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想让小儿子也做皇帝的窦漪房,袁盎的一个反问让她陷入沉默

想让小儿子也做皇帝的窦漪房,袁盎的一个反问让她陷入沉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4/1/18 17:59:19

历史上真正的窦太后,虽然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神通广大,但也算得上优秀,她的人生几乎找不到什么能让人诟病的地方,唯独一处:偏心小儿子,一碗水端不平。

《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与刘武

电视剧《美人心计》当中,窦氏膝下只有一子一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馆陶公主,而她还收养了慎夫人所生的梁王刘武。

实际上,历史上的慎夫人并没有生养,梁王刘武是窦氏的幼子,也是她的心头肉。

汉景帝前元七年冬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汉景帝长子刘荣被废去太子之位,

一时之间,储君的位置空缺了出来,而这个节骨眼上,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却提出让景帝册立刘武为储君,汉景帝嘴上含糊其辞,倒是没说什么,可前朝的大臣们全都不干了。

窦太后与汉景帝

从周天子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来,一直都是子承父业,哪有皇帝明明有儿子,却把皇位传给弟弟的,但窦太后却十分坚持。

汉景帝当时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别说皇位,就算是今天,如果家里有儿女,谁也不可能愿意把家里的财产都传给兄弟姐妹,这实在是很荒唐。

要说窦太后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自然是因为她偏心小儿子。

窦太后的三个孩子,都是她在代国的时候生下的,成为皇后之后,长子刘启成为太子,女儿从翁主变成了公主,而小儿子刘武,则被汉文帝分封回了代国成为代王。

汉景帝与梁王刘武

汉文帝十二年,梁王刘胜离开人世,而且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规矩,诸侯王绝嗣,其封国就会被废除,但这个刘胜是汉文帝很喜欢的小儿子,他不太舍得废除梁国。

更何况,梁国地处中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要冲之地,不仅肥沃富有,而且是个战略要塞,这样的地方交给旁人汉文帝也不放心,于是他改封窦氏所生的刘武为梁王。

本来,按照汉朝的祖制,除了储君之外,其他皇子受封后到了年纪就要就藩,待在封地,没有诏令不能随便前往长安,可刘武却经常离开梁国,跑回长安。

刘武是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弟弟

俗话说“皇家重长子,百姓爱幺儿”,但在窦氏这里,并非如此。

虽然已经成为了皇后,但窦氏毕竟是穷苦出身,她格外宠爱小儿子刘武。

想想也正常,三个孩子里,长子是太子,就在身边,只不过作为储君要接受严格的教育,母子俩共聚天伦的时间很少,女儿早早嫁了出去,难得能回一趟娘家。

而作为小儿子的刘武,从小离开窦氏,虽然相比于其他诸侯王,刘武回到长安朝觐的频率比较高,但也不能常常见面,这让窦氏心中,对于小儿子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尤其是在汉文帝晚年,窦氏双目失明,还失去了文帝的宠爱。

偌大的未央宫里,丈夫不再宠爱自己,女儿已经嫁人,长子忙于事业与自己不太亲近,这种情况下,不在身边,难得一见的刘武,自然更加得宠。

得知汉景帝想立自己儿子的窦太后很不高兴

汉景帝登基后,作为天子亲弟弟的梁王刘武,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本身就已经显赫无比的刘武,又在汉景帝时代爆发的七国之乱的平叛活动中立下大功,窦太后与汉景帝对于梁王刘武的赏赐,多得无以复加,让人瞠目。

史料的记载是,梁国“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估计也是母亲与哥哥太过于宠爱自己,梁王刘武也是飘了,他公然复制粘贴汉景帝在长安的皇帝待遇,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排场,他手底下的人,出入未央宫都大摇大摆毫无拘束。

从前汉文帝时期,刘武入长安就比其他诸侯王勤快,汉景帝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景帝与母亲窦太后

汉朝重视孝道,从前做皇后的窦氏,其实说不上什么话,再怎么舍不得孩子,也只能看汉文帝的意思,可成为皇太后之后,窦氏经常把入朝觐见的小儿子留在长乐宫,不让其离开。

眼看着母亲偏心弟弟,汉景帝也无奈,算了,也没什么关系。

甚至在一场宴会之上,喝得微醺的汉景帝表示,自己千秋万代之后,传位给梁王。

谁都知道这只是汉景帝的一句玩笑话,可窦太后与梁王刘武,心中却暗暗高兴并记了下来。

结果在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黜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以后,窦太后重提此事,要求汉景帝册立梁王为储君,弄得汉景帝十分尴尬下不来台。

想让两个儿子都做皇帝

虽然当年是酒后之言,可天子说话又不能随便否认,于是汉景帝找来了一群大臣。

窦太后的侄儿窦婴率先反对,认为天下是高皇帝打下来的,高皇帝的规矩就是父亲传给儿子,即“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理由很充分,但估计也是窦婴说话方式不对,加上他是窦太后娘家的侄儿,如此倒戈分明是在打窦太后的脸,盛怒之下,窦太后居然直接开除了窦婴的宗籍。

窦太后当时要求皇帝册立梁王为储君的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那就是她觉得汉景帝的孩子们当时年纪都很小,不足以成事,先立梁王,等汉景帝的孩子们长大了,再把皇位传回来。

不得不说,窦太后这种想法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到嘴的肉怎么会有再吐出来的道理。

袁盎

此时,作为前朝重臣的袁盎,直接反问了窦太后一个问题:将来梁王把皇位重新传给陛下的儿子,那梁王自己的儿子们该怎么办呢?

