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魏国变法是谁来主导的

战国-魏国变法是谁来主导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9 1:35:56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任命李悝为相,在魏国进行变法,李悝是战国初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魏国的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var1]

一、推行“尽地力之教”。

李悝为魏文侯制定了发展农业的政策和规定。首先,他要求农民在播种时必须同时杂种五谷,以防备单一种植遇到灾害时无法补救。其次,他强调要督促农民及时耕耘、除草、收获,防止恶劣天气对庄稼造成损害。再次,他主张在农民的住宅周围广种桑梓,多种蔬菜,在田间地头利用每一块空隙地带种植瓜果等作物,增加农副产品的收入。

由政府部门制定如此细致的农业生产政策,推广全国,这在我国古代是第一次,除此之外,为了使农民能够尽力于农业生产,李悝还推行不违农时、与民休息的政策,保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var1]

二、推行“平籴[dí]法”

李悝认为,粮价太贱,农民入不敷出,生活就会发生困难,农民一但出现贫困,国家也就会因此贫穷;而如果粮价太贵,城里居民负担不起,生活也会发生困难,大量外迁,从而也会造成国家力量的削弱,所以粮价无论贵贱,对国家的伤害是一样的,因此,政府应对粮价进行宏观调控,即“平籴法”。

规定政府根据当年的农业收成的情况,好年成按不同的等级出钱买进一定数量的余粮,坏年成按不同的等级卖出粮食,以此来平抑粮价,这既保护了个体农民的利益,也维护了一般消费者的利益。

平籴法的推行,有效地稳定了魏国的社会秩序,促进了魏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它是后来历代王朝推行均输法、常平仓等经济措施的开端。

[var1]

三、颁布《法经》

李悝参考当时各国的法律,制定并在魏国颁发了《法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其文字内容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法经》的内容共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的原文已经散佚,《晋书•刑法志》则对其内容有简单的介绍。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和《贼法》排在《法经》六篇中的头两位。

其中“盗”是指对私有财产的侵犯;“贼”是指对人身的各种伤害;其中《囚法》是关于“断狱”的法律;《捕法》是关于“捕亡”的法律;李悝在《法经》的《杂法》中规定了各种惩处的办法;《具法》是关于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而加重或者减轻刑罚的规定。

《法经》是一部相当完备的成文法典,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商鞅从魏国入秦,在秦国进行变法,就是带着这部《法经》去的,后来秦国的秦国的《秦律》及上秦制的《汉律》,也是在《法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订而成的。

[var1]

四、推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李悝认为,要达到富国强兵,就必须做到“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只有这样,才能够招徕四方的人才,李悝的这一政治主张,在魏国基本上得到了实行,为职官的选拔和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战国初期,魏国政坛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翟黄、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人,都为魏国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这与魏文侯听从李悝的建议,推行任贤使能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这项措施的实施还有效地加强了正在发展中的魏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var1]

经过李悝的变法,魏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力迅速增强,还从秦国手中夺取了河西地区,并借道赵国攻打中山,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李悝变法中所倡导的发展经济、推行法治以及任贤使能等等改革措施,在后来的各国变法中都一再体现,成为战国早期变法中最为成功的典范,为推动整个战国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的背后:李牧击败秦军,却致樊於期父母宗族被屠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此时的秦国,已经是独步天下,隐隐有吞并六国之势。秦兵甚至已抵达易水边,随时都可能进攻燕国。太子丹原本就对嬴政有旧怨,现在秦军的威胁又近在咫尺,心里涌现出一股莫名的恨意。于是,他找来太傅鞫(jū)武商议:“燕、秦二国现在是势不两立,希望能得到太傅图谋秦国的计策。”身为太傅,鞫武太了解太子丹

  • 临终前董卓大喊了六个字,竟被耻笑千年,如今却是现代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董卓,老三国董卓

