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断断续续发烧,冷一阵热一阵,病情时好时坏,他布衣散发,病体困倦,噩梦不断。
[var1]
长平之战,就在眼前。
战国后期,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大战于长平,双方都倾注了举国之力,战争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这场战争对峙了两年之后。
赵国已无力支撑,军营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
上将军赵括走投无路,打算主动出击。没有想到,赵军被秦军分割包围,切断了粮道。
赵括组织了四次突围,均以失败告终。第五次突围,他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
赵军大败,举旗投降。
二十余万赵军将士在战场投降,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兵家奇迹。
然而,这么多的降卒,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赵军素来强悍不屈,桀骜不驯,这次投降迫于饥饿失将,实属无奈。
二十多万人,显然不能编入秦军,更不能放回赵国,放回,无疑是放虎归山。
回秦国,如何安置这二十多万人呢?
白起作为统帅,无权处置降兵。
他一边速派飞马上报咸阳,等待诏命,一边在军营处理降卒事宜。
摆在白起眼前最棘手的事情是粮食问题。
白起已然是胜利之师,赵兵交出武器之前,曾经慷慨回复他们:有我秦人吃的就有你们赵人吃的现实情况,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张嘴,军粮立刻捉襟见肘。这样算下来,秦军的口粮最多还能坚持十天。
秦国将士们也心存不满。
[var1]
六日之后,白起终于迎来了秦王特使带来的王书。
王书命令不能放赵人。
紧接着传来消息,秦王派来的运粮队伍,掉头,原路返回了。秦国不会再给白起补给了!秦军也将断粮了!
不能放人,无粮,降兵断不能带回!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白起脑子里飘过。"杀"!"杀降"!
从古至今,"杀降不祥"是深深烙印在天下人心头的一则军谚,不是律法胜似律法。
将士们议论,"大王的意思是让我们杀降?白起:"大王啥也没说,大王是不会说的。大王确实不会说,远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宫殿里。
秦昭王:不愧是武安军(白起),寡人终于可以灭赵了!
丞相:如果放了这二十万赵人,秦国就多了二十万劲敌,大王何时才能灭赵呢!
大王:杀死二十万,那我就是天下的仇人了!
丞相:只要让天下人相信杀降不是大王亲自下的命令,就可以了。
如果放了,天下人只会对武安君感恩………武安君手握重兵,人心难测啊!
[var1]
战争本来就是绞肉机,杀人游戏。白起心里很清楚,他戎马生涯,杀人无数,可那是在战场上,为国杀敌,天经地义,他从来不手软。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面对手无寸铁的降兵,二十多万鲜活的生命啊,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白起是一个罕见的军事天才,三十多年的战争生涯,从无败绩。他率领秦军,首先摧毁了韩国和魏国的战斗力,接着又打残了楚国,这一次,又打败了赵国。
战国后期,白起如战神一般,横扫六国,他以一人之力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石。
本以为长平之战,大功告成,可以告老还乡。
如果杀降,他将承担千古罪名,自己将永远被世人诅咒。战神变成恶魔,屠夫。
[var1]
白起已无路可走,他明白秦王的意思,秦王不愿意承担杀降这个罪名。
白起认命了。
他果断下令,让赵军士兵敞开吃,酒足饭饱。
晚上,三更夜,毫无察觉的二十万士兵所在的山谷,骤然燃起了漫山遍野的熊熊烈火,大石,滚木夹杂着密集箭雨一起射进进山谷。
二十余万投降的士兵,集体坑杀了。
……
白起经常在梦里被成千上万的冤魂恶鬼缠绕,尸骨堆山常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他在接受灵魂的审判。
[var1]
长平之战结束不到一年,秦昭王又派数十万秦军攻打赵国,欲一举消灭赵国。
没想到,秦军连年累月也攻不下来。
公元前258年,秦王欲再派白起出山,解秦军的围。
白起拒绝了。
白起说:"我诈降坑杀赵人二十万,他们恨我,恨不得喝我的血,吃我的肉,他们会拼死抵抗…………杀二十万赵人,白起已经不是人了"。
[var1]
公元前257年,攻打邯郸的秦军惨败!
秦王以抵抗王命为罪名,赐死白起。
旷世战神陨落!
白起对天长啸,"王命?哈哈,我确实该死,与王命何干,那是赵人的命!故事来源纪录片《风云战国之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