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的背后:李牧击败秦军,却致樊於期父母宗族被屠戮?

荆轲刺秦王的背后:李牧击败秦军,却致樊於期父母宗族被屠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03 更新时间:2024/1/2 10:34:30

[var1]

此时的秦国,已经是独步天下,隐隐有吞并六国之势。秦兵甚至已抵达易水边,随时都可能进攻燕国。

太子丹原本就对嬴政有旧怨,现在秦军的威胁又近在咫尺,心里涌现出一股莫名的恨意。于是,他找来太傅鞫(jū)武商议:“燕、秦二国现在是势不两立,希望能得到太傅图谋秦国的计策。”

身为太傅,鞫武太了解太子丹了,他这是对秦王嬴政有旧怨,想兵行险招。所以,他赶紧劝说道:“秦国土地遍布天下,韩、魏、赵三国已深受其威胁。不过,易水以北的形势暂时还未有变化,何必因为旧日被羞辱的怨恨,来触动秦王的逆鳞呢?”

太子丹知道,太傅是在劝自己不要太冲动,以招祸患。可秦国威胁已近在咫尺,于是太子丹又继续问:“那该从何着手来与秦国对抗呢?”

这是一个重大问题,鞫武深感无法轻易地给出答案,便说:“请您先回去,让我再考虑一下。”

可还等鞫武想出万全之策,意外就突然发生了:一位秦国将领樊於期逃到了燕国,太子丹不顾一切地收留了他。

[var1]

鞫武听说后,赶紧劝谏道:“不能收留他!秦王暴虐,对燕国更是久怀仇恨,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樊将军还逃到了这里!这就是把肉扔到了饿虎经过的小路上,灾祸必将到来!就算是管仲、晏婴在世,也挽回不了局势。希望太子您赶紧派樊将军去匈奴,不要给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请您先向西与三晋定约,向南联合齐、楚二国,向北向匈奴议和,然后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一位逃跑的秦将,却让鞫武如此紧张——樊於期究竟是什么人?

虽然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天下闻名,可故事中的樊於期是什么来头,却有些模糊不清。

燕人都称樊于期为“将军”,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国历次征战的武将都有列出来,却唯独不见樊於期。那么,他究竟是谁?

不过,逃到燕国后,樊於期身上的疑点却越来越多了。

[var1]

后来,因为太子丹复仇心切,鞫武无力阻挡,只能将燕国奇人田光介绍了他。经田光推荐,太子丹又认识了侠客荆轲。在筹备了一段时间后,太子丹就计划刺杀秦王嬴政。

为此,太子丹慎重地请荆轲出山,荆轲答道:“即便是太子不说,下臣也要请求行动了。可下臣这么去秦国,手上没有让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他就不会亲近下臣。现在秦王悬赏黄金千金、封邑万户来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首级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州市东)地图来献给秦王,秦王就一定会接见我,那么下臣就有报答太子的机会!”

听到这,太子丹却瞬间犹豫了:“樊将军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事去伤害忠诚士人之心。希望您再想想其它办法!”

看出太子不忍心,荆轲便私下找到樊於期,对他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残酷无比。您的父母、宗族都被杀戮殆尽,现在还以黄金千金、万户封邑来悬赏您的首级,您准备怎么办?”

樊於期仰天长叹,瞬间就泪流满面:“每当我想到这些,常常痛恨到骨髓,却又想不到复仇的办法!”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父母宗族都受自己拖累而亡,这些日子樊于期心里的无奈与痛楚,旁人怎么体会得到?

[var1]

见樊於期这样,荆轲顺势就说:“现在我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又能报将军大仇,您认为怎样?”

听荆轲这么说,樊於期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忙问:“那该怎么办呢?”

“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首级献给秦国,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那时我就能左手拉着他的衣袖,右手拿匕首刺进他的胸膛,将军的大仇就可得报,燕国的耻辱也可雪清。将军能做到吗?”

还没等荆轲反应过来,樊於期已脱下半边衣服,握紧自己手腕,说:“这是下臣日夜咬牙切齿想做的事情,今天才听到您的指教!”说完,马上自刎而死!

虽然樊於期逃出了生天,可整个家族因自己而惨遭杀戮的悲剧,令他呆在燕国也是生不如死。现在听荆轲说有机会替自己复仇,樊於期这才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生命!

不过,此时对樊於期的最大疑惑也就悄然而生:如果樊于期在秦国默默无闻,那他又怎么会得罪秦王,以致“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被秦人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来求得他首级?

