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首诗引发的悲剧:晏殊欧阳修师徒二人反目!

一首诗引发的悲剧:晏殊欧阳修师徒二人反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25 更新时间:2023/12/24 1:18:20

晏殊是北宋著名神通,7岁能文,14岁就与来自全国的读书人精英一起参加殿试,得到宋真宗的嘉奖,在仕途上,晏殊同样一帆风顺,历任太常寺丞、太子舍人、翰林学士等,到了宋仁宗时期,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政事和兵事一肩挑。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则是晏殊的学生,天圣八年,24岁的欧阳修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正是晏殊。晏殊慧眼识英才,将欧阳修定为第一名,从此,欧阳修以晏殊门生自居。

两人即使师徒,又同朝为官,而且都是文坛的领军人物,关系十分要好,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反目成仇,从此分道扬镳。

宋仁宗庆历年间,西夏屡犯边关,宋军败多胜少,战事十分不利。

当时,晏殊兼任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战事期间,本应当日理万机,十分忙碌才对。

可晏殊却十分潇洒惬意,在家里与好友吟诗作对,欢声笑语,推杯换盏,没有一丝军情紧急的迫切感。

一天,大雪纷飞,欧阳修和学士陆经结伴去看望晏殊,到了晏殊家里,发现晏殊正在花园举办宴会,和一班好友吟风花雪月之诗。

敌人大举进犯,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却醉生梦死,目睹这一切的欧阳修,忍无可忍,写下一首《晏太尉西园贺雪歌》,诗中有这么几句: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欧阳修在诗中有劝谏老师不要花天酒地,应该体恤边关将士疾苦之意,这本是学生对老师善意的提醒,但晏殊却认为欧阳修不是情趣,大煞风景,而且当着众人的面让自己难堪!

恼怒的晏殊,从此疏远欧阳修。

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记载:欧阳文忠素与晏公无它,但自即席赋雪诗后,稍稍相失。晏一日指韩愈画像语坐客曰:“此貌大类欧阳修,安知修非愈之后也。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

此事虽然对晏殊欧阳修二人关系有所影响,但并未达到破裂的程度,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两人降至冰点。

西夏犯边,晏殊主张妥协退让,不与其开战,而欧阳修则主张通过军事打击遏制西夏,师徒二人政见不合,在朝堂上多次争辩。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晏殊)苦其(欧阳修)论事烦数,或面折之。

不久,宋仁宗任命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使,谏官孙甫、蔡襄等人认为是晏殊背后搞小动作,排挤欧阳修,两人联名上奏皇帝,说欧阳修到河北,“于修之才则失其所长,与朝廷之体则轻其所众”(1),请求皇帝把欧阳修留在朝廷。

晏殊则坚持欧阳修外派,孙甫、蔡襄二人联名弹劾晏殊,导致晏殊被罢相,出知颍州。

孙甫、蔡襄二人主张留欧阳修和弹劾晏殊,都是出自公义,与欧阳修本人无任何关系,但晏殊却认为是欧阳修怂恿二人弹劾自己,导致自己被罢相,从此,对欧阳修极为反感和厌恶。

后来,欧阳修多次以学生的身份写信给晏殊,晏殊要么不回,要么草率地回复一下,有宾客看不下去了,认为这样太不尊重人了,晏殊回答道:“答一知举时门生,已过矣!”(2)

此后,两人偶有书信往来,欧阳修的信情真意切,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知遇之恩,晏殊则是敷衍式回信。

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欧阳修撰写了《观文殿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并一连写下三首《晏元献公挽词三首》,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

引用资料:

(1)孙甫、蔡襄《乞留欧阳修札子》

(2)《邵氏见闻后录·卷十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及其“节度使制度”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增设节度使,唐朝节度使分布示意图,节度使制度

    可是,这个“天宝之乱”, 为什么又叫“安史之乱”呢?这是因为,这个“天宝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发起的,他们两人一个姓“安”,一个姓“史”。那么,这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他们又都是什么来头呢?为什么他们会具有这么大的能量呢?他们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唐朝的高级将领。其中,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

  • 一种让欧洲死亡人数超过25%的病毒,它和明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瘟疫死亡多少人,明朝为什么会发生鼠疫,明朝灭亡与鼠疫