    年少得志 刘备空背皇家血统与白丁起家无异,历史上和他一样白手起家的领导人真的不少,他们的成功是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取得。与刘备这样从零开始的人不同,董卓虽并没有多出众的家世,但好歹他父亲是朝廷的官员,他自小的生活待遇和教育绝对是甩刘备好几条街的。在刘备还没冒头的时候,董卓跟着自己的羌人好

  • 揭秘:秦始皇统一六国的3大因素,缺了“他”秦始皇不可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有秦人的影子,可以说秦国的成就很多,但其实当时的秦国并不比其他国家规模大。许多人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当时一个小规模的秦国却横扫六国?[var1]如果不是这三个因素,秦始皇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打败6个诸侯国,统一天下。1.秦国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完美的多代合力和传承秦

  • 三国猛张飞,出身平民,为何武艺如此高强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张飞的武艺有多强,三国张飞的实力如何,张飞的武艺和谁学的

    说的三国,总是离不开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刘备仁义双全,天资聪慧,从一个卖草鞋为生的小贩,一步一步建立了蜀国,更是留下了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关羽则被称为武圣,手持青龙偃月刀,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但是,我们对于张飞的印象则是冲动鲁莽、腹无诗书,空有一身蛮劲。可实际上,张飞的武力与

  • 一生主做两件事:北御匈奴、南抗秦国,他凭什么入列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赵国,自赵烈侯赵籍立国至邯郸被攻陷、赵幽缪王被俘,整整175年,一直是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赵武灵王时,胡服骑射的推行,让赵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一度所向披靡,称霸一方,令已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的秦国也不敢侧目。涌现出的名相良将如肥义、楼缓、虞卿、乐毅、田单、赵

  • 晋国历史知多少丨晋侯墓地的墓主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113、114号墓位于墓地的东部中间外,这个墓地的墓葬并没有实行左昭右穆的排列方式,而是从北面一排开始自东向西埋葬到32、33号墓,然后又折到中排西端的91、92号墓,之后再折到南排东端1、2号墓,南排又自东向西埋葬到最西端62、63、64号墓,最后又折到北排最西端93、102号墓。[var1]

  • 秦始皇陵墓长啥样?看看资治通鉴里怎么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乐忠于找寻长生之道,后面没有找到。长生没有办法,那死后一定要好好享受!古人是非常强调陵墓的,毕竟在他们看来死后也要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何况那可能是自己可重生之地!我们的始皇帝动用了72万人进行了修建39年的大工程,可想而知!最近阅读《资质通鉴》,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里是如何记载的。那是公元前2

  • 楚国-战国最后的挽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楚国因伍子胥的缘故被吴国攻破了国都。后来虽借秦国之力,以及越国对吴国背后的攻击,得以复国,但元气大伤。经楚昭王、楚惠王两代国君励精图治,楚国得以复苏。在战国,继续以战国七雄的地位而屹立。[var1]楚惠王战国初年七雄并立,各国竞相变法,相互争城夺地。楚国悼王立欲励精图治,适逢吴起离魏,悼王便

  • 蜀汉灭亡时有多可伶?你看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是啥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荡气回肠的历史。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个天下三分的战场上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或许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加持,刘备的队伍,无疑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势力,再加上有诸葛亮这个最强军师的辅佐和其他将领的配合。可以说刘备的蜀汉,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这样一支能人颇多的队伍

  • 改换门庭和争建霸业-后齐桓公时代,郑文公与宋襄公的不同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文公简介,郑文公碑全文真迹,齐桓公与郑庄公

    在齐桓公薨逝、齐国诸公子为争夺国君之位而相互争斗、攻伐,齐国国内局势动荡混乱的这段时间里,原本从属于齐国的中原诸侯联盟成员们也开始各怀心思,筹划着自己国家将来的政治走向。而除了那个一门心思想要继承齐桓公所留下的霸业,积极出兵干预齐国内乱,图谋以此谋取争霸资本、扩张宋国影响力的宋襄公之外,一贯‘风吹两