[var1]

或许,一场秦、赵之间的战争能解答这个疑惑。

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军攻打赵国平阳(今河北临漳县),杀死了赵将户辄,斩首十万。次年,秦军继续攻打赵国,又攻克了赤丽(应该在宜安附近)、宜安(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南)。面对强大的秦军,赵国派出了名将李牧前往抵抗。结果,李牧率领赵军与秦军在肥下(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西七里)遭遇,大胜秦军。

此战过后,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李牧是赵国晚期时,唯一能抵挡秦军的将领。能在此时屡屡战胜强大的秦军,虽然不易,但以李牧的能力来说,也不算是意外。

可肥下之战,却有一点令人意外:《史记》中提及此战,说李牧赶跑了秦军主将;可《战国策》提到此战,却说李牧杀死了秦军主将。那么秦军主将究竟是逃走了,还是被杀了?

之所以这么关注这位秦军主将的结局,全都因为他的名字——桓齮(yī)。桓齮、樊於期(jī),这两个名字发音极其相似,会不会是同一人?

[var1]

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时,桓齮被任命为将军。此后,桓齮就多次与名将王翦、杨端和等等合作,参与秦国的多次东扩战争。此后,桓齮多次取得战功,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平阳之战:杀死赵将户辄,并斩首十万!可惜的是,平阳一战次年,桓齮就在肥下之战中败了名将李牧。从此后,桓齮就不再见于史料,而燕国却突然出现了一位名叫樊於期的逃亡秦将。

由此,杨宽先生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因战败而遭秦王灭族,被迫逃燕后,而被后人误称为“樊於期”。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在秦国,战败不一定获罪。邯郸战败后,像王陵、王龁等人,就没有被问罪,还在秦国继续领兵打战。为什么桓齮战败后会获罪,还被秦人灭族?更何况,《战国策》称桓齮战败后被李牧所杀——人既然已经死了,还怎么会参与秦国东扩的征战?

[var1]

从姓氏源头上来说,“樊於期”就是“桓齮”的可能性也较小。春秋战国时代,桓氏最出名的是宋桓公后裔,曾经想杀死孔子的桓魋就是其后人。桓齮可能是宋国桓氏后人,在秦始皇时代入秦为将。在两周,樊姓最出名的无疑是周宣王的冢宰樊仲山甫,直到春秋晚期樊氏后人还积极参与了公子朝之乱。尽管桓、樊两姓还有其它起源,中国人讲究“做不改名,行不改姓”,因此“桓”通于“樊”的可能性也较小。

不过,虽然秦国战败不一定获罪,却也有因战败而获罪的案例。

同样在邯郸战后,跟随王龁征战在前线的郑安平率军投降了赵国。因为郑安平的投降,他的举荐人范雎就差点被治罪。邯郸战后一年,范雎、王稽、郑安平就同时死去。后世就有人据此推测,范雎是受王稽、郑安平拖累,被秦昭王赐死。因为秦法规定,被举荐人失职,那么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同罪。邯郸一战中,王龁是无罪;可郑安平战场投敌,却是大罪,还因此牵连到了范雎。

那么,肥下一战被李牧击败后,桓齮有没有战场投敌行为呢?

公元前234年的平阳之战,杀死赵将户辄、斩首十万的战役,就是桓齮指挥;次年在败于李牧之前,桓齮也曾攻下了赵国的宜安,只不过随后败给了李牧。以整个战事的进程而言,桓齮不太可能战场投敌。

[var1]

可肥下远离秦国本土,当桓齮大军被李牧击败之时,秦王嬴政并不能及时掌握战争情况。有没有可能秦军被李牧击溃后,比桓齮先逃回的秦军士卒误传他投降了敌军?如此,误认为他投敌的秦王嬴政就屠戮了他的父母宗族,顺带还悬赏求购他的首级。

为躲避秦国追杀,桓齮这才改名换姓,自称“樊於期”,逃到了燕国!