    堪比世纪大战的欧洲鼠疫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爆发鼠疫是在公元5世纪,爆发于查士丁尼大帝统治下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在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死亡人数5000-10000人,当时欧洲南部1/5的人口因此而丧命,总死亡人数达到20万之多。 这场疫情在地中海地区蔓延了两个世纪之久,人们将这场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

  • 一生鲜有败绩的大明督师孙传庭,为何干不过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3年起,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大旱,蝗。入冬,又大饥,人吃人,草木皆尽。14年,各地春疫又起,仅河南武安县10035户便死绝8028户,人丁20325名中逃死18450名,却要承担44795两税银和上万石粮米。以致有土无民,沃地荒芜。同时张献忠和罗汝才再度起兵,李自成进入河南,局势开始

  • 一次偶遇,一首唐诗,一段感情催人泪下,1200年前典故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95年清明,诗人崔护到城南游玩。路遇一处乡野农家,他便上前叩门想要讨些水喝。一位名叫“绛娘”的妙龄女子请他喝了一杯茶……于是,引出一首绝美唐诗和追忆至今的典故! 崔护出身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颖,立志走科举之路,想要牧守一方。这一年,崔护到长安求学。在清明时节,他到南郊游玩放松。一路上,杨柳飘飘

  • 武则天与李治的“二圣临朝”,及其随后的武则天“篡唐改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治死后武则天怎么登上的皇位,唐朝二圣临朝谁的权大,二圣临朝该听谁的

    这就等于是,当时的唐朝有了两个皇帝。而当时的人们,对皇帝就称为“圣”,所以,两个皇帝就是“二圣”。这就是所谓的“二圣临朝”。那么,这个导致武则天取得“垂帘听政”资格,从而形成“二圣临朝”之局面的“上官仪事件”,又是个什么样的事件呢?这个上官仪,就是武则天身边的当红女官上官婉儿的祖父。在发生这个“上官

  • 一只猫如何把南宋闹得天翻地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都对猫咪情有独钟,一时间,养猫成为贵族圈儿的时尚。 喵星人陆游曾写过很多关于猫咪的诗词。如“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 《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宋年间,宰相秦桧有个小孙女,当时六七岁的样子,养了一只狮猫

  • 上官婉儿一生有多少男人?她的墓葬被发现后,碑文揭露了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文 |蒋冉Jiang编辑 | 蒋冉Jiang2013年,上官婉儿墓被发现,随着专家研究其中一块石碑上的文字,上官婉儿一生有过的男人也引起众人的注意。那么,上官婉儿一生究竟有过多少个男人?图片来源于网络上官婉儿有过的三个男人2013年,考古人员在陕西发现一座古墓,专家根据这座古墓的规模初步判断

  • 一句“燕贼篡位”牵连873人被杀,方孝孺用自己十族杀身成仁是否有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方孝孺灭十族死多少人,历史上方孝孺诛十族真伪,方孝孺灭十族的后果

    设置星标后,从此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朱棣愤怒地盯着不肯屈服的方孝孺。方孝孺轻蔑道:“诛我十族又何妨?”8天后,南京聚宝门外的刑场上尸骨如山,方孝孺用自己的十族,873条无辜人命的代价,成就了自己的名节。01方孝孺年幼时即表现出超人的聪明才智,得以有机会拜当世大家

  • 先秦时期“的卢”还是良马,为何南北朝时期却“黑化”成凶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匹救主宝马在《三国演义》中,口碑却一落千丈,成了妨碍主人的“凶马”,这又是为什么呢?一、的卢在先秦时期被视为“良马”在距今久远的先秦时代,人们对的卢这种头顶白色毛发的普遍认为是品种优良的马匹,并且给予很高的评价。《周易·说卦》中记载“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

  • 一位女子不参加选秀,朱元璋想将她纳入宫中,大臣劝阻被打碎牙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34位功臣名录,朱元璋二儿子朱樉,蓝玉为朱元璋血守洪都100天

    当了皇帝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璋,虽然尽力控制自己,但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每天笑脸洋溢。 选秀 这一天来了一个大臣,建议朱元璋按照老的习俗办一场选秀大典,充实后宫。朱元璋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一想到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到底为了啥呀?不就是为了能够吃饱穿暖,再来个后宫三千嘛。于是朱元璋点头答应了,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