔子的故乡,同时也是是黄帝出生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亦被称为“东方耶路撒冷”。曲阜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连泗水、西临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曲阜古为鲁国国都,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

  • 河南惊现武则天唯一存世文物,其中5个字,揭秘武则天本来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时隔一千多年后,南登封县的一位名叫屈西怀的农民。一天,屈西怀上嵩山采药,走到了主峰峻极峰上。无意间,屈西怀在石缝中发现一片金黄色的金属片。回到家,无聊就拿那片金属片来看。看着看着竟发现金属片上有许多字迹。屈西怀是河南人,而河南有着天然历史文物宝库的美誉。屈西怀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中拿的这片金黄色的金属

  • 柳公权真迹为何存世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发现柳公权为严公贶(音如矿)所书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引起轰动。柳公权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的《玄秘塔碑》被视为唐楷高峰,是后来学书者必练的范本。据《旧唐书》:“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

  • 春秋已去,勾践北上欲伐晋;战国来到,晋国三分赵魏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勾践后期有多残暴,勾践老婆被人羞辱,勾践夫人和吴王夫差吻戏

    从公元前775年,到公元前476你那,这长达三百年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姬仁继位,为东周第十五位君主。这一年,也标志着中国正是进入战国时代(前475年—前221年)。虽然时代变迁,但是历史的命运没有改变,乱世依旧是乱世。不止如此,这还是中国历史上争斗最激烈、战

  • 天可汗李世民!为何没人拍他的正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可汗李世民,十分钟看懂李世民,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是哪一年

    黄晓明、陈宝国《汉武大帝》,安静,富大龙《大秦帝国》,刘威的《唐明皇》,陈道明的《康熙王朝》都拍过但是,没有人拍制作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是因为一个女人说起李世民,他有很多故事少年从军,最早提倡领军救隋炀帝,起兵晋阳,率兵打败长安平定薛仁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多重反王,平复玄武门之变、突厥

  • 孔子的主张与帝王尊孔的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末期,西周初年通过分封获得土地的大量贵族领主,遭遇困境:诸侯间的征伐,盟主的崛起,很多小国被灭,政治上高贵的士人等无处安身;另一方面,发财的商人通过土地买卖成为新兴的地主,并逐渐壮大。原来的贵族领主对其土地上的奴隶拥有绝对权利,收获全归领主;后来的新兴地主,不占有奴隶,收获大部分归地

  • 科举对人的诱惑,匪夷所思,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愈科举之路,韩愈科举了多少次,韩愈最终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科举制是一种以考试为标准来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使得各阶层能够流动,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向更高的阶层发展,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到了唐朝时,唐太宗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因此学校制度得到了发展,能够进入专门学校学习的人才更多了。 在女皇武则天时期,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