窦太后突然语塞,似乎意识到了未来的不可预估,也意识到了问题。

随后,袁盎当着几位重臣的面,说起了先秦时代宋宣公的故事。

“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

宋宣公把国君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后来他的弟弟把君位又传给宋宣公的儿子,结果他自己的儿子们不乐意了,直接杀了宋宣公的儿子,弄得宋国兵连祸结灾祸不断。

宋国五世之乱

史书并没有记载当时窦太后是什么反应,不过这一番折腾之后,窦太后再也没有提过让汉景帝册立刘武为储君的事情,不久后,景帝册封第十个儿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让景帝册立梁王为储君这件事,窦太后是存有私心的。

一来,一旦刘武成为储君,那么就能够一直住在长安,陪伴在她这个母亲的身边;

二来,两个儿子都成了皇帝,这种事情亘古未有,多么荣耀。

要说什么窦太后觉得汉景帝的孩子们年纪太小,觉得“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其实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毕竟那时候的汉景帝春秋正盛。

不管汉景帝的身体好不好,也不至于随时都可能驾崩,作为母亲,这时候就担心汉景帝的孩子们都年幼不能担事,这岂不是在说汉景帝一看就不是长命相吗。

作为窦太后侄儿的窦婴也反对册立刘武为储君

如果仅仅是前朝大臣的反对,估计还不能让窦太后彻底放弃扶持刘武上位的想法,可后来发生的事情,算是让窦太后彻底打消了这种念头。

就在袁盎等人纷纷反对册立刘武为储君之后,他竟怀恨在心,派人行刺,导致袁盎等一众大臣命丧长安城内,这件事,也算是彻底断送了刘武成为储君的可能。

以前在窦太后眼里,自己的小儿子刘武,那真是又孝顺又有能耐,完美无缺。

可袁盎等人被刺杀后,窦太后心凉了,她的确偏心,但刘武做出的事情实在令人发指,公然刺杀朝廷大臣,而且原因,只是因为这些人反对他成为储君。

窦氏并没有做过代国王后

倘若以前,窦太后可能还有点信心,觉得就算景帝传位刘武,将来也不会发生宋宣公那样的事情,可刘武派人刺杀朝臣之后,窦太后觉得,这个小儿子比想象中毒辣得多。

皇位要是落入刘武的手中,恐怕将来发生的事情,会比宋国五世之乱更加可怕。

尽管后来一波操作,汉景帝并没有问罪梁王刘武本人,但兄弟二人的感情算是彻底破裂。

从前,汉景帝将刘武捧在手心里,毕竟是自己同母的亲弟弟,最多因为母亲的偏爱而有点嫉妒罢了,可刺杀朝臣的事件,充分暴露了梁王刘武的野心,这是汉景帝无法容忍的。

汉景帝对梁王的态度,也愈发冷淡,刘武逐渐跟其他的诸侯王一样,不再格外尊贵。

汉景帝无法忍耐胡作非为的弟弟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刘武曾前往长安朝觐,但他又担心哥哥对自己不利,于是悄悄跑到了姐姐馆陶公主那里,谁都找不到刘武人在哪。

窦太后情急之下,直接责难汉景帝,又哭又闹要死要活,说是汉景帝害了她的儿子。

最让汉景帝心寒的是,窦太后哭闹之时,称“我的儿子死了,我没有儿子了”,言外之意,只有刘武才是她的儿子,汉景帝这个活生生站在她面前的,竟然不算是她的儿子。

后来,刘武出现,乌龙事件收场,可汉景帝的心,算是凉透了。

从前,刘武三天两头往长安跑,跟汉景帝一起乘坐御辇,一起骑马打猎,之后,刘武每每上疏请求入长安朝觐,礼法之外的情况下,景帝都不再允准,对其愈发冷漠。

而在梁国的刘武,也在郁闷跟忧虑之中一病不起,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

窦太后与梁王刘武

窦太后无疑是个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她人生中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过于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汉景帝与梁王刘武最终兄弟疏远,窦太后这个母亲有很大的责任。

首先,她不该过度宠溺小儿子,甚至公然为他谋划,想着让他成为储君,梁王纵然曾经动过当皇帝的念头,可若非窦太后出头,梁王也不会野心膨胀;

其次,她不该在宠爱小儿子的同时,区别对待长子,毕竟母子连心,可梁王一有事窦太后就怀疑汉景帝,丝毫不信任景帝,还说出自己“没有儿子了”这种话,让汉景帝如何不恨。

倘若窦太后能够一碗水端平,没动过让刘武为储君的念头,能够及时约束刘武,汉景帝与刘武自然能兄弟和睦,刘武估计也不会那么年轻就抑郁而终了。

偏心小儿子的窦太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公主头上为啥插把梳子?原来插梳是唐朝贵妇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插梳是八大发饰之一,在唐朝时候盛行,一般都是金银制作,有钱人的象征和标配!在我国古代篦箕和梳子统称“栉”,古人除作梳头之用外,也用作首饰。它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梳子本来是理发的工具,在盛唐时期插梳为饰之风才广泛流行,由于梳齿要插在头发中,梳背便成了装饰的重点,所施

  • 满含热泪写下陕西省内那些跟大秦帝国有关的历史遗迹(2)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秦帝国的早期历史资料,了解大秦帝国的历史,历史故事解说大秦帝国

    寻找心心念念的秦东陵,后埋葬君王的芷阳陵。大体位置好找,但也非顺风顺水。跟着导航,来到一片由钢丝网围起的荒地,就没路了。然后懵逼,没有任何标识,只能一路边走边打听。找到一位老乡,说让去文物管理所看看。于是继续开车找到文物管理所,周末休息大门紧闭,但是好歹找到了文管所的牌子。根据牌子上的地图大概判断了

  • 控鹤府为何被污为小鲜肉市场?一场以正义之名妖魔化武则天的把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控鹤府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控鹤府成立,久视元年(700年),控鹤府被更名为“奉宸府”。司卫卿张易之、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为首,编制二十四人。奉宸府下设奉宸令一人、奉宸侍郎一人、奉宸监丞一人、奉宸主簿一人、奉宸大夫十人、奉宸骖乘十人,二十四人对应二十四节气。除了数量有点缩水,编制是不是有点“三夫人、九嫔

  • 秦始皇最信任的一位将军你知道是谁嘛,而他又有哪些功绩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画像王翦(生卒年不详),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名将、军事家。一生为秦国开疆拓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什么说他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一位将军呢?因为早在王翦少年时就非常喜欢军事,并且在年少时就开始在秦始皇身边呆着,可以说王翦从小到大的一切情况秦始皇都是

  • 诸葛长民:东晋末年的一位大将,最终被刘裕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晋末年刘裕简历,刘裕北伐的名将,刘裕灭司马家族过程

    一具体来说,诸葛长民(?-413年),字号不详,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诸葛长民虽然有才干,但是,他品行不端,在家乡没有什么正面的声誉。桓玄执掌东晋大权后,任命诸葛长民为自己的部下,不过,诸葛长民很快就遭到了举报,乃至于被桓玄惩罚。自此之后,诸葛长民对桓玄心怀怨恨。元

  • 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称汉中王,此时集团二把手是谁?并非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取得汉中后不久,刘备就有了称王的心思,于是在群臣的一番劝进下,刘备自封汉中王。当初刘邦就是以汉中为根基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然后一统天下,刘备称汉中王的野心昭然若揭。刘备在称王之后对手下大肆封赏,其中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那么此时刘备势力集团中的二把手是谁呢?是军师诸葛亮吗?事实

  • 数说唐朝帝王更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帝王顺序表,唐朝帝王年表一览表,唐朝历代帝王及在位时间

    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鼎盛的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唐帝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达到了一个顶峰。它崛起于隋末乱世,不仅疆土辽阔,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但兴衰轮回,任何一个朝代也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大唐近三百年的国祚也不全是盛世繁华,在二十一帝的更迭过程中,昏君、宫斗、权臣、宦官、

  • 故事:被载入史册中的真龙事件!大唐节度使韦皋进献给皇帝一条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韦皋,韦皋与乐山大佛的故事,韦皋墓在哪里

    地球太大了! 巴蜀之地,自古以来就记载了许多神秘事件。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那里至今还有很多罕有人迹的真正原始荒野、山林吧?唐朝的官方史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件奇事,唐德宗在位时期,剑南节度使韦皋曾经上报说,他下辖的资州发现了一条龙!可不是什么石龙、土龙、木龙,而是一条活生生的真龙!活的,还有具体的大小

  • 马陵一战,让魏国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陵之战魏国完整图解,马陵之战魏国和齐国谁厉害,马陵之战魏国惨败

    韩国眼见当年赵国的事情就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赶紧去找能帮自己的国家。赵国已经被魏国打服,燕国是个小透明,秦国楚国已经被魏国说服,其余小国又没有实力,想来想去也只有齐国了。这个时候的齐国就像二战前英国一样,到处搞平衡。就是维持各国均势,那家强大,就遏制那家。这不齐国就瞄上了魏国,想尽一切办法来削弱三

  • 挽救了东晋王朝的北府兵,最终也成为了东晋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北府兵简介,东晋北伐的重要人物,东晋的四次北伐

    一,荆扬之争和北府兵的建立北府兵的建立是和东晋的荆扬矛盾分不开的。扬州是东晋的京畿之所在,乃立国根本。扬州北有长江天险,是抵御北方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北方民族想要南下进攻东晋,必然会先进攻长江上游,然后再顺流而下。因此,长江上游的荆州就成为了东晋的防御重心。东晋在荆州的军事力量十分雄厚,“资实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