自然,这也是一种猜测。不是如此,很难解释桓齮突然的失踪。虽然《战国策》记载他被李牧所杀,可其它史料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等都说他是战败而逃了。一位战绩如此突出的秦将,一战战败就突然消失不见,委实令人十分疑惑。

[var1]

不管桓齮是不是樊於期,荆轲刺秦王的悲剧依然令人长叹不已:荆轲虽然借到了樊於期人头,刺杀却没能成功,白白浪费了樊於期的一腔热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临终前董卓大喊了六个字,竟被耻笑千年,如今却是现代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董卓,老三国董卓

    年少得志 刘备空背皇家血统与白丁起家无异,历史上和他一样白手起家的领导人真的不少,他们的成功是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取得。与刘备这样从零开始的人不同,董卓虽并没有多出众的家世,但好歹他父亲是朝廷的官员,他自小的生活待遇和教育绝对是甩刘备好几条街的。在刘备还没冒头的时候,董卓跟着自己的羌人好

  • 揭秘:秦始皇统一六国的3大因素,缺了“他”秦始皇不可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有秦人的影子,可以说秦国的成就很多,但其实当时的秦国并不比其他国家规模大。许多人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当时一个小规模的秦国却横扫六国?[var1]如果不是这三个因素,秦始皇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打败6个诸侯国,统一天下。1.秦国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完美的多代合力和传承秦

  • 三国猛张飞,出身平民,为何武艺如此高强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张飞的武艺有多强,三国张飞的实力如何,张飞的武艺和谁学的

    说的三国,总是离不开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刘备仁义双全,天资聪慧,从一个卖草鞋为生的小贩,一步一步建立了蜀国,更是留下了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关羽则被称为武圣,手持青龙偃月刀,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但是,我们对于张飞的印象则是冲动鲁莽、腹无诗书,空有一身蛮劲。可实际上,张飞的武力与

  • 一生主做两件事:北御匈奴、南抗秦国,他凭什么入列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赵国,自赵烈侯赵籍立国至邯郸被攻陷、赵幽缪王被俘,整整175年,一直是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赵武灵王时,胡服骑射的推行,让赵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一度所向披靡,称霸一方,令已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的秦国也不敢侧目。涌现出的名相良将如肥义、楼缓、虞卿、乐毅、田单、赵

  • 晋国历史知多少丨晋侯墓地的墓主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113、114号墓位于墓地的东部中间外,这个墓地的墓葬并没有实行左昭右穆的排列方式,而是从北面一排开始自东向西埋葬到32、33号墓,然后又折到中排西端的91、92号墓,之后再折到南排东端1、2号墓,南排又自东向西埋葬到最西端62、63、64号墓,最后又折到北排最西端93、102号墓。[var1]

  • 秦始皇陵墓长啥样?看看资治通鉴里怎么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乐忠于找寻长生之道,后面没有找到。长生没有办法,那死后一定要好好享受!古人是非常强调陵墓的,毕竟在他们看来死后也要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何况那可能是自己可重生之地!我们的始皇帝动用了72万人进行了修建39年的大工程,可想而知!最近阅读《资质通鉴》,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里是如何记载的。那是公元前2

  • 楚国-战国最后的挽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楚国因伍子胥的缘故被吴国攻破了国都。后来虽借秦国之力,以及越国对吴国背后的攻击,得以复国,但元气大伤。经楚昭王、楚惠王两代国君励精图治,楚国得以复苏。在战国,继续以战国七雄的地位而屹立。[var1]楚惠王战国初年七雄并立,各国竞相变法,相互争城夺地。楚国悼王立欲励精图治,适逢吴起离魏,悼王便

  • 蜀汉灭亡时有多可伶?你看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是啥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荡气回肠的历史。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个天下三分的战场上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或许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加持,刘备的队伍,无疑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势力,再加上有诸葛亮这个最强军师的辅佐和其他将领的配合。可以说刘备的蜀汉,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这样一支能人颇多的队伍

  • 改换门庭和争建霸业-后齐桓公时代,郑文公与宋襄公的不同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文公简介,郑文公碑全文真迹,齐桓公与郑庄公

    在齐桓公薨逝、齐国诸公子为争夺国君之位而相互争斗、攻伐,齐国国内局势动荡混乱的这段时间里,原本从属于齐国的中原诸侯联盟成员们也开始各怀心思,筹划着自己国家将来的政治走向。而除了那个一门心思想要继承齐桓公所留下的霸业,积极出兵干预齐国内乱,图谋以此谋取争霸资本、扩张宋国影响力的宋襄公之外,一贯‘风吹两

  •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见母亲偷情,该怎么办呢?他终于想出此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下葬全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40分钟完整视频

    赵姬杨柳细腰,貌美如花,进宫前是民间卖唱女。有位商人名叫吕不韦,因见赵姬相貌出众,将其纳妾。 吕不韦智商超群,商场成功之后,又想从政做官。他千方百计认识了秦国一位官二代名叫子楚,见子楚单身, 就将小妾赵姬送给子楚做妻。此时,赵姬已有身孕,子楚不知,进宫成婚后生下私生子儿子嬴政。 谁知子楚被养母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