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临终前,喊出了“3个字”,现在却成了年轻人饭桌上的口头禅

韩信临终前,喊出了“3个字”,现在却成了年轻人饭桌上的口头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36 更新时间:2024/1/24 17:11:32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上,任何一个功成名就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个帮助其出谋划策的臣子。例如西周时期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三国鼎立时期蜀汉君主刘备身旁的诸葛亮等。他们个个聪明绝顶,为君主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这位臣子,就是西汉刘邦身边的韩信

提起韩信,相信后世之人必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话,那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光从此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推测出韩信此人太过骄傲自满。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最终受到了刘邦的猜忌,刘邦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格杀勿论。据说韩信在临死前,喊出了3个子,现在却成了年轻人酒桌上的口头禅。韩信究竟提出了哪3个字?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韩信一波三折的成名之路

韩信出身于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村中,他的父母虽然夜以继日地奋斗多年,但奈何家中仍旧家徒四壁。因此,韩信只能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起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有时候,他那几个年幼的兄弟姐妹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甚至主动请求下地耕作。

而韩信则与他们不同。他并不喜欢整日做这些令人身心俱疲的粗活,只愿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舞刀弄枪。他梦想着终有一日自己能成为两军交战阵前运筹帷幄的谋士。他并不敢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转告他人,怕遭人讥笑嘲讽。毕竟这样宏大的理想对于当时村里的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正因韩信从未向他人袒露过他的内心所想,因此大家并不理解他,甚至觉得他极其不孝,傲慢无礼。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人对韩信唾弃厌恶。于是,很快就上演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当时,同村的屠户为了教训韩信,特地让其从他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当时年纪尚轻,手无缚鸡之力,只得按部就班地照做。事后韩信决定将这份屈辱铭记终生,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只有早日出人头地,才不会轻易地任人宰割。自此之后,韩信不再将自己束缚于村内,而是随时随地出门寻找进入军队的契机。

幸运的是,韩信等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机遇。公元前209年,由于百姓难以忍受秦朝日积月累的残酷立法,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六国的其余军队顺势而为,毫不犹豫地前往大泽乡助力这场起义。其中,就有一位名为项梁的将领。韩信略施小计,得到了项梁的赏识。

没过多久,项梁就将韩信推荐给了自己的侄子项羽韩信本以为可以就此飞黄腾达,可令他大失所望的是,项羽此人太过狂妄自大,丝毫不懂礼贤下士。为了自己的长远大计考虑,韩信决定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可刘邦帐下能人众多,韩信初来乍到若无丰功伟绩,是很难脱颖而出的。

深思熟虑之后,韩信决定先去刘邦帐下管理仓库并趁机接近刘邦信任的萧何等人。此后,一切便都掌握在韩信的预料之中。他在开始在萧何面前锋芒毕露,毫无保留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而萧何此人向来唯才是举,自然不愿错过韩信这样的人才。最终,在萧何的鼎力举荐下,韩信在破代之战,彭城之战,京索之战中屡立奇功,逐渐成为了刘邦身边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

韩信临终前留下3字遗言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得胜利,登基称帝。众所周知,他的千古霸业离不开韩信等人的一路扶持,因此在一统天下后没多久,刘邦便开始大肆犒赏有功之臣。他的赏赐并不是类似金银珠宝这样的一般俗物,而是王位和权力。

对于刚刚坐上皇位的刘邦来说,稳固人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需要得到各个有功之臣的支持,以此来真正地坐稳朝堂。于是,他开始大肆分封异姓王,韩信等人皆在受封之列。之所以称之为异姓王,是因为这些人不姓刘,他们不是因为宗族血缘关系受封的,而是凭借卓著的功勋受封。

异姓王同诸侯王一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和奴婢。他们虽然每年都需要向朝堂供奉,但却拥有着领地的治理权。起初,刘邦需要这些曾经与其朝夕相伴,共同奋斗的异姓王们帮他攘外安内,因此他并未当机立断地完全收回他们所有的权力。

可后来,随着皇权的稳固,刘邦开始忌惮这些异姓王,韩信就是其中之一。此时的刘邦在朝堂上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为了加强自己君主专制的权力,防止他人篡夺大汉江山,刘邦欲将韩信等异姓王除之而后快。他时常派人去韩信的领土内暗中观察韩信的所作所为,以便寻求斩草除根的良机。

然而韩信此人小心谨慎,难以给人留下把柄,这令刘邦头痛不已。此时吕稚献计,她劝诫刘邦直接将韩信引入皇城,找个由头就地斩杀。刘邦听后恍然大悟,立刻派萧何前迎接韩信。因萧何之前对韩信有恩,且两人是百年难觅的知己,故韩信极其信任萧何,毫无防备地进了宫殿。

萧何按照事先计划将韩信引入了皇后宫殿。吕稚见到韩信,毫不犹豫地发号施令将他扣下。此时的韩信有些不知所措,他拼命挣扎,大声高呼自己何罪之有。吕稚并未回答他的疑惑,直接命人将韩信带到殿外就地斩杀。

临死前,韩信大喊了3个字,那就是“我不服”。韩信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刘邦出生入死半辈子,最后却死在了一介女流之辈的手中。直到现在,韩信的许多故事依旧家喻户晓,一些年轻人甚至将这几个字作为酒桌上的口头禅。

