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江红》背后孩子的历史疑问:岳飞为什么宁愿赴死也不反抗?

《满江红》背后孩子的历史疑问:岳飞为什么宁愿赴死也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75 更新时间:2023/12/12 20:22:44

881年前的今日,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历史作家陈卫平小时候就问自己的父亲,岳飞为什么不干脆消灭了宋高宗秦桧,然后再北伐金国岂不是大快人心?为什么他宁愿赴死?

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

孩子提问大师回答:

辽国的耶律大石也想反抗金人,但是辽国的皇帝不听他的建议,就像岳飞抗击反而遭到陷害一样。为什么岳飞要做那样的选择?而耶律大石可以做另外一种选择呢?

陈卫平老师回答:

小朋友,你的看法很不错,岳飞在接到朝廷召他回来的命令的时候,他当然知道是主张和谈的势力左右了皇帝的决策。因此,才命令他停止北伐抗金,立刻返回朝廷。这个举动并不寻常,应该是很不利于自己的。

他之所以选择返回而不做出抗命的举动,的确是受到儒家提倡忠孝节义思想的影响。在民间传说里,岳母在他背上刺字的故事,无论是真是假,这个传说本身正代表了宋朝那个时代的普遍价值观——岳飞对母亲孝顺,对国家尽忠职守,奋勇维护国家。

所以如果要他抗命,或者是反叛,或者是逃离掉,都不会是他想走的路。岳飞至死都没有做出背离自己所相信的道理的这种行为,这才是他最让人敬佩的地方。

汉族是农耕的民族,世代相承的农田是自己的乡土家园,年复一年地收获粮食,养育了子子孙孙,固定的生活养成了安土重迁的习惯,稳定的君臣、父子、师友等等的伦理观念,是维系国家社会和谐的力量,谁也不愿意轻易的破坏它。因为破坏了之后再要重新建立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方面,辽国的耶律大石不想跟着辽国的皇帝一起腐败衰亡,他带领一批契丹族人远走他乡,准备累积实力好雪耻复国。由于游牧民族对于土地并没有很强烈的家园意识,所养的牛马羊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迁移是很正常的习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园。

所以,耶律大石的行动既表现了他不甘于向国内腐败的政权低头,更不想做金国俘虏的志气,也表达了合乎游牧民族闯荡四方的憧憬。

岳飞和耶律大石两个人面临的处境类似,但是态度和处理方式却大不相同,得到的命运也差异很大。耶律大石在他乡建立了西辽帝国,曾经企图回师讨伐金国。但是由于征途太过遥远,雪耻复仇并没有真正的成功。后世子孙也逐渐淡忘了。而岳飞则壮志未酬,受害含冤而死。

如今契丹人已经成了历史的名词,这个族群早已和汉族及其他许多民族互相融合在一起了。而岳飞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我们的历史印记里,让人缅怀不已。

记得我在小时候看了岳飞的故事以后,心中总是觉得愤愤不平,于是抓了个机会,问父亲一个问题说:

为什么岳飞不干脆消灭了宋高宗和秦桧,然后再北伐金国岂不是大快人心?何必因为愚忠而遭到冤屈致死?

父亲当时正要赶着出门,就站在门口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

“有一种人呢,是把自己相信的道理当做比生死输赢和胜败更重要的东西。他的行为可以成为更美好的典范。”

你觉得怎么样?不妨多想想。他说完了就出门去了,而我想了很多年似乎才若有所悟。

宋代的儒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尽己之谓忠”。意思是说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全力以赴去实践,就是“忠”。

小朋友,我把父亲当年告诉我的话,在这里转告你,你也可以想想看好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厦将倾,但并非不可救,崇祯干的这件事,比朱元璋还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说在崇祯登基之时的明朝比朱由校当年要好上太多。虽说算不上是兵强马壮,但总算是在稳步的上升。东林党的威胁虽说没有彻底的清楚,但有魏忠贤与其周旋。皇帝基本不用操心。军事更是蒸蒸日上,在辽东地区占据了主动权。袁崇焕更是多次打败皇太极。可以说当时的明朝绝对算不上是摇摇欲坠,反而有些重焕生机的感觉。但是崇

  • 与上帝掷骰子,怛罗斯之战与唐朝国力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天宝九年,也就是阿拔斯王朝建立的同一年,唐朝安西都护府将领高仙芝以“无番臣礼”为理由攻打不愿臣服的石国。在石国投降后,高仙芝又出尔反尔,掳走石国国王带到长安献给唐玄宗处死,侥幸逃生的石国王子向阿拔斯王朝求援。当时的阿拔斯王朝被中原人称为“黑衣大食”。为了先声夺人,高仙芝主动对大食发起进攻,率领

  •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了,我是这样看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明朝的制度,在一开始主要是出于朱元璋的设计(此人的能力也太强了一点,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其设计的初衷无非几个:在个人是要维护朱家的江山永固,在国家民族的立场则是要防止宋朝的悲剧再现(军事上过于软弱,最终为外族所灭),宋朝三百年历史,居然两次灭于蛮族之手,做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之痛

  • 上天有思汗墓,地下有秦始皇陵,山中有武则天乾陵,水里面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秦始皇陵不敢挖,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代表着当时人们科技的最高水平,向今天看到的兵马俑只是陵墓的一部分,而真正埋葬秦始皇的地宫考古学家至今都无人敢动,因为根据勘测结果,地宫的周围是一条水银构成的护城河,水银是一种有毒的液态金属,如果贸然进入地宫,会吸入水银释放出来的汞蒸汽中毒,

  • 宣德的“小心”,朱瞻基如何不择手段地削减楚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后朱桢不但是第一个正式承认朱棣皇帝身份的藩王,也变得更加循规蹈矩,绝不忤逆、触怒朝廷,还将此作为信条教育子孙。朱桢的“识时务”,让成祖非常满意,不仅任命朱桢为宗人府宗正,也多次嘉奖和厚赐过他。但永乐二十二年朱桢薨逝后,朝廷却开始处处针对楚藩。此时的楚藩不但是少数几个(晋、汉、赵、蜀、楚)保有满额

  •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老农在洞中发现的黄金,揭开了一段唐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历史完整版,唐朝宝藏之谜,唐朝爱情野史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国家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就在北方,历朝历代的首都与国家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北方有着大量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是深埋在地底,就是被挖掘出来保存在博物馆里世世代代传下去。一些盗墓贼与文物偷盗者,从地底下挖掘出文物,然后倒卖到市场,那可是发了

  • 他是“靖康之变”时唯一率部勤王的名将,为何至死不愿渡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靖康之变皇室到底有多惨,真实的靖康图片,靖康女人的真实历史

    公元1127年4月初,宋钦宗一行被金帅监押沿郑州北还。宋廷君臣受尽旅途风霜与金兵凌辱之苦,终于抵达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位于郑州、洛阳间)。名将张叔夜一直在途中坚持绝食,抱定以死明志决心。他被金兵强迫撬开嘴灌入温水以维持生命,在车队昏沉中听车夫说“过界河(黄河)矣”,猛然清醒起身,“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 包拯为官得罪太多权贵,26年仍升迁25次,你看他背后靠山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 我国封建王朝的权力集中,注定有一批人会成为特权阶层,他们不受法律的束缚,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有的甚至可

  • 岳飞死于1142年的除夕之夜,时年39岁,可谓是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 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大唐军神薛仁贵:真实经历比小说还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隋唐英雄第四部薛仁贵,薛仁贵40集全免费

    但其实,历史上确实有薛仁贵此人的存在,而他的骁勇战绩,比起小说中的描写也是不遑多让的。 薛仁贵是以一介布衣之身崛起于行伍之间,凭借自己的武功,“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可以说,薛仁贵的人生经历无疑是封建时代无数血性男儿最憧憬的道路了。 投身行伍,崭露头角《新唐书》第111卷中有记载,称薛仁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