结语

人们之所以经常在饭桌上将“我不服”三个字脱口而出,皆是为了追掉韩信。毕竟韩信曾被喻为中国古代的“兵仙”,其排兵布阵之可谓是出神入化,给予后世之人许多发。然而,纵使他才华横溢,也逃不过英雄陨落的结局。如今,韩信已经去世多年,我们除了在悼念英雄的同时,更要保护好他苦心孤诣留下的有关军事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的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纵横六国的秦始皇为何在后期单单痴迷于长生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东渡求长生,小说详细描写了秦始皇的长生之路,秦始皇灭六国时的历史地位

    可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竟然在晚年开始沉醉在各种各样的炼丹寻求长生的道路上。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心境呢?传说中的长生之术真的能长生吗?吃得苦中苦[var1]秦始皇嬴政出生之时的局势并不怎么乐观,他本是秦庄襄王(秦异人)和吕不韦的姬妾赵姬的儿子。要知道,秦异人最初是被当作质子送到赵国的,而吕不韦又是

  • 汉章帝时期的一次东汉宫廷丑闻如何为宦官专权打下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东汉的宫城(皇帝所在的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宫中、台阁、禁中。宫中是为宫廷提供服务的机构以及附属设施(如仓库、宿舍)所在地;台阁是中央朝廷的部分核心机构(如尚书台)所在地;禁中则是皇帝、后妃的住所,皇太后也住在禁中。按照东汉的制度,宫中、台阁、禁中之间可谓泾渭分明。除了皇帝以

  • 长平之战就是商鞅变法失败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实际上长平之战时间阔度接近三年,后期主帅赵括死亡之后还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白热战,何来的胜利,真正的历史反而是白起被秦王暗杀,原因就是白起造假。历史上关于白起的死,说法有三:第一种是白起奉劝秦王不要去打邯郸,要养精蓄锐,他年在各个击破,并对秦王说,现在去打,肯定会惨败,秦王很生气,免去白起

  • 如果汉献帝真的把曹操干掉了,其他诸侯会听命于汉献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对待汉献帝,曹操之死汉献帝下跪,曹操对汉献帝刘协怎样

    后来汉献帝想除去曹操,但是最后却失败了,如果汉献帝成功了,其他诸侯也不会听从汉献帝的!东汉王朝在董卓专权时已经名存实亡!当初何进调董卓进京,何进又过早的死去,董卓开始把持朝政,为了提高自身威望,大杀反对他的人,同时废皇帝,在立汉献帝!董卓的把持朝政,使天下诸侯不服,当然曹操和袁绍袁术也在其内,于是之

  • “春秋第一妹控”齐襄公:充满争议却又不失精彩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襄公剧照齐僖公临终两事齐襄公,吕氏,姓姜名诸儿,是齐僖公长子,刚出生就是太子,无可争议的齐国第一顺位继承人。齐僖公在位三十三年,将齐国打造成东方的大国,在郑庄公死后齐国国力俨然已经是诸侯中首屈一指,齐僖公因此也与郑庄公、楚武王一起并列为春秋初期三小霸。前698年,齐僖公即将死去,他对他

  • 曹操大喊一声司马懿,司马懿转身回头,让曹操吓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三国演义的小说当中,曹操的多疑一直是令人诟病的一点,当然这也让他救了自己好几次,自从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曹冲死后他多疑的性格就变得更加的严重了。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曹操知道一时间拿东吴或蜀汉都没有办法。因此他开始逐渐的掌控着朝政,他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其手下大臣司马懿越

  • 古代弑君是如何发生的?探究晋国弑君现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现象中窥见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晋、齐、郑、鲁、曹、魏、陈、蔡等许多诸侯国中,都有弑君的情况发生,其中晋国的弑君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分析晋国的弑君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全方位地认识到晋国的军事、政治格局。解读历史事件,也能加深对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

  •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看看是谁在镇守边疆就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有没有外族入侵,历史上汉族有没有侵略外族,公孙瓒抵御外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描述的意思是一把武器在沉沙的水底被发现,经过了自己的又洗又磨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又回想起当年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若是东风不帮助周瑜,恐怕就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入铜雀台了。

  • 吕不韦瞒天过海机关算尽,到头来做死自己,天意乎人祸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想那吕不韦原本在卫国是有结发妻子的,娇妻在老家操持家务侍奉老父。做为商人,吕不韦自然是走南闯北免不了粘花惹草,宿花眠柳,做为家资万贯的富商这毫不稀奇!吕不韦在赵都邯郸和艺妓赵姬一见钟情。一周时间二人床都不下,二人锦被相拥干柴烈火打得火热,没多久赵姬就有了身孕。你说这时的吕不韦家有娇妻,现

  • 诸葛亮明知马谡不可胜任,为何还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北伐,魏国派司马懿出关。诸葛亮料到“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截断其“咽喉之路”——街亭。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问道:“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我们要注意这个“敢”字,在诸葛亮看来,都督司马懿和先锋张郃都是“难剃的头”,一般人可能未战先怯,必须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出马。不料言未毕,出人意料的是